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下下,一键赶超欧美


上上下下,一键赶超欧美


文/单一

编辑/九月


西奥电梯的测试中心,电梯的各个部件正在接受抗疲劳测试,西奥电梯创始人周俊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着电梯按钮称,在按至少超过100万次,按钮才会发生一次故障。

想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对于国产电梯来说并不容易。

2003年,周俊良在一家电梯公司安装和维修电梯一年多后,组建团队创建了西奥电梯。在国内电梯市场被外资品牌占据的大环境下,西奥电梯的起步艰难,很大的一个原因是质量拼不过外资品牌。

周俊良对锌财经记者提到了一个细节,早期在安装电梯时,他发现很多电梯刚装完就出现故障。“你能想到的什么毛病都有。”

当他创建西奥电梯后,因为质量问题,经历过一段被客户疯狂投诉的日子。


上上下下,一键赶超欧美

杭州西奥电梯生产车间

他提到,从80年代末到2003年创建西奥电梯,国内的电梯厂家基本处于这样的状态。酒店、写字楼多数选择技术更为成熟的外资品牌电梯,国产电梯刚开始只能从低楼层,甚至是从货梯做起。

早期的落后,导致中国电梯的大量市场份额常年被外资品牌占据。在技术和品牌上,国产电梯都处于追赶的状态。

中国电梯市场起步比欧美国家晚,但发展很快,且随着持续的城镇化进程,具有广阔的市场。

目前,不论是电梯的产量、销量还是保有量上,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市场。

根据国家统计局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的数据来看,2016年底,我国的电梯保有量已经达到467.41万台,与2010年的162.85万台相比,增长了近3倍。而在产业规模上,2017年已经超过3200亿元,预计在今年将达到3436亿元。


上上下下,一键赶超欧美


根据国家统计局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多年来,民族品牌经过了艰难的起步,到现在抢回几乎一半的国内市场份额,可以说是一场关于安全技术的艰难竞争。

1

民族品牌艰难起步


1908年,上海汇中饭店安装了我国第一台由美国奥的斯生产的电梯。随后国内电梯进入高需求高增长阶段。但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电梯市场都被西子奥的斯、三菱等国际品牌垄断。


上上下下,一键赶超欧美



国产电梯企业发展艰难,多数以生产配件起步。

邹家春告诉锌财经,他刚开始创业时是做电梯部件的代加工,团队一共只有十多个人,每个工人做三四个工种。

“那时候我们做代加工收入很高,这在当时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门槛。”邹家春提到。

杭州沪宁电梯部件公司董事长邹家春记得,为了给当时国内最大的扶梯品牌西子电梯生产配件,厂里四五十台设备、六十个人,两班倒还满足不了需求,邹家春自己也在一线陪着工人赶工期。

尽管代加工让邹家春获得了财富,但他最终放弃了这个模式,而选择了创新。1996年,邹家春选择二次创业,沪宁建厂。“我发现电梯行业要进入黄金时期,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产品。”邹家春说。

他回忆,当时几乎所有电梯的安全部件都是进口的,国内很少有能够研发制造安全部件的企业。沪宁起步的时候,有不少朋友都告诉邹家春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拿到其他品牌的产品仿制,产出第一代产品,到之后的改善提升,沪宁经历了一段艰难时期。

在沪宁建厂的第二年,邹家春迎来了一位大客户——日本东芝集团。邹家春坦言,当时能够和东芝达成合作,更多是敬业的做事风格感动了对方。“我们刚起步,要满足他们的要求,按照当时的历史条件是很困难的。”


上上下下,一键赶超欧美


董事长邹家春亲自为锌财经一行讲解


十几个人的小作坊沪宁,拿到了第一笔来自东芝电梯配件的订单,之后成为东芝在国内的唯一供应商。

多年来,邹家春一直保持着自己对一线工作的熟悉。直到目前,邹家春的办公室依然能够闻到浓浓的机油味。他的办公室和生产区相连,他告诉锌财经,现在他依然对每一台机器和零件非常熟悉。

尽管沪宁如今已经成为安全配件领域的头部企业,但邹家春提到,国内很多安全部件的厂家,靠模仿抄袭起家,产品并不那么可靠,因此很多整梯企业依然更愿意选择进口的安全部件。


上上下下,一键赶超欧美



整梯行业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去年6月份,杭州沪宁电梯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时,董事长邹家春在接受锌财经专访时谈到:

“国内的整梯公司在近几年确实有一些捍卫民族品牌的力量,比如康力、广日,以及已经上市的快意。但在和国际品牌的竞争力上,民族品牌的基础依然还较弱,与国际品牌依然有一定的差距。而主要的差距,在于国际上的一些规则和经验。另一方面,国际品牌研发了那么多年,在技术上也不可能短时间拉近。”


西奥电梯如今已经是600多家本土品牌中的龙头企业,但周俊良也告诉锌财经,这一路走来颇为困难。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西奥主要靠维修费和安装费获得营收,这两者的利润并不高,后来西奥开始了整梯的生意。

创立之初,一条流水线要60名员工,近三个月的时间才能产出一台整梯,时间和人力成本很高,但质量并不高。

80年代电梯处于高需求的阶段,周俊良告诉锌财经,尽管电梯问题很多,容易出故障,但是并不愁卖。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内电梯厂家不愿意提高质量和服务。

“我经常到国外去考察,发现外国电梯的技术,一直比中国进一步。但是大家都没这个意识去追赶。”周俊良提到。

不仅技术上没有更新换代,在产品的精细化制造上,周俊良也发现国产电梯和外资品牌的差距。“国外电梯是很精致地打造出来的,我们是榔头敲敲,切割焊接,哪里不对焊一下切一下。”

在这种大环境下,多数商场和写字楼都更愿意购买外资品牌的电梯。曾任杭州某商场高管的张琳表示,大部分的商场或者住宅楼依然愿意选择

选择国际品牌,而非国内品牌。在电梯这类对技术和安全指标极高的设备中,国际品牌的背书显然让商场和客户拥有较高的安全感。

张琳还透露,即便是一些项目的建设中选择了国产电梯,有相当一部分也是在政府的做媒之下完成的。

尽管这20年来,国内出现了不少民族品牌,包括西奥电梯、康力电梯、快意电梯等公司,迅速地完成了研发、设计、制造、维护等业务链的构建,在国内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打破了外资品牌对国内市场的垄断,但目前总体份额仍未超过外资品牌的占比。


上上下下,一键赶超欧美

民族电梯品牌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8-2025年中国电梯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电梯一直以供应国内低端市场为主。

在中国的中高端市场和国际市场,国产电梯的身影寥寥。

2

恶性竞争下的发展


邹家春提到,中国国产电梯之所以落后于外资品牌,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恶性竞争。

其实,国内整机品牌的“百司大战”过去并没有多久。

在沪宁电梯部件公司担任主管营销的邹雨雅也与锌财经回忆了这段经历。

2015年,国内的电梯行业陷入了价格战。“国产代替进口,较次的材料代替优质材料。只要能够通过验证,价格怎么低怎么来。”邹雨雅这样描述了当时恶劣的竞争环境。


上上下下,一键赶超欧美



据锌财经了解,目前电梯市场上普遍采用低价竞标模式,这种模式导致了一些厂家为了降低成本,在质量方面偷工减料。而绝大多数的电梯招标书,都很少对产品质量提出具体的要求。

“翻看电梯采购项目的招标文件,我们发现,招标文件中一般会对企业资质、业绩、技术水平、电梯功能和规格等提出一些要求,但文件中缺乏对产品质量、寿命等要求。招标书中的电梯功能和规格要求,对于绝大多数电梯企业而言基本都能达到,不能构成真正区分不同电梯产品的要素。”今年7月,在第13届全国政府采购监管峰会操作论坛上,中国电梯协会秘书长张乐祥如此说道。

这样的恶性竞争,让我国电梯行业从制造、安装到维护等方面,价格都越来越低,加上材料、人工等费用的上升,电梯厂家利润微薄。“原来电梯还是有利润的,这几年材料成本猛涨,对整梯公司来说是个压力,我们看到一些上市公司的报表当中,利润都下降25%以上了。”邹家春说。


上上下下,一键赶超欧美



尽管如此,这个行业的竞争依然十分激烈,邹家春提到,国内电梯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目前国内持证的整梯公司大概有500多家。一线品牌只有十个左右,加上比较好的国产品牌,大概有20个,它们满足了市场上80%的需求,其他的数百家企业正陷入严重的价格战中,导致出现很多“白菜价”。

这样的恶劣环境下,很多电梯厂家选择了互相抄袭,而不是创新研发。“现在电梯同质化很严重,别人怎么干,我就怎么干。”邹家春表示,电梯的很多结构,看一眼就知道原理,知道怎么造出来,但是抄袭很难保证产品的质量。

我国电梯行业存在这种乱象,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不够完善的行业标准。

国内电梯行业发展多年来,行业标准经过多次变动。公开资料显示,1993年到1995年是电梯行业标准发布的集中小高峰,这三年标准制定数量为8项,2011年到2013年是另一个高峰,这三年标准制定数量为12项。

行业标准本身就是一个协商的过程,是各个利益群体讨论的结果。比如说,如果某个零件的寿命是1600万次,但只有一个公司能做到,那就垄断了,大家说不行,最终协商变成200万次。”邹家春说。

作为一个关乎用户生死的行业,出任何一起电梯事故都将给企业或者商场带来负面影响。为了尽量避免安全事故,更多商户愿意选择更有历史和经验的外资品牌。

2016年,国家出台了更为完善的电梯行业安全标准,新标准制定了打翻了一杆趁乱进入行业“混饭吃”的企业,也让真正的技术企业有了更好的发展环境。

”这几年,国内比较好的电梯企业,大家都达成了共识,就是电梯要追求质量、可靠。”邹家春提到,电梯行业的大洗牌正在进行,优胜劣汰的过程后,整个行业会更规范。

回顾国内的电梯发展史,大概只有20余年的时间,有少数几家在行业内取得一定成绩的企业,在技术领域已经走到了国际领先的位置。


上上下下,一键赶超欧美



西奥电梯就是电梯行业行业的一匹黑马。去年其全国销量4万多台,销售额达到35亿元,在国内已经做到了头部,即便是把国际品牌拉到榜单中,西奥电梯也位列前10榜单的第七位。

以西奥为代表的民族品牌在和国际品牌的竞争力上,仍然存在差距。但随着安全技术的提高,质量达到国际标准,民族品牌正在加快发展,争取消费者的信心。

3

未来的商机


从国内电梯市场来看,未来依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81347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58.52%,就欧美发达国家普遍70%-80%的城镇化率来看,我国城镇化的空间仍然较大,随之带来的新装电梯需求依然在增加。

此外,我国商用电梯的使用寿命大约在15-20年。目前大批的电梯进入了更新换代的时期,对于老旧电梯的更换和维护也将是一个商机。

在电梯行业内从事销售业务的张明告诉锌财经:“电梯的整个后端维保是整梯公司最头疼的问题。

根据张明的描述,绝大部分的商用电梯的质量标准都是过关的。维修率最高的反而是建筑刚建成,新电梯投入使用初期,由于在施工时的违规使用所造成的各种问题。而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概率不高。

作为维护电梯安全非常重要的部分,电梯后端维保工人的待遇却在不断下降。


上上下下,一键赶超欧美



在电梯行业已经20余年的周俊良也曾在采访中回忆了技术工人的地位变化:

“在(19世纪)80年代,技术工人是被人尊重的,但到了2000年左右的时候,再出去作业所受到的待遇天差地别。在过去,维修电梯在人们眼里是搞技术的专家,但现在就是普通工人。”


维保的重要性和工人的地位之间的矛盾制造了新的商业需求。

今年7月底,专注于电梯物联网服务浙江新再灵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宣布了3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消息,并宣布了“云梯—维小保”项目。在资本眼里,整个电梯的后端市场也是一个亟待整合的行业。

新再灵董事长胡灏认为,每一部电梯的运行、使用、环境数据都是可以监测的。通过这些数据,是能够对可能将要发生的故障进行预判,并实现安全预警。在做到充分预警的前提下,能够降低事故发生率,即便是事故发生,也能第一时间报警救援。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梯保有量市场,全国数百万台电梯背后,是高频使用的人群。在流量变贵的背景下,这无疑拥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智能化也是电梯行业的大趋势,目前物联网在交通、电力、餐饮等各个领域都有了广泛的应用,但这在电梯行业刚刚起步。实现电梯安全的智能化监管,这不仅是一个创业商机,也将增强国产电梯的综合实力。

从最早的模仿,到自主创新,一些国产电梯品牌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过程不易,靠的是企业家吃苦耐劳的精神。从一线工人开始奋斗至今,他们成功缩短了和外资品牌的技术差距,接下来,在依然具有增长空间的电梯市场,他们或能实现反超。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张琳、张明为化名。)


©本文版权归“锌财经”所有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10-31
上上下下,一键赶超欧美
文/单一编辑/九月西奥电梯的测试中心,电梯的各个部件正在接受抗疲劳测试。西奥电梯创始人周俊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着电梯按钮称,在按至少超过100万次,按钮才会发生一次故障。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