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被Aadhaar撕裂的印度

原标题:正在被Aadhaar撕裂的印度

技术正在将人类社会割裂成两个位面:

掌握数字技术和信息的人,正在成为社会的最大得利者,享有更低的成本(比如获取知识)、更高的效率(比如商业交易)、更便捷的公共服务(比如数字办公)。

而那些缺乏技术资本的人,就会被系统打上各类标签,在现代生活中遭遇重重困难。更不幸的,还可能被系统直接遗忘,变成信息社会的一座孤岛。

在印度,这样的故事正在真实上演。

全球最大的生物识别数据库,为何争议不断?

2009年,印度政府启动了一个全球第一大生物识别数据库项目Aadhaar。全国超过95%的人口,大约11亿的姓名、地址、手机号,以及指纹、相片、虹膜扫描等极度敏感个人信息,都作为公民身份的唯一识别码(UIDAI),纳入政府中央数据库。

目前,Aadhaar 已经深入到了印度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UIDAI直接连接到个人银行账户、手机号、保险单、PAN(永久账号)以及其他服务上。

也就说是,一个印度人无论是学校上学,医院看病,还是在银行办理金融业务,申请政府项目等等日常活动,都需要注册Aadhaar才能进行。

如此说来,应用了视网膜扫描认证、无现金交易、数字化政务等种种新科技之后,印度社会的信息化水平甚至超过了不少发达国家。

故事发展到这里,原本并没有什么稀奇的。

以国家为主体进行大规模的个人信息采集,印度不是最早的一个,中国自商朝开始就有“登人”或“登众”的人口登记制度。美国上世纪60年代就建立了数十亿人规模的巨型数据库。

印度也不是数字化最先进的一个,中国的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就与全国违法犯罪信息中心CCIC、公共安全视频图像系统等相结合,打造了一个让犯罪分子无处遁形的“天网”。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巨型信息数据库的建立,无不是以相关法律保护和安全技术为前提,并依靠国家信用来背书的。

如果有人告诉你,50块钱就可以买十几亿亿人的生物信息数据,多加点钱(也就30块吧)还能够顺便打印假身份证,你会不会觉得,要么是对方疯了,要么是系统太坑了。

印度 Aadhaar,就是这么一个“滑天下之大稽”的存在。

以Aadhaar在印度的应用之广泛,信息之敏感,相较之下,它的安全防范简直就像闹着玩儿一样。

自上线以来,Aadhaar就陆续遭到网络攻击,并“不负众望”地不堪一击。

据报道,有超过210家政府网站都曝光了Aadhaar 中公民的详细信息;1.1亿用户的Aadhaar信息被电信公司Reliance Jio外泄;超过1亿人的银行账户和Aadhaar细节信息被泄露;政府的电子医院数据库也被入侵。通过WhatsApp 匿名群组,就能以低廉的价格卖到11亿人的数据库访问账号。

没有金刚钻,还偏要揽瓷器活,直接把全国人民都变成了犯罪分子的囊中之物,点击就看印度政府在线坑人?

数字化的急先锋,缘何惨遭滑铁卢?

目前看来,印度政府并没有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就仓促上马了Aadhaar,直接导致了这场波及全球1/6人口的闹剧。

首先,缺乏严格而有效的隐私保护条例和意识。

政府巨型数据库的发展,或多或少都会对公民隐私权产生威胁。只有让公民相信个人信息不会被恶意使用,才可能获得支持。很多国家的做法是,在推行之前就提出立法建议。

比如典政府的国家数据库,就在收到公民反馈之后,暂停了800万人口的注册工作,并组织了很多调查研究活动,并于1973年通过了世界第一部国家级个人信息保护法。美国的巨型数据库也经过了两年多的反复听证和研究,并通过了隐私法,才得以实施。2005年,英国政府也推出过一个国家生物识别身份计划,由于遭到了英国人在公民自由和政府监督问题上的大力反对,不得不销毁了已收集的所有数据。

而Aadhaar的推行,则是一种以行政权力强制实施的“暴力美学”。如果公民不注册Aadhaar账号,在印度几乎无法生活。印度议会成员杰伦·兰密施(Jairam Ramesh)就讽刺该项目是“强制性自愿参加”。

因此即便隐私权问题尚不明朗,很多人也不得不交出敏感的生物数据。直到2018年,印度最高法院才首次在印度宪法中认定了隐私的基本权利,宣布Aadhaar的某些部分违宪,并对其使用和扩散施加了一些限制。

另外,印度社会并没有完善而广泛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化反而加大了社会资源的“马太效应”。

除了少数大城市意外,印度的大部分边远地区和城镇的互联网普及率都相对较低,并没有良好的网络条件来支持上传指纹、虹膜等个人信息。一些体力劳动者的指纹也无法被服务站点的机器准确地扫描和识别出来。

有数据显示,由于Aadhaar的推行,约有数百万人无法拿到应得的政府福利。仅在拉贾斯坦邦,就有100万人被不公平地从食物补助名单中撤除,超过300万人无法领取指定的粮食配额,50%的人被标记为“死亡”或者“身份重复”,导致无法领取养老金。

基础设施的不平等,直接导致Aadhaar的信息化并没能帮助最应该得到帮助的弱势群体解决问题,反而制造了更多的麻烦。

既不具备全面推行数字化的物质基础,也不具备数字化管理的理念和经验,Aadhaar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也就不让人意外了。

争议背后,印度社会的数字之变

那么,是什么使得印度政府即使遭遇相反民意,也要强行推广Aadhaar呢?

客观来说,尽管实际操作中Aadhaar的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引发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但大数据时代的穹顶之下,巨型数据库几乎是每一个政府的不二选择。而Aadhaar的出现,也确实让古老而传统的印度面貌为之一新。

改变一:塑造一个更清廉高效的政府。

根据民间组织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的调查,印度的贿赂率是16个亚太国家中最高的。每10个获取公共服务的人,就有接近7个行贿过。

Aadhaar的出现,让政府服务流程变得简单和透明。居民想要申请医疗保健、学校或法律等基本公共服务时,只需要与将指纹与Aadhaar存档的指纹进行匹配,只要符合资格并配对成功,系统就会批准并发放福利,从而有效减少贪污腐败。

改变二:建立社会信用体系,降低欺骗性风险。

在Aadhaar到来之前,半数印度人几乎没有任何形式的身份证明。有时还会使用假名或多次使用自己的名字申请福利项目,从而骗取更多政府资助。

而Aadhaar的唯一身份识别码(UIDAI),就成为印度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记录了个人的银行账户、金融交易、医疗记录等情况,为政府出于安全和合理目的的管理提供了效能。有数据显示,Aadhaar过去两年便为政府节省了大约80亿美元。

同时,银行系统贷款的不良率也因此大幅度下降,自从Aadhaar发布以来,有超过800亿美元的资金都再度流回进了印度银行系统。

换句话说,Aadhaar甚至可能成为印度未来社会的基本运行框架。

改变三:电信技术和科技行业的飞跃式发展。

在其他国家还在小范围实验的时候,10亿人都在使用的Aadhaar,直接将印度送到了虹膜识别、人工智能等世界领先的产业位置上。

虹膜识别技术在医疗、社保、信用、金融等涉及信息安全、身份验证领域的大规模使用,滋养出了包括算法、应用软件、管理平台、智能终端硬件的全产业链布局。

目前,印度已经有20多家公司在进行生物鉴定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三星首款具有虹膜识别功能的智能机器Galaxy Tab Iris,也选择了在印度首发。印度的AI创业公司,也正在利用政府收集的虹膜扫描信息研究种种新的算法,比如教育技术公司利用虹膜数据+智能技术来提高课堂出勤率、防止考试作弊。

Aadhaar的出现,让印度变成了虹膜识别系统和相关算法的最佳试验场和掘金地,这是很多发达国家都不具备的。

可预见的未来:在撕裂的边缘试探

一步迈入现代化,为此牺牲一些公民隐私和自由到底值不值,实在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至少目前看来,Aadhaar的出现,正在动摇印度社会的根基。

极具商业价值的个人生物信息,会刺激他人越界使用的野心,也给拥有信息掌控权的人提供了违反犯罪的机会。由此引发的绑架、诈骗、非法讨债等下游犯罪,恐怕比信息泄露所带来的危害更大,也更加隐蔽。

更可怕的是,越来越多的弱势群体(比如印度种姓等级制度中的“贱民”)会发现,自己正在被系统打入一个解决的囚笼,个人私生活信息几乎没有藏身之处。想要隐藏怀孕、手术、考试成绩等等个人隐私,正在变得越来越困难。

这意味着一旦被系统“污名化”处理,将会永远蒙受耻辱。

或许现在断言巨型数据库会让人类在未来走向撕裂,还为时过早。但它正在让社会生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却是不争的事实。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9-02-26
正在被Aadhaar撕裂的印度
据报道,有超过210家政府网站都曝光了Aadhaar 中公民的详细信息;1.1亿用户的Aadhaar信息被电信公司Reliance Jio外泄;超过1亿人的银行账户和Aadhaar细节信息被泄露;政府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