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天,双十一狂欢节正式落寞,天猫也公布了自身的成绩;天猫双十一的成交额定格在2135亿,而京东也比去年进步,销售额达到了1598亿!
与此同时,支付宝也放出了大招!支付宝表示;消费者通过指纹、刷脸完成支付的比例达到60.3%。相当于每10笔支付就有6笔是通过指纹、人脸等生物识别的方式完成。
那么问题来了,指纹支付与刷脸支付的安全性有多高呢?在这一次双十一的购物狂欢中,你们使用的是哪一种支付方式?
一、指纹支付真的好用吗?
对于支付宝放出的这一组数据,我还是很有怀疑态度的,先主管臆测一下,在我身边的朋友圈中,还真没见过使用指纹支付的,虽说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但我们还是倾向于6位数的密码!
我为什么不使用指纹支付?我的理由是这样;
我不想在我不想支付的时候,一不小心给支付出去——密码最少也要六个字,我无论如何不小心也不会“不小心”付了款。不要跟我说“你使用的时候先不按着指纹那里就行”,特么的指纹采集器都设计在抓着手机使用的时候会非常方便按到的位置,我不保证我在任何时候都会特别注意我没按到它。
指纹属于DNA基础信息,不可更改,这是双刃剑,优点是有极强的唯一性,缺点是一旦指纹信息丢失就相当于丢了一个永久个人标识,虽然暂时还不知道能拿来做什么,但至少恐慌性是有的。
二、支付宝推出了刷脸支付
支付宝一直对于未来的技术有着很高的兴趣,在推出了指纹支付之后,又推出了刷脸支付。那么问题来了,刷脸支付比指纹支付靠谱吗?
在我看来,脸部识别错误率很高,而且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都会有细微差别。如果识别算法要容纳这些差别的话,又会造成相似相貌的人的混淆。
即使是人眼,识别人脸的时候,犯迷糊的几率也是很高的,更何况电脑。
以前三星手机有脸部识别解锁功能,我和同事的脸都能解锁同一部手机,一直觉得这个功能很鸡肋。只是一种噱头罢了。
其次,很多网民说通过照片来模拟什么的,那基本是不太现实的,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照片来建一个脸部模型,而人脸又是特别直观无法隐藏的生物编码,只要一个人在你周围拍几张照片,就完全可以获得你的脸部信息了……信息保密性实在太差。
三、刷脸支付能否成为主流?
这个世界上找不到相同的一片叶子,但是说真的,现在整形技术太发达了,所以相比指纹与刷脸支付,我还是比较看好指纹!
人脸识别受光照等环境影响很大。几年前联想推出的刷脸开机,白天拍了照片晚上绝对打不开电脑,好歹这两年有所进步。
其实最大的感想就是,现在都没有闹清楚人到底是怎么识别人脸的,就让计算机去干,搞得出来才见鬼。人看见后脑勺都知道是谁,你让计算机去看看试试。现在深度学习、3D人脸模型还原都搞得很火,还需要很长的路去走。
我拿华为手机的人脸锁屏做测试。首先用人脸做密码,开启人脸锁屏,然后用ipad前置摄像头拍了自己一张正面照,再然后用ipad解锁人脸识别成功。大家可以拿有人脸识别的其他品牌手机做相同的测试,并留言告诉我结果。
四、支付宝的刷脸与指纹支付靠谱吗?
从支付宝给出的支付数据来看,我觉得目前来说,还是没有出现任何问题!毕竟阿里巴巴对于打假与治假还是很有一手的!
由阿里自主研发的云计算系统,以及OceanBase数据库,足以承载双11全部的流量,并以极高的稳定性来保证消费者购物体验的顺滑与流畅。蚂蚁金服CTO程立还介绍,自今年起,支付保障系统可以自动进行计算和调优,智能躲避风险、保障安全。
所以我觉得,眼下指纹与刷脸支付虽然没有普及,但我相信随着技术上的进步,这两大支付的其中一种,肯定能引领未来!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