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幸谷
编辑/冉遗 毛毛鱼
一张略显褶皱的皮肤,表面有许多隆起的皮和凹陷的沟纹,软趴趴瘫在身上,又一下子能扯起老高。如果不是因为在纹身,在老人群体中,这是一张平平无奇的皮肤。
皮肤的主人,60多岁的老汉,要纹遗书。
图是老人自己带的,内容是关于财产分配的遗嘱。
“当时纹在这儿。”纹身师徐鹏两手环成圈,在右胸下面比划,他清楚地记得,纹身的时候要不停地把老人褶皱的皮肤伸展。
纹了大概一个小时,没有过多交流,徐鹏最终没有收费。
在练习的纹身师
这是一个“非常规”的故事:特殊的纹身客人的和敏感的纹身师。而通常情况下,作为潮流文化和亚文化的代表,年轻人仍是纹身市场的主要消费力。
他们是一群18-35岁的年轻人,有强烈的自我主张,这类人群的兴起,不仅是文化现象,也是商业现象。
1
买 卖
你几乎不会在纹身师中找到太多日常的名字,叶子,阿匪,小玩子。有些是师傅给的,有些是自己随便叫的。
“刺先生”原名赵晓冬。这个名号来自一次固执的拒绝,当时一位北方的客人想要纹一条过肩龙。
“不扎!”
“你怎么那么刺儿头!”
从此,“刺”字便成了他的艺名。
刺先生算得上是野路子出身,17岁那年拜师学艺,至今已经15年。他3000一小时的收费,在行业内,这个价格并不算低。
市面上纹身师价格不一,通常是按照小时或面积收费,价格按照纹身师的年限和手艺定。
与互联网更为接轨的杭州,刚入行的纹身师,通常在500一小时左右,手艺成熟从艺多年的纹身师,4000元已算是天花板。自带影响力的业内大佬,大量招收徒弟,靠纹身培训班赚钱。
“做到刺先生这个份上,做的不是纹身,是一种格调。”一位刚入行的纹身师这样评价,“他的客群是稍微高端一点的,具备一定的消费能力,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不是‘纹’盲。”
锌财经拍摄
卓子,从业8年,从沈阳音乐学院毕业后,做过MC,经纪人,给陈小春,杜德伟等艺人排过场,30岁那年选择转业。
“从夜市开始摆摊,一台小灯,开始扎纹身,夜市做小图,大图就带到工作室,慢慢开了店。”卓子目前在拱墅区经营一家门店,收费每小时1200-1700元。
纹身行业有种说法,“好的技师三年之内必开店”。在卓子看来,刚刚学出来的纹身师仓促的选择去开店,是一个不理智的想法,“你要是觉得,随便玩玩就能赚到钱,劝你不要搞,都是靠时间熬出来的。”
卓子认为,纹身师跟木匠,画师没有任何区别,都是实实在在的手艺人。
不在明面上的是,成为一名纹身师,几乎没有门槛,学习三个月,通常已经掌握了基本功,剩下的就要在实践中提高画工,刺功和审美。
流水线操作,出来的不成熟的纹身师,几乎是从毁皮开始的。最开始的时候,从身边朋友开始扎,在毁皮中慢慢进步。
并不是所有纹身客人都能了解这些信息,通常来说,驱使他们去纹身的,更多是好奇心与冲动,而非周密的计划。
2
江 湖
从上世纪90年代最早一批人纹身算起,纹身在中国成为一个行业不过短短20年。
与其他工作相比,纹身师自带神秘感和疏离感,纹身像是一种魔法,带来恐惧与臣服。
20年前,纹身行业处于莽荒的状态,纹身被看作混混行为,从事纹身行业的工作者大多是文化程度不高,艺术审美不强的人群。
最早进入的一群人,初衷是为了谋生,拿起一根纹眉针,在实践中开始了纹身。
随着市场规模的逐渐扩大,纹身图案艺术性的提升,越来越多专业艺术院校的年轻人正在进入这个行业。
王轶毕业于中国美院,国画专业,有16年的绘画功底,2017年初开始从事这个行业,如今从艺不到两年。500一小时的收费,基本是纹身师入门收费。
“我是学美术的,可能对画画的人来说,你在纸上画一张画挂墙上的成就感,与你的作品纹在人身上的感觉是不一样的,那是跟随一辈子的。”
说起专业院校出身,王轶认为:纹身分为两块,一个是绘画功底,一个是刺功,两块同时提升上来,你才能说自己是好的,美院派纹身师更擅用美术的手法来处理图案,但是刺功没有老师傅那么精湛。
在大多数纹身师看来,美院派纹身师使这个行业更加蓬勃,是一个良性的冲击,同时,也会加速推动行业洗牌。
工作的王轶
客人们的群像也一直在变。
最早之前,非传统行业的人群已经可以去支撑纹身这样一个服务,再细分化的话,比如玩音乐的,或是嘻哈,以及美发群体。
2010年前后,客人的数量突然迎来了显著的增长,90后慢慢地成熟了,日韩的风潮刮过来,韩国偶像权志龙代表性的笑脸纹身风靡一时。
纹身市场迎来了一个爆发的状态,纹身展会的增多,带动了国内外纹身师的交流,也吸引了很多纹身爱好者,加上公众媒体的关注,纹身行业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推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WiseGuyReports显示:在未来的几年内,亚太将成为纹身市场占比最大的地区,其中以中国市场的增长速度最快,以每年300%左右的增长率在迅猛发展。
几乎所有消费者都处于寻找纹身师的状态,未被满足的服务,就证明里面存在着商机。
3
掘 金
即使从一片莽荒到生机勃勃,纹身依然是一个古老而割裂的行业。
从手艺转向行业,纹身还没从圈子跳出,去适应一个行业的规则。比如,传统纹身行业依靠口碑传播,消费频次低,信息不透明化,行业处于非规范化的状态。
在巨大的缝隙中,有人窥到了商机,伴随纹身行业同时出现的,是一批掘金的人。
纹身大咖针对性打出了“国内最大纹身原创作品与兴趣爱好交流平台”的口号,试图打造自己的平台和社交属性,打破传统纹身行业局限性。
但尝试并不成功。
“纹身大咖的功能非常好,但从模式上以及整体的规划,没有跟上去。”在锌财经走访过程中,这是行业内部分纹身师的共同看法。
纹乐创始人王健想开辟一种新模式,她认为纹身和互联网结合必然会有新的机会诞生,纹乐以互联网中的“实体”来操作,以图片流的方式,打造KOL,辅以内容互动。
“有需求的人群十年前和十年后面对的问题一模一样:找谁纹?纹什么?”王健认为纹身整体市场需求量巨大。
纹乐APP希望能够让所有的纹身师集中起来,并且规范化,让纹身师有一个被认可的社会空间,同时解决纹身人群的问题。
纹乐APP页面
“不管是四十万家纹身店,还是四百万家纹身店,对我们而言,切割5%或10%的市场就OK,现在就是要抢占市场。”王健这样告诉锌财经。
虽然越来越多的人期望在纹身市场碰撞出生意经,但不论是B端或者C端,市场教育成本似乎都太高。
因为对纹身师而言,还有一种声音是:“纹身师的成功与否最终还是要靠口碑。”
“我现在的预约已经到月底了。再怎么推广,一天也只能做一个客人。”纹身师们早就在一些社交媒体上拥有成熟的朋友圈和粉丝群,再多一个平台对于他们来说显得没有那么重要。
锌财经拍摄
从业人员的保守、传统,影响了“王健们”推进的速度。
但年轻的王健对纹乐前景依然看好,“在细分的领域下,切入口非常小,更专业,我们解决的就是普通小白鼠的问题。
4
黎 明
一位纹身师在朋友圈写道:有个人怼我,在他眼里15000的花臂和1500的花臂没有任何区别,都是垃圾,纹身的人都是垃圾。”
“多谢有你这号人,纹身才能一直是亚文化,要是哪天人人都以有纹身为荣,我就不当纹身师了。”
美国的权威调查机构哈里斯指出,2023年极有可能是纹身行业的沸点。即便如此,也并不代表着纹身已经被普遍接受。
2018年1月19日,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宣传例会上,总局明确要求广播电视邀请嘉宾应坚持“四个绝对不用”标准,这其中就囊括了纹身艺人。禁令颁布以后,一众有纹身的嘻哈歌手从通告上被除名。
“前段时间,我在抖音做的纹身教学类视频,被平台以与社区氛围不符的理由封掉了,到现在还是限流。”纹身师王轶感触颇深。
工作中的王轶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纹身群体似乎又“自得其乐”地存在着。随着互联网的深度渗透,纹身圈层的成员逐渐形成一个亚文化圈。
“中国有这么庞大的人群基础,对一个行业接受度越来越高,我觉得它是朝阳产业,有很广的发展空间”。这是许多纹身师共同的认知。
邢新,一个漂在北京的新疆纹身师,每次出门,别人看到他身上的纹身,问起他的职业,“搞画画的”,他总是这么回答。
“我不敢跟人家说我是纹身师。我渴望有一天,我可以坦坦荡荡的说,我是一名纹身设计师,大家不会去歧视这个行业,不知道哪一天才会是这样的状态?”
工作中的卓子
在卓子看来,这天不远了。
卓子做过一个纹身,一个从小被开水烫伤的女孩,从膝盖以下到小脚趾,疤痕收缩,皮肉慢慢连在一起。最让她害怕的,就是夏天,从记事开始,到今年二十几岁,从没穿过裙子,短裤。
他帮女孩设计了一个纹身,跑线条,铺色,然后做一些黑灰的底色,最后再上彩色,分了三次,前后大概三个月时间,把原来所有烫伤的疤痕盖掉。有一天,女孩发信息过来说,我今天穿了裙子,特别开心,我有自信了。卓子隐约觉得这是感谢的另一种注脚。
女孩的伤疤处,纹的是一只美丽的孔雀,不张扬,却很美好。
©本文版权归“锌财经”所有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