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团月烧5000万美元,司机、乘客依然持续流失?

提及互联网出行,就不得不想到滴滴与美团。滴滴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网约车平台,而美团则是网约车行业近几年来声势喊的最大的搅局者。

笔者全家在近日去了一趟贵阳,出行的选择是:短途滴滴专车,长途朋友借车。为什么没有将美团作为备选呢?很简单,因为美团打车暂未开通贵阳站。

美团打车去年选择在南京试点,年前开始喊即将在北京、上海等七座城市开展业务,并招募司机报名,此后陆续有司机冲着高额补贴交了投名状。然而迄今已过大半年,美团打车仍然困在上海、南京两座城市里,原因何在?

原来网约车看起来壁垒不高,护城河不够宽阔,原来是有“瓮城”在等着,城门易攻破,但进来之后才是真正危机四伏的战场。

一、大数据下的美团打车窘境

根据媒体报道,美团打车在进入上海初期以每单亏损30元的额度在大幅度补贴。这样的烧钱节奏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大批薅羊毛的用户。

4月5日,因巨额补贴严重扰乱出租车市场秩序,上海交通执法总队给与美团打车10万元的顶格处罚,要求停止补贴。但根据蓝鲸TMT的报道,乘客端补贴停止后,美团打车在南京和上海两座城市的烧钱幅度,仍维持在每月5000万美元左右。

可惜的是,大量的资金投入并没有带来美团预想中的用户群。根据极光大数据相关数据显示,乘客补贴停止后,美团打车在司机乘客两端都在失守,大幅烧钱的背景下,用户甚至在持续流失。具体来看,其乘客端日活数据相比峰值跌幅超41%,司机端日活跌幅更是超50%,而4月中旬起停止常态化高额补贴,是一个明显分水岭。

为什么美团月烧5000万美元,司机、乘客依然持续流失?

美团打车乘客端DAU下降41%

为什么美团月烧5000万美元,司机、乘客依然持续流失?

美团打车司机DAU下降超50%

来自比达咨询的网约车数据报告也印证了这一现象。

报告显示,在停止补贴后,美团打车的用户端份额在一个月内下降了1/3,从18.5%下降至12.8%。而滴滴的用户端份额则出现了回流,从78.8%回升至94.6%。

大量烧钱却带来用户的叛离,美团打车的窘境是一个很有思考意义的案例。

二、千金为何难买用户

笔者一直认为,出行领域两强混战时的补贴大战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这样的补贴战让用户快速的聚拢在一个体验更好的平台上,形成路径依赖,让战争格局在短时间内明朗化,缩短了战争周期。这避免了过度的同质竞争,实质上是资源的节约。

而美团在市场格局基本已定的背景下进行补贴战不仅风险极大,更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从美团打车大幅烧钱仍扩张停步,用户流失的状况来看,这个战略基本可以判断是无效的,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支撑美团大幅烧钱最大的逻辑支撑点,在于平台业务间的协同作用。王兴希望能先靠补贴吸引大批用户使用美团打车,之后靠食住行玩等业务的交叉营销补贴来留住用户,最后靠用户间的口碑自传播效应持续的扩大用户群体。如果逻辑能跑通,那只需要前期短暂的投入便能成功的打开这个市场。

但事实证明这个逻辑是完全错误的,打车与美团其他业务间缺乏协同作用,叫外卖的用户不需要打车,外出的用户也不见得都需要打开美团系产品,吸引用户、留住用户只能是低价。现实情况中,随着行政要求补贴减少,乘客首先大幅度下降,司机单量下降收入减少之后也开始回流。美团曾经高调宣传的黑珍珠、迪士尼等跨界营销项目,在留住用户这个问题上没起到任何的作用。

战略支点的根本性错误,必然导致业务发展的南辕北辙,王慧文在接受采访时承认,美团打车要慢下来,这种慢是被迫的。

2. 产品体验和运营问题,在短时间内会被补贴带来的低价掩盖,但补贴停止后,导航不准、叫车慢等问题通通暴露出来,进一步加快了用户流失的速度。

产品与运营需要长时间的积淀。一套好用的运力调配系统不可能在一年内,在一个城就磨合出来。一套完善的市场运营经验,也不可能仅靠挖人就能完整的复制。如何提高司机赚更多的钱,如何让乘客在最短的时间内坐上车,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目的地,这是网约车的隐形壁垒。

金钱可以撬动壁垒,但却是天文数字,将这些钱投入到研发中是好的解决方案,但对美团来说却等不起,两头都是死路。

3.随着各地对网约车行业的了解加深,有关部门的监管态度也越来越明确,各地都在围绕着安全、治堵做文章。

从这个层面来说,美团在上海的粗放跃进,是一个极不成功的形象展示案例。有媒体报道,在美团进入上海以后,大量的外地车、套牌车涌入上海市区,极大的浪费了交通资源,此外,补贴导致刷单、人车不符等作弊现象出现,也在威胁着乘客的安全。

审慎是政府部门办事一贯的原则。对于其他城市的监管部门来说,是否让美团进入,是让他们在多一个网约车参与者与保持交通稳定之间做选择,这样的决定并不难做。可以说,美团打车在上海快速拓展的过程中,也在慢慢的将自己在其他城市的发展之路堵死。

三、网约车瓮城

在王兴多次否认上市传闻之后,今年的6月22日,美团在香港证券交易所递交了上市招股书。考虑到美团开始做打车业务的时间点,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美团进入打车行业是为了提升IPO估值。

从历史来看,靠团购业务起家的美团确实曾经多次在融资之前开展新业务,进而拉升企业估值。比如外卖、影票、酒旅、支付等等。这些新业务有的比较成功,比如外卖成为行业第一,目前是美团的支柱业务;有的走向了失败,比如猫眼电影卖给了光线传媒,共享充电宝业务关闭;有的仍然活着但存在感不强,比如支付业务。但打车业务跟上述每个业务都不一样。

首先这是个前台业务,又与滴滴激烈交锋过,众多的眼睛在盯着,这意味着它不可能像支付业务一样隐身。

这个业务是美团在上市之前抛出的最大变数,是美团在外卖业务无法实现质的突破之后,实现其自身再一次蜕变的豪赌。但这个时间节点也意味着它的影响是有乘数效应的。成功则可以证明王兴所宣称的无边界和业务协同是有效的逻辑,而非停留在纸面的理论;失败,则美团此前所搭建的多元化业务帝国整体坍塌,美团估值只能是单个业务的加和,而不像现在所宣称的有协同溢价,美团的估值将不升反降。

但就像之前所分析的,美团打车遇到的困境太多了,它不像王兴所想象的,只靠前期的巨额补贴就能让业务正向运转。再加上多项业务与传统巨头的竞争,美团无法承受新开战场继续大额烧钱带来的亏损。但他们又不能承认打车业务的失败,甚至无法将打车业务出售。因为就像上面所说的,这将对美团的估值带来巨大的打击。将被动的业务调整说成主动放慢节奏,成为他们如今唯一的说辞。

对于美团来说,打车业务如今已经成为了一座瓮城,砸钱就进了城,但想出去却不容易了。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07-23
为什么美团月烧5000万美元,司机、乘客依然持续流失?
提及互联网出行,就不得不想到滴滴与美团。滴滴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网约车平台,而美团则是网约车行业近几年来声势喊的最大的搅局者。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