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京城又遇雾霾天,百度等公司的AI技术能改善出门难题吗
AI或许现阶段还不能“根治”雾霾,但至少确定的是,AI加持下的智慧预测,将“改善”我们面对雾霾的困境。
北京的冬天,雾霾或许会迟到,但从来不会缺席。
前天夜里,北京刚发布大雾黄色预警,小编还暗自庆幸双十一囤的3M到货及时。
结果昨天早上八点一拉开窗户,真的是伸手堪见五指。往窗外一看,有一种进了腾云驾雾荣登仙境的幻觉。同时,官方推送的大雾预警红头文件也“官宣”了今天的空气质量不容乐观。
但吐槽归吐槽,作为一条上班狗,还是得老老实实地挤地铁上班去。或许是看了地铁口和天桥上大摆的长龙,大家对路上交通产生了集体不自信。事实也确实如此,托大雾的福,今晨北京多条公交出现“甩站”。um,少停几站也比堵着不动强。
结果就是早高峰的地铁有一种春运绿皮车的感觉,更有默契的是,大家好像都对3M防霾口罩情有独钟,和我一样上了地铁也不舍得揭下来。
好不容易挤上车,打开手机就看到,深谙“自嘲”之道的北漂朋友们早已在微博和朋友圈嗨成了一片。
朋友圈的灵魂拷问
微博上的段子手
当然还有微博上的“官方吐槽”
嗯,官方吐槽最为致命。
但其实,一片嬉笑怒骂的雾霾段子中,夹杂着一条沉重的消息。据报道,昨天清晨北五环两辆大货车追尾,致1死2伤。可以想见,能见度有限的天气状况也是造成这一事故的原因之一。
其实,雾霾除了污染物不容易扩散带给我们的呼吸不适感,另一个很大的危害就是能见度下降对于城市路面交通的巨大影响。如上面新闻里那样,货车司机因为对于大雾天气里没有对车流高峰有效的规避而为后面的事故发生埋下了隐患。
所以,利用现代技术理念如现在大热的AI、大数据、云计算等,从而提供足够准确和及时的极端天气预测就显得很有必要。两年前36氪曾报道,IBM在北京东北市郊开展试验,利用计算机模型和机器学习计算污染在城市中的扩散模式,通过污染预测,能够提前10天规划一平方公里内的解决方案。
同时,国内一些机构关于“智慧气象”也已经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实践。我们都熟悉的BAT中的百度,与国内气象机构-重庆气象局针对“智慧气象”开展合作。简言之利用百度的技术和气象局的平台,用人工智能技术武装气象预测的“头脑”,实现其智能化和快速化是“智慧气象”的根本落点。
具体来讲,建立气象云资源中心、深度开发智慧气象应用、加速气象大数据智能化是双方打造“智慧气象”的三个发力点。在大数据和云计算上,百度的公有云资源服务将协助气象数据上云,建立气象云资源中心,提升气象数据处理、计算、分析能力,打造国际领先的气象AI深度学习平台。
有了AI帮助后,智慧气象能让我们在不论是小到“机智”地穿上大棉袄抵御第二天突降的大雪、开车规避能见度差的雾霾区,还是大到冰雹来临前对数十万亩苹果的抢收、台风来临前安排渔民及时撤离等,都将大大降低我们与极端天气产生“冲突”的概率。
气象服务事关国计民生,农业、交通、旅游、销售、保险等产无不与天气变化息息相关。与此同时,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多发,通过新技术助力“自然气候调节”则显得很有必要。
最后,我们面对雾霾短期内还会存在的生活,到底应该怎么继续?小编觉得是“科学”地防患于未然,即用“智慧气象”科学地预测,在得知第二天有很严重的雾霾后,我们可以选择多戴一层口罩,开车的话也可以对“朦胧”的拥堵路段拥堵提前规避。
古往今来,面对极端气候和天气,带给人类永恒庇佑就是我们的智慧。数字时代,智慧就是科技。我们也看到气象部门、百度等AI企业及开发者共推的“智慧气象”。让我们有理由相信,科技让美好更美好,也同时帮助我们把那些“不美好”,躲避掉。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