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 家 简 介
魏 际 刚
中国知名物流专家、产业经济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战略研究特邀首席专家,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福建省“一带一路”建设高级顾问,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访问学者 ,牛津大学布拉瓦特尼克(Blavatnik)政府学院访问学者 ,改革开放40年物流行业专家代表性人物。
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多措并举发展“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体系,确保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比率明显降低,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促进高质量发展。这为推动我国物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路径。
当前,我国已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物流大国和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场,但我国物流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全球连接能力弱、现代化程度不高;物流成本偏高、质量效益不佳;中高端、体系化、集约式物流服务与供应链服务等发展严重不足,传统的发展方式和运营模式已难以为继。
对此,需审时度势,抓住时代赋予的发展机遇,用好国际国内资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应对风险挑战、补足诸多短板,切实推动我国物流业发展由大到强。
我国是全球物流大国。经过30多年的发展,物流业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现代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2013年,我国物流市场规模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2017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252.8万亿元,铁路货物发送量、铁路货物周转量、公路货运量、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快递量均居世界第一,民航货运量居世界第二。在规模快速扩展的同时,我国物流能力、服务科技水平等都有较大提升,产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并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并存、多元主体竞争、多层次服务共生的格局。
但也要看到,我国虽已成为物流大国,但还不是物流强国。我国目前物流绩效不理想,成本高、效率低、集约化水平不高、产业支撑能力不足;诚信、标准、人才、安全、环保等“软实力”也不强,尚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国际竞争的需要;物流整体市场环境较为严峻,产业间联动发展空间仍然巨大,物流企业经营压力持续加大,收入利润率较低;地方保护、不正当竞争、诚信体系缺失等问题依然存在,资金短缺、人才短缺等问题难以缓解,产业创新驱动的内生机制尚未形成。与此同时,国家支持物流业发展的诸多政策有待落实,一些影响到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尚没有实质性改善。
这些都对我国物流业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
挑战仍在 诸多短板需切实补足
一是物流绩效并不理想。近年来,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有所下降,但总体来看仍然较高。数据显示,201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2.1万亿元,同比增长9.2%;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6%,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但仍远高于发达国家8%至9%的水平。
物流绩效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突出表现为:物流系统性和综合性不强,运输结构不合理,网络化和组织化程度较低,呈现分散的、各自发展的态势,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较弱,末端网络薄弱;物流基础设施结构性短缺,建设相对滞后,现代化设施比重低,现代化仓储、多式联运转运等设施不足,高效、顺畅、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尚不健全,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物流园区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物流基础设施之间配套不足,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第三方物流服务功能单一,且市场意识不强,不能满足客户的多方位服务需求,供应链服务发展也不足;在物流信息化、智能化长期发展的战略层面尚未形成体系,整体规划能力低;物流业与制造业、农业、商贸服务、电子商务联动不足,物流速度慢、成本高、渠道不畅、模式陈旧,严重制约了制造业、农业、电子商务等其他相关产业的更好发展。
二是物流业整体创新能力较弱。相比于创新活跃的生产制造环节和交易环节,物流业整体创新严重滞后。物流企业缺乏创新动力,研发投入低,商业模式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滞后,尚未进入“创新驱动”的发展阶段。国内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组织惯性现象,对优化升级已有的物流服务体系意愿不强。此外,国内物流企业的创新还面临不少障碍,有来自跨国公司的技术壁垒、资金壁垒、外部资源壁垒、管理壁垒,有来自国内环境对企业的一些政策束缚,还有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比如对原有技术的依赖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物流企业的创新发展。
三是物流业国际化水平较低。主要表现为全球连接能力不强,国际资源整合能力弱,国际竞争力弱,缺乏国际战略通道和战略支点,缺乏全球物流治理能力,滞后于全球化发展进程,物流业国际化能力亟待提升。与高速增长的国际贸易相比,我国物流业尚未形成与之相匹配的全球物流和供应链体系,国际市场份额很低,进出口所需的物流服务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国际跨国物流企业。我国的国际物流企业规模偏小,不仅缺乏规模优势,难以承担大型业务项目,而且附加值低、业务单一,难以形成齐全的物流产业链。麦肯锡的研究表明,美国和德国是全球连接能力最强的国家,中国的全球连接能力只有它们的一半。
四是规范有序的物流市场尚未形成。许多物流企业经营不规范,服务意识淡薄,法律意识不强,诚信体系严重缺乏。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物流市场远未形成。信用体系建设滞后,物流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物流市场的进入与退出以及竞争规则基本上无统一的法律法规可循,对社会性的物流服务缺乏有效的外部约束,不正当市场竞争难以避免。还要看到,跨国物流企业在用地、税收等方面得到一些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享受超国民待遇。
此外,我国现有应急物流保障系统抗风险能力较差,应急能力薄弱;物流人力资源总量和层次均不高,物流从业人员在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技术等级结构等方面均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物流管理体制和治理能力弱、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完善,等等。
以上这些都是当前物流业发展需要突破的难点问题。
人工智能等将与物流业深度融合,为物流业发展带来更多可能。物流业需抓住这些难得的发展机遇,趁势而上、有所作为。一是更好适应要素成本上升等现实情况,逐步摆脱当前对“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低效益、低科技含量”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着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解决好能源、劳动力、土地价格持续上涨,服务价格偏低以及融资环境不佳等现实问题。二是加快发展现代供应链的步伐,推动交通物流企业更深更广地融入全球供给体系。三是加快推动高新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加大物流技术的创新力度,使整个行业呈现出安全、快速、便利、大型化、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多样化、人性化、精细化、绿色化和节能化等时代特征。四是加强物流创新型人才、专业高技能人才以及国际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五是围绕民生领域发力,医药卫生、社会救助、生活用品服务、邮政普遍服务、可追溯食品供应链管理等领域的发展都要求物流业更加服务于民、方便于民,切实保障物流安全。同时还要发挥物流业的更多功能,做好应急物流体系建设。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