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频繁申请电单车专利,然而共享电单车市场却冰冰凉

10月29日,据新京报报道,ofo小黄车的国内的运营主体东峡大通(北京)已经完成了电单车的专利申请,该专利名称为“电单车的车速控制方法、系统及电单车”,主要解决因电单车误操作而造成的车辆突然加速的问题。

ofo频繁申请电单车专利,然而共享电单车市场却冰冰凉

而根据商标局官网查询结果显示,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在2017年10月至11月期间,累计向国家商标局递交了16个电单车相关商标的注册申请,这表明其对电单车领域布局已久。

共享单车行业整体已从爆热走向冷静期后,行业格局正趋于固化,电动共享单车的出现则给行业平添了一点变数。

群雄并起

如果说共享单车是解决人们最后一公里的短途出行需求,那么共享电动单车瞄准的则是3-10公里的中短途出行,比如在城市中一部分上班族在坐完地铁或公交后,依然需要走几公里的路才能达到上班地点,共享电动车就可以解决他们“最后几公里”问题。

不过,相比于最后一公里只能靠共享单车而言,消费者在中途出行的选择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地铁公交外,还有网约车、出租车。如果不是健身考虑,愿意骑行三公里共享单车的用户应该不多。共享电单车在具备共享单车便捷性的同时更加省时省力,自行驾驶比网约车出租车成本更低。

ofo频繁申请电单车专利,然而共享电单车市场却冰冰凉

基于上述商业逻辑,从2016年开始,国内陆续有共享电单车产品出现,比如小鹿单车、7号单车、享骑等,它们的价格大都比网约车要便宜很多,比如享骑电单车的费用是一小时2元,其中七号电单车和享骑还上线了“虚拟停车点”功能,用户在骑行结束后,必须在指定的停车场内还车,否则将扣取调运服务费。这样一方面解决了乱停车的问题,同时也减轻了运维人员更换电池和维护车辆的压力。不过,要求用户将共享电单车停到指定停车场,共享单车随地可取的便捷性就不复存在,一下提高了使用门槛不少。

ofo频繁申请电单车专利,然而共享电单车市场却冰冰凉

除了创业公司外,出行领域的霸主滴滴也上线了共享电动单车产品-街兔,20分钟内起步价2元,超出按每10分钟1元计算。

共享单车的领先者摩拜和ofo也瞄准了中距离出行的共享电单车领域,纷纷推出了类似于共享单车模式的无桩共享电动车。今年1月,据媒体报道,摩拜共享电单车项目率先在四川试点,现在看来ofo也正在电单车市场加速布局。

阻碍重重

出行巨头和创业公司的涌入,本应让共享电单车行业快速发展,但事与愿违,共享电单车不如共享单车受待见,出现了政策打压、资本冷淡、发展缓慢的局面。

看上去共享电单车和共享单车的模式基本一致,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罗超频道(微信ID:luochaotmt)认为,共享电单车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限制:

1. 不能完全保障用户安全。

相对于自行车而言,电动车速度更快,操作更复杂,需要有一定经验的用户才能掌控。不过,平台不能限制不符合要求的人骑行,比如生手,平台也没有电动车驾照这样的可以审核的依据。此外,电单车在每一次使用后都不可能做到性能检查,不能保证完全没有问题,用户在骑行的时候可能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如果出现刹车故障,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相对而言,共享单车简单很多,用户可以自行完成安全检查,而且就算有问题一般也不会有严重后果。

ofo频繁申请电单车专利,然而共享电单车市场却冰冰凉

数据也支撑了这一论点,据上海市交警部门统计,仅上海市因电动车交通事故的死亡率就从2015年的60%上升至2016年的88%。

2. 政策明令限制和禁止。

2017年8月,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联合出台政策明确提出,不鼓励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已经明确限制、甚至禁止共享电单车发展。

此前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该文件明确指出不发展电动自行车租赁。上海同样也发布了《上海市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指导意见(试行)》,同样认为共享电动车不利于市民交通安全,表示不鼓励共享电单车的发展。而杭州则更加严厉,直接对共享电动车采取了“封杀”的政策,去年9月,杭州宣布叫停共享电动车,并且对相关企业进行了约谈,要求它们将车辆清理并且退出杭州市场。

电动车看上去是非机动车,事实上在一些地方管理却在向机动车看齐,正是因为此,其面临的政策壁垒要高得多。

3. 成本过高。

共享电单车的成本主要分为制造成本和运营成本。首先,电单车造价高昂,一台车的造价通常在2000-3000元,公开资料显示,小鹿单车的成本是2000元,而租八戒为3000元,这大约是单量ofo单车成本的七倍以上。

ofo频繁申请电单车专利,然而共享电单车市场却冰冰凉

运营成本主要在于运维费用,比如充电、维修、保养等,即便用户的使用频次增加,共享电动单车可以收回制造成本,但运维的费用会随着用户使用频次的增加而增加。而共享电动车车费又很难做到很高,否则在出租车网约车前就会失去竞争优势,正是因为此,共享电动车盈利恐怕比共享单车还要难。

另辟蹊径

正是由于以上诸多限制,投资人对该领域十分谨慎。共享电动单车一开始就没有受到资本的青睐,十几家创业公司融资的总额只有3-4亿人民币,并且国内主流的VC机构几乎全部缺席。

面对这种资本遇冷的局势,许多共享电动车产品开始了新的探索:

  1. 渠道下沉。既然一线城市不鼓励共享电动车发展,那么就只能去非一线城市发展。从去年开始,享骑等多家共享电动单车产品就开始开拓二三线城市的市场。2017年9月,享骑在西安投放了一批新的共享电动单车,据其透露在全国的投放量已达到15万辆。
  2. 转战B端。那些没有足够资本开拓新市场的创业公司开始转向校园、景区等封闭式场景,从C端转移到了B端的合作,比如西游电单,把目标放在了校园等封闭式场景,租八戒去年也宣布进驻了80多所高校。

不管是渠道下沉,还是转型B端,罗超频道(微信ID:luochaotmt)都认为其前景并不明朗。在二三线城市,共享单车管理和推广难度都更大,共享电动车也不例外。此外,虽然一部分产品开始主打校园等封闭场景,但应用场景十分有限,这些场景下共享电单车需求小众,市场规模有限,再加上盈利难题,共享电单车能偏安一隅就不错了。

罗超频道认为,由于交通安全问题,目前的政策对于共享电动车处于压制状态,这是限制其发展的最大因素,再加上电单车还有相对高的成本,所以共享电动单车只会是共享单车的一个补充,作为一个小众的品类而存在,很难成为市场的主流,能够自负盈亏甚至盈利,成为一个小而美的存在是最美好的结局。

对于滴滴、摩拜单车和ofo等出行巨头而言,他们布局共享电单车市场的心态更多是试水,如果能起来就占据了一个风口,如果不能起来也不会影响核心业务。而相对于纯共享电单车平台而言,共享出行平台本身有成熟的线下经营体系,有供应链,有用户,还有出行需求入口,优势十分明显。

要注意的是,具有便捷、环保和经济优势的电动自行车本身市场规模十分可观,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城市交通工具。一方面越来越多城市家庭将其作为出行工具,比如很多城市家庭在拥有小轿车的同时,也会购置电动车,用于中短途通行、接送孩子上学等等;另一方面近年来兴起的外卖O2O、新零售等潮流,让各种骑士大军骑着电动车行驶于大街小巷,这也刺激了电动车市场的增长。

ofo频繁申请电单车专利,然而共享电单车市场却冰冰凉

数据显示目前全社会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约2亿辆,2017年全年电动车总计产量3113.1万辆,累计同比增长2.3%;全年累计产销率达98.7%。前不久,国内知名的电动自行车新秀公司牛电科技正式登陆纳斯达克,开盘价8.5美元,市值达到6.43亿美元。此外知名电动自行车品牌还有雅迪、艾玛等,2017年,雅迪电动自行车销量达到400万辆,爱玛为550万辆,新日为120万辆,绿源和台铃也都超过100万辆。

不过,长期来看,电动车更多是私人交通工具,很难做到真正的共享,共享单车依然会是最主流的城市共享出行工具。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10-30
ofo频繁申请电单车专利,然而共享电单车市场却冰冰凉
该专利名称为“电单车的车速控制方法、系统及电单车”,主要解决因电单车误操作而造成的车辆突然加速的问题。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