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业评论》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预言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和计算能力将在未来20年取得突破。”
本该是长达数十年的技术深耕,但在大量资本涌入、概念游戏、风口论的烘托下,不少人工智能相关的企业上演了一场场 “大跃进”。“同传造假”事件缠身的科大讯飞,也再次被拖进了舆论场。
AI又玩砸了
早在今年4月份的时候,腾讯的AI同传也翻过车,AI翻译出了一些令人费解的话,蹦出了大段莫名其妙的词。
腾讯将其解释为一场尴尬的科普,呼吁公众对人工智能应该有合理的期待。客观上来说,腾讯的做法无可厚非,腾讯AI翻译只是“技不如人”而已。
科大讯飞就没有那么幸运。9月20日,一位同传工作者在知乎上发文控诉:自己和同伴的翻译成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科大讯飞以文字形式上传在屏幕上,整场活动中科大讯飞只标注了“AI智能翻译”的字眼,并未提示有人工介入。言下之意,科大讯飞的AI翻译根本就是在“造假”!
面对指责,科大讯飞选择直接怼了回去:我们是人机耦合模式,机器提供语音转写和翻译结果给同传参考,目的是辅助同传工作者提供工作效率。
遗憾的是,科大讯飞的极力避嫌,恐怕并不能消除同传工作者心中的怒火。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同传工作者,不仅需要数年的专业化学习,还要不断积累业务经验,甚至在化妆上都有苛刻要求。但AI只需要集中资源训练“神经网络”,就有可能达到专业同传的水平,亦或者直接张冠李戴式的忽悠。
同传工作者的反击和许多AI威胁论不无关系,人工智能相关的报道大多习惯了“震惊体”,一旦有新的成果出现,立刻被无限放大解读,仿佛下一秒人工智能就将统治世界。而不少和人工智能相关的产品也颇具“挑战性”,陪伴式机器人宣称要取代英语老师,物流机器人声称要替代快递小哥,就连极力解释没有标注AI同传的科大讯飞,诸如翻译机之类的产品难道不是要打败普通翻译吗?
虚胖的人工智能,注定经不起拷问,当人类专家向AI发起挑战的时候,多半的结果会是一地鸡毛。
终究急不来
虽然人类为科大讯飞的同传泼了一盆冷水,但这未必是一件坏事。
决定AI进化进程的不是PPT上打鸡血的愿景和口号,而是算法、算力和数据,任何一个环节都将制约人工智能的应用,AI同传的“翻车”就是输在了数据上。
同传翻译不是新闻联播,话题专业性强,现场噪声干扰多,上台发言的中外专家们又往往夹杂着方言,倘若在兴起时来两句古诗词,专业的同传工作者都可能搞不定,又怎么寄希望于当前水平的AI。
假如给到的是标准的英语朗读,科大讯飞也许能很好地完成任务,毕竟在其数据库里不乏类似的语音资料。可日式英语、印度英语等衍生出的语种,却可能存在数据样本上的缺失,至少从成本和商业化价值上,还没有必要去建立小语种数据库,进而开发特定的神经网络,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在某种程度上说,人工智能的竞争本质上还是数据的竞争,百度、阿里、腾讯等不缺少数据源,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上也始终领先创业者一个身位,即便如此,BAT对外的AI服务也很基本,主要集中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相对成熟的技能,还是走的稳扎稳打的路子。
以同处AI领域发展的自动驾驶为参考,谷歌母公司Alphabet下属的自驾车部门 Waymo,迄今已经在公共道路上行驶了600万英里,还有交通模拟器内的27 亿英里虚拟里程。国内做无人驾驶的百度,也开放了大规模自动驾驶数据集ApolloScape,包括感知、仿真场景、路网数据等数十万帧逐像素语义分割标注的高分辨率图像数据,并且还在日夜不停地坚持进行各种情况的路测。
也就是说,人工智能注定是一个慢生意,从实验室的象牙塔到规模化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科大讯飞之类的“翻车事件”何尝不是一个教训呢,人工智能在日常翻译上可能还存在一个又一个Bug,抢同传翻译的饭碗难免被当头棒喝。
被迫向前跑
只是身在风口之上、浪潮之中,被迫向前跑是一种常态。在人工智能还不会走的时候,已经有人想要它跑起来。
一个典型的现象,人工智能被捧上风口浪尖之后,大量的资本流向这个市场,但资本不是慈善家,拿了别人的钱,势必要给到别人想要的结果,以至于出现了人工冒充智能的各类奇葩事件。
比如2015年横空出世的客服机器人娇娇,凭借软萌的声音、流畅的反应、高度人性化的对答,一度成为机器人领域的焦点,最后却被扒出是一场“摄像头+变声器+人工客服”的李鬼式造假。
再比如被沙特阿拉伯授予公民身份的机器人索菲亚,曾经在《早安英国》、《吉米今夜秀》、《60 Minutes》、《我是未来》等综艺节目中大放异彩,最后被研究者认定索菲亚展示出的主动引导话题的社交能力,是提前编写好的对话。
在这种风气下,科大讯飞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跟风者。在科大讯飞近20年的成长历程中,不乏灵犀语音助手、讯飞输入法等优秀产品,在企业端和政务市场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但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下,等待科大讯飞的却有两个陷阱:
一方面,在持续性的公关包装下,科大讯飞已经是一家彻彻底底的人工智能企业,也变相绑架了公司战略。可以窥知一二的是,一向专注于B端市场的科大讯飞,在2017年的年度发布会上一口气发布了10多款人工智能产品,从教育到医疗,从客服到智能家居,再到移动手机端和车载环境。如果没有同传工作者的搅局,科大讯飞在国际会议上的表现不失为一场成功的公关秀,至少不用刻意强调人机耦合,而是智能翻译。
另一方面,科大讯飞的优势在于技术,选择人工智能最为主阵地很可能是深思熟虑的选择。不幸的是,科大讯飞的AI门口可谓强邻环伺,百度、阿里、腾讯乃至华为,无不在技术研发上巨额投入,在人才挖掘上不惜成本,并以云计算的形式对外输出人工智能能力,把自身AI能力加入到各种打包的解决方案中,导致企业应用AI的门槛越来越低。
科大讯飞需要找到合理的商业模式,找到对抗强敌的资本,向C端转型是其一,变着花样秀技术也是一种方式。可科大讯飞会是唯一一家被AI推着向前跑的公司吗? 人工智能“打假”早已哀鸿遍野。
结语
人工智能的出现是时代的必然,“人工”智能的造假是行业的悲歌。
在很多人打的比方中,人工智能都还是个牙牙学语的三岁小孩,让它像成年人一样处理复杂问题,未免有些拔苗助长。或许“人机耦合”的意识才是正确的,人工智能的应用还需要慢慢来,给出足够的试错空间。我们也不应该抱着鸵鸟心态,与其害怕或者斥责AI威胁论,倒不如学会怎么去和AI协作。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