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锦上花
来源:GPLP(ID:gplpcn)
乐天玛特这几年在中国的成绩单可谓惨不忍睹。
其母公司韩国乐天购物的财报显示,仅2017年一年,乐天玛特在华亏损就达到2680亿韩元(约合16.4亿人民币),而自从2016年下半年至今,乐天玛特在华的总亏损更达到近1万亿韩元(约合61.1亿人民币)。
由此,乐天玛特开始了瘦身计划。
4月26日,乐天玛特确认,其在中国北方零售公司的87.38%股份将出售给物美,后者出资约合15亿元,接盘了21家乐天玛特门店。
5月11日,利群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收购乐天购物(香港)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2家香港法人公司,以及10家华东地区法人公司,这些公司旗下资产包括15处房产和72家门店等经营性商业资产。交易对价为人民币16.65亿元。收购涉及的72家门店位于江苏、浙江、安徽、山东、上海等华东地区。
而今,余下未能出售的12家店铺,也拟将在年内彻底关店。乐天玛特将正式退出中国市场,在中国14年的试验宣告失败。
水土不服
一直以来,乐天玛特内部大部分关键部门的负责人仍由韩国人担任,这导致经营策略很难与中国国情接轨。乐天玛特的管理团队也是高价从国外引进的人才,对中国市场缺乏了解。
这样的管理团队,做不到因地制宜。
一位零售行业研究员曾分析:“内资超市非常灵活,随着规模逐渐变大,压毛利不比外资差,供应链的仓储物流、门店的更新以及布局都很好。相比之下,外资超市拼的是规模,压上游毛利,可是灵活度很差,信息系统也不如内资,这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是没有竞争力的。”
乐天玛特无疑是反面例子中的典型。
乐天玛特常常为了黄金地段位置接受高昂的店租和建店成本,例如在青岛自建的首家门店,单店投资高达3.2亿元,比正常情况超出三分之一。乐天玛特在很多城市都是单店运营,这增加了供应链成本,难以形成规模优势。乐天玛特总部采购部门只负责合同审批,供应商则由各个区域在当地选取。开店数量看似不少,但乐天玛特却始终没有真正做到集中采购。
事实上,在黄金位置开店并不能保证超市的盈利,由点连成面,形成完善的供应链体系,集中采购是盈利的基础。
与此同时,类似沃尔玛和家乐福的外资超市纷纷携手国内巨头,开始深入本土化。2017年,沃尔玛与京东联姻,如今一半的门店与京东实现了部分商品的库存打通,200家门店入驻京东到家平台,提供1小时送达服务。2018年,腾讯与永辉对家乐福中国进行潜在投资,且家乐福与腾讯达成在华战略合作协议。
反观乐天玛特,一直属于掉队的存在。
未来在哪里?
乐天玛特给出了两个解决方案——转战东南亚和发展线上新零售。
分析人士指出,乐天玛特撤出中国市场之后,会将精力投入到东南亚市场,“随着乐天玛特撤出中国市场,韩国本地商超行业受法律限制,扩张速度放缓的现阶段,乐天玛特将眼光投入到东南亚似乎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但东南亚市场特有的不稳定性,也为乐天玛特蒙上了不确定的阴影。”
资料显示,乐天玛特在东南亚主要布局于越南、印度尼西亚两个国家,各拥有13家、46家门店,预计2018年年内,乐天玛特将在越南和印尼各新增12家、2家门店。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乐天玛特在越南的营业利润为20亿韩元,同比上升83%;但同期的印尼市场的营业利润,却同比下降11.3%,而印尼市场占据乐天玛特境外市场利润近八成。
新零售是大势所趋,乐天玛特也顺势而为。乐天线上流通部门的销售额持续呈现增长的态势,2017年的销售额更是达到了17396亿韩元。2018年1月,乐天宣布将旗下乐天玛特、乐天百货等八个流通业子公司的线上购物平台并入乐天购物的互联网购物部门,通过近五年内注资3万亿韩元,目标在2022年前达到年销售额20万亿韩元大关。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