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展望,未来的日子你想怎么过?

作者:丹青

来源:GPLP犀牛财经(ID:gplpcn)

即将过去的2018年,相信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在国内经济下行、企业流动性问题暴露、中美贸易摩擦以及国内政策的不确定等内外因素交加下,极大影响了企业家的投资决策和信心,国内经济普遍遭遇寒流。

在经济困境之下,人们不禁要问,当下要如何掌握经济发展,逆流而上呢?

展望未来,在2018年经济下行之下,哪些行业将蜕变成蝶?

2019年,中国经济有哪些期待?

共识1:宏观整体增长有压力但有希望

GPLP犀牛财经整理了十几家券商的《2019年宏观经济策略》,大家对于2019年整体判断还是一致的,就是宏观经济存在下行压力,但是仍有希望。

兴业证券、华泰证券、国海证券、联讯证券、申万宏源、中金公司等多数券商给出的GDP增速在6.3%~6.4%之间。近年来,GDP同比增速呈现不断下滑趋势,2010年GDP同比增速高达10.6%,而2018年三季度回落至6.5%,根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2018年全年实现6.5%左右的增速没有问题。从券商预测的2019年数字来看,经济下行压力在增加。

但是政府认识到经济形势的紧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将之前的术语“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基础上,增加了“变中有忧”。提出鉴于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政府提出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

面对现状,招商证券宏观分析团队提出了一个可能性就是内部困局也蕴含着经济政策破局的可能性。

他们分析称,2018年以来国内经济的困局逐步显现。去杠杆对实体经济的冲击程度超过了市场预期,而且结构性改革过程中的一些简单粗暴的做法进一步打击市场信心。去杠杆和供给侧改革中的国进民退现象不但导致经济增速的超预期回落,打压了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中长期信心,构成压制国内资本市场的另外两个中长期负面因素。

他们认为,按照我国政策的一贯逻辑,外部形势恶化到影响国内形势稳定的程度后,国内政策将更加倾向于稳增长。从年中以来,政策有意识地在修正去杠杆和国进民退等不利因素。一方面,去杠杆的阶段性目标转为稳定宏观负债率;另一方面,以2018年11月1日民企座谈会为标志,针对民营经济的利好政策持续出台。并且,也相应出台一系列稳增长的举措。

共识2:2019年是大基建投资年

拉动经济有三架马车,消费、出口、投资。其中,投资方面,将继续加码基建成为市场一个共同的答案。

理由也很充分,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出口增速必然会受到抑制,而历史上出口增速的快速下滑往往对应着基建投资的加码。

我们注意到,在融资政策收紧的影响下,2018年基建投资增速经历了断崖式下滑,考虑到拖底经济的需要,预计央行降准、财政减税、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扩大,基建扩张自然也被寄予厚望,再次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中信证券褚建芳团队认为,2018年,基建投资回落的原因主要有三:审批速度大幅下降;规范清理地方政府及融资平台行为;规范PPP项目,地方政府通过PPP项目来隐形融资的渠道被堵死。而在“堵后门”后,预计2019年将通过适当的“开前门”来缓解地方政府融资难的问题。

但也有分析师提示基建扩张的局限性。招商谢亚轩就提到,当前中国宏观政策的选择受到高宏观杠杆率、高资产价格和高环境成本的内部约束。大规模基建投资可能会受到限制。

共识3:更多的税收减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还包括减税。

2018年年末,个税减免政策发布,起征点自3500元上调至5000元,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内容都会进行个税抵扣。

中国财政部也在2018年12月28日表示:2019年要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压缩一般性支出。财政的税收减免,似乎大有可为。

摩根士丹利邢自强团队就预计,考虑到制造业在贸易风险中的暴露程度最高,制造业增值税税率可能会有2-3个百分点的下调,约合4000-6000亿人民币的减税。

共识4:货币政策有可能会降息

对比2017年,2018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稳健的货币政策,没有提“中性”二字,同时强调“松紧适度”和“流动性合理充裕”。

易纲近期在公开讲座中表示,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支持实体经济,同时中国还是一个开放的经济体,因此我们的货币政策既要考虑到内部均衡,也要考虑到外部均衡。

这些变化预示着什么呢?

市场人士的共识是2019年货币政策较之前过去几年会有进一步宽松的空间,降息和降准可能性很大。

我们注意到2018年人民银行已经进行了4次降准,在民营经济融资难、贵的压力下,分析师普遍预计,来年还将有数次降准。另一方面,随着美国加息预期的回落,中美利率倒挂的压力减少,中国的降息空间也由此打开。

中信证券预测2019年的货币政策将是一套组合拳,其中会存在1-2降息。

招商证券则是预测可能有4次降准,1次降息。

当然也有券商例如华泰证券、申万宏源认为2019年降息的概率较小。华泰证券表示央行在2015年之后再也没有调整过,前几年都没有,2019年也不会有。

当然,券商们也无一例外给大家打了预防针,如果出现一些重大变化,之前的预测也将不再作数。

共识5:大类资产配置:蛰伏待机

2018年国内大类资产的走势呈现出明显的防御特征,风险资产全面下跌,而债券、货币基金出现比较好的增长,避险资产表现较好。这与2017年的市场行情完全相反。2017年尽管有金融去杠杆的扰动,但风险资产全面跑赢避险资产,2017年债券资产的收益率仅为0.3%,是当年表现最差的品种。

站在2018年的年尾,我们注意到贸易战、强美元、全球流动性面临拐点等外部变局交织内部困局仍然会推动市场避险情绪上升。

参考历史经验,过去40年每一轮美联储加息周期的顶点,金融危机从未缺席,这意味着全球风险资产面临较大的调整压力,新兴市场股债汇价格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招商证券宏观团队就认为受高宏观负债率、高资产价格以及高环保成本等约束的制约,目前的稳增长政策力度难以对冲中美贸易摩擦、房地产销售萎缩等中国经济负面因素引起的下行压力,国内经济困局短期内难以结束。

那么面临这样的局面,在他们看来,2019年全年的大类资产配置仍应该以防御为主。

共识6:楼市调控大概率局部放松

除了上述的共识,2019年市场上对于地产投资还是有不同的声音。

近两年来,为了“房住不炒”,全国都进行了严格的楼市调控。据有关机构统计,2018年全年中国各地出台调控政策大约450次,相比2017年还多出七成以上,调控密集趋于顶峰。但是年末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地产调控部分城市开始出现松动的迹象,而每一次松动的迹象,外界舆论很容易理解成地产调控放松,但又很快被地方辟谣。

那么经济下行压力下,2019年是否会有变动呢?

我们先看政府的表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继续将“构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作为2018年重点任务,并且重申“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随后全国住房和城乡工作会议又将“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作为2019年工作的首要目标。

怎么理解?来自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的倪鹏飞认为,当前部分城市房价下跌,总体仍属于市场的正常调整,重点城市房地产市场也仍然具有充足的流动性。应保持政策定力,即使房价出现暂时性下跌,也不宜出台剌激或鼓励性购房政策,避免房地产调控前功尽弃。

在倪鹏飞看来,2018年楼市小幅调整是大概率事件。在没有重大政策转向和意外事件冲击的情况下,总体市场转向降温通道,不会出现剧烈的波动。但部分房价下跌的城市,可以因地制宜地调整一些不合时宜的房地产政策,如限售、限价等,使得房地产政策体系更为科学合理。

而来自券商的意见也不统一了。

比如申万宏源认为,为了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行政手段预计未来将逐步推出,恢复市场化调控。天风证券、联讯证券、国海证券、华泰证券、浙商证券则都站申万宏源的观点。

华创证券倒是和倪鹏飞的意见一致,则是在确认2019年自上而下的地产政府放松难见到前提下,部分城市可能会出现自下而上的政策松动。招商证券、东北证券两家券商则是模棱两可。

就目前我们整理的券商而言,认为楼市调控会放松的比例稍多一些。

但是请确信2019年“房住不炒”的理念不会发生改变,只不过对于调控政策这块可能会有所改变,往后可能会建立长效机制来代替现在短期的调控政策。不管走势怎样变化,可以确定的是房价出现“暴涨”或是“暴跌”的可能性都是不存在的。

综合来看,2019年主要增长动能,与2018年相比发生了切换。2018年超预期的地产投资、制造业投资和出口增速,都将走弱。而在2018年经历了断崖式下跌的基建投资,2019年将企稳回升,消费由于减税和汽车拖累的减弱,将保持平稳。GDP增速6.5为目标,向左偏移,但是不要担心,国家的经济好坏不仅仅取决于速度,关键还是结构。2019年的宏观经济形势,稳中有变,任重道远。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12-30
2019年展望,未来的日子你想怎么过?
我们注意到,在融资政策收紧的影响下,2018年基建投资增速经历了断崖式下滑,考虑到拖底经济的需要,预计央行降准、财政减税、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扩大,基建扩张自然也被寄予厚望,再次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