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造节运动过后,音频界Netflix还有多远?


知识造节运动过后,音频界Netflix还有多远?


01


给音频付费再添一把火


第一次做双十一,张勇只是出于一个朴素的目的:当时是淘宝商城诞生的第二年,很多消费者不知道这个品牌,他想通过一个活动或一个事件,让消费者记住“淘宝商城”。

线下的商场大促由来已久,但电商大促还没有形成IP效应。和双十一的发展情况类似,知识付费的“零售”也在变迁,同时也延伸出诸如123知识节、91倾听日等属于音频付费的节日。

以往更多的音频节目来自存量内容,比如百家讲坛的视频转音频,《晓松奇谈》的视频转音频,以及传统广播电台的内容等等。所以,音频的历史虽然久远,但内容创作者真正为了音频这一媒介生产内容,其实是近两年才发生的事情。《矮大紧指北》、《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蔡康永的情商课》等现象级音频节目,都是在创作者和平台建立起了更为成熟的音频认知之后才发生的。

知识付费产业繁荣的根本原因在需求端的升级与进化。一方面版权保护和新付费模式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优质内容付费。另一方面,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都已经得到满足,人们真正需要的不再是马斯洛需求曲线中的生存需求、安全需求,而是自我实现、自我提升的需求。

就像电商造节是为了深化品牌认知,刺激用户消费一样,很大程度上,近两年比较流行的知识付费造节运动,就是给音频内容和品牌再添一把火,深化音频IP认知。


02


123知识节上演双雄争霸


去年的123知识节参与者众多,京东、网易云课堂、知乎、有书等等,今年基本只剩下蜻蜓FM和喜马拉雅FM两个玩家。一方面,123知识节并没有形成像零售行业双十一那样庞大的IP效应,另一方面,拥有庞大视频节目储备的音频平台玩家大抵就只剩下蜻蜓FM和喜马拉雅FM。

可以看到,在123知识节上演双雄争霸的时候,两家平台表现得各有千秋。

先说说形式上喜马拉雅FM更侧重广告营销,比如赞助了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在20多个城市的地铁进行了品牌投放,而蜻蜓FM则偏重内容本身,在知识节的时候推出有声书《大江大河》、《一出好戏》,以新的头部内容带动用户购买。同时,蜻蜓FM也进行了场景联动,其联手华为音乐电台一起,共同推出了123超级知识节。内容还是蜻蜓FM的那些内容,但知识节的扩散面触达到了所有华为音乐电台的用户。新场景的刺激,可以给蜻蜓FM打开新的付费会员增长通道。

另外一点,也就是用户最关注的,实惠和体验。今年是蜻蜓FM举办123超级知识节的第一年,故而也是拿出了最大的诚意,比如买打卡活动指定专辑,满足连续7天打卡的条件,就可以享受免单(买多少返多少),这比喜马拉雅FM需要连续打卡21天的门槛要低不少。 另外,蜻蜓FM的打卡活动,不像喜马拉雅那样要求用户分享到朋友圈,在朋友圈泛滥的类微商营销的刷屏氛围里,这几乎是一股清流。


知识造节运动过后,音频界Netflix还有多远?


我们再来说说对于知识节中知识的理解。保罗· 莱文森的人性化趋势进化理论认为,媒介技术的发展必须以恢复人类感官体验的和谐为旨归。在载体渠道上,音频“湿度”更高,感染力强,有高度的人格化特征,更契合用户碎片化时间和场景需求。

轻量化泛娱乐化的场景时代,哪怕只是睡前的十分钟,都需要被精准连接与个性化定制。音频的意义就在于,解放双手双眼,而不是像视频、游戏等娱乐化内容一样,杀时间的同时也加重原本工作和生活的焦虑感。所以,蜻蜓FM更多是在讲泛知识的概念,其范畴并不局限于技能类和功利性的知识,而是和内心成长相关。

蜻蜓FM和华为音乐电台对用户的统计数据都显示,用户越来越喜欢为了看似“无用”的知识买单,比如,蒋勋的《蒋勋细说红楼梦》、高晓松的《晓年鉴》、梁宏达的《老梁的四大名著情商课》……这些不涉及如何投资、如何买房置业等“功利性”内容,但却异常受到用户的欢迎。可见,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重拾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聆听大咖的精解传承文化精髓,也不失为一种寻找精神寄托、缓解焦虑的方式。

从知识节的反馈能看到,音频平台的发展放大了爆款作品的头部效应,音频内容制作高度依托于具有独有形象、精神内核和粉丝群体的IP产品。IP的开发一方面依托于专业化内容团队,一方面也依托于具备用户粘性的音频平台。


03


音频平台豹变的想象力


泛知识浪潮滚滚而来,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消费升级,背后是用户需求驱动互联网内容产业繁荣。在内容供给端,不同的内容展现形式与不同的用户定位相结合,诞生出丰富多样的内容产品,为消费者带来多样产品体验。

但不可否认的是,相比视频、音乐、游戏等内容产品,音频仍是相对小众。某种程度上,中国的互联网创业赛道,如果是否进入BAT视野,是赛道本身存在的“合法性”的标志。前三者都是巨头布局下的重要棋子,也诞生了不少独角兽企业,而音频仍在豹变过程之中。

去年蜻蜓宣布拿到百度(百度和微影资本领投,中民投资本、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智度股份等共同出资)投资,成为第一个受巨头青睐的音频平台。这一轮关键性的融资,给了蜻蜓丰富内容产品线的资本,其头部音频节目的扩张和布局速度超过了原本就很激进的喜马拉雅FM。

蜻蜓FM总裁钟文明当时表示,投资方在内容领域的广泛投资布局,也将与蜻蜓FM的内容业务形成协同效应。融资给公司带来的不仅是资金,更重要的是匹配公司战略发展的资源支持。

可以看到,尽管百度与阿里、腾讯在投资版图上的战略不尽相同,但也未错过内容风口的广泛布局。百度在内容领域产品有百度视频、百度音乐、百度阅读等,投资包括爱奇艺、蜻蜓FM、网易云音乐、梨视频等。

不久前,蜻蜓FM推出了全新九大内容矩阵,3年10亿现金扶持的主播生态战略,以及“两出一入”的国际化战略。其中“两出”之一是指蜻蜓FM中文内容的文化输出将通过亚马逊Audible、全球最大图书馆有声书供应商OverDrive, 以及第二大图书馆有声书Hoopla等合作伙伴“借船出海”。这些动作一改蜻蜓FM往日低调形象,修炼内功多年集中爆发。正是蜻蜓FM、喜马拉雅FM,以及得到、知乎等共同努力,中国音频行业也慢慢有了诞生Netflix的可能性。

如果我们复盘互联网的不同世代会发现,第一代到第三代巨头,以雅虎、谷歌、Facebook为代表,其商业模式最重要的就是广告。而到了第四代巨头Netflix,内容付费成为互联网重要的盈利模式。从总体来看,中美互联网内容产业的总体发展已经接近于步调一致,长视频领域的腾讯视频和爱奇艺会员数处于破亿的前夜,音乐领域的腾讯音乐娱乐集团通过社交娱乐打法甚至给Spotify提供了新思路,短视频、直播领域更是走在世界潮流前沿。

音频方面,中美的节目制作固然还有一定距离,但在会员付费的建构上,却已经是快人一步。美国仍盛行订阅在线广播(Broadcast)的方式获取有声资源,尚没有形成知识付费浪潮,营收主要来源仍然是广告。

也就是说,在对标上,其实中国音频平台的学习对象和中国的视频平台的导师一样,可以是Netflix: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爆款方法论,在此基础上,优质独家内容形成规模效应,带动会员付费并且有了提价能力,与此同时“内容成本/总收入”不断下降。

据艾媒咨询,中国在线音频市场用户在2017 年底达3.48 亿,预计在2018 年达到4.16亿,2017年有声书市场规模达32.4 亿元,预计2018 年达45.4 亿元。以上述数字为基础,假设付费用户人均消费为200 元,则目前音频平台付费率仅为5.5%,与图文作品或视频类付费平台仍有一定差距。

在一个个爆款音频节目以及一次次知识节日运动过后,音频市场的用户教育会继续渗透,用户付费意识也会不断上涨。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已经见顶,优质内容的红利才刚刚开启。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12-03
知识造节运动过后,音频界Netflix还有多远?
01给音频付费再添一把火第一次做双十一,张勇只是出于一个朴素的目的。当时是淘宝商城诞生的第二年,很多消费者不知道这个品牌,他想通过一个活动或一个事件,让消费者记住“淘宝商城”。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