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且喜人间好时节:中秋了,说几个普通人与AI的小故事
首先,当然是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这么美好的节日,咱们就不聊那些还要动脑想半天的技术话题了。然而那我们还能说点什么呢?想来想去,决定今天跟大家分享几个小故事。
其中有些是网上看来的,有些是我们采访过的。故事之间基本没什么联系,但也有一些相似点:
每个故事的主角,都不是AI从业者,但他们都用到了AI来解决工作或者生活中的问题。
这有点像中秋赏月,我们不必是天文学家,也不必拿上天文望远镜,但依旧可以欣赏明月的美。月亮就在那里,不分东西,不问贫富地映照人间。
AI也在变得如此。
当我们认为AI是那些实验室、科技公司,以及拿了融资的创业者玩的玩意时,这东西正在悄然进入我们的生活。甚至来到了一些让人惊喜的角落里。
这可能就是这个年代的AI小确幸。
咱们先把故事讲了。
寻找流失文物的一个脑洞
几天之前,我读到了这样一篇文章,也许这个故事在科技圈不值得大书特书,但却让我莫名感到惊喜。
5天前,公众号简介为“丝绸之路深意协调委员会信息中心”的“丝路遗产”,发布了一篇名为《以面部识别技术看看拍卖的佛首是否为龙门石窟的流失文物》的推送。
文章的前因,是今年苏富比拍卖行的中国佛教造像专场上,出现了一尊佛首石雕。据澎湃新闻报道,这尊佛首疑似龙门石窟的遗失文物,而且很有可能是曾被日本文化学者常盘大定和关野贞摄入《中国文化史迹》中的1720窟佛首,这也是龙门石窟流散海外佛首中最大的一尊,价值当然不言而喻。
这件拍品一出,文物保护界掀起了非常激烈的讨论,目前这尊佛首已经被撤拍。佛首是不是能最终回到龙门石窟,这在目前还不得而知。但国人首先关心和需要证明的,当然是这尊佛首到底是不是来自龙门石窟。
面对这个问题,文保人士更多是在社交网络上引经据典,利用传统的文物鉴定方式来推理。但上面所说这篇文章的作者张良却别开脑洞,利用AI提供的人脸识别技术,来判断苏富比图录上的佛首,和曾经在龙门石窟拍摄的佛首照片,是不是来自同一尊雕像。
结果文章证明,二者人脸识别相似度达到83%,按照人脸识别率超过80%可判定为同一人脸的标准,可证明苏富比所拍卖文物确系龙门石窟流失。
(图片来自“丝路遗产”微信公众号)
这个案例神奇的地方在于,当我们以为人脸识别只能用在人身上的时候,却可能忽略掉雕塑也带有大量人脸数据。通过人脸识别,不仅能够对比佛造像、俑、彩塑是否为同一原物。还能在文物风格识别、文物修复领域展开应用。这也有助于让文物领域很多言传意授的“窍门”数据化、可视化。
你以为AI很新,只在那些酷炫的前沿领域里工作吗?反正文物保护工作者不是这么认为的。
偏远地区的寄生虫战争
今年7月的百度开发者大会上,有这样一个案例,在当时影响不小,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
西藏林芝地区基层医生陈静飞,利用开源的AI图像识别系统,带领团队制作了一套寄生虫卵识别系统——AI辅助寄生虫识别系统,其只需要对化验物进行拍照,就可以识别10多种寄生虫卵。其中几种在小范围临床检验试点里,识别准确率已经可以稳定在97%以上。
说起来这个模型的逻辑很好理解,可能一般的大医院也用不上,因为化验结果直接让医生看一下就可以。但在西藏这样的偏远地区却不然,一方面牧区但寄生虫是高发病,但牧民们居住相对分散,想要去大医院就医往往需要奔波数百公里。另一方面西藏也缺乏经验丰富的基层医生,化验效率和准确率都有提升空间。
这样的情况下,假如可以用AI来远程完成原本必须由人来进行的化验,对于边疆地区生活的牧民来说,自然意义非凡。
事实上,在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的边远区域,用AI场景来解决基础服务人力不足的问题,今天已经在中国开启了萌芽。就我们采访过的案例中,AI远程医疗、AI远程金融服务,人机配合的远程教育,甚至在基层进行AI政务服务,都已经有案例可寻。
当你以为AI是大城市专利的时候,戈壁总、雪山下、海岛上,AI应用的实锤在一个个落下。
视障人士的AI+导航开发
去年7月,微软发布了专门应用于智障人群的AI软件“Seeing AI”,这个软件是利用机器视觉技术,让视障人士利用手机来判断眼前的景象,并通过语音提醒用户,比如前方是否有障碍物、辨认纸币、扫码提示物品等等。
有人认为,相比于欧美巨头,中国科技企业对弱势群体的应用关注明显不够。可能某种程度上确实是这样的,但中国绝不缺乏关注这些领域的“AI有心人”。
比如今年年初,我们曾采访过河北的一位AI开发者小李。他不愿意公开自己的真实信息,因为小李是在工程师的本职工作之外,以业余爱好的方式进行AI开发。
通过照顾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父亲,小李发现老人在独自一人外出时有诸多不便:今天的大城市里,有复杂的交通路线、过街通道和天桥,对于普通人可能还好。但对于理解能力退化的老人和视障人士来说,是非常有可能走到危险区域,或者被困在某些地方无法通过。
于是小李有了个想法,希望用AI语音交互+高精地图,制造一个APP,或者最好是独立硬件,让视障人士与老人能够戴在脖子上,随时语音提醒他们应该怎么走。
通过使用一些AI语音开发板和开源的地图数据,小李开发的模型,已经可以完成一部分行人语音导航功能。但他现在的问题在于,如果想要让模型可以识别红绿灯,对街上的车流进行提醒,那就要么利用机器视觉进行外界识别,但这样的算力负载和硬件压力很大;要么让道路能够感知到软件,把道路提示音精准传递到行人的硬件设备里,而这就需要路侧系统的配合。
在今天,小李对视障人士AI辅助出行的设想,绝大部分还仅仅停留在设想层面。但他已经在考虑是不是以此作为创业方向。
当你以为AI是大公司赚大钱的工具时,AI其实也是很多人解决生活中小麻烦、小问题,实现人生一些小愿望的助手。
结束语:月为每家圆
当我们说起AI的时候,可能每个人都习惯于在人类文明、国家规划、万亿市场等等方面发表一番宏论。这当然没有错,但任何巨变都是从一点一滴的细节实现的。比如惊天动地的计算机革命,其实就发生在你家里购买第一台电脑,第一次拉上网线的时候。
AI也是如此。
在今天,大多数人还认定AI是一个高大上、很神秘的东西,失查于这东西其实已触手可及,甚至在一定的技术基础帮助下,普通人已经可以用它来改变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并且这个技术基础的门槛,正在一步步下降。
何必像面对神话传说,或者洪水猛兽一样面对AI呢?它不过是一种技术产物,跟大家今天吃的月饼没有本质区别。
其实今天AI令人欣喜的地方在于,在知道一定门径之后,当你需要用到AI的时候,作为一种通用工具的AI已经在那里等待着,可以非常奇妙地帮助普通人解决一些日常问题。而其价值在于,这种帮助几乎是以往其他任何技术都无法提供的,并且工具本身在不断升级。
在电报诞生后,异地恋人可以更快传递情书,小商贩发现了跨城市做生意的窍门。
石油工业发展起来,无数普通人发现可以用石油工业的副产品——汽车,做点什么,养家肥己。
那么AI到来之后呢?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