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已有二十年历史。这二十年间,互联网市场格局不断变化,先是三大门户(新浪、网易和搜狐)形成“三座大山”,接着BAT崛起成为“新三座大山”,再接着三小巨头TMD(头条、美团和滴滴)崛起,还有一种说法则是中国互联网进入“M”时代:美团、小米和蚂蚁金服,成为新锐。
总而言之,互联网瞬息万变,不断有巨头组合诞生,长江后浪推前浪。那么,TMD后,是否还会有新的互联网巨头诞生?如果有,会在什么赛道?相信很多人的答案都是:AI。
让我们先从BAT、TMD以及3M等巨头的财报和动向说起。
AI成为互联网巨头战略高地
从互联网巨头发布的三季度财报中,可以看到AI不只是一个口号,而是被投入真金白银,与核心业务配合落地,产出更多真金白银。
百度最早进军人工智能,提出“All in AI”战略,不只是有规格很高的AIG负责研发底层技术,也在不断给AI技术找场景,三季度财报显示,百度AI商业化正在提速:截至9月,智能语音交互系统DuerOS智能设备激活数量1.41亿,语音交互次数超8亿次;百度输入法的日均语音输入请求超过3亿次,同比增长130%,智能小程序MAU超过1亿。
阿里很早就依托阿里云进行AI技术研发,将AI运用在电商、物流和金融零售服务业务体系内,第三季度财报中显示,云计算、AI和IoT已成为阿里云三驾马车,阿里积极布局AI、芯片、物联网、区块链等核心前沿技术,在达摩院后成立了罗汉堂广聚天下技术大牛,明确物联网将是下一个战略,AI和芯片领域也频繁出手,最近阿里进行架构调整,在AI技术上战略押注,日前有消息称阿里巴巴正在洽购AI公司旷视科技。
腾讯后知后觉,不过在加速赶上,结合大量的丰富场景,强调AI落地能力,提出要让“AI InAll”的目标,三季度财报显示云服务收入同比增长一倍,七年一次的架构大调整则组建了技术委员会,持续投资未来前沿基础科学,加大对 AI、机器人、量子实验室等投入,接着腾讯宣布了将在消费互联网上深耕的同时布局产业互联网,AI只会更加重要。
不只是BAT,已上市的小米、美团、搜狗、猎豹,三季度财报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对AI的重视,未上市的字节跳动、滴滴、蚂蚁金服,要么本身就是基于AI技术而起,要么正在强化AI技术布局。
头条从诞生起便应用了AI算法进行内容分发,在国内普及了“千人千面”的信息流个性化推荐方式,是最先摘到AI果子的巨头,如今“千人千面”被应用到各行各业,比如网易云音乐实现了个性化推荐,再比如松鼠AI实现了基于“千人千面”算法的个性化教育;滴滴则通过AI技术更好的匹配司机和乘客,平衡运力与出行的需求;美团的物流调度系统,基于海量大数据可以在100毫秒内生成最有效的快递规划路径;小米最近公布了“AI+loT”的核心战略。
不论是BAT还是TMD,在战略布局AI的同时都在对全球顶尖AI人才进行争夺,顶尖AI人才不只是可以直接作出技术贡献,也可以形成“头羊效应”吸引更多优秀AI人才加盟。百度最有影响力的动作就是力邀曾从谷歌手里挖来了一手缔造谷歌大脑的AI顶级人才吴恩达,任命其为首席科学家,此外百度还挖来和培养了王海峰、林元庆、AdamCoates、景鲲、李平、徐伟、朱凯华等顶级AI人才;腾讯从百度挖走了百度大数据实验室负责人张潼,任命其为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成为了腾讯AI的技术带头人;阿里则挖来了AILabs首席科学家王刚和聂再清、李名杨两位科学家,TMD也都有自己的旗帜AI大牛,重金挖人是巨头在AI赛道上加注的缩影。
AlphaGo战胜人类棋手仿佛还是昨天的事情,然而AI的落地却一日千里,全面应用到互联网公司的核心业务中,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论是打开手机App还是走进车站,不论是购物还是娱乐,不论是金融还是教育,各种场景下,在我们看得到和看不到的地方,AI都在发挥作用。这也是AI跟区块链技术最大不同——区块链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微乎其微,这与技术成长曲线本身的客观规律有直接关系,AI酝酿多年,才等来今天的爆发。
不难发现,从三大门户到BAT再到TMD,每一波巨头出现都是新的技术潮流,AI的爆发也有望诞生下一波巨头,产生类似于TMD的巨头组合。
我们讨论巨头本质是在讨论一个企业的体量,企业的体量看上去是由不断融资或者上市后的估值/市值决定,深层次看则是企业所处的赛道大小,以及企业在所处赛道的地位决定。
为什么说AI会诞生一波巨头?
移动互联网浪潮后,产业互联网、智能互联网、内容互联网和硬件互联网是新趋势,这四者不是孤立的,产业互联网离不开AI技术,硬件互联网即IoT也离不开AI技术,AI是新经济基础设施。
1、AI应用场景广泛终将无处不在。
今天的人工智能技术就像当初的移动互联网一样,正不断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在一些领域AI可以取代人类,甚至做人类不可为之事,特别是烦琐、重复和危险的工作将会首先被AI替代,还有一些场景,如医生、教师、律师,他们的部分工作会被AI取代,因为机器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习并掌握这些从业者的一些经验,进而帮助他们提高工作效率。
在今年Intel AI大会上,AI步道师、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就明确表示互联网、金融和教育这三个行业最容易首先被AI颠覆,他认为在教育行业,老师应该更深度的去了解学生的需求,发展个性化的教育,而不是把时间用在重复性的工作上,比如讲课、改考卷等,这些将来都可以由AI代劳。当然,这三个行业只是开始,理论上来说,制造、零售、物流、娱乐、旅游、农业,各行各业都会被AI改变,AI的应用场景甚至比互联网还要大得多——因为一些行业如农业、制造很难与“线上”发生直接关系,但却有各种应用数据智能和机器自动化的机会,比如农业可以实现智能灌溉,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再比如生产线已在大规模上演“机器换人”,阿里云与协鑫光伏合作智能制造将良品率提升1%,每年节省上亿的成本。
只有广泛应用的技术,才有市场前景,才与诞生巨头的土壤,AI不缺场景。
2、与产业互联网结合商业模式清晰。
任何技术都要有清晰的商业模式才能普及——如果不是广告、增值、电商等商业模式出现,恐怕互联网如今依然只能被用于少数特定场景。AI的价值在于抓住产业互联网的趋势,在各行各业升级换代中扮演关键角色进而获取价值。
从阿里、腾讯最近的动作来看,To B的产业互联网革命正在进行,站在互联网行业角度来看,消费互联网到顶;站在传统产业角度来看,人口红利到顶、消费升级在即、供给侧改革驱动,更新换代动能可谓空前强劲,正是因为此,互联网和传统产业如干柴烈火,掀起产业互联网浪潮。
跟“互联网+”不同,产业互联网不再只是要用“线上”的流量,而是要用AI来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创新模式和挖掘价值。AI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安防、金融、医疗、教育等行业,要么用AI重塑商业模式,要么用AI改良现有业务。AI根本不用担心赚钱的问题,它不需要从0到1去做大蛋糕,因为每一个传统产业都有成熟的商业模式,都有很大的市场规模,AI只需要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和创新业务,就可以将蛋糕做大,再分走自己的蛋糕。
3、产业互联网不是互联网巨头的独食。
产业互联网涉及到太多产业的深度融合,一定不会只是少数巨头的菜,不同产业,以及巨头与不同产业间,都会出现大量新机会,有望诞生大量独角兽乃至现象级公司。
就AI而言,巨头主要围绕核心业务发展AI技术,或者布局基础AI技术再开放,它们很难做到所有行业的所有环节都亲自上阵。在很多垂直领域,互联网巨头们的优势并不明显,反而是对应行业的垂直玩家,在行业深耕多年,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企业和经验,比巨头更专注、专业和接地气,在行业扮演着“地头蛇”角色,优势明显,巨头无法取代它们,反而会寻求合作机会。正是因为此,AI的蛋糕不会被巨头分走,许多垂直产业都有望诞生AI独角兽乃至新巨头。
因此,AI赛道一定会诞生新的巨头,而且基于产业互联网催生新巨头的逻辑,产业不止一个,巨头自然不止一个,一大波巨头的出现,就会形成类似于TMD的巨头组合。
全球最大的 IT 咨询公司高德纳(Gartner)有一个“技术成熟度曲线”模型(Gartner Hype Cycle),该模型认为,一门技术的发展要经历五个阶段:启动期、泡沫期、低谷期、爬升期、高原期。高原期意味着该技术经过不断发展,慢慢成为主流,技术标准得到了清晰定义,使用起来越发方便好用,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进入稳定应用阶段。
从时间点来看,AI技术曲线已进入高原期,这意味着收割季到了。
如今,我国政府也在不断加强对AI的战略布局,日前国家高层在一次集体学习中强调,“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甚至提出“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
不断释放的利好,让大量的资本、人才和资源集聚到AI产业,AI新贵已呼之欲出。
谁会成为AI赛道下的“TMD”?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在资本和巨头的助推下,AI成为这几年最热门的创业领域,涌入了一大批创业公司,2017年的AI创业公司倒闭潮形成的洗牌效应,没有落地和变现能力的AI初创公司基本都被洗牌出局。如今剩下的AI公司还有很多,不过我认为要成为AI赛道的TMD,一定要具备如下特征:
- 具有核心的AI技术;
- 不是实验室路线,一定要有足够强的技术落地能力,有足够多的用户和足够高的使用度。
- 在应用的同时还能赚钱;
- 所处的赛道足够大;
- 在所处赛道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基于上述5个逻辑,这里列举一下我看好的一些AI创业公司:
1、商汤科技:AI落地的推手。
商汤是一家从机器视觉技术起家的AI解决方案公司。一方面,搭建了底层AI技术平台,在机器视觉等技术上有领先性;另一方面,有非常强的落地和商业化能力,这是很多科学家主导的AI创业公司缺乏的。商汤解决方案已应用到金融、安防监控和移动互联网等领域,和招商银行、京东等诸多金融机构合作,和华为合作推出了华为平安城市解决方案。
9 月 10 日,商汤科技SenseTime 获得 10 亿美元 D 轮融资,软银中国投资,投后估值达 60 亿美元,此前阿里巴巴等巨头已投资商汤科技。
2、优必选:AI+机器人的标杆。
因为在央视春晚上表演机器人舞蹈而走红的优必选,是民用机器人的标杆,它最开始将机器人卖给C端用户,2017年启动B端业务,推出了智能云平台商用服务机器人Cruzr,目前已经销售上万台,大客户包括了居然之家等。今年9月年度发布会上,优必选除了发布悟空机器人,还发布了全球首个大规模的服务机器人操作系统ROSA,这意味着优必选从做产品、铺行业走向了搭平台和建生态的阶段。不论是机器人产品还是ROSA系统,背后的关键技术都离不开AI,特别是语音交互和图像识别等AI技术。
5月优必选刚完成腾讯领投的8.2亿美元的C轮融资,估值5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AI初创公司,在9月发布会上,优必选CEO周剑透露公司正推动新一轮融资,估值将达100亿美元。
3、寒武纪:AI芯片的领军者。
AI不只是有各行各业落地的推手,也有底层技术提供商,包括芯片、深度学习框架、AI云服务等等。由于AI深度学习与古典计算所需算力不同,因此AI芯片近来年正在快速发展,华为、苹果、阿里、百度、比特大陆都在AI芯片上布局。
AI芯片赛道的黑马则是寒武纪,从中科院计算机所走出来后,主打各类智能云服务器、智能终端以及智能机器人的核心处理器芯片,拥有终端AI处理器IP和云端高性能AI芯片两条产品线,形成了“端云一体化”的模式。在云端方面,寒武纪发布了处理器芯片“寒武纪MLU100”和“寒武纪MLU200”;在终端方面,寒武纪和华为进行合作,将寒武纪的处理器嵌入手机或者电脑中。
今年6月,寒武纪完成数亿美元的B轮融资,投后估值达25亿美元,投资者名单同样有阿里巴巴。
4、松鼠AI智适应教育:AI+教育的佼佼者。
正如前面所说,李开复认为AI最先应用的行业是互联网、金融和教育,我本人一直关注李开复关于AI的判断,基本上都得到了验证。
就教育行业而言,互联网教育是“互联网+”浪潮中诞生上市公司最多的行业之一——仅次于金融,因为教育市场本身足够大,是万亿级市场,教育永远都是风口行业。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人民币2.68万亿元,至2020年民办教育的总体规模将达到3.36万亿元,复合增速12%。
异军突起的乂学教育,天使轮就得到了新东方教育集团、好未来教育集团以及俞敏洪个人的投资,可谓是教育届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新贵,成立仅4年,年复合增长超600%,六、七、八连续三个月总部+全国校区收入每个月超过1亿,正以病毒式的扩张速度改变着整个互联网教育的格局。其推出的人工智能教育K12辅导品牌松鼠AI同时占据人工智能和教育两个产业,它通过算法结合中国学情开发学习引擎,为学生提供专属的学习路径。
人工智能自适应学习系统的革命性就在于,它更像是一种“决策型AI”,也被看成是最有可能颠覆现有教育模式的一种全新系统。教育最大的特点不仅仅是实现个性化学习,实现千人千面,而是让“因材施教”规模化,从根本上改变全世界优质师资分布不均的通病与现况,把丁磊所说的“处处都是学区房”的乌托邦变为可能。将优质师资规模化“复制”,就使得基于AI的智适应教育模式在商业上有了大规模盈利的可能。
栗浩洋曾透露,目前松鼠AI智适应系统的毛利率是70-80%,未来是可以高达90%,教师成本的比例会越来越低;而在运营层面,成本会更低,比如说,不再需要管理教师团队的员工,这正是人工智能自适应教育在商业模式上的秒杀仍处于互联网教育1.0版本同行企业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不难发现,这四家公司虽然处于不同赛道、有着不同模式,但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技术领先,人才先行。具体来说,商汤科技在机器视觉上领先,优必选在民用机器人技术上领先,寒武纪在AI芯片上领先,松鼠AI在AI的自适应智能教育技术上领先,它们都十分注重高端人才的引进,甚至敢于跟BAT、谷歌、Facebook这样的超级科技巨头抢夺人才。
比如松鼠AI布局AI技术采取人才先行策略,在全球与互联网巨头争夺顶尖AI人才,它在11月邀请到了全球AI排名第一的卡耐基梅隆大学(CMU)计算机学院院长、美国工程院、艺术与科学院院士Tom Mitchell担任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后者属于全球TOP3的AI科学家,和Facebook的首席科学家Yann LeCun同级。松鼠AI在教育领域的人才储备、战略判断和行业落地方面具备极强的竞争力。在Mitchell加入之前,松鼠AI还引进了同样在人工智能自适应教育领域有极大建树的高端人才,如RealizeIT的崔炜博士、自适应学习鼻祖公司Knewton前亚太区技术负责人RichardTong和ALEKS联合创始人、首席数据科学家DanBindman等美国、欧洲顶级人工智能专家。在AI领域人才的竞争战中,松鼠AI不仅全行业遥遥领先,甚至已经大大超过BAT、TMD的进度。
松鼠AI一直将人才当成战略级资源,敢于跟巨头抢人才,松鼠AI创始人栗浩洋曾介绍:
“当我们只有1亿人民币估值的时候,就挖了10亿美金公司的高管;10亿人民币估值的时候,挖了400亿美金公司的高管;10亿美金估值时,挖的是4000亿美金公司的顶级人才。”
不只是松鼠AI,商汤科技吸引了来自全球AI排名前50的香港中文大学的汤晓鸥,优必选则邀请了来自全球计算机排名前50的悉尼科技大学的陶大程教授加盟,AI独角兽公司成为越来越多顶尖AI人才的选择,原因在于相对于成熟公司而言,创业型公司施展才华的舞台空间更大。
不论是科技巨头还是新锐独角兽,从挖人着手布局AI技术不难理解,正如马化腾此前所言:AI四大要素是场景、数据、算力和人才。在AI上做出成绩的公司不论大小都是做好了这四点,包括上面提到的四个明星AI创业公司。
在我看来,上述四家AI明星公司也代表了AI创业最有机会的四个方向:
- 商汤科技:AI落地推手,基于独特的技术,帮助各行各业应用AI技术;
- 优必选:AI机器人玩家,机器人是AI、IoT、5G、新材料等技术的高度整合,未来充满巨大的市场前景。
- 寒武纪:AI+芯片明星,不论什么AI玩家,最终都需要芯片这样的底层基础,寒武纪做的是送水人,AI产业越大,它就越大。
- 松鼠AI:AI产业代表,在一个足够大的市场,基于AI去解决产业存在的问题,做大做强,不只是教育+AI,金融+AI,制造+AI,医疗+AI,营销+AI,娱乐+AI,安防+AI,许多行业都可能诞生AI独角兽,当然,有着清晰的商业模式和成熟的应用案例的AI教育,可能会率先摘到果子,马化腾去年在财富论坛就说,超越BAT市值的公司会来自于AI教育。
或许未来最大的AI公司不是这四家,但不用怀疑,一定会诞生在对应的领域。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 华为员工涌入苏沪两地,房东狂欢:租金几近翻倍,跨省租房成新常态
- 制造业巨头空客计划裁员2500人,应对航天业务亏损与供应链挑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