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去O”在即, 金融业数据库变革正当时

原标题:二次“去O”在即, 金融业数据库变革正当时

我国信息技术领域“自主可控”的进程必须要再快一些了。如果你关注最近的中美贸易战以及华为CFO孟晚舟被加拿大按美国政府要求拘役的事件,你就会发现中美贸易战的本质是中美未来发展的竞争,未来发展的竞争本质则是科技实力的竞争。其实西方国家某些人骨子里一直没有放弃对中国的敌视,只要你关注一些IT大佬的言论,就知道这并非危言耸听。

前段时间,Oracle创始人Larry Ellison在接受美国保守媒体Fox News采访时就讲到,美国的重要竞争对手是中国。如果任凭中国经济发展下去,任由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工程师,让中国科技公司打败美国科技公司,美国就麻烦了。

Larry Ellison认为美国的经济是以科技为支撑的。美国与中国存在着非常激烈的竞争,而他是明确站在美国这一边的。美国必须保护自己的科技,投资国内经济和发展,才能应对自1930年来最大的威胁。

这态度、姿态已经非常明确了。而这番话也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不能仅仅关注硬件芯片领域的自主创新,软件领域的“自主可控”同样重要。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其市场占有率很高,特别是在像金融、政府、电信等关乎民生的一些行业。以银行业为例,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调研数据显示,在银行各类数据库的应用占比中,Oracle以超过60%的占比遥遥领先。

可以想象,一旦Oracle出现异动,将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影响。所以,是时候认真考虑二次“去O”这件事了。

之所以说二次,是因为近些年“去O”的步伐就没停止过,不仅是我国,放眼全球都是如此。比如,在不久前结束的AWSre:Invent 2018上,AWS就宣布到2019年年底,其将全面弃用Oracle数据库。结合这一点思考,很显然,我国“去O”也不单单是出于信息安全方面的考虑。阿里巴巴最早提出“去IOE”更多是出于成本方面的考量,今天再谈“去O”涉及的因素会非常多。

1

我们为什么要加快“去O”的步伐?

除了安全层面的考量,说到底,就是因为用户需求变化,还是聚焦金融这个对Oracle等数据库依赖度极高的行业来说。

毫无疑问,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交织着普惠金融、数字金融进程的快速推进,数据能力已经成为金融企业在新时代业务能力的重要抓手。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和电子支付业务的蓬勃发展,给金融行业的典型应用场景,如核心账户与账务交易、在线支付/移动支付交易业务、实时交易监控与指标分析等,提出了新的需求。

比如,金融行业的数据呈现急剧增长态势,这对数据存储和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金融行业对业务连续性能力更加重视;需要面临高并发业务和高用户量带来的系统压力;对移动应用响应速度要求更快;技术层面的国产化需求。

所有这些需求叠加在一起,传统以大型机、小型机+Oracle、DB2为主构建的集中式金融数据库系统显得愈发的力不从心:管理弹性不足、处理性能跟不上、安全保障能力有待提升、支持处理的数据类型单一、开发运维能力差、自主可控能力几乎没有。

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几乎成了业界共识,这大抵可以解释为什么Oracle本身也在加快转型步伐。没办法,大势所趋。这种压力不是竞争对手传导过来的,而是源自用户本身。

2

什么是眼下更好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分布式。如何理解分布式?简单说,就是鸡蛋放在一个篮子和放在多个篮子的区别。放在一个里,篮子破了那鸡蛋就都碎了,放在多个篮子里,鸡蛋无疑更安全、更有保障。当然,实际应用中,分布式的好处远不止更安全这一点。

以分布式事务数据库为例,其能够采用多种模式实现数据的分散存储,从而将数据库压力分散到不同的服务器上。与集中式事务数据库相比,分布式事务数据库可以均衡交易负载,并采用高并发的架构提升系统的交易处理能力。同时,其统一的资源管理机制也能使数据库的性能扩展不再是设备的替换式升级,而是通过增加存储或计算节点就能实现弹性升级,极大地节约了数据库系统的升级成本。

具体来说,分布式事务数据库的几大优势可以总结如下:

高性能:分布式事务数据库能轻松面对海量数据和高并发的请求处理,做到数千以上并发、数万以上连接、数万TPS、数十万QPS等;

弹性扩容:分布式事务数据库通过提供在线扩容、在线迁移等多种弹性扩容方式,应对业务变更及不定期扩容缩容要求;

多中心:分布式事务数据库能够实现单个机房内数据同步并保持数据一致以及数据机房级容灾;

低成本:分布式事务数据库无需引进昂贵的存储设备,国产标准化x86服务器,SATA、SSD本地硬盘存储即可;

无绑定:当前分布式事务数据库在国内外蓬勃发展,相应的服务提供商数量正在快速增长,应用方选择权扩大。

所有这些并不是空谈,而是已经在很多企业得到了验证。同时,如果对照当前金融业数据库面临的各种难题,分布式这种方式正好能一一解决。难怪业界会流传金融业数据向分布式转型已是必然。

3

我国自主可控的分布式数据库发展的怎么样了?

请注意,我在分布式数据库的前面加了定语“自主可控”。“去O”如果只是从技术层面考量,那转向分布式就可以了,但如果结合当前及未来的形势看,自主可控是必需的。

事实上,在开源、开放的大趋势下,在“自主可控”的政策背景下,近些年我国在数据库领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互联网厂商如阿里、百度,传统IT厂商如华为、中兴,以及一大批数据库创业公司正在崛起。不能说他们已经实现了对如Oracle之类厂商的超越,但已经基本能够满足当前的用户需求。

其实,不仅仅是产品解决方案层面,多年积淀后,我国在金融业由集中式事务数据库向分布式事务数据库的迁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方法论和实践。

在由中国信通院和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牵头,工商银行、中信银行、北京银行、光大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华为、中兴、蚂蚁金服、腾讯云等参与编写的《金融分布式事务数据库白皮书》中就明确指明了一些迁移的策略、方法、步骤,需要注意的问题等。

方案、方法、实践一应俱全,因此,可以说当下进行金融业数据库变革正当时。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12-19
二次“去O”在即, 金融业数据库变革正当时
所有这些需求叠加在一起,传统以大型机、小型机+Oracle、DB2为主构建的集中式金融数据库系统显得愈发的力不从心:管理弹性不足、处理性能跟不上、安全保障能力有待提升、支持处理的数据类型单一、开发运…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