两会期间,人大代表的建言献策及相关会议动态关涉国计民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新能源汽车话题热度颇高,其不仅能继续享受国家政策扶持,由此延伸出的融资租赁业务也释放出利好信号,市场人气居高不下。
当然,作为一种新型大额分期购车方式,融资租赁的舞台并不仅限于新能源汽车,而是适用整个汽车市场。而从近两年的汽车消费结构来看,国内该模式成熟度虽不及欧美,但探索也初见成效。
一、驱动行业增长的多重原力
自2016年互联网平台陆续入局汽车融资租赁开始,整个赛道便不断迸发出生机与活力,市场规模也节节攀升至千亿级别。然而当下车市消费痛点的出现则更推动该模式的发展。
消费力趋于饱和、经济下行等环境使得传统汽车销售模式面临掣肘,需要借助更优解决方案挖掘新的增长点。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期发布数据,2019年1-2月国内新车销量同比下降14.9%,然而这样的负增长已持续8个月。不难理解,持续多年增长必然会迎来新车消费及城市消纳能力的双重饱和,尤其在宏观环境、房贷压力等多维因素交叉下,新车销量难免下滑。
然而,这样的大背景对于传统新车销售模式而言是“天灾人祸”,却对汽车融资租赁来说是时代机遇。由于后者在首付比例、还款方式、租赁期限等层面均能灵活调整,因而和一次性购车相比,其消费门槛更低,能够进一步激发汽车消费潜力,撬动更多增量成长。
对于低线城市而言,除了消费能力偏低,还存在汽车金融服务匮乏的问题,而基于互联网新零售的汽车融资租赁模式,在降低购车门槛外,也将有效满足下沉市场的用车需求。
区别于一二线城市的新车饱和,三四五线城市还处于消费潜力的释放阶段,但供给资源却与旺盛的需求之间出现了“断层”。一方面,基于低线城市人口分散的特性,传统4S店的布局密度往往较低,由此形成的稀疏网络难以辐射更多消费者;另一方面,低线城市普惠金融还未发展成熟,尤其农村人口缺乏良好资质证明,不易获得主流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的消费分期服务。
正如电商的诞生解决了区域间的消费不平等一样,汽车融资租赁平台的出现也在逐步消融以上两大差异,提供“选择更多、压力更小”的购车体验。而坐拥多元化的金融科技产品后,平台也更具汽车金融服务实力。可以预见,这种模式通过以租代购,将能满足低线城市的用车需求,其市场渗透率也将不断提升。
此外,政策层面也在不断推动汽车流通行业的多元化发展,作为“搅局者”的汽车新零售玩家或将得到更多政策红利。
回溯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政策是汽车流通市场的主导力量。据艾瑞《中国汽车融资租赁行业研究报告》最新研究,2017年新规出台后,监管层允许通过非授权渠道销售车辆,使得汽车流通正从国内汽车厂商为主导,加速向多元化渠道流通的路径发展。
诚然,这一过程也将循序渐进,为了给“新物种”创造更有利的生长环境,未来政府或许还将陆续出台相关政策,用以平衡厂商和经销商之间的关系。而汽车融资租赁模式作为主机厂与经销商之间的桥梁,更匹配当下市场发展,也将享受更多政策扶持。
二、赛道玩家辈出,探索行业升级
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汽车融资租赁便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相比之下,国内市场起步较晚,近年来才逐步兴起,因而呈现出多种乱象并存的局面。不过看似“失控”背后,实则是行业内部的自然生长进化,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也跑出了不少佼佼者。
针对经营效率低、风控模型差等问题,一些玩家借助数字化工具予以解决。
广东省融资租赁协会副会长于洪峰坦言:国内汽车融资租赁目前处于爆发式增长期,但信用体系建设尚未完善,风控技术、资产管理技术等方面也与欧美存在一定差距,因而后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面对当下的种种痛点,易鑫、弹个车、花生好车、毛豆新车等玩家无不摩拳擦掌力推各自方案。以弹个车为例,其首创“一成首付,先用后买”新模式,不仅点燃了互联网企业闯入汽车融资租赁赛道的热情,也在数字化改造层面的试水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通过S2b2c模式整合上游供应链、服务定制、服务集成、数据智能等增值服务,高效开展租赁业务,并基于数字化运营更好地实现风控与各环节效率提升。
目前,借由蚂蚁金服的风控系统,最快只需5分钟,用户便能完成征信审批,同时大搜车SaaS系统中长期积累的车商经营管理数据,也有助于强化弹个车对汽车消费场景的理解与把控,进而提高整体风险规避能力,是对这一模式的有益尝试。
聚焦金融产品设计上,矩阵化业务布局的模式也将夯实平台的融资租赁实力,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优的金融服务。
通常而言,汽车融资租赁产品的灵活性取决于首付额度、尾款额度、月租费用、租期划分等六大维度,各要素间的不同组合能满足不同消费力的用车需求。不过,满足多元化需求背后也极大考验平台的金融实力,如何拓宽资金方和融资渠道逐渐成为首要议题。
结合易鑫的成长历程可以发现,早期其以自有资金做大平台体量,通过大数据分析赋能经销商提升服务效率,在此之后又伸展出自营融资业务、主贷业务两大臂膀,自营的同时也引入合作金融机构,不断优化汽车融资租赁服务。
而在获客渠道上,一些玩家铺设线下新零售门店则能承接线上汽车消费需求,打造服务闭环,优化购车体验。
截至去年底,车好多旗下毛豆新车已在全国开设300家门店,而获得软银愿景基金的巨额融资后,其线下新零售门店拓展也被再次提上日程;与此同时,花生好车第500家直营门店也于近日正式开业;弹个车社区店更是已经落地5500家,是毛豆与花生门店总量的近7倍,覆盖了全国70%以上的区域……汽车融资租赁犹如冬天里的一把火,早已从线上蔓延至线下。
皓哥认为线下场景被视为兵家必争之地,一来门店可作为平台触手,通过渠道下沉覆盖增量市场,解决无法取代的实际体验问题,二来线上线下融合,也能为用户打造线上选车、线下看车等一站式购车服务,相比过去撒网式的选车购车,无疑极大提升用户体验。
三、重构消费与产业,汽车融资租赁或将造就多赢局面
扎克伯格说,生活就像所有美好的东西一样,通过不断的努力、不断的练习,才能达到你对它的期待。商业模式的应用和探索同样如此。目前,国内的汽车融资租赁虽还在摸索前进,但从其所创造的价值来看,迟早会在汽车领域发光发热。
本质上,汽车融资租赁改变了“人”与“车”的关系,重构人们的汽车消费习惯与体验。
汽车融资租赁的核心在于将车辆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因而比起传统一次性付清所有款项的消费形态,这一模式结合了租售退换,不仅能按照实际的使用情况灵活付费,降低资金使用压力,还允许用户在后续决定是否取得汽车所有权,进而享受二手残值处理服务。
因之,由此缔造的新型人车关系,也能催生“共享经济”带来的增量效果,凭借按需使用的玩法弥补传统用车方式的不便捷之处,最终演变为大众用车的主流选择方案之一。而以运营商身份出现的平台,也将在用户心智与后端履约效率上获得更优的表现。
而作为新的销售模式,汽车融资租赁也将依托多个维度的创新重构整个汽车消费产业。
它就像一条鲶鱼,搅动了汽车消费产业的一池春水,不仅能够倒逼传统厂商进行转型升级,其所提供的金融科技也将赋能融资租赁机构提高经营能力。于洪峰也曾表达过对金融科技的认可,其认为得益于此类汽车新零售平台的出现,融资租赁机构能以一种轻运营的模式,同时缓解获客、风险管理、租后资产管理、资产处置带来的挑战与压力。
新模式也将扮演产业缓冲带的角色。一来通过创新的产品模式为上游主机厂挖掘下沉增量市场;二来推动传统租赁机构数字化,也能有效连接二手车平台,加速整个产业上下游的运转效率。以弹个车为例,其已开启了面向租赁机构的业务,今年年初更是携手中远海运租赁,向其输出资金筹措、客户导流、车源整合、数据风控等九大能力,降低后者的执业难度,在放大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实现降本增效,无疑也是业内合作的范本。
汽车融资租赁是对既有汽车销售模式的一种补充乃至升华,有望进一步提升行业渗透,而越早洞悉并拥抱这一趋势的玩家也更有机会抢占时间窗口,把握新一波发展红利。
对标海外成熟市场,美国新车销售中融资租赁的渗透率已超30%,在北美全区更是成为了最普遍的购车方式之一,相比之下,国内仅3-4%的渗透率显然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
长远来看,国内新车销量滞涨或许只是短期现象,消费潜力并未完全释放,随着汽车融资租赁的普及,也将撬动更多下沉市场的汽车消费行为,而率先拥抱这一趋势平台也有望在新一波趋势红利中抢占先机,正如当年乔布斯定义了智能手机的极致体验,使得苹果一度在智能机市场中瓜分90%以上利润,成为当之无愧的霸主一般,汽车融资租赁也会因之诞生新的超级独角兽。
四、 结语
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说,“商业领域的后起之秀之所以能够将行业巨头挑落马下,是因为找到了破坏原有秩序的方法。领先者考虑的往往是精益求精的优化,而颠覆者瞄准的则是推倒之后的重建。”
汽车融资租赁或许就是汽车消费领域的那位颠覆者,为消费者乃至整个产业描绘了一幅新的图景。
作者:钱皓,平梦菲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