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谷歌重返中国内地市场的传闻再起。开始大家以为和之前一年,认为也只是某些人的捕风捉影罢了。但人民日报在海外社交媒体对于此事的发文,大大增加了谷歌重返中国内地市场的可信程度。
一时间,业内对谷歌重返中国内地市场热议纷纷。作为最直接的竞争对手,百度方面也对此传言进行了回应。创始人兼CEO李彦宏在朋友圈大段回复了对此事的看法,表示希望与谷歌再战一场,重新赢一次以证明百度的实力和价值。
谷歌当年是败给百度才退出中国市场吗?并不!
关于谷歌当年撤离内地市场的原因,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有一种说法比较流行,说是谷歌之所以这么决定,是因为在内地搜索市场上败给了百度。这种说法甚至被昨天李彦宏所引用。
事实真的如此吗?谷歌到底是不是被百度打败后才撤离内地市场呢?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只要找到相关数据简单分析就能判断,毕竟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
谷歌是在2009年12月将搜索服务由中国内地转至香港,并于2010年3月关闭了CN域名,这也就是大家经常说到的谷歌退出或撤离中国内地市场。因此,只需要对比一下2009年之前的国内搜索市场份额,就可以证明谷歌是不是被百度打败后撤离中国内地。
在网上找到一份艾瑞网出品的《2009-2010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份额报告》,里面正好对2003-2009年中国搜索市场份额进行了统计和对比。如下图:
不难看出,百度在那几年的成长非常迅速,其市场份额从2003年的11.2%快速增长到2009年的63.9%,排名也从第四跃居榜首。百度在搜索市场的胜出,还是依靠着策略、技术和产品的整体实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杀出来的。因此,关于百度因为谷歌退出中国内地才得以称王的说法,在数据上来看并不成立。
但谷歌的表现同样非常出色,2003年它还只有2.1%的份额,到撤离前的2009年其份额达到32.3%,几乎翻了四番。虽然最终份额不如百度,但整体增速是百度的两倍多。在撤离前的两年里,谷歌保持着年20%的高增速,而百度的增长速度只有3%左右。以谷歌在中国内地搜索市场的这种表现,能说是失败吗?显然不能。
贴切地说,当年百度的市场份额并不是从谷歌手中夺来的,而是伙同谷歌一起,瓜分掉当时的老大中国雅虎和两大门户新浪搜狐的份额。只是后来谷歌的意外撤离,让百度有机会独占市场红利而已。
PC端:百度受冲击、搜狗影响较小,360和必应反成牺牲品
昨天有一些机构或个人,对谷歌搜索业务重返中国内地一事发起了市场调查投票,结果显示8成多用户选择放弃百度而投奔谷歌。这个结果比较意外,估计李彦宏看了之后会有较大的危机感。不过调查只是调查,少数人抽样的意见并不能代表全部。
现在的搜索市场和8年前大有不同,当年是PC互联网的天下,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市场分为PC端和移动端两块。下图是今年7月的市场形势(数据来源:gs.statcounter.com),当前中国内地搜索市场的主要玩家剩下了五个,分别是百度、360、谷歌、搜狗和必应。谷歌在撤离的情况下仍占据了6%的份额,占据第三名的位置,可见其产品和品牌的影响。某种意义上来说,谷歌从来没离开过中国内地市场的说法是很有几分道理的。
从PC端来看,我分析预计未来形势如下:
1、百度份额将有所下降,但幅度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我觉得,上面的市场调查结果不能真正反映用户的实际使用行为,更多的是他们对于百度品牌形象不满的态度。客观地说,百度在中文搜索的技术上有自己的优势,产品设计和理念的不足,不能掩盖它的这一优势。要不然,当年百度也无法从激烈的搜索大战中胜出,毕竟多数用户还是从前的那拨。
我预计,在一开始,谷歌搜索的回归会吸引很多用户表明态度式的站队,百度的市场份额会出现较大的下滑,甚至可能降至四五成的样子。但随着大多数用户的理性思维恢复,百度的市场份额会逐渐回调,最终稳定在六成上下。
2、双巨头挤压二线品牌空间,360或成最大牺牲者
目前排名第二的360可能是最大牺牲者,之前它是作为用户在百度之外的第二选择定位。当谷歌搜索回归之后,这个位子随即被谷歌取代。届时搜索市场也将重现“老大老二打架、老三消失了”的场景,作为通用搜索的360无法找到自己市场定位的话,将被用户迅速遗忘。当然,现在360也不靠着消费者业务过日子,对它的营收和利润的影响并不大。
3、搜狗因为差异化定位而受冲击较小
相对来说,搜狗的处境反而要好很多,市场份额只是略有下降。能够在双巨头中侥幸活过来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其份额本来就小,用户群体相对粘度大一些;二是有腾讯加持,走的是差异化之路,重点放在特定网站的内容搜索,比如微信、知乎等,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也不排除有意外发生,比如腾讯向谷歌开放同样的权限,传闻谷歌回归的合作对象就是腾讯。我个人觉得这种可能性不太大,特别是短期内。但搜狗还是得加油啊,光指望着腾讯爸爸只能保一时,并不能保你一世啊。
4、必应最为尴尬,将被边缘化
之前由于谷歌的缺席,必应作为备胎成为了一些用户的选择。但谷歌重返中国内地之后,备胎下岗就非常顺理成章了。吐槽一下,必应边缘化也无须怪人家谷歌,其实是自己产品做得太差了,白白浪费了8年好时光。
移动端:百度谷歌激战,浏览器或再起战端
和PC端相比,移动端的局面大有不同。当我看到下面这张市场份额图(同样数据来源于:gs.statcounter.com)的时候非常吃惊,百度第一并不意外,毕竟这两年它的移动化转型还是比较成功的。吃惊的是,占据第二的不是搜狗也不是360,居然是神马。请教业内人士才知道,神马之所以份额这么高,主要拜母公司的UC浏览器强势绑定所赐。
谷歌重返中国内地市场之后,移动端的争夺将呈现与PC端不同的景象。
神马搜索与UC浏览器强势绑定,用户多是来自低端手机的预装(云OS系统手机居多),甚至是一些山寨机。而这部分用户对手机使用不是很熟练,不会安装卸载应用,基本上是手机上有什么就用什么,可能连谷歌是谁都不知道。短期内来说,谷歌重返中国内地市场对它的冲击反而最小。
但长期而言,神马搜索也将受到很大冲击,并失去大块市场。低端手机和山寨机用户的升级是必然趋势,而与UC浏览器的深度捆绑,神马搜索的品牌认知度很低,用户的忠诚度也无从谈起。当用户更换到品牌手机时,百度在三四线及以下市场的品牌影响将会显现力量,成为用户的新选择。
百度在移动端受到的压力要远远大于PC端。因为百度一家独大、搜狗360份额很小,而排名第二的神马搜索用户与谷歌重合度很小,谷歌重返中国内地之后就会和百度发生正面冲突。
当前大部分浏览器的搜索被百度占据,然而这并不是用户自由选择的结果,而是谷歌搜索无法打开所致。当谷歌搜索被开放用户后,一部分谷歌忠粉和反感百度的用户将会选择谷歌。同时谷歌在中文搜索上的技术劣势也会得到一定的缓和,因为通常用户使用手机搜索时对精准度和丰富度的心理预期不如PC端高。这意味着PC端大批用户回流百度的情况将不可能发生,一旦移动端用户被谷歌切走,百度很难再争取回来。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以上的移动端搜索大战似乎一直围绕着浏览器展开。谷歌重返中国内地之后,各家搜索企业将会更重视浏览器的流量入口作用,很有可能掀起一场攻坚战。除了强化自家的浏览器推广之外,搜索企业还将设法攻克第三方厂商。绑定默认搜索栏、锁定导航首页入口位置,应该是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届时受益最大的可能是猎豹和2345,这两者的月度活跃用户都超过了1000万。
按照721或631的互联网定律,谷歌很可能在移动端浏览器切走近3成的份额,而这近3成主要来自于百度原来的地盘。好在百度自有APP占有率在稳步提升,仅百度APP月度活跃用户超过了4亿,能够稳住部分基本盘,另外长期还可以争夺相当部分的神马搜索用户。
预计移动端搜索市场,百度的份额将下降到50%左右,谷歌有望达到3成甚至更高一些,神马初期变化不大,但份额会随着预装手机的退出而下降,多数流失用户将转投百度。至于搜狗和360,维持现状的可能性较大,很难对百度和谷歌形成威胁。
谷歌重返中国内地,影响并不仅限搜索业务
整体而言,浏览器的流量入口地位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大削弱,甚至可以说搜索业务已经不是互联网企业的重点。作为搜索巨头,谷歌和百度都在转型,只是方向不太一样而已。从近年来的财报来看,搜索广告的营收比重正在慢慢降低,取而代之的是信息流广告。因此,信息流才是未来两大巨头的主战场,而且对手更多实力更强,包括腾讯、今日头条等重量级巨头,甚至还有阿里。
谷歌搜索业务重返市场,也许还不能给我们带来新的信息和服务,但却可能重塑互联网市场秩序。用户增加了产品选择,而百度也将在竞争机制下真正改变以往的一些行为,变得更加符合人们的价值预期。对于百度和李彦宏而言,有竞争其实是好事,没有危机感的企业很容易陷入衰退,逐渐丧失自己的竞争力。
【作者介绍:蚂蚁虫,科技评论人,专栏作者。】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