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2月25日至28日巴萨罗那的世界移动通讯大会(MWC 2019)上,华为等手机厂商在积蓄了足够能量后推出5G手机,紧接着两会聚焦5G产业,都预示着5G商用正在加快。
这意味物联网中连接不稳定的难题将得到解决,智能设备需求会随着5G浪潮来袭迎来大爆发。近期在上海举办的2019AWE上,AIoT接捧5G,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焦点,几乎所有厂商都发布了AIoT相关的产品和战略。
然而,3月12日TCL率先召开春季发布会,这次发布会与以往不同,TCL不光发布了旗下最新产品,更重要的是,TCL还向外界传达将向全球领先的智能科技企业进发的决心,并公布构建了基于AI×IoT的智能终端系统架构,同时宣布全面进入AI×IoT的赛场,成为国内第一家抢先发布IoT战略的厂商。
5G浪潮推动产业变革,AIoT进入加速落地阶段
大家都知道家电智能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再加上5G的来临,很多人也预测业界方向会有变化,但作为家电行业巨头的TCL率先冲出起跑线,依然让人震惊。
随着消费升级,智能科技正逐步渗入消费者日常生活。与此同时,时代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发生变革,AloT在5G浪潮的推动下将催生更多的高速应用,万物互联正在成为现实,智能产品将迎来快速普及的浪潮,消费者对智能产品的体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行业方面,不得不承认的是,智能家居正在改变着整个家电行业,也许下一个时间点就会给全行业带来颠覆。现阶段人工智能、高性能芯片不断向全行业渗透,而接下来5G时代也即将到来。AloT和5G的相遇,会推动智能家居技术快速升级乃至产生飞跃。各大厂商早早布局意味着可以全程参与到这种技术变革之中,进而获得时间和技术上的优势。
在消费者方面,目前越来越丰富的智能家电品类正在影响着用户的认知,也在催熟智能家居市场。当整个市场趋于成熟,也就迎来了用户大规模升级乃至产业全面升级的窗口期,智能风暴来袭,未来2年内,90%产品都是智能化产品,非智能产品将退出历史舞台。
这种情况已经在其它行业出现了,比如新能源汽车就是在2018-2019年间快速获得市场认可。只有提前准备、能够拿出全品类产品迎接智能家居时代到来的企业才能取得先机。家电市场亦是如此,也许很快超过80%的传统家电都会被淘汰,只有提早布局AIOT的品牌厂商才能存活下来,并且获得进入下一轮赛场的入场券。
然而,市场的升级总比预想的要快……
智能生态正上演三国杀
当前在AIoT领域,个人认为主要存在三类企业在主导形成生态:
一类是如亚马逊、谷歌、阿里等互联网企业,他们以智能音箱为中心构建生态,企图通过智能语音操控万物,熟不知如果自己不掌握硬件制造和产业整合的能力,是难以打造成套智能生活产品体系的。
另一类是如华为、小米、苹果等手机厂商,他们构建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的生态,手机厂商已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可以被视为天然的智能入口。特别是小米AIoT起步比较早,目前在智能家居中已经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但是过于依赖手机交互入口、以软件为强项,导致除手机之外的硬件基本要依赖生态伙伴。从短期看他们能够迅速积累硬件产品品类,但仅仅依靠单独爆款产品是无法成就整个智能生态体系的成功。
还有一类就是诸如TCL、三星、海信、海尔、美的之类目前正逐步往转型智能家电方向转型的企业。这类家电企业拥有较为庞大的用户基数,对于抢占智慧生活的入口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尚不能形成完整的智能生态。
正如TCL智能终端业务群CEO王成所预言的:“未来2年内,智能升级对研发供应链要求将变的极高,未来几年,将有80%的智能电子产品的玩家出局,只有能提供全品类整体解决方案的20%的品牌将成为头部玩家。”
那么,问题来了……
谁能顺势而上成为最大赢家呢?
有人会觉得哪家企业的产品最先占据智控中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入口的地位,哪家企业就有望成为智慧生活标准的制定者。无论是海尔、格力、美的等正在向智能科技企业转型的中国家电制造业巨头,还是亚马逊、谷歌、阿里、百度等互联网公司,都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大家共同面对着AI跟IoT怎么更好的融合才能带来新的产业变化和用户使用场景的变化做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因为各大巨头都明白谁最先成为智慧生活标准的制定者,谁就能够享受智能家居带来的最大红利。
实际上,对于多数家电企业来说,虽然智能化是一种趋势,但传统家电仍有利可图,而智能化却要投入巨大的情况下,似乎很难找到转型的驱动力。
我们再往前、往远看,可能所有的设备都可能成为入口,只要有传感器就是入口,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控制这些设备?一定需要由人来控制吗?
也许未来某一天,晚上下班回到家,迎接你的不再是黑漆漆的屋子,而是开门瞬间便已亮起灯光唤醒电视,家里的空调会根据人自身的体温而智能调节温度,而这一切的指令发出者可能是你身上佩戴的某个智能传感器,也可能是家里安装的智控中枢。
“未来一定是泛入口化的,可能单一的入口还会存在,会有一部分的价值和作用,但是它并不阻碍其他的设备也成为入口。”TCL王成对万物互联时代的入口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因此,TCL则成为了玩家中的另类,它为万物互联时代的入口提供了另一种可能。从TCL今年的春季发布会来看,它正在在走一个全品类、去中心化的路子,从个人生态产品到全屋家电再到到消费电子,从产品到解决方案的全场景全品类的整体架构。
三大优势加持,TCL进击智能科技阵营
总的来看,各大类企业都有自己的优劣势,但经过综合对比,TCL更有望在这场角逐中成为最大赢家。
首先,TCL有着其他厂商都没有的全品类的智能终端制造能力。TCL本身有着硬件优势和众多家电、消费电子产品。这次发布会上,TCL又推出了“4T”布局以及相关产品。所谓4T,就是在原有T-Home的基础上做延伸,重磅推出T-Life、T-Lodge和T-Park等全新的产品和方案,将这些硬件融合连接起来,提供包括家庭生活、社区、酒店等解决方案,补足软件短板。既有物可联,又有交互能力。
其次,TCL不仅具备全品类智能硬件制造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技术上具有显著优势。作为上市企业,早在2018年初,TCL就在财报中提及自己在人工智、互联网应用以及半导体显示技术和材料技术三大技术领域的产业布局和技术储备。
整个2017年,TCL投入了47.2亿元的研发资金,主要用于人工智、互联网应用以及半导体显示技术和材料的研发,并已经初步获得成果。此外,本次春季发布会上TCL还发布了运用独立的AI引擎技术打造的“全场景AI“。TCL几大场景的人工智能引擎为自己研发,而非使用第三方的智能引擎。业内人士都明白掌握引擎则意味着掌握核心竞争力。
最后,TCL凭借多年的稳扎稳打,拥有着庞大的用户基础。TCL在全球化双+战略中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在这里不妨插入一段历史:早在2014年,TCL就发布了智能+互联网,产品+服务的双+转型战略,经过5年坚持推进该战略,如今的TCL已经在多个领域大有收获。据公开资料显示,TCL在全球拥有9.6亿的用户基数。
TCL在其2019春季发布会上公开了2018年部分销量数据,其中,TV品类出货量高达2861万台。根据群智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TCL电视出货量已赶超LG位居全球第二;冰箱和洗衣机品类在中国区对比同行业同比增幅第一,空调品类突破了1000万台的好成绩,稳居行业前5名,智能电视累计激活用户达到了3191万,在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累计激活用户达到了5.28亿。
对于TCL而言,三大综合优势的加持让TCL进击智能科技企业阵营有了更加充足的底气。而在今年的春季发布会上,TCL更是向全球市场展现了自己的实力。TCL不仅带来了X10 QLED 8K TV、X10洗衣机、X10冰箱、T-睿空调,还有包括智能V脸射频美容仪、魔颜智能美妆镜、耳机、光波双净智能牙刷、智能门锁、安防套装和智能体验套装等智能硬件,这一波围绕AIoT展开的智能家居生活场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结语:
由此可见,进击智能科技阵营之后的TCL已经不局限于特定家电产品,甚至不再局限于家电领域。在万物互联的今天,只要有足够强大的技术实力,AIoT所能实现的远不止是推出一点产品、实现某些功能,而是直接为有特定需求的用户打造出符合需求的智能化场景,将用户带入一个全新领域。
而TCL的目标则是基于自研的开放平台与系统,通过AI交互技术实现万物互联互通与内容服务整合,赋能智能终端产品,为用户打造 “全场景陪伴”的美好智慧生活。通过AI×IoT的战略打通产品之间、场景之间的隔阂,带来的互联互通和全场景的优势需要在产品层面落地,让消费者充分感受到价值,只有整体的智能终端产品和方案,才能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也许正是因为作为家电行业巨头的TCL洞察了这一需求,率先冲出了起跑线,才有了从家电企业转型成为智能企业的驱动力。而重量级企业的进击举动又会让整个市场活跃起来,从而进一步推动AI×IoT这个新时代的到来。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