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百度公布2018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数据显示,第四季度百度营收27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超出华尔街预期;净利润21亿元;2018年总营收达到1,023亿人民币。
本季度财报一大亮点是,AI开放平台数据被首次被加入,从相关信息可以看出,百度正在强化在B端市场的存在,且核心理念是用AI来驱动B端业务发展。
百度AI开放平台首次在财报中露脸
第四季度财报显示,已有超过100万开发者接入百度AI开放平台,使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与自然语言处理等AI能力。百度AI开放平台已经形成了从深度学习框架、深度学习实训平台、通用AI能力、定制化训练平台、软硬一体模组到整体解决方案的全栈式开放能力,推动AI商业化进程。截至目前,百度大脑通过AI开放平台对外开放158项技术和能力,开发者接入百度云就能轻松地应用AI技术。
从第四季度财报来看,基于百度大脑,依托百度云,百度AI开放平台已经成为业内最成熟的综合AI开放平台。百度在财报中首次公布数据,正是因为100万开发者这个数值得一说。放在任何开放平台,百万开发者都是一个庞大的数据。深层次来看,百度在财报中强调这一数据则体现出其通过AI撬动B端市场的野心。
2018年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分水岭,在消费互联网进入存量时代后,巨头们从竞相逐鹿C端市场纷纷转型B/C两手抓的模式,其中腾讯进行七年来最大的架构调整,成立CSIG事业群,启动产业互联网战略;阿里将阿里云事业群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成立新零售技术事业群;百度将ABC智能云事业部升级为智能云事业群组(ACG),同时承载人工智能toB业务和云业务。在第四季度财报中,百度管理层也多次强调了对B端市场的重视。
比如百度董事长兼 CEO 李彦宏表示:
“2018年对百度来说是关键的一年,我们将人工智能应用从搜索拓展到更多业务领域,如信息流、语音助手、AI解决方案和自动驾驶,让更多用户、客户和合作伙伴从百度的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中受益。”
再比如百度 CFO 余正钧表示:
“百度业务正在由移动互联网向智能家居、智能交通、云和自动驾驶多元化拓展,并将坚定持续地投资。我们希望看到这些投资结出硕果,并在未来几年持续推动百度的收入增长。”
虽然跟阿里腾讯一样,百度对B端市场日益重视,不过百度思路却最为不同,强调AI驱动B端服务,或者说面向B端市场做AI能力输出,只有百度。
百度如何用AI驱动B端业务?
现在行业都在谈产业互联网,百度和阿里虽然没有明说,实际上却早已在B端市场纵深布局,身体力行。产业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行业定义很多,然而一言以蔽之,无非是用新技术帮助传统产品升级换代,实现价值重塑。新技术又是什么?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是互联网技术,如WEB、App、在线订单等等在线技术。产业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就是ABCI技术,即AI、大数据、云计算和IoT,而大数据、云计算和IoT技术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AI技术互相协同,所以我认为,产业互联网最重要的就是产业AI,或者说AI产业化。
百度如何用AI驱动B端业务,或者说如何做好智能产业互联网?第四季度财报已经给出答案。
百度财报显示,DuerOS已成为中国最普及的智能语音助手,截至2018年12月,搭载 DuerOS 的智能设备激活量超过2亿台,环比上涨45%;语音交互达16亿次,并连续八个季度实现每季度数据翻倍;Apollo则是最大的智能汽车开放平台,合作伙伴也已超过135家;百度云推出了开源计算平台 OpenEdge,让智能设备在终端侧拥有边缘计算AI能力,包括智能家居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其他物联网设备。
不论是DuerOS、Apollo还是百度云OpenEdge,其底层都是AI技术:DuerOS是智能语音技术,Apollo则整合了机器视觉、智能决策、高精地图、智能语音等AI技术;OpenEdge则是终端侧AI平台。百度在B端已形成完整的全链条能力:不只是提供云计算服务,同时整合各项AI能力;不只是在云端提供服务,同时在边缘侧提供终端AI能力;不只是提供算法,还提供芯片、传感器等能力;不只是提供基础AI技术,还提供语音、视觉、决策、人脸等上层AI能力。
在百度庞杂的B端技术服务体系中,AI均扮演关键角色。
首先,不论是自动驾驶、智能语音还是智能边缘计算,底层都是AI技术。
其次,百度AI技术的优势成为百度做B端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是百度做B端服务的“长板”。百度是中国最具工程师气质的互联网公司,正是因为此百度成为最早战略布局AI的互联网巨头,三年前就已成功转型为AI公司,“技术立身”的背景让其AI技术基础特别是算法优势十分明显。基于此,百度基于AI技术来做B端服务,不论是语音、视觉等基础AI,还是智能驾驶、智能家居等不同产业,抑或是云计算、AI芯片等不同形式的能力输出,都有独特优势。
再次,百度AI技术很强,通过B端输出模式,就可以实现AI商业化落地。正如我此前所言,科技巨头到最后走能力输出模式,技术输出的核心价值有三点:1、变相获取场景以及场景背后的用户、客户和数据,巨头不可能什么场景都自己做,什么需求都自己满足;2、让自己研发的核心技术更多地得到使用,就可以分摊前期大量的技术投入成本;3、可以形成商业模式获取真金白银,百度AI商业化落地也可以形成规模收入。
最后,百度云/Apollo/DuerOS等商业化开放平台在各个行业获取各类开发者,本质上在获取场景,以及场景背后的数据。数据和场景反过来可以反哺AI技术,让百度大脑更好地学习数据和适配场景,最终不断进化,AI技术的长板会变得更长,形成正循环。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百度做B端技术服务的基础和优势就是AI技术,反过来,通过向B端各个产业、场景和开发者开放AI能力,百度可以进一步强化AI技术优势。
BAT齐聚B端市场百度战法清晰
2019年,科技巨头是否要做B端市场已经不是问题,怎么做,才是问题。
在B端市场,有人认为百度后知后觉,实际上这是大错特错的。早在2014年的百度联盟峰会上,李彦宏就提出过一个观点:中国互联网下一波机会是企业级软件,他认为:“未来科技发展将与大数据有很大关系,如果把新的企业软件和新的大数据结合,再引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未来几年将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今天来看,这说的就是产业互联网或者B端市场的本质,然而在四年前,这样的看法还是很有前瞻性的。
李彦宏也不只是说说而言,而是一直在布局,百度是中国最早做云计算的公司,百度也是中国最早布局大数据和将AI技术开放的公司。2018年底开年百度又将ABC智能云事业部升级为智能云事业群组(ACG),让AI、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一起结合且开放给B端。
不只是百度认识到做B端市场的基础是AI技术,要将ABC技术融合,阿里巴巴和腾讯也都有类似的技术架构,腾讯明确了ABC的概念,成立了技术委员会,整合此前分散在各个事业群的AI和数据资源,与云计算业务协同。阿里云是最大公有云平台,同时十分重视大数据和AI技术,一边推出了千亿元投入的达摩院计划挖人做基础技术,一边面向各个行业推出ET大脑抢占商业场景。
虽然大家都意识到做B端市场AI不可或缺,但百度AI技术是最强的——这一点在业内已有共识。百度不只是布局AI早,AI技术强,也更擅长于整合不同部门的技术和数据资源。
早在2017年百度就成立了AIG(AI技术平台体系),整合百度研究院等多个基础AI技术部门包括NLP、KG、IDL、Speech、Big Data等在内的百度核心技术,这有利于人才的聚集、技术的管理、数据的整合、技术的应用和技术的开放,百度今年初成立的ACG则负责将百度AIG的AI技术能力开放出来,两个部门形成了清晰的技术储备+技术开放的“双子座”,四季度AI开发者数量破百万也证明了百度不只是有很强的AI技术实力,也善于将AI技术落地到商业化场景中,特别是通过开放的模式。
去年底,阿里架构调整让阿里云事业群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同时让直接向张勇汇报的集团CTO张建锋接管阿里云,就有加速AI技术整合的意思;今年腾讯成立技术委员会,引入“授权”模式促进腾讯云服务标准化,同样是奔着这一目的而去。技术整合和标准化是技术开放的前提。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虽然百度没有明确地强调要做产业互联网,但事实上百度在B端市场上已有多年布局,且有独特的AI战法,百度将AI技术资源彻底整合到AI开放平台,再借助于百度云进行开放,在众多巨头中形成了差异化的竞争力。在百度“夯实移动基础、决胜AI时代”的整体战略下,基于AI能力输出模式,百度将在B端市场扮演关键角色,B端也是百度决胜AI时代的关键战场。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