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前后,“BAT”开始频繁被大家提起。从那时候开始,国内的互联网事件似乎都离不开它们的身影,BAT当时在互联网的三个核心领域获得了垄断性的优势。阿里牢牢的占据了消费,腾讯占据了社交,而百度则占据了信息获取,成为中国互联网的三极,与此同时采取种种手段圈建自己的生态。
到了后移动互联网时代,尽管不乏头条、美团、滴滴和小米这样的巨头强势崛起,但BAT在诸多互联网核心领域依旧占据很大优势,相较于五年前其战略也已发生较大改变。
日前,百度、阿里和腾讯先后发布2018年三季度财报,我们希望可以从三家财报中看到互联网行业的一些状态。
阿里营收猛,腾讯用户多,百度利润涨
从市值来看,百度与阿里、腾讯不在一个量级,阿里最新市值为3995亿美元,腾讯最新市值约合3525亿美元,百度最新市值655亿美元,从最新财报来看,腾讯和阿里业务涵盖了几乎所有的互联网领域,百度则聚焦于搜索+信息流,战略布局AI,但其增长速度不容小觑。
1、阿里Q3总营收和同比增长率最高。
腾讯和阿里的在第三季度的总营收都超过了800亿,在营收增长率方面,BAT都在20%以上,且都超过了外界预期。
特别是阿里,同比增长达到了54%,这一增长率也超过了硅谷五大巨头FAANG(Facebook、亚马逊、苹果、Netflix与谷歌),三季度它们的增速分别为33%、29%、20%、34%和21%。
原因:
1、阿里巴巴所处的赛道是消费赛道,中国消费升级趋势并未受到宏观经济营销,阿里巴巴在电商行业的地位无可撼动,双11 GMV达到2135亿也侧面验证了这一点;
2、阿里巴巴从电商公司转型到新零售公司,三季度并表的饿了么等生活服务业务,对营收有直接贡献。
数据:
- 百度Q3总营收28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7%;
- 阿里Q3的总营收为851.48亿元,同比增长54%;
- 腾讯Q3的总营收为805.95亿元,同比增长24%。
2、腾讯和阿里盈利额相近,百度增长幅度最大
腾讯和阿里的盈利额都在234亿元左右,但百度净利润的同比增长幅度最大,达到了56%,这得益于百度信息流业务的强劲增长,信息流业务跟搜索引擎广告一样拥有较高的利润率。阿里盈利的增长率较低,主要与阿里最近几起大笔收购导致较多支出有关。
数据:
- 百度Q3净利润为124亿元,同比增长56%,高于市场预期;
- 阿里Q3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盈利为234.53亿元,同比增长6.18%;
- 腾讯期内盈利为234.05亿元,同比增长30%。
3、腾讯用户数依旧大幅领先,微信月活超10.8亿
从财报看,信息流成为百度增长点,信息流以及短视频带动下,百度日活已超过1.5亿。而腾讯的两款社交产品覆盖了中国绝大多数网民,微信月活超过10.8亿,而QQ月活也超过8亿,此外此前被外界看衰的小程序,也证明了自己,日活已超2亿,此外腾讯还有诸多国民级App如QQ音乐、腾讯视频等,从用户数来看,腾讯是当之无愧的中国互联网之“王”。
数据:
- 百度App 2018年9月份平均日活达到1.51亿,同比增长19%,百度DuerOS智能设备激活量达到1.41亿台,连续7个季度实现每季度数据翻倍;
- 截至9月底止的12个月,阿里的年度活跃消费者增加了2500万,达到6.01亿的规模;
- 腾讯Q3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用户账号数达到10.83亿,同比增长10.5%,QQ月活跃账号数达到8.03亿,同比下降4.8%。
突破天花板,2018年成BAT转折点
在BAT三家的三季度财报中,各家的核心业务比重都有所变化。
百度的在线推广业务占总营收的79.8%,相比第二季度的81%有小幅下降;阿里核心电商的收入为724.75亿元,同比增长56%,可见阿里的电商业务依旧在快速增长;腾讯的大部分收入都由网络游戏收入和网络广告业务收入组成,但游戏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创新低,下降至32.03%,三季度也是腾讯游戏收入首次同比下降。
百度的战略是“现在的增长依靠搜索和信息流,未来押在AI特别是对话式AI和无人车上”。
百度Q3信息流业务保持高速迅速,“搜索+信息流”双引擎驱动进一步发挥作用,信息流产品用户使用时长同比增长了68%,而且给百度带来了真金白银。
百度押注的AI业务则在积极落地商业化,直接贡献收入十分有限,未来能否形成规模化收入,是其能否突破瓶颈、回归到BAT阵营的关键所在。据百度数据显示,Apollo的生态合作伙伴已经达到了130个,而L4级自动驾驶巴士阿波龙也已经在中国10多个城市实地运营。DuerOS同样有对应数据公布,这些业务目前正在跑马圈地,尚未将变现当成重点,不过,一旦时机成熟,将会形成非常可观的收入。
阿里一直在为二十年后的新经济体布局,长远谋划,2017年以来转变尤为迅猛,不论是五新、eWTP全球化还是从电商公司向科技公司的转变,速度都很快。
马云在阿里2018年全球投资者大会上表示阿里会持续推进新零售、新制造、新技术、新金融和新能源这“五新战略”,为实体经济赋能,帮助全球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在第三季度中,阿里电商业务依然占据绝对优势。新业务强势增长,以盒马生鲜为代表的新零售业务增速明显,达到了151%。云计算业务继续高歌猛进,收入达到56.67亿元,同比增长90%,虽然不再像前几年保持三位数以上的增速,但90%依然非常可观,特别是在基数已不小的今天,云计算也有望成为阿里巴巴继电商后的第二只现金牛。
腾讯在9月30日进行了新一轮战略升级,推动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的升级。
腾讯新建了云与智慧产业事业部,希望云服务能成为腾讯新的增长点。腾讯第三季度的成绩验证了这个战略的可行性,其支付和云服务等业务同比增长69%至202.99亿元,目前,腾讯云服务在游戏和直播领域维持了领先优势,并扩大了在金融和零售等其他行业的市场份额。正是因为这部分业务的强势增长,以及投资的美团等公司上市,抵消了“限游令”对腾讯的影响,保持了营收和利润增速,进而远超外界预期,未来产业互联网会有望再造一个腾讯。
2018年BAT都有战略方向上的大动作,不只是BAT在大转折,互联网也迎来了分水岭。
行业下半场:产业互联网成新爱好
除了少数赛道和公司,中国互联网几乎无法绕过BAT,正是因为此,BAT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行业,三家财报也验证了一些行业趋势,体现出互联网未来二十年的方向。
1、人口红利消失,从用户竞争到用户时长争夺。
用户是互联网的核心资产,这是过去和现在,而不是未来。
随着互联网渗透率增加,中国互联网市场人口红利正逐渐消失,用户获取越来越难。年初QuestMobile发布的2017年度报告也显示,2017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月度活跃设备总数从2017年1月的10.24亿到12月的10.85亿,增长非常缓慢,同比增长率呈逐月递减的趋势。
即便是像BAT这样的巨头,也面临着用户增长缓慢的困境,腾讯的微信国内用户数基本到顶,而QQ在第三季度甚至出现了小幅的负增长;百度App日活有19%的同比增长,但9月份的日活跃用户数从8月份的峰值1.61亿降至1.51亿;阿里巴巴的用户增长也在个位数。
人口红利的消失使得用户时长成了互联网巨头争夺的关键。腾讯财报强调小程序,百度财报强调短视频和信息流,阿里财报强调新零售,本质都是给存量用户提供更多服务,理论上来说是侵占用户更多同类场景下的时间(百度是信息、腾讯是社交+娱乐,阿里是消费)。
用户时间是有限的,除了从线上走到线下获取更多用户时间外,互联网巨头间也会争抢用户时间,比如用户在短视频上花的时间多了,在游戏上的时间就会减少,跨界竞争成了流行现象。
2、商业模式变化,从流量思维向场景思维转变。
20多年来,互联网公司都围绕流量在做生意,百度是流量入口,阿里是流量贩子,腾讯是流量黑洞。如今,互联网公司正在摒弃流量思维,而是拥抱“场景思维”,相对于流量而言,场景更关注什么用户、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间、以什么形式使用自家服务,不同场景价值截然不同,商业模式也跟传统在线互联网完全不同。
阿里新零售是用户在哪里,就将店开到哪里,将商品和服务送到哪里,完成人、货、场的重构;腾讯新文创和大内容,本质是围绕用户的娱乐来构建内容和重构场景,给用户带来快乐;百度Apollo无人车,以及DuerOS都是跟流量没有任何直接关系的业务,而是瞄准汽车和家庭这两个场景。
总而言之,BAT都会越来越少谈流量,而是越来越多谈场景。PC时代的UV、PV在移动时代早已过时,移动时代的MAU、DAU或许很快也会过时。BAT以及互联网行业的商业模式都会发生剧烈改变,不会再以广告、增值和电商为核心,广告和电商本身也会变得截然不同。
3、生产力变化,互联网公司成为科技公司。
不知道是否受到今年一些国际事件的影响,BAT似乎都有了一个共识,就是技术是驱动商业最长期有效的动力,技术是互联网公司的核心生产力,大家不约而同地对底层技术进行真金白银的投入。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是工程师出身,百度也有工程师文化,因此百度对技术重视更早一些,特别是AI技术,在今年7月的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表示,这些年百度对AI技术进行了持续的大规模投入,每年投入营收的15%来进行AI技术的研发,投入已经超过百亿。在基于百度大脑的AI技术上,百度还在研发无人车、DuerOS、高精地图、智能金融等应用型AI技术,以及传感器、芯片、区块链等相关底层技术。
阿里巴巴一改往日对技术的态度,不只是重视电商、支付、云计算这样的应用型技术,对基础技术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强。达摩院、罗汉堂个个项目都是千亿级高投入,IoT、ET大脑,前沿技术一个不落下,今年4月,阿里还全资收购了中天微系统有限公司,研发Ali-NPU,高调布局芯片产业。此外,蚂蚁金服在金融科技、区块链上下功夫,菜鸟则是智能物流技术的探路者。在马云宣布一年后退休的时候,阿里巴巴宣布已经成商业公司转型为科技公司。
腾讯在基础技术投入上步伐慢了一些,不过,今年的架构调整表明腾讯正在迎头直追。在7年来的首次架构大调整中,腾讯组建了腾讯技术委员会,持续投资未来前沿基础科学,加大对 AI、机器人、量子实验室等投入,形成了“ABC”的技术战略(AI、大数据和云计算)。
4、消费互联网不落下,产业互联网成新战场
消费互联网天花板到了,如何求增量?消费互联网业务出海和下沉外,向企业级市场渗透是另一个方向。
在互联网+的基础下,各行各业都具备了应用互联网为核心的新技术实现升级换代的条件,零售、娱乐、金融、制造、物流等行业已经体现出来了产业互联网的价值,这正好满足了互联网公司想要寻求新的增长点的渴望。
腾讯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成立了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整合包括腾讯云、智慧零售、腾讯地图、安全产品等核心业务线,帮助医疗、教育、交通、制造业等行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腾讯希望做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助手。
马化腾明确,产业互联网是腾讯下半场的关键:
“此次主动革新是腾讯迈向下一个 20 年的新起点。它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战略升级。互联网的下半场属于产业互联网,上半场通过连接,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下半场我们将在此基础上,助力产业与消费者形成更具开放性的新型连接生态。”
在企业服务这个领域,阿里布局最早最深。2009年就已布局云计算的阿里已将目标锁定在lOT和AI时代,启动IoT战略,发布多个ET行业大脑,将AI、大数据、IoT等技术融入了云计算,基于云计算积累的政企行业客户落地。在技术外,阿里巴巴有独特的“经济体”模式,基于电商形成的企业客户,基于金融、物流、制造形成的产业资源,基于新零售积累的线下生态,形成了得天独厚的产业互联网基础。
毫无疑问,接下来阿里和腾讯还有一场硬仗要打,百度产业互联网准备如何玩儿?相信很快也会给出自己的答案。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