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无人零售,2019年是否会继续“凉凉”?
文 | 明邦名
2018年是一场资金与利益之间博弈的一年,黑天鹅乌压压飞过天际,伴随而来的是市场的连锁效应,犹如滚轮般波及各行各业,一路被众人拥趸的新零售,也遭遇市场环境下空前冷遇,接下来的2019年是否会带来新的转机,亦或是随着颓势蔓延,继续“凉凉”?
大背景下的荒凉,造成行业之间的联动效应并不直观,只有经过层层抽丝剥茧,才能窥探其中的奥义。
零售新标杆,市场倒逼式增长
从线上线下的消费数据看,网络零售增长开始放缓。数据显示,2018年1-6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40810亿元,同比增长30.1%。网络零售总额占社零总额比率从2018年初开始突破20%,达到22.67%。但与1-2月的37%的增长相比,明显放缓。
随着线上网民红利消失殆尽,在既定的量化市场上已难以再寻找新的增长点,维持原本服务规则更难以满足日渐升级的高质化消费需求,而新零售的出现,无疑带给行业战略转变的一道曙光,让疲于在存量市场上苦战无果的创业团队看到了新的着陆点,过去几年,新零售已成为零售业趋势的风向标,而伴随着新零售行业如火如荼进行着,催生的无人零售领域列入资本机构跑马圈地版图当中。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2017年中国无人零售市场调研报告》显示,目前由于无人零售商店产品技术尚未成熟,2017年中国无人零售商店交易规模超100亿元,预计2020年中国无人零售商店将实现爆发式增长,交易规模将达到2500亿元,同比增长率超100%。
线上的增长放缓倒逼着市场向多方位过渡,从传统实体零售到电子商务零售,再到“新零售”的无人零售,实质是探索零售业“降本提效”的一种解决策略,在人工智能,人脸识别,移动支付,物联网等技术加持下, 无人超市,无人便利店,无人值守货架,无人餐厅等也在潮流中应运而生,其本质是打破终端思维,将人工成本移嫁在新技术场景定制中,虽不能短期内降低运营成本,但从长远来看,行业规模可以抹去边际成本带来的下行压力。
实际上,在行业发展萌芽期,引入科学技术来替代人工操作的做法并不能立竿见影,相反,在技术尚未成熟之前,实际付出的成本可能远高于传统线下实体零售人工运作成本。
大范围增长,小范围波动,行业进入洗牌初期
由于阿里、苏宁、京东等巨头企业在新零售、智慧零售、无界零售概念的推动,无人零售业一路高歌猛进,接连斩获大量融资和资本加持。
根据统计,2017年共有93起无人零售事件获得融资,占新零售领域全年获投事件的半数以上。无人零售领域的头部企业在2017年一年内完成多轮融资,如小麦铺A轮、A+轮共收获2.45亿元的融资;缤果盒子获得两轮超6亿元融资;智能售货机生产商甘来完成了Pre-A轮、A轮、B轮三轮融资。
资本入局预示着行业将进入淘汰赛,受2018年经济萎缩影响,无人零售也深受其害,资金流断裂、运营混乱以及团队的不稳定,导致无后援、蹭热点的初创小团队基本被市场所淘汰,资金紧张带来的赛道收窄,对于“无人零售”领域貌似利大于弊,优胜劣汰制最终结果是选取利于市场的头号玩家。
在“新零售”商业化场景逐步落地的背景下,越来越多人群涌入尚未成熟的新零售业,受大环境波动影响,从行业规范长线上看,未来仍有着大范围增长趋势,而从短期利益取舍而言,又有小范围波动,最终行业进入边振荡边洗牌阶段,然而这却并不是终局,一方面,已成型的企业将稳步扩张周边领域,建立行业地理优势的同时,迅速获取用户资源,另一方面,随着市场行情逐步回暖,无人零售在短时间内难以建立起绝对的壁垒优势,大批新创业者将再次跟风入局。
蓄势待发,“无人零售”未来可期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数据,2017年中国无人零售商店用户规模仅有600万,未来五年用户规模将大幅增长,至2022年,用户规模可达2.45亿人;2017年无人零售商店交易额达约389.4亿元,未来五年无人零售商店将会迎来发展红利期,2020年预计增长率可达281.3%,至2022年市场交易额将超1.8万亿元。
在传统零售领域里,人力成本一直是无法解决的痛点,以24小时便利店711为代表,人力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比超过50%,净利润仅为3.5%,且便利店不能够很好识别用户,掌控用户信息不够全面,以至于用户粘性不够高,行业数据不可监控。受互联网商业冲击,传统零售业遭受重创,而携带技术基因的无人零售,靠着新技术资源的整合,将重新定义零售业。
随着年轻一代“高效率、快节奏”生活方式占据主流,认知能力的提高,使得独立式购物更能满足自我识别的购物需求,同时,比起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待付款以及导购无休止推销各类产品,年轻一代更加倾向于自助式服务,而对于商店而言,传统配备的导购式服务以及专业收银服务等环节都将可以去除,从而带来销售环节的成本降低。
无人零售并不意味着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无人看管,在行业初期,适当的服务人员配备,能够为用户带来更优质服务,其本质是将服务人员从繁琐事务中抽身出来处理一些以人为主的特殊事件。此外,作为零售业“曲线救治”的策略之一,无人零售也面临着诸多风险与挑战,一方面,无人零售对于场景技术的要求苛刻,安全性、高效性、便捷性都将决定无人零售运营模式是否可行;另一方面,受制于传统零售业根深蒂固运营模式,初期受众群体有限,成本高昂,短期内无法形成良好现金流,制约其规模化扩张。但零售业长期趋势必是依托技术革新,实现“降本提效”目标。
实际上,在行业逐步被市场、用户、资本认可后,相应的基础设备已经完善,而最终角逐优势是商品供应链、服务拓展、网点资源、智能化运营等。从人、货、场三维度出发,服务好用户意味着需要用成熟、精准以及场景类技术赋能无人零售业;打通商品供应链需要优质上下游资源,既能降低货物成本,又能准确、高效呈现给用户;而场景落地需要借助科技智能手段,细分每一个步骤,在用户进入商铺就已经开始精准化评估,确保用户购物链的体验度以及完整度,同时也包括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方式。
伴随着传统零售业的局限性日益突显,以社交属性为落地点的“社交电商”也开始渗透零售业,借助电商+社交属性,将线上商店直接下沉至线下社区,建立“社区化”电商,一方面,以拓扑关系理论为基础的社交电商,能够缩短人与场之间的距离,将商业物理半径拓宽;另一方面,社区电商能够直接关联用户,与用户建立起社交化“强连接”,更能满足个性差异化需求。相比于无人零售,社交电商立足点在“人”,而无人零售立足点在“场”。
无论是无人零售亦或是社交电商,带给零售业都将是从局部到整体的一次阶梯式变革。新零售的持续加热,已不再是单纯的线上、线下行业间竞争,而是拓宽至所涉及的所有零售业,2018年短期性波动似乎仍无法“抑制”新零售对传统商业帝国的冲击,而2019年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对行业的遐想,无人零售或将跟随大环境回暖再次迎来春天,它闻声而来,蓄势待发,我们拭目以待。
江湖老刘,TMT行业观察者,知名IT评论员。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