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持续性亏损,美团的神话还能继续多久?
今年6月25日的时候,科技媒体爱范儿发布了一篇文章,称王兴曾在2015年的美团管理论坛上提出“要把美团打造成一家超过1000亿美元市值的公司”的目标。不过3年之后的今天,王兴的这个梦想不仅没有实现,更或可能在以后也将更难实现——据新浪港股11月23日发布的消息显示,美团点评在截止发稿当天的时间不仅股价暴跌程度超过10%,而且更遭大行纷纷下调目标价,尤其不到3000亿港元的市值现状更是与王兴曾经千亿美金的梦想相去甚远。
虽然是一个让人遗憾的梦想,但是对美团而言,这个遗憾恐怕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仍然存在。
核心业务受阻放缓+巨额亏损:美团的噩梦来临了吗?
从美团发布的财报数据来看,虽然一些数据有所增长,但更多的是无法掩饰的业务发展呈现出来的颓势问题。
餐饮外卖业务和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是支撑美团营收的主要来源业务,占比分别高达58.6%和23.3%规模,作为支撑美团这座大厦的营收支柱,它们对美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过让人惊讶的是,这两大情系美团兴衰关键的业务如今也迎来了颓势状态——从财报数据来看,这两大业务营收在美团整体营收中的比例已经有所降低,自媒体号AI财经社指出这两块业务在“去年同期分别占美团整体营收62.5%、31.2%”,并且“上一财报期内这一数字分别为60.6%、25.8%,如今已是58.6%、23.3%.”
过度依赖的两块业务在也营收比例中出现了降落情况,这对于美团而言,实在是难以想象在其他业务几无突破式进站的情况下,这两大业务的颓势现状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如果说营收比例变动只是常规的市场变化的话,那么巨额亏损可能才是最致命的噩梦。
在公布的财报数据中,美团的一些新业务虽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但这些增长却是建立在美团巨额亏损的代价上换回来的,从财报数据信息来看,目前美团的新业务亏损额已达12.97亿元规模,虽然它们的变现率有一定提升,但这并不足以支撑美团新业务实现盈亏平衡状态,美团官方甚至不得不在财报中表示了新业务是美团净利润亏损的重要原因。
商业模式的瓶颈:盈利、份额、发展的矛盾怪圈
过度依赖餐饮外卖和酒店、旅游业务,这不能、也不应该成为美团的商业模式核心。但拓展新的业务,这对美团来说也不是心想就能事成的愿景。
在拓展新业务层面,美团先后开辟了面向B端的餐饮供应链项目快驴进货以及餐厅管理系统(RMS)、供应链解决方案等业务,而在面向C端用户方面,小象生鲜、闪送、共享单车、出行等业务也成了美团的发力方向。然而从公布的财报数据来看,这些业务目前不仅未形成对美团净利润的贡献,一定程度上更加剧了美团的亏损步伐,尤其是之前大动干戈的网约车计划,更成为了此次净亏损的主要源头之一。
但美团想要实现大规模盈利,就势必得在规模、体量上达到更大规模方有盈利可能,《牛骨美团》认为这是因为美团的商业模式在于通过“实现极大的规模效应后,能通过一个极低的营业利润率实现百亿人民币净利润”的目标。但是对于美团而言,此次发布的财报数据也显示,这些新业务想要实现大规模、海量级的体量发展,就势必得让美团亏损更多。对于美团的这种怪圈商业模式,《牛骨美团》更是直接指出目前能望其项背的只有阿里。
同时其还指出美团点评已是目前为止损耗资本最多的互联网公司,目前已经形成高达503.6亿亏损的状态,如果“剔除无形资产项的话,美团实打实的净资产剩下410亿左右,其中包含着约300亿元左右可及时动用的流动资本。”
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美团的巨额亏损还将持续到什么时候?
持续性亏损的影响:资本还能等待美团多长时间?
从以团购起家到现在四面布局各种业务但无突破式发展,美团在这么多年发展过程中的业务变化之多、之频繁程度,堪称中国互联网的奇迹。
但资本市场并不会迷恋不同版本的童话故事,当一套说辞说的次数过多,所有人都会厌烦。此次美团发布财报后股价暴跌、大行纷纷下调目标价的举动,或已经是一种厌烦美团故事的表现,尤其是美团净亏损没有最大、只有更大的情况下。
除了自身发展步伐、商业布局等自身问题之外,美团面临的外部环境也险象丛生,其中阿里就是它无法回避的对手。
阿里有着充足的资金、用户群体、流量资源等优势,其收购的饿了么借助阿里平台的天然优势和与口碑合并的新生力量,无疑将会给美团带来十分巨大的竞争危机。从此次财报公布的数据信息来看,美团在餐饮外卖方面的营收比例已经下降,这或已是一个增长空间有限的讯号。如果美团后续需要在餐饮外卖方面发力,那么跟随饿了么实行增加补贴的策略,则无疑又将造成美团的营销成本激增。
在出行领域,巨资收购的摩拜单车也已经没有多大动静,之前想要挑战滴滴的网约车也更像是闹剧一场。
当然,美团也可以继续讲新鲜故事,继续用漂亮的话语修饰各种巨额亏损,继续修补着别人都已经知道唯独他们不知道的商业神话。
只是,资本市场还会相信多久?
—————— (完) ——————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