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资本小棉袄的00后社交,到底是什么鬼?

原标题:穿上资本小棉袄的00后社交,到底是什么鬼?

被资本市场雪藏了好几年的社交产品,最近突然回温了!据说,最近有大概20多家社交APP都拿到了不同量级的融资。

大致看了一下这波备受追捧的社交APP:强调精神交流的Soul、心情漂流瓶一罐、兴趣社区flow、个人主页Soda,还有实时视频聊天Tiki……虽然在类别上都能找到可对标的“老前辈”,但内容全部是00后的社交语言。

不光风景这边独好,在美国,主打00后视频社交的Monkey,其风头也超越了SnapChat和Facebook,吸引了苹果CEO库克和众多好莱坞明星的关注。

商业的聚光灯永远都会追随年轻人的身影,中年危机80后和佛系秃头90后,已经无法吸引资本倾巢出动了。

可是,当我们停下来思考:如果说智能手机普及前后,80后与90的代际鸿沟还比较明显,那么今天00后和90后甚至95后,都是所谓的移动互联网原住民,他们的社交属性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如果没有,那么这把火又是如何烧上资本心头的呢?

00后社交,真的特别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把几个明星00后社交APP都试用了一下。Emmmmmm,画风确实令人头秃。

“为什么你说的情话,无论多离谱,我都深信不疑”“cqy+nss+养火+唠嗑+快手互粉 cdx快加我~qwq”之类的,可说是无处不中二,足以让老年人望而生畏。

但要说与当年炒作的90后、95后社交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似乎也有点想当然。

不难发现,十年过去了,青少年的社交圈,工具型产品如作业帮、小猿搜题、作业互助组等依然屹立不倒,微信、QQ、贴吧、空间甚至淘宝,还是“铁打的营盘”,聚合了流水般的年轻人。

即便是余下不多的无比强调代际差异的泛娱乐产品,核心锚点依然高度相似:

比如都是聚焦在青春期一些特殊的心理需求上。像是喜欢幻想,内心比较孤独,渴望被聆听,在自我表达上有些极端等等。

只不过80后选择QQ交友、论坛灌水,90后奔向贴吧、二次元、cos,而00后则用“扩列”“处q友”“跟随灵魂找到你”之类来表达。

这,不是每个年代的青春期少年都有的“中二病”吗?

在满足青少年扩大关系链这类需求的同时,提供比较好的陌生人破冰及互动方式,就能让产品迅速引爆。

80后熟悉的豆瓣,通过兴趣小组提供了一个高度粘合性的“文青”社交环境,不相熟的人也可以通过共同话题像朋友一样交流。而到了00后这里,预先设定一个场景也非常重要。

美国网红产品Monkey,就为用户设定了一个非常短暂的交流时间,视频时间一到,用户可以选择继续交谈或者直接切掉。这么严格的限制下,谁还顾得上尴尬啊!

甚至众多《00后社交报告》归纳出的种种特质,“00后爱追星”“偏爱直播短视频”“二次元、游戏”“孤独而个性”,换成90后、95后似乎也一样成立。

最终的结果是,这些青春期的特征都会随着年龄增大而消失。当00后开始走入大学、走进职场,有了更庞大的熟人社会关系网,早晚还是会流向微信、脉脉这样的“中老年”社交工具。

既然代际之间的特殊性都是速朽的,那么资本用真金白银硬造出一个“社交的春天”,到底图啥?

流水的年轻人和铁打的泡沫

疯狂追捧00后社交的背后,隐藏着一个真实存在的状况:狂热的资本、媒体掮客以及越来越严苛的经济环境,正在让“年轻”这个词无可遏制地走向疯狂。

90后、95后刚进入社会的时候,就受到了社会和媒体的集体追捧与讨好。打开网络,所有人都在讲年轻人的故事。

投资人朱啸虎声称“只投八零九零后”,投资女王徐新也说《90后,让夜总会小姐都失业了》,吴晓波更是不无忧虑地危言大义:“90后正在干掉60后”。

创业节目要是没有点90后创始人与60后投资人battle的桥段,还怎么上热搜和头条?

做市场营销的给甲方报方案,不提点“品牌年轻化”“90后沟通语言”“95后消费趋势报告”,绝对会被认为不懂行。

风水轮流转,这两年00后成为了造神运动的新主角。

不少创业家沙龙的主题变成了“聚焦00后”,雷军公开表示“世界未来一定属于00后”,还有专家在行业大会上倾情科普,什么是“zqsg”“饭圈”和“2.5次元”。依然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历史之所以总是惊人地相似,原因无非两点:

一是创造历史的人还是原来那一波。90后出道时,移动互联网方兴未艾,社会的话语权大多掌握在60、70后手里,面对这些年龄相差比较多的小辈,自然地给予了保护。现在00后开始出道,社会的话语权还是掌握在那一批人手里,对这个自己孩子辈的群体自然有着更多的宽容和支持。

二是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最有市场价值的年轻人永远不缺商业吹捧。尤其是以流量为生的注意力经济时代,生育率持续下降,将直接带来上游没水的商业恐慌。目前00后人数约为8339万,05后约为8106万,远低于70后、80后、90后少年期的水平。

而00后在新技术、新事物的接受度上,确实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尤其是新事物的迭代速度越来越快,几天不上网,梗都看不懂,斗图都斗不过别人了,自然更会觉得走在潮流尖端的00后们很厉害。

日渐稀薄的人口红利,与成年人对新事物的无力感,让每一个年轻人都显得弥足珍贵。套用一句老话,如果非要说年轻人经济有泡沫,那么这个泡沫也是铁打的。

因此,尽管绝大多数00后连经济独立都没有实现,也不妨碍媒体与资本积极鼓吹“00后社交”的商业价值,成为新一场“击鼓传花”中被争抢的头号标的。

00后社交究竟有哪些不同?

00后社交正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蔚然成风,同时,资本的疯狂也吸引了不少投机者进来分一杯羹。

想要保持整个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等来真实收获商业价值的那一天,冷静与客观都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我们可能有必要了解一下,除了人性与年龄带来的共性之外,有哪些是时代赋予00后社交的特别之处?

我们认为,00后最大的不同在于,要用最快的速度、最直接的方式释放自己的社交需求。

因此,无论是视频、连麦、直播、游戏,传统1对多的单向交互已经无法满足00后了,交互的互动性和干预深度,决定了最终的参与度和社交效率。

号称“中国版Monkey”的Tiki ,在“00后使用最多的App排行榜”中排名就很靠前。用户在Tiki视频时,会有一个60秒的倒计时不断提醒他,如果不能快速打动对方,就会被无情地“切掉”。美颜、送礼物、动态效果和贴图,都是被经常用到的吸引对方的手段。

另外,00后与其他代际之间文化meme的差距,正在变得前所未有地大。

90后爱用的火星语只是对汉字进行萌化,其他人连蒙带猜也能懂个大概。而00户的Teenagers’language(社交黑话),破解难度就高了好几个级别。

像是“扩列cqy,ky别来,日常养火,随时nss,别blx,nbcs”这样的阅读理解长难句,就成为理解00后最大的挑战之一。

这种烦恼美国人民也无法避免。宝洁公司就向美国专利局申请注册了“LOL”的商标。注意,不是英雄联盟的缩写,而是“laughing out loud”!莫名还有点期待名叫LOL的洗发水呢。

不得不说,00后对于守住自己的社交自留地,是不吝于设置重重门槛阻拦路人的。甚至还出现了“一星保护”这种令开发者啼笑皆非的骚操作,就是在应用商店里给喜欢的APP一星差评,避免它“出圈”被太多人发现……

而且,00后对权威的解构更加彻底。各种知识类、兴趣类平台,都成为他们搜集信息并形成观点的渠道。即使得到专家的答案,他们也不会轻易相信,会通过网络去寻找和表达自己的看法。

所以当未老先秃的90后社畜开始追求“沙雕”的时候,反而有不少深刻的00后涌入了知乎,还孵化出了不少高赞博主呢。

总而言之,00后是在全新技术体系和教育理念下成长的一代人,有着一整套独属于本代际的话语体系。表面化的模仿和迎合,并不会让他们觉得很酷,反而会像硬凹网络流行语的春晚小品一样引来群嘲。

说的残酷一点,未来也许只有00后能挣到00后的钱了。

围猎00后的另一种可能性

如果我们试着去理解80后、90后、00后的社交逻辑,会发现每一代年轻人的情感与渴望都是相似的,只是在不同的技术环境下推陈出新。

这也是为什么QQ和贴吧能够逆生长;为什么美图秀秀和美颜相机能承包三代人的脸;为什么众多视频平台会把AI提上日程。

所以,当资本野心勃勃试图用社交围堵00后的时候,除了扶植“00后CEO”、打造“00后企业文化”,也许,技术能够提供另一种解题思路。

比如这几年社交巨头们都试图吸引青少年的“VR/AR+社交”,就彻底打破了时空和次元的界限。

不仅Pokémon Go虚拟寻宝大获成功,Snapchat推出了基于面部识别的各种饰品,比如小狗面具。

Facebook也将AR应用于相机和直播,用户可以在相机里戴上宇航员的头盔或者眼镜,或者是在直播时戴上MSQRD的自拍面具。

在视频领域,为了激发00后的社交热情,企业们也需要有打出技术组合拳的牌面。

最近流行的“在线尬舞”,就需要AI+AR的结合。

比如QQ率先推出的“高能舞室”,就是基于腾讯AI Lab 计算机视觉中心的“肢体动作追踪”技术,监测人体的22个关键点,保证摄像头能够顺利识别出单个或多个人物,并且通过AR挂件和双视来增加视频的趣味性。

AI+VR也为社交类游戏带来了新体验的可能性。比如通过人脸追踪技术,让摄像头识别并提取人脸的特征,从而让虚拟形象实时展现出真人表情,再加上VR营造高度的沉浸感,可以让狼人杀之类的RPG游戏变得更加生动。

此外,00后所喜欢的高清晰度游戏、高互动直播等产品,都需要较强的图像运算处理能力,如何释放手机的算力、解决人机交互的卡顿问题,也需要手机厂商在软硬件上给出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目前,已经有华为通过EMUI的AI优化系统+麒麟AI芯片+GPU Turbo涡轮增压技术,来提升手机处理图像的速度和精度。这或许也解释了,为什么华为并没有强调专为00后做手机,却在00后最喜爱的手机品牌中,以56.5%的比率位居第一吧。

说了这么多,00后社交的价值或许正在于,它不能以资本的力量换取规模,也不是单凭年龄优势就可以撬动整个行业。在社交体验革新的背后,单个技术的进步、多元技术之间的协同、内容与技术的耦合、甚至是硬件生产端的支撑,都不可或缺。

想要打动00后,光听懂他们的黑话还不够,还必须拿出点硬桥硬马的真功夫。

吹泡泡也是个技术活,希望那些想要围猎00后的投机分子,不要被技术的黑洞“反围猎”了。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11-05
穿上资本小棉袄的00后社交,到底是什么鬼?
被资本市场雪藏了好几年的社交产品,最近突然回温了!据说,最近有大概20多家社交APP都拿到了不同量级的融资。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