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响铃
来源|科技向令说(xiangling0815)
占领用户心智——定位大师特劳特推崇的营销理念,时至今日颇受市场的欢迎,以各电视台、分众传媒等为代表,广告公司、咨询公司、企业主纷纷参与实践,也取得了不错的营销实践效果。
但是,一些垂直领域的营销实践参与者却有自己的看法,例如在汽车营销市场上,汽车之家就在乌镇互联网大会、广州车展等多个公开场合表达心智占领的局限性,认为至少在汽车领域,营销需要不同的玩法。
汽车之家给出了自己的“智能营销3.0”理论,并以表现还不错的实践结果作为佐证。
解构“智能营销”,响铃发现,二者争论的实质,应是饱和攻击与饱和拦截的差别,而后者可能更具汽车营销的适用性。
潮水退去,汽车营销疲态尽显
近来,汽车产业拐点论甚嚣尘上,公开数据显示,10月份,汽车产销分别为233.45万辆和238.01万辆,同比下降10.05%和11.70%。其中,乘用车与商用车销量分别下滑13%、2.8%,乘用车更是已经连续5个月下滑。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合会预测,整体汽车市场今年全年可能呈现负增长。
这可能是中国车市自90年代飞速发展以来,最强的“寒冬”。吊诡的是,这种情况下车企的广告投入却在逆势增长。
以部分车企为例,据公开数据,上海某知名汽车企业上半年广告费投放同比增长15.26%;河北某知名车企,这一数字为133%;浙江某二线车企,这一数字为580.60%……
规模越小,广告费的投入增长就越快。一边是广告投入逆势增长,一边是市场的持续收缩,这种矛盾只有一个解释:广告没有做到点上,被浪费掉了。商业大师沃纳梅克曾感慨不知道自己的广告费浪费在哪里了,在汽车营销这里,有个人跑出来尝试做了解释。
11月16日,由乾梁汇主办、汽车之家联合主办的“2018年度SUV盛典暨乾梁汇广州闭门峰会”现场,汽车之家董事长兼CEO陆敏认为,汽车营销存在4大问题,简要概括如下:
1、 营销过多关注产品,较少关注品牌;
2、 传播连续性差,主打的产品优势总在变化(操控?舒适?外观?);
3、 同质化(惯用山水风景或者家庭场景),用户只能记住最多投放,陷入烧钱死循环;
4、转化效果差,有大轰炸无胜利果实。
总结这些缺陷玩法,说白了都是采用快消品领域“大干快上”的思维做汽车营销,试图采用“抢占心智”的营销套路,不论是只关注产品、强调各种产品优势还是持续轰炸,都是在试图让用户产生第一认知。
但是,快消品终究和汽车消费不太一样,一个是短决策、随性消费的领域,一个是需要长时间思考的领域,二者不匹配是必然,汽车营销中广告费增长与市场收缩的矛盾症结可能就在于此。
快消品屡试不爽的“抢占心智”,汽车未必适用
分众传媒通过电梯广告推而广之的“抢占心智”,在很多快消品领域早已有了十分成功的实践。
“可乐=可口可乐”,最古老的心智认知;
从“怕上火喝王老吉”到“怕上火喝加多宝”,小小的凉茶凭借不上火的心智认知,打造了几百亿的帝国;
分众传媒自己的案例飞鹤奶粉,用“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心智,成功从洋奶粉口中夺回了本土品牌的部分市场。
这些案例可以充分证明,占领心智的打法有不错的市场效果。但是,一个不能忽略的事实是,可乐、凉茶、奶粉这些心智占领玩得溜的产品,都是不折不扣的快消品。到目前为止,在非快消品领域内,很难找到应用心智占领方法取得重大成功的案例。
与快消品行业区别如此之大的汽车行业,强行采用相同的营销策略,只能是随大流、罔顾实际的做法。它们的区别在于:
1、后悔成本高,决策慢,冲动消费少
快消品价格几块钱、几十块钱,最贵的奶粉不过几百块上千块,还往往是固定要用的(如婴儿奶粉),经常需要、必然需要、随手可买。
而汽车消费动辄几万、几十万、上百万,无论是哪个阶层,买到自己对应的汽车往往都是一笔较大的家庭支出,都需要长时间思考,且几乎不会有冲动消费。
这两种产品的营销如若用一种思路,外行人恐怕都会一眼看出完全不应该。
2、价值越重,消费者越需要细分
快消品几乎人人适用,可乐、奶粉、凉茶这些产品,既然是快消,产品属性决定其做出来就是要尽可能满足多数人的需求。
而汽车市场则完全不同,没有车能通杀大多数人,针对不同的用户卖车,是各品牌、各系产品线生存的命脉,在生产端就与快消品的思路完全不同。
换个角度看,往往越贵重的东西,其人群差异化会体现的越为明显。几块钱的东西,才没人会在乎,价格高昂时,消费者对产品的偏好将体现得淋漓尽致。
显然,这种显著的消费者分类差异,注定汽车市场需要比粗暴的心智占领有更深度的营销玩法。
3、汽车并不是大干快上的粗放发展行业
快消产品的营销,讲究广告砸下去马上需要看多卖了多少东西,因为它本质就是大干快上的行业,拼命砸,快出效果,短期内做大产品类型,就是最大的成功。
而汽车的大资本、大投入,决定汽车厂商尤其是主机厂往往处在长期奋战之中,需要十分长远的布局,由于购买的滞后性,其广告投放也并不如快消品那样立竿见影。
总结这三大区别,不论是消费习惯、消费者细分还是行业特性,都决定汽车营销不能采用心智占领的快消品玩法(当前的低迷市场也从现实角度证明它错了)。
从饱和攻击到饱和拦截,“智能营销3.0”改变汽车营销?
快消品领域的心智占领玩法,其本质就是饱和式的攻击,通过短期的高密度轰炸进攻市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而让快消品的某个特质占领消费者心智,达到第一印象归属的目的,例如,通过广告反复宣传不上火=王老吉,适合中国宝宝的奶粉=飞鹤等。
而这种玩法,通过电视、电梯、户外、纸媒等更易于实现,正是各电视台、分众传媒等擅长的领域。按照汽车之家陆敏的说法,这种饱和攻击的营销玩法,应归属传统营销1.0;此外,还有通过互联网的内容营销2.0;以及汽车之家优化构建的智能营销3.0,即在大数据、AI等最新科技基础上,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精准化、个性化服务,包括心智占领、分步转化和分步拦截。
解构陆敏的理论,且不论智能营销3.0是否真如陆敏所说的那么神奇,至少在汽车营销这件事上,响铃认为,其实质上提出了汽车营销的全新营销思路:饱和拦截。
拦截是营销基础概念,指的是在最终成交前,通过各种手段将用户的成交导入自家产品。在这之前,用户可能被自家或者竞品的广告营销“攻击”(与拦截对应的概念)过。
举例来说,飘柔与舒蕾都在央视有重金广告,前者有宝洁撑腰广告都是黄金时段,对市场的攻击效果很强,后者避其锋芒,选择在线下洗发水柜台附近竖起广告牌,成功把被广告攻击过(飘柔的可能更多)、持币购买的消费者导入舒蕾的产品,实现了拦截。
当然,这只是最普通的“终端拦截”,拦截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汽车之家的智能营销3.0,其整体理论与实践,就是在饱和式攻击基础上增加了饱和式的拦截。
回过头看,总结前文快消品与汽车消费的区别,陆敏之所以要用饱和攻击+饱和拦截来取代简单的饱和攻击的打法,其原因在于:
汽车消费与汽车广告之间存在很长的决策过程,用户不是一看到广告(即营销攻击)就立马买车,在攻击到成交之前,用户分类的复杂性、长周期导致的决策变数、其他产品营销攻击的不断进行……这些都导致饱和的攻击容易打在了水里,白费功夫;反过来,汽车消费的夜长梦多,反倒成为“拦截”营销策略实施的绝佳场地,“夜”越长,简单攻击的效果就越差,拦截的操作空间就越大,越需要采取拦截的策略——与此同时还需要不断进行“反拦截”动作,因为竞品也会大量拦截自己的用户。
这一过程比大家都用广告轰炸市场的单纯攻击营销要精细得多。从这个意义上看,汽车之家智能营销3.0,盯住用户,进行全方位、全周期、精准化、个性化服务,其实就是偏向于在拦截上做文章,解决仅靠快消品“心智占领”饱和攻击打法,无法解决的汽车营销三大痛点问题:
1、打破现有的“低效平衡”
所有的竞争者都在进行传统营销1.0的饱和攻击,其结果就是维持了低水平的战略平衡,用户无法记住任何一家。
这种情形类似于战场上的战略僵持状态,每个人都投入了巨量的资源,但谁也无法更进一步,只能一起耗着。每个人都跑到用户耳朵边反复絮叨选我、选我,攻击、占领用户心智时,用户其实又进入新的“无法选择”状态。
而智能营销3.0的饱和拦截,其实就是放弃了相互僵持,转而把竞争升维。从用户阶段性、个性化需求出发的做法,其实就是平衡下的突破行为,在成交前加入了更多促成交易的营销手段,通过用户个性化需求这一杀手锏,拦截竞品、同时防备竞品的拦截。
由此,既有“导弹”的饱和攻击,也有“反导”饱和拦截和反拦截,拔掉别人的草,种上自己的草。
2、分级分层突破
在实操层面,智能营销3.0拦截最重要的莫过于对用户的精准把握,通过大数据把用户进行群体细分(不同的购买需求和偏好等)、阶段细分(不同的决策阶段,例如有些才刚刚考虑买车,有些已经带好钱准确去成交了),并由此进行广告精准投放。
与此对应,智能营销3.0将用户、潜客和客户转化过程细分为用户1、用户2、用户3、潜客1、潜客2、客户1、客户2等阶段,实际就是一种高颗粒度的分级分层突破的方法,用匹配的广告渠道精确切入不同的人群、阶段。
很明显,如果用户刚好需要,如果主机厂刚好有,如果有营销刚好把这种匹配的产品推送给到了匹配的用户,这种成交肯定更容易成交,且决策过程受影响的可能性会小很多。
如此,不同用户在成交前,在不同阶段,被不同的个性化全周期精准化服务触达——饱和拦截由此得来,竞品对自己的拦截也同时失效。在汽车之家的实践中,这种饱和拦截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甚至能在线提前锁定订单客户。
3、全营销过程控制
饱和攻击只关心炸弹扔出去炸出多少鱼来,至于过程很多时候听天由命。而饱和拦截则更关心营销全过程的控制,尝试把控更多环节,促成成交。
从汽车之家给出的图来分析,
主机厂的最终目的是销量提升,以此反推,可以得到8大营销环节,倒过来就是营销的路径。在8个步骤中,传统营销1.0的各个指标几乎都是无法衡量的,而互联网内容营销2.0砸下广告就等线索,期间的5步并没有分步转化,剩下3个环节则完全失控。
而既然是讲饱和拦截,意味着智能营销3.0在上述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覆盖,保证成交都被拦截到自家产品上,这个过程要可控。对应地,汽车之家为什么要开发出图片下方的8种产品和服务,就是为了保证每一步都精准投放精准服务,如此,销售转化和竞品拦截才能更加有效。说到底,拦截比攻击,更要讲究过程的控制。
解决三大痛点问题,事实上也说明,所谓的饱和拦截,其实都是从用户出发思考最终如何导入成交,过程中实现大数据了解用户、用户分群、千人千面,最终能够精确触达、高度互动,从而效果高、结果可控;
而以心智占领为代表的传统营销1.0,说白了就是不管市场如何、用户如何进行购买决策,先从产品出发疯狂砸广告,有枣没枣捅几杆子,地毯式轰炸、千人一面,其结果就是精度差、周期长、效果不可控。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营销思维,带来的也是完全不同的营销成果。
光说不练假把式。目前,已有8家主机厂通过与汽车之家在智能营销深度合作取得显著效果,实现全购车周期逐层转化的显著提升,另外11家战略合作伙伴正在进行。其中两个案例效果如图:
很明显,汽车之家的智能营销带来了显著而可度量的成果,这种实践是对理论最好的证明,必须放弃心智占领等传统营销1.0玩法的汽车营销,找到了一个可行的方案。
“最大的制造业”,车市营销进化远没有结束
上文提到,智能营销的本质,是在大数据、AI等最新科技基础上,指向对用户的全方位全周期精准化个性化服务。而在此基础上,智能营销还延伸出更多内涵。
目前,汽车之家智能营销在探索线上下订单、提前将潜客锁定为客户的CPS业务,盯住线索到4S店与最终成交的1个月时差,防止被竞品拦截,即“反拦截”,这进一步增加成交的可控性;此外,汽车之家智能营销还在探索C2B个性定制,利用成熟的AR技术让用户在线定制各类个性化车辆配置,等同于提前锁定客户,防止被竞品拦截。这些都可视作饱和拦截中的反拦截动作。
不止于智能营销,在营销形式上,汽车之家对外宣称将借助AR等方式,于2019年8月18日举办至少5000万、目标1亿人参展的首届中国网上车展,同时采取电视晚会、媒体采访、大型论坛、自媒体大会、粉丝节、主机厂与用户线上线下双端互动等等形式扩大影响力,打造汽车界的“8.18汽车节”。
在全行业都在讲精准化、个性化服务时,作为最大的制造业,汽车市场没有任何理由被落下。在汽车营销领域,对用户全方位、全周期、精准化、个性化服务的“智能营销”是终极目标,而这个过程中仍然有大量探索空间,汽车之家的理论和实践,是行业新的起点。
【完】
曾响铃
1钛媒体、品途商业评论等2016年度十大作者;
2虎啸奖评委;
3 AI新媒体“智能相对论”创始人;
4作家:【移动互联网+ 新常态下的商业机会】等畅销书作者;
5《商界》《商界评论》《销售与市场》等近十家杂志撰稿人;
6钛媒体、界面、虎嗅等近80家专栏作者;
7“脑艺人”(脑力手艺人)概念提出者,现演变为“自媒体”,成为一个行业。
8现为“今日头条问答签约作者”、多家科技智能公司传播顾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