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隐形技术那么多,你的隐形梦能实现吗?
我们曾经介绍过一部电影叫做《印度先生》,剧情是乱七八糟的,整部片子其实就是看主人公因一个戒指获得的超能力:隐身。戴上戒指便可凭空消失,然后各种惩恶扬善,一展印度先生的威名。
而自古以来,除了隐身之外,人类的另一大渴望就是能像鸟儿一样飞行。在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之后,飞起来已经不再是个梦想,人类已经有能力飞到太空,甚至外太空(这个必须要做好有去无回的准备),但要想真正地隐形,好像还差那么点火候。
有人说,我晚上穿着夜行衣不就隐形了?对此,笔者觉得你开心就好。
当然,隐形技术最成功的案例是应用在战机上。利用高科技隐身涂料,飞机可以骗过雷达扫描的信号,从而让其变成一个瞎子。但此隐形毕竟和人类渴望的并不太一样,因为人类想要的,是用肉眼观察不到的效果。
有渴求就有追求,那么,在追求隐身这条路上,人类到底做得怎么样了?
关于隐形,古代人的极致想象
首先,我们看一看老祖宗们是怎么搞的。
毫无疑问,隐身作为一门技术活儿,古人是不可能掌握的。所以,在客观技术达不到的情况下,将隐身的办法附着于各种想象之中,自然是最常见的路径。因此,古代人的隐身术,往往只可视作谈资;但从这谈资之中,也可略窥其丰富的想象和热烈的渴望。
提起来“术”,似乎往往离不开道家。毕竟道家是中国各宗教派别当中最“仙儿”的一个,各种百日飞升,又各种鹤发童颜;且常隐于名山大川,多有世外高人的味道。在《神仙传》中就有一个人叫李仲甫,少年学道。吃了水丹之后,又能算卦,又能隐形,只需要念几句口诀即可(服水丹有效,兼行遁甲,能步诀隐形)。就这样活了一百多岁之后,转而返老还童了。就隐形这们功夫,他一开始能隐形一百多天,然后就现形了;但此人不满意,于是继续修炼,便长期隐身。根据描述,吃饭、穿衣、行动,人皆不可见。
这位李仲甫的隐身术的入口就是“步诀”,至于这“步诀”是什么嘛,当然我也是不知道的。而古籍中记载更多的隐身术,则完全不需要任何口诀,真真正正的凭空消失。
比如《狯园》中记载的妖道曾广,因为谋反被捕,下浮刑场行将斩首之际,曾广突然隐身不见,只剩下捆绑的绳子散落一地;此时围观斩首的士兵、群众有上千人。众目睽睽之下骤然消失,可以想象当时围观场面有多惊讶。此后曾广又突然出现在衙门里,且还会挪移之法,再次被绑之后竟然将自己换成一看门小吏之父……
如果说这些隐身案例太过于虚无缥缈尚不足信的话,那么人尽皆知的“一叶障目”则堪称笨蛋式隐身作死的顶峰。淮南子有言“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于是楚人便寻此叶,以为障目便有隐身之效,便大摇大摆至集市上想拿人家的东西,结果被痛扁。
至于今日,影视作品中关于隐身的想象也非常丰富。突破人体本身的物理局限,本身就是一件神奇之事,因此数千年来被世人追逐的隐身术,也便不无道理。而像透视、穿墙、电子人等一样,这些在过去几乎都是完全无法做到的事情,在今天都已经逐步实现;关于隐形,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人们自然不会忽略。
让光“绕道而行”,现代隐形技术的发生
随着物理学的发展,人们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物体。不是因为我们有双眼,而是因为物体阻挡了光波的通过,由此形成反射,进入到眼球,我们就看到了这个实实在在的物体。
那么,现代隐形技术的一个基本方向就是:如何让光在碰到这些物体的时候可以“绕过去”,也就是最大幅度减少物体对光的阻挡效果。阻挡力越弱,隐形的效果就会越强。因此,隐形技术纯粹就是一门材料科学。
但我们通常的物理认知是:光沿直线传播,要让它沿“曲线”传播是一件“逆天”的事情。但在2000年,美国杜克大学的教授戴维·史密斯领导的研究小组宣称其开发出了一种网格状的材料,可以使光的传播路线发生改变。而且在此后的数年,全球数个实验室先后证明并肯定了该材料的可信性。该技术被《科学》杂志列为当年的十大科技突破之一,而它也正是奠定了现当代隐形技术的开发基础。
史密斯的这项研究直接推动产生了隐形技术的一个方向,即通过改变光的传播路径的方式来实现隐形。同时,尽量加大对光的吸收,以减弱光的发射。另外一种方式则是以改变光的速度为手段,减缓光的传播速度。听起来,第一个还好实现;但让时间变慢,就有点科幻的味道了。
而在2012年,加拿大超隐形生物科技公司宣布其研制出的量子隐身衣,这无疑是更加令人瞩目的。
据介绍,该隐形衣的材料为“量子隐形伪装面料”,它同样是可以让光线达到物体表面的时候发生弯曲。原理还是那个原理,但精度得到了大大提高。根据他们公布的视频来看,该隐身衣的效果极好,人在草地、走廊等各种环境下,隐身衣的表面都会变成特定的环境,从而达到隐身的效果。
听起来很棒棒啊,但问题在于:这种隐身的效果仅仅是该公司提供的模拟视频,而且理由是材料处于绝对保密状态,不宜对外公开……我就相信它是真的吧。
但有的国家它却不按套路出牌,比如日本。
日本科学家这回脑洞开得大得有点过分。2004年,东京大学的教授开发出了一件“隐形衣”,这件衣服隐形效果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个是照相机,一个是回射性物质,还有一个……放映机。具体实现方法是,通过相机把衣服后的场景给拍摄下来,然后传给放映机,由放映机投射到衣服上。
很佩服这种想法,但明显它有突出的问题,而且貌似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拥有更大算力的芯片来解决。因为要想实现瞬时的隐形,就必须要有快速的跟踪。类似现在视频特效的追踪,算力达不到的话,就容易出现特效跟不上主体的问题。那么,除非穿这件衣服的人不动,不然算力达不到的话,一动就要现形了……最关键的是,穿个隐形器还有有个放映机?
笔者觉得,他们可能是来搞笑的。
当然,在隐形衣材料的研究上,中国科学家也没有缺席。2009年,美国杜克大学和东南大学的科学家联合研究了一种可以扭曲微波的斗篷。该斗篷上数以千计的特殊材料可以使弹离光波,使其变得倾斜,从而可以领观察者看到物体斜后方方。
21世纪以来关于隐形衣的研究还有很多。比如加州大学比克利分校研制的“黄金纳米天线”可操纵光线改变方向、伦敦玛丽皇后大学利用多层纳米复合材料研制的隐形装置等。当科学家纷纷投入这一领域的时候,就意味着隐形衣在现代的意义已经不是仅仅满足人们的幻想和好奇,而是在某一领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是问题就来了:既然有那么多科学家在孜孜不倦地研究隐形材料,但为什么在民间看来,隐形仍然是一种猎奇,或者仍然是处于想象之中?
虽成果频出,但隐形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会发现,从2000年开始一直到今天,隐形衣虽然屡次有所谓的“重大突破”的取得,但基本上都是实验室论文的产物。我们知道,一件事物要想投入大规模的布局,一般要经历三个步骤:实验室萌芽、小范围测试应用、大规模布局推广。
可以这样说,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隐形技术仍然只是刚刚走过实验室萌芽的阶段,甚至还没有来到小范围测试应用的阶段。个中之由,或许有二。
其一,这些研制的材料多是对猜想的一个初步实现。也就是说,其基本上是完成了一种技术可能的主线。比如令光波发生弯曲以反射给观察者物体斜后方的内容,大体上可以实现。但光波的弯曲效果却不一定能够完美呈现后方物体,仍然可能还会有漏光的情况产生。也就是说,看到的内容可能夹杂着正面的物体和后方的物体,大概类似于重影?
其二,最佳的隐形效果不仅要在静态中实现,也要在动态中实现。我们穿上隐形衣的场景肯定不仅限于躲猫猫,定住不动就可以了;相反,在移动中如何保证隐形的效果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移动的时候,由于光线的复杂变动,材料能否保证物体进入观察者眼中的无缝连接?一静安如山,一动现原形,就有点鸡肋了。
在这一点上我们有必要对加拿大的隐形衣进行怀疑。根据其介绍,动态效果是用PS技术做出来的,故而相当逼真;而不能呈现真品的原因是为了保密……我们当然不能否认。但用PS来展示隐形效果,不禁让人想起一位中国大爷做的隐形衣假视频……
而另一方面,或许隐形技术突破已经在有限范围内成为了公开的秘密,但由于其特殊性,不宜对民间开放。就像有人说美国人已经掌握了外星人的秘密,并且保存有其尸体……至于真的假的,谁知道呢?
因此,隐形技术雷声大、雨点小或许真的与技术不成熟有关,抑或是其多为政府军方合作项目,故在民间感受不到。但这并不妨我们对该技术成熟之后的应用展开畅想,毕竟即便是根据现有研究,隐形技术的发展一定是有门儿的。
纵容人性的恶:普通人可能永远无法享受隐形
那么,隐形技术一旦能够百分之百投入使用,最先应用的肯定是军事领域。就像隐形涂料普遍成熟之后,战机成为首要受益者。
无论是史密斯的研究成果,还是加拿大超隐形生物科技公司,其材料的开发与军方不无关系。对军队而言,其重要性有两个方面。
第一,士兵们可以身着隐形衣,出入与各种危险场所之中,减少自身暴露频次,从而最大程度上保护自身的安全。尤其是在各种解救行动或突击行动中,神不知鬼不觉地就可以穿梭于敌人之间,然后消灭之。当然,以隐形的方式进行战斗,也会给敌人以心理上的威慑,甚至可能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第二,战斗装备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隐形。当这些材料开发成功之后,同样可以作用于包括海陆空在内的各种军事装备,比如战机可以彻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隐形效果。不仅雷达观测不到,就连飞到上空的时候对手也毫无察觉……当然,这个可能还无法实现,除非飞机能静音飞行……
难道隐形衣仅仅只能满足军事用途吗?我们普通人难道就没有玩一玩的权利?
很明显,隐形衣不同于其他“特技”,普通人上天都没人管你,但你说要隐形,那隐形衣下面包裹的到底是善良多一点还是邪恶多一点,恐怕大家都很清楚。毕竟什么事儿不能正大光明的干,非要隐形?
问题就出来了,如果被坏人掌握了隐形技术,或者偷到了隐性材料,民间岂不是很惶恐?仇杀者神不知鬼不觉地于光天化日之下行凶,偷盗者大摇大摆地不费吹灰之力顺手牵羊,轻浮者理直气壮地行猥亵之事——毕竟古代小说中就有利用隐形之能奸淫良家妇女的故事存在。所以,一旦披上隐形的外衣,谁也无法预料人性的恶将会展现得有多全面。
因此,各国政府对隐形技术的严加管控将是一件必然之事。人类千年以来对这项神奇能力的美好幻想,即便是随着技术的成熟,也不可能飞入寻常百姓家。想动不动就隐形?还是趁早别做这个梦了。
但不管能不能实现、能不能来到我们身边深入我们生活,隐形技术代表着的是一种对想象和渴望的追求。普通人可能终其一生也无法隐形一把,但只要这种技术存在,它就代表着人类对科技的征服。而这,是比隐形本身更重要的事。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