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年轻人为什么需要社交?
孤独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陪伴是伴随而生的需求,社交依然是具有吸引力的赛道。
年轻人的这种情绪,将成为社交新产品获取的第一波流量。除了情绪需求以外,技术的发展,也将为社交产品注入新的灵魂。无论是硬件方面的智能手机的普及还是5G网络的发展,亦或者软件方面直播、视频等新媒介形态的产生,都让社交有了新故事可以说。
视频交友、匿名吐槽、语音连麦,关于这些社交新玩法,喜欢尝鲜的年轻人往往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腾讯出品的《95后社交行为洞察报告》显示,不同年龄层用户偏好的社交产品各不相同。95后混迹于知乎、贴吧、微博、B站和斗鱼直播中,00后喜欢用QQ和空间,95前是微信、豆瓣、陌陌的主要用户。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歌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社交产品,没有人会永远年轻,没有社交产品能永远留住年轻人,但一直有年轻人需要的新社交产品。
这似乎是一束光,点亮了社交赛道上的机会,让社交领域从业者重燃搏杀的勇气。
02
社交产品的痛点和需求?
1月15号,三款社交产品马桶mt、多闪、聊天宝同日发布,让社交这把火烧得更旺盛。
不过,坦白讲,这三款社交产品都是战五渣,缺少灵魂的它们并没有解决用户社交痛点和需求,想要当微信的对手,还差得有点远。
无论是马桶MT的匿名吐槽需求,聊天宝的聊天赚钱需求,还是多闪的视频社交需求,都不痛不痒。这三款产品发布当天,刷屏朋友圈,主要解决了用户凑热闹的需求……
发布至今半月后,基本上可以给出一个理性却残忍的判断。
马桶MT的匿名社交算是凉的比较快的一个,王欣的微博已经多天没有更新,22号尚有用户留言反馈服务器bug还未修复,无法获取验证码。倒是山寨马桶MT的产品玩的红红火火。
主打聊天赚钱的聊天宝实在乏善可陈,罗永浩的脱口秀伊始,他就澄清了,聊天宝的创始人腼腆,他是作为投资方代表登台,完成这场发布会。起初业内尚猜测,聊天宝或许能在下沉市场打开局面,不过用户似乎并不买账。
主攻年轻人熟人社交的多闪,成绩倒是颇为亮眼,用户已突破百万,视频社交的新玩法也颇具吸引力,不过后续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比如对用户的吸引力弱于抖音,涉嫌侵犯用户隐私等。
更麻烦的是,多闪在产品体验层面并没有多少优化,而是选择懒政,变得聊天宝化……
就像产品人@后厂村的刘飞 所言:做社交产品,名曰亲密,曰年轻,然后不去探索用户为啥不喜欢,反而寄希望于砸钱。这真的很“增长黑客”啊。
现在的社交产品确实挺没意思,我们不妨来复盘一下社交大环境,从老牌社交选手的崛起背景中,找找灵感。
03
盘一盘老牌社交选手
腾讯吃到了社交流量的红利,为自己,也为合作伙伴提供源源不断的流量。
业内无不想复制腾讯的社交神话,阿里、网易、小米都曾发力社交,出钱出力,创始人亲自下场摇旗呐喊,意图狙击腾讯的社交流量。
结果,我们都看到了。那一波移动互联网社交大战之后,社交赛道多年不见有竞争力的新面孔。
QuestMobile移动社交洞察报告将社交产品分类为:综合平台、陌生人社交、兴趣社交、游戏社交、图片社交、同性社交、婚恋社交、职场社交。
综合平台中,微信、QQ和微博地位难以撼动;陌生人社交,陌陌收购探探占据主要市场;兴趣社交垂直领域各不相同,对内容的精耕细作有比较高的要求;同性社交中blued一枝独秀;婚恋社交则更是被世纪佳缘、珍爱网、百合网三家垄断;职场社交需要更多的职场人脉沉淀。
这些老牌选手把持赛道长达数十年,构建了极深的行业壁垒,新玩家贸然进入,只能被按在地上摩擦,甚至溅不起一丝水花。
04
有哪些社交新需求?
聪明的玩家懂得与时俱进,将老产品与的新功能融合,发掘社交新需求。
- 社交+直播,即时互动新体验:
从2016直播元年至今,直播这个新物种也被越来越多用户接受和认可。直播带来的即时互动体验,为社交注入了新活力。不过,直播平台难以转型社交平台,倒是社交平台加入直播功能后,玩得得心应手。
比如陌陌玩起了社交+直播,整个平台直播间、聊天室、派对、电台、短视频花样百出。直播聊天能增强陌生人社交的信任感,即时互动效果更佳,评论文字还能以弹幕形式呈现,用户体验新奇友好,充分满足了陌生人社交需求。
微博也早早加入了直播功能,雪梨、张大奕这类电商红人,一直以来都是在微博直播店铺上新,此外,众多明星也纷纷加入,如今越来越多微博普通用户参与到直播互动中来。直播丰富了微博的社交媒体属性。
- 视频社交,获取长尾流量:
2017年抖音成功带火了短视频,这是一块流量洼地,大量用户涌入。尽管抖音百万播放量的视频能有几万条留言,但仅有留言,距离“社交”还差得远。
视频社交,其实是个伪概念,它的触发机制是,用户通过视频认识到视频创作者,并关注作者,偶尔给作者视频留言或者给作者私信。能不能得到回复看作者心情,双方互动在这一步戛然而止。
网上有人说,一些偏远山区的人不用微信,把快手当社交工具,这主要取决于他们在快手上建立了关系链,严格来讲,快手仍旧是短视频社区而非社交产品。
如今的产品现状是,大家都在抢夺用户使用时长,于是为了留住用户,就要不断给用户推送各种娱乐化信息。所以我们看到几乎所有主流娱乐产品都推出了视频模块,并用各种现金红包方式激励用户上传短视频,微博有微博故事,陌陌也有短视频模块,但用户很难通过视频来社交。
多闪的视频社交,本质上和抖音并没有区别,如今应该也面临用户不活跃的问题。视频社交,是在获取长尾流量,它的社交体验,互动形式,可能还不如直播。
- 声音社交,用温度实现心理共鸣:
相比于图片、文字等载体,声音更加有温度,比起直播的即时互动和视频的感官刺激,要更和缓一点,也更走心一点。不同的语气、语调、语速,让声音更容易直接表达情绪,更容易触碰彼此的灵魂。
其实声音社交不算新功能,微信最早上线语音功能为用户提供社交便利,相信很多人都用过漂流瓶发语音信息或者唱歌。不愿意打字的用户,选择发语音信息,陌陌、探探等社交软件上都有语音功能。
在众人都将社交的焦点集中在直播、视频等领域时,有一款叫做「吱呀」的产品另辟蹊径,专心做起了声音社交产品。体验了一下,能感受到细节的用心。首次登陆产品,需要根据提示录制一个声音瓶,这个瓶子会进入后台,等待有缘人捞取。
系统会根据用户声音进行纹理分析,给用户语音打上“青叔音”、“萝莉音”、“御姐音”等标签。
产品主要有两种互动模式,一种是多人语音连麦互动的派对模式,一种是随机打捞单个语音漂流瓶模式,听到喜欢的声音点击喜欢即可马上与声音的主人聊天,当然,如果对方不在线,那么就得不到回应。不过数据显示,吱呀App采用高效实时配对,大数据算法将在线活跃用户优先推送,让聊天都有回应,系统匹配的都是“对的那个人”,很好实现了陌生人社交的第一步破冰。该产品上线仅一个多月,已经登上IOS社交免费榜第四。
社交圈有个段子,几乎所有社交产品,都是微信导流工具。用户在新社交产品上遇到了聊得来的新朋友,双方下线前的最后一步一定是互加微信,但是围绕直播、视频、语音这些新元素产生的社交需求不会消散。相关产品更应该做的是打磨产品,提升用户体验。
05
新兴社交产品的想象空间
虽说2018年是互联网寒冬,但仍有不少社交产品顶着严寒拿到融资,可见资本市场仍看好社交领域,或者说看好新兴社交产品未来的想象空间。
视频被探讨了很多,这次我们以吱呀APP为例,探讨一下声音社交的想象空间。
- 好声音是稀缺资源:
在音频平台上,哪怕不露脸,拥有一把动人的好声音,也能坐拥几十万粉丝。在声音互动平台荔枝上,就有很多声音好听的小哥哥、小姐姐,他们从音乐、情感、娱乐、脱口秀、二次元等等方面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艺。主播“背着吉他的蝙蝠女侠”入驻荔枝平台5年,已经拥有了267万的粉丝,声音播放量超3.4亿次。
这些数据背后,是越来越多的普通用户开始关注,并想要拥有好声音。庞大的粉丝基础,是声音经济发酵的前提,而好声音正是声音经济的稀缺资源。
吱呀APP的定位精准吸引到拥有好声音,或者是对好声音感兴趣的用户,用户来这里的目的就是声音交友,能快速互动熟悉起来,不需要面对被人审视照片的尴尬,对社交沟通更为友好。
- 95后的二次元声音世界,声音鉴定技术将越来越有价值:
比想要拥有好声音的普通用户要求更高的是95后们,他们追求的是个性化好声音,以及个性化背后的认同和归属感。萝莉音、御姐音、正太音这类声音标签,就是从95后人群中火起来的。95后有声音鉴定的需求,但是目前并没有专门的机构为其提供相关服务。
声鉴技术是吱呀APP的核心技术,团队早在17年底就开始进行声音社交的技术开发和产品运营。积累了大量声音互动、音质/音效/声纹/声音鉴定等领域的技术和数据,支持对用户声音进行精准鉴定。
- 即时的声音兴趣社区:
前文也提到,吱呀App用户都是对声音有追求的精准用户,因此为声音爱好者提供互动的兴趣社区,才能更好延长用户使用时长、提升产品留存。吱呀App派对场景的在线语音聊天室,就扩展了声音社交的另一种商业想象力,即兴趣社区。这也是声音社交的独特之处,声音作为内容沉淀下来,可以尝试塑造类似B站、网易云音乐等情感归属强的兴趣社区。
- 声音经济衍生周边产品:
百度、讯飞、阿里、小米都推出了智能音箱产品,销量可观。吱呀App也有这个机会推出相关产品,比如录有用户声音、歌曲的智能音箱,与吱呀好友语音互动的电子语音册等。
06
开局即高潮,还是大餐在等待
两千万假装在生活的城市孤独年轻人,视频、音频、直播不断变化的媒介形态,新的交友方式等等,都是社交存在的变量。
声音比图片和文字有温度,比视频更含蓄。不看脸社交+声音的匹配,在年轻人中风靡,无论是去年大火的“小哥哥网恋么,我萝莉音”,还是语音连麦的吃鸡游戏,有一把好声音的用户天然会受到更多喜爱和关注。声优这一职业也成为年轻人的首选职业。
社交的本质回归人与人,无论是图文、视频还是声音,其本质依然是调动用户社交互动的积极性,而声音天然能拉进用户距离,社交变量的本质,是声音中传递出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与情绪。
盘了一圈社交产品,一个显著事实是,不同的社交产品承担了不同的职能。与熟人社交在微信完成,追求视觉冲击去看直播,想娱乐放松刷短视频,要暖心互动上语音社交平台。
用户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平台,已有的需求不会消失,用户流失也是正常,因为永远都会有新用户加入。
2019年开年不久,平静已久的社交江湖就惊雷不断,也不知这是开局即高潮,还是饭前小点,后面还有社交大餐等着我们?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