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间一路狂奔,趣头条的逆袭之路,恰恰基于大众看不懂它的反常识养成路径,与成长如影随形的误读和争议,某种程度上,既是它不可避免的宿命,也是它精准把握的良机。
文/陈纪英
BAT的挑战者中,今日头条系算是最凶悍的一个。
但凶悍如头条,也有防不胜防之处,比如去年9月登陆美国纳斯达克的趣头条。
下沉市场对趣头条有多少热情和兴致,精英阶层对趣头条就有多少不解和质疑,关于有点LOW的接地气内容,关于“烧钱”的积分模式,关于亏损等等。
看好者有之,看衰者有之,泾渭分明的巨大分歧带动其股价起起落落。
外界很为看似“反常识”的趣头条操心,但趣头条创始人谭思亮的帐算得门清儿,反而很淡定——如果趣头条没有上市,技术出身的谭思亮宁愿埋头干活,但现在,他需要出来告诉外界,“趣头条是谁”。
01 “LOW”:既关质量,也关兴趣
被贴上下沉市场三巨头标签(拼多多、快手、趣头条)之一的趣头条,在部分一二线精英人士看来,第一观感可能是内容有点“LOW”。
但所谓的“LOW”既关乎质量,也关乎兴趣。
趣头条服务的下沉市场,主流用户的内容需求与一二线人群有一定差异,比如他们更喜欢广场舞类的内容,而大多数内容平台是服务于一二线市场,他们独特的内容需求难以被满足。
多数情况下,哪条内容推荐权重高,其实由用户兴趣驱动。比如一个内容先曝光1000次,得到了很高的点击率以后可能就会变成曝光十万次——很大程度上是“投用户所好”的算法使然。
“趣头条的内容分发,是千人千面的,根据用户对内容的偏好和喜欢,进行推荐,为了确保推荐的精准性,我们还设立专门团队,清除部分‘噪音’(比如个别用户刷在线时长的行为)。”谭思亮说。
上市之后,趣头条把持续强化内容建设作为了重中之重。
除了加强与专业及头部媒体合作,分成激励机制也不断向高质量内容倾斜。趣头条已对平台上的媒体账号分级,级别高、质量好的账号分成会提升,反之 则“打压得比较厉害”。
去年11月,趣头条内容生态大会公布了一系列计划,其中一条是,未来6个月内,平台为内容生产者提供的分成将达到每天200万元,三个月后优质原创作者分成提升到55%以上。
当然,谭思亮承认,在内容建设上,平台做得还远远不够,“未来可能会更激进一些”。
对内容的把控涉及方方面面,甚至是页面设计、标题等。比如,趣头条目前以效果广告居多,效果广告唯转化率是瞻,不像品牌广告那么高大上,设计也不如品牌广告美观——这部分内容也是优化对象。
现在,趣头条还在持续调整,包括对诱导性词汇、标题党等方面的严格过滤等。
一路狂奔两年多,就成为了上市的公众公司,趣头条试图在高速路上换轮子,在用户兴趣和内容丰富度之间,寻找最佳临界点。
02 二八法则:大内容APP矩阵
字节跳动正在打造它的超级APP工厂,谭思亮的团队也需要证明,在趣头条APP之外,他们保有可持续的创新能力——去年5月底上线的米读小说,就是例证。
截止目前,米读日活已经超过500万,用户在线时长达到150分钟左右,用户量级排名行业第三。
某种意义上,米读是一款“反趣头条”的产品。
米读不像趣头条,不发积分,因为小说的连贯性,已经具备足够高的留存性;趣头条女性用户多,米读以男性为主;趣头条针对下沉市场,米读则是全量市场(for everyone),一二线及以下城市的用户分布较为均衡;米读是一款独立成长的APP,并非趣头条的寄生物,两者用户重合率只有5%左右。
相比市面上的其他小说APP,米读也是对固有商业模式的创新重塑——传统网文平台推行付费阅读,但米读小说全部免费,一般而言,免费市场的规模,十倍于收费市场。
米读显然不会是团队创新的唯一作品,谭思亮希望打造一个大内容大娱乐的APP超级矩阵。
在谭思亮看来,一个新产品通常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概念提出。第二个阶段是产品验证。紧接着是全部发力阶段,最后是商业变现期。
最为关键的其实是第二步,如何论证商业模式是否跑得通?
对于米读这样的2C内容产品,次日留存、30日留存和用户时长都是关键数据,接着去测算ARPU值,考量未来的变现效率到底如何,看看商业上未来能否平衡。
米读去年5月底上线,大概到了6月底,各项数据都超乎预期,团队认为这个商业模式能够跑通,七八月份开始大力做增长,半年多时间跑出了500多万的DAU。
类似趣头条、米读的快速发展,都是在巨头阴影之下养大成才,趣头条团队似乎很擅长通过逆向路径,在并不崭新的领域持续开枝散叶。
微时悄然蛰伏,但随着规模长大,激烈的行业竞争不可避免,但趣头条的方法不是正面硬碰,而是绕路“取巧”,出其不意,让对手“防不胜防”。
比如,米读作为后来者,并不像其他网文平台那样争夺头部作者。在长视频之外的内容领域,头部内容创作者的集中度其实很低,“尤其是小说行业,不会那么头部化,前十名作者吸走的流量不会超过5%。”谭思亮说,“我们新起的产品,都没太碰容易产生头部效应的领域。”
现在,整个趣头条团队分为两大块,八成精力聚焦在主营APP上,两成精力孵化创新业务。
但做什么产品,有三个考量。
第一,足够高的天花板,必须是用户量有望达到上亿量级的大市场;
第二,足够强的撬动点,团队要找到差异化的创新点,不会冒进抢风口,去盲目COPY某款产品。比如抖音火了,但趣头条不会再做一个抖音出来。
最后,也很看重商业平衡,趣头条在增长上一路狂奔,但一定是账算清楚了才会激进。“我们不想做一个DAU过亿,但却永远赚不了钱的公司。”
那么,趣头条孵化新业务的外延和边界是什么?
答案是大内容大娱乐领域。
在谭思亮看来, AI技术的发展,会解放出更多人力时间,而这部分时间很可能会落在在线娱乐上。“未来世界,可能就像电影一样,人跟电脑或手机长时间在一起,线上娱乐形态会越来越丰富,包括VR、AR技术越来越强。”
03 盈亏临界点:上亿DAU
在用户规模上狂飙的趣头条,接下来需要证明其商业变现潜力——用足够确定的乐观前景,去抵消当下的亏损带来的质疑。
趣头条似乎并不着急赚钱——知识付费火热的时候,趣头条却走了一条相反的路径,给用户“分钱”,这在趣头条叫“积分激励”。
针对3000多万的日活用户,趣头条每天用于用户激励上的支出约六百万元。
积分激励支出能否持续?这是不少投资人抛给谭思亮的第一个质疑。
理工科出身的谭思亮,喜欢用账本说服那些忧心忡忡的投资人。平均下来,趣头条用户日均产生价值减去平台给其的激励,约为0.25元——所以,这并非看不见底的烧钱,更像是趣头条赚钱后给用户的“让利”。
相较于“阅读赚钱”的说法,这种积分激励其实类似于航空公司的会员积分,在相同情况下,用户自然更愿意选择有积分体系的航空公司。
但积分能兑换的实际价值其实很低,一天也就几毛钱,即便是下沉市场用户也不会以此赚钱,用户之所以留存,首先还是平台能够满足其内容需求。
喧嚣的争议之外,趣头条的积分激励之于平台的价值却被忽略了。
可以建立高粘性的用户体系,积分激励让趣头条的用户登录率超过95%,而行业的平均水平约30%。以此建立的账户体系可以让趣头条更了解用户,不会因为用户更换设备而与其失联,也为之后的多元化业务提供了想象空间。
趣头条面临的另一个质疑是亏损,对于持续放大的亏损,外界也疑惑趣头条的盈亏平衡点何时到来。财报显示,趣头条2018年第三季度营收近10亿,除去原本就属于创始团队的股权激励之外,真实亏损大概在3亿左右。
谭思亮认为,3亿的亏损,主要是获客拉新,是高增长的代价。“如果我们想赚钱并不难,但有高增长,为什么不要?”
拉新,被认为是合理的“资本支出”。
统计显示,有超过60%的网民有看资讯的需求。而趣头条面对的下沉市场,潜在用户规模达到10亿量级,目前人均移动智能设备只有0.5台,相较于一二线市场人均1.3台,这一领域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在这部分流量红利还未演变为存量争夺战之前,用较低的成本获取眼下的增量无疑更为划算。
而帐面上的亏损,则在于获客和营收有一个时间差。通常来说,获客成本当季就会计提,但用户带来的收益则是在未来6个月逐渐产生。营收相比拉新的滞后性,在财报中会表现会亏损。
盈亏平衡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如果有一天趣头条公司整体日活用户破亿,届时用户基盘已足够大,那么新用户增长必然放缓,拉新成本占比也随之下降,盈利就从看似可望不可及的目标,变成了水到渠成的结果。
虽然,盈利尚待时日,但在谭思亮看来,营收增长和用户增长一样重要。
目前,趣头条最重要的营收来源还是广告。一个有趣的问题是,下沉市场的用户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购买力和广告效果是不是也更低?
数据却恰恰相反。
天风证券研究显示,从2008年开始,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三四线与一二线的收入差距在缩小。而农村居民绝对可支配收入在2000年后开始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
比收入差距缩小更快的是购买力。
摩根士丹利的统计显示,在一二线城市用户的消费结构中,购买住房是第一大支出,而在三四线城市,住房支出只能排到第四,前三名分别是日用品、教育、可选消费(旅游、外出就餐、医疗)等。
淘宝早在2013年就发现了这一现象。其当年发布的《县域网购发展报告》显示,在购买金额、购买次数上,多数县域用户甚至超过一二线城市。
下沉市场人群的另一特点是,用户更容易被广告打动,并为之买单,这也是广告主青睐于趣头条这一下沉市场主要流量入口的重要原因。
在广告之外,另一类闭环性的营收模式,比如电商、互金、游戏等等也在规划之中——积分激励带来的高粘性账户体系,为闭环变现路径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也许和拼多多合作是个不错的选择,据了解,两个APP的用户重合率高达40%以上,不过,这个合作开口似乎还可以更大些。
两年间一路狂奔,趣头条的逆袭之路,恰恰基于包括巨头在内的大众看不懂它的反常识养成路径,与成长如影随形的误读和争议,某种程度上,既是它不可避免的宿命,也是它精准把握的良机。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