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特斯拉、蔚来到苹果、微软,员工为何成新品测试“小白鼠”?
不管是全新的硬件产品,还是一个新系统,抑或是创新技术等,都会经历漫长的研发过程。而这些事物在研发成功后也不能立即上市,还要通过测试排除它们存在的bug、弊端等,最终等基本成熟后才会推向市场。在整个过程中,测试这一环节必不可少——关系到产品成熟度和企业形象。
企业对新品的测试态度,其实是不一样的。很多企业是对新品简单测试后就推向市场,并等待消费者的反馈,再进行逐步的优化。不过也有很多企业选择让旗下员工成为新品测试的“小白鼠”,以此来完成测试过程。更让人讶异的是,某些企业还打着“福利”等名号,似乎将测试变成了一种“奖励”。对于员工来说,或许这样的测试并不是一件好事。
涵盖软硬件,员工成企业免费“测试员”
电动汽车作为一个新潮事物,虽然看起来比传统燃油车更加简单,但因为高度集成了电子系统等,其实更容易出错。某些电动汽车企业为了给资本市场讲个好故事,又不愿因产品bug太多遭到消费者投诉,就将员工当成了新品的“测试员”。当然,它们都是以福利的名义行测试之事。
比如之前特斯拉在交付Model 3新车时,就只面向公司员工、员工家属和公司内部人士提供。对此,特斯拉表示是让内部员工得到“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机会。此外,蔚来交付的es8第一批车仅有10辆,且车主是全部自家员工。蔚来这样的做法,既向业界证明自己能够生产整车的实力,又引来了高度关注。
此外,其他企业也会将员工当成免费测试员。比如去年苹果开办一间名为“AC Wellness”的医疗诊所,初期打算是为员工和家属提供相关的医疗保障服务。不过有消息人士指出苹果成立“AC Wellness”另有目的,是期望通过诊所对旗下产品和服务进行检测。
而根据一份研究文档显示,微软会让自己的员工进行测试新系统。就在Windows 10部署的进程中,微软内部有近40000名员工在他们的PC上运行最新系统。甚至还有的化妆品企业,在推出创新新品时,也会让员工进行测试。就在数年前,一家彩妆企业进行了某款隔离底妆乳的大规模“内测”,就连男性员工也人手一个。看来,让员工成为企业的免费“测试员”,成为了某些企业的共同举措。
“小白鼠”多多,且更易把控风险
为何这些企业热衷于让员工成为免费“测试员”?究其原因,在于通过这种举措能够大幅降低新品测试的成本,还更容易把控风险。以蔚来为例,其推出的第一批车代表着消费者对蔚来的第一印象,甚至与品牌形象直接挂钩。如果直接将es8推向市场,那么出现的任何微小问题,都有可能被无限放大,也会导致蔚来处于一个尴尬而又被动的处境。即使后来付出再多努力,或许也无法弥补由此带来的伤害。
而对于Windows系统这样的“庞然大物”来说,大范围的测试更是必不可少。如果交由消费者去测试,那么有可能会衍生出严重后果。相比之下,微软让员工进行测试,就会将问题压缩至最小范围内。据微软表示,“在产品发布之前,我们就有38000名用户要在公司内部运行Windows 10系统。这些早期用户会将发现的问题上报至内部社区支持论坛,这样微软就能够通过观察这些问题对系统有一个早期的认识”。
看来,通过员工进行新品测试,是非常划算的。有了这么多“小白鼠”,企业推出的新品其实就相当于被加持了层层光环,将新品打磨地趋向完美。
尊重员工利益,测试需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虽然企业让员工当免费测试员有不少好处,但必须建立在一个前提上——尊重员工利益。像Model 3这样在初期一车难求的新品,特斯拉让员工优先购买、测试其实是受到后者欢迎的。甚至特斯拉还明确规定,不允许员工转售Model 3。
但还有很多企业推出的新品,却处于一个初级阶段。这些新品bug重重,让员工难以接受。假如Windows新系统的bug太多又影响到日常工作,微软员工或许心里会很无奈。此外,还有的小企业会将测试新品折抵工资等,这就未免太让员工为难。
因此,企业针对新品的内部测试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如何既尊重员工利益,又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做“小白鼠”,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