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之外,城市以内,巨头争杀:车路协同的中场战事

原标题:驾驶之外,城市以内,巨头争杀:车路协同的中场战事

今天哪家科技企业在做城市智能?答案是:每一家。

今天哪家科技企业在押注无人驾驶?答案是:有钱的每一家。

那你听说过科技企业修路吗?好像没有?抱歉,这个已经有了,而且估计会越来越多。

路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从技术逻辑上看,它处在车和城市的连接处,也是传感、云计算、通讯技术的交叉口。这么重要的战略地位,让我们想象过“车路协同”的重要性,却可能没有想到疾风骤雨飒然而至。

9月20日,在云栖大会上,阿里宣布升级汽车战略,由车向路延展,利用车路协同技术打造“智慧高速”。而就在6天之前,百度宣布将打造车路协同开源方案。

为什么这个9月车路协同突然火爆了起来?科技巨头的车与路故事今天讲到第几篇章了?围绕车路协同,未来还有哪几场硬仗要打?

回答这些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打开窗子看一看那些“无比诱人的路”。

车的智能履带:一段车路协同技术简史

在几个月之前,我们一篇探讨车路协同的文章中,提出过这样一个看法:坦克之所以走的稳,是有履带防护;而未来我们想要让车辆在高速化、智能化、自动化的条件下保证安全,就需要给每辆车安装一个智能履带。

这就是车路协同。在这个技术体系内,路面、围栏、交通标志、信号灯,都可以向车辆发送信号、传输信息,从而保证车与车之间的安全行驶关系、随时把控每辆车的状况和应急需求、为车辆传达远处的路况,成为车的另一双眼睛。这些能力都是驾驶安全与驾驶升级的必要保障,都是也是依靠车辆技术本身无法完成的进化。

这所有的一切技术想象,都只能发生在路上。这或许也是为什么在云栖大会上,王坚博士说“有一条数据铺成的看不见的路”。

这条路已经铺了快三十年。

车路协同技术,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在欧美日等国家提出,有各种解决方案。我国也早早引入了车路协同研究议题。“十二五”期间,科技部立项了“智能车路协同关键技术研究”,清华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等10家单位参与,经过3年结项,标志着我国车路协同技术在众多方面取得了从0到1的进展。

而今天科技巨头们玩的车路协同,在解决方案上被称为V2X(Vehicle to Everything)。这是通用汽车在2006 年提出的技术体系,特点是利用基站与无线通信技术进行人、车、路之间的协同感应,这就把今天的火热的云计算与无线通讯技术与车路协同联系到了一起。而5G与AI的加入则让车路协同有了更广阔的技术想象空间。目前,国内有9个省市在规划建造智慧高速,其中包括京雄高速和杭绍甬高速等重点项目。

而今天科技巨头宣布大举入场,显然给这个产业带来了全新的变化。

那么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可能是:车路协同真的有那么诱人吗?答案是,有……

那些诱人的路

面对车路协同这件事,从广义上看,它关乎于城市的运输效率和交通纾解能力。在城市特大化的今天,车路协同作为一种新的智能技术解决方案,和它背后的企业一样肩负着社会责任和时代意义,这自不必提。即使我们狭隘一点,单从市场角度来看,车路协同也是至关重要。至少它关乎于三个巨大市场的生成,可谓“一箭三雕”:

一、城市智能的全新入口。

今天科技公司已经“全民投入”的城市智能产业中,车路协同可谓打开了一个全新入口。我们知道,在今天的智慧城市、城市大脑等项目中,依靠的主要是摄像头和城市基础设施传感器。这些部类的技术体系,更多起到的是交通辅助功能,不能直接作用于城市交通。而当车路协同体系完善后,城市将在数据收集能力、主动影响能力上大幅提高。从而矩阵化影响城市智能体系的价值。

二、无人驾驶的必备条件。

无人驾驶市场有多大是不必赘述的。而就今天技术解决能力来看,车路协同是无人驾驶车辆上路的最重要安全保障之一,可以说是无人驾驶的前提。尤其是在无人驾驶车辆上高速这个“终极场景”中,车路协同体系是不可或缺的条件。这就让致力于无人驾驶大蛋糕的企业,无法忽视车路协同的重要。

三、未来20年的高速建设市场。

今天,中国已经变成了高速第一大国。但我国的高速特点是“量多智少”,在智能解决能力上比欧美还有距离。加上城市交通的客观需要,接下来智慧高速已经会成为主流。那么今天掌握车路协同战略位置,某种程度上相当于进占了未来二十年宏大的“智慧高速”市场。其价值当然十分明显。

既然这么美好,能研究车、能琢磨城市的科技公司们,怎么能放过那一条条优雅的高速路呢?然而车路协同这个美好的未来市场,并不是那么容易攻占的。

那些耸人听闻的门槛

车路协同很重要,这也不是今天的新闻了,为什么更早这个领域非常沉默呢?答案很简单,这个工程真的是太困难了……横亘在车路协同门前,可以看到有四大难题,一般企业恐怕想破了头也解决不了其中一个。

一、生态断层是常态。

车路协同的特点之一,是要整合一大堆原本谁也不挨着谁的技术与背后企业。听上去简单的车路协同,背后涉及车端智能、连接网络、云平台、边缘计算、路端智能与传感设备等几大板块,各模块背后又有复杂的供应链和渠道商。各种芯片厂商、设备厂商、基建企业、数据维护企业掺杂其间。由于车路协同基本是一个全新领域,这些企业原本是彼此孤立、缺乏合作基础的。如何把它们组织在一起是件非常复杂的产业协同工程。

二、软件条件无一不缺。

在云计算+AI的推动下,车路协同的解决能力大幅度提升。但提升的效率远远没有达到完美。今天无论是捕捉高速公路汽车运动所需要的云端算力,还是精准捕捉突发事件、车辆运动逻辑的AI算法,再到缺乏行业数据、针对性解决方案数据、高精地图数据,整个产业可谓是无一不缺。平地起高楼,这对大部分企业是难以负荷的技术与经济成本。

三、要求过硬的制造业技术与基础。

车路协同场景中,要运用到大量硬件部署,传感器、雷达等硬件。这些硬件直接安放在道路上,用于驾驶信息交互,必须保证绝对的安全与稳定。这就要求企业能够提供工业级的硬件生产能力,并有各种细分垂直领域的硬件生产能力。这又将刷掉绝大部分有意进场的企业。

四、行业标准缺乏带来部署忧虑。

目前车路协同体系中以来的V2X技术体系,在国内还没有敲定通用标准,还处在企业各自摸索的阶段。这就客观上决定了部分企业的探索最后将被国家标准淘汰,由此带来的成本忧虑也会把一些企业拒之门外。

然而即使这么多限制和门槛,还是没有挡住BAT们的脚步。

巨头极速进场,中场战事打响

今天的车路协同领域发展,用“中场战事”来形容还是有一丝贴切的。

如果我们将2000年后的学术研究时代定名为早场战事的话,那么当时更多是解决实验室方案、材料、通讯配件研发等工作。

而中场之后的下半场,则是拼落地、拼客户集群的时候,今天还远远不到这一步。

因此我们只能说,科技巨头刚进来、方兴未艾的车路协同,今天来到了它的中场阶段。下一局鹿死谁手,还有待暗中观察。

9月6日,阿里与公路院联合宣布成立车路协同联合实验室,巨头的车路协同之路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一周之后,百度以Apollo平台为基础,宣布搭建一个开源的车路协同研发与测试平台,以生态研发进军车路协同产业的痛点之一。

而就在刚刚,阿里在云栖大会上大刀阔斧地杀入了车路协同,并且宣布将调集旗下多个部门共同打造这个全新的“路上”赛道。

阿里的思路与百度不同,目前来看倾向于调集兵力优势,直接上技术、上平台、上解决方案。围绕智慧高速场景,阿里云负责搭建智慧高速云控平台,为车路协同场景提供全局控制能力;AliOS主要管车跟路到底聊什么,搭建车路云协同计算系统,完成车路协同间的具体能力;而传说中的达摩院,则负责研制路测要安装的感知硬件。同时,高德、千寻提供高精度地图,支付宝准备解决高速支付场景——可谓是阿里一家“齐上路”。

有意思的是,几个月之前,华为LTE产品线表示,华为正积极探索汽车和通信产业下的车路协同产业。

由AI技术为契机,由无人驾驶与城市智能两大市场为支撑,迫切的社会需求与政策导向为根本,车路协同正在经历突飞猛进。

巨头接连进场——说实话,感觉腾讯也不远了——往往意味着战火的白热化。但对于车路协同来说并不如此。今天的车路协同,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还是从无到有,而不是你死我活。

这条赛道上,科技巨头们真正比拼的,是一揽子解决能力。车路协同之战的关键看点,可能有这么几种。

黑云压城之下,车路协同究竟比什么?

毫无疑问,在高速公路上搞事情,是一条实打实的重赛道。今天,无论是阿里的生态优势+IoT解决能力,百度的开放平台,华为的ICT基础设施思路,可能彼此思路大相庭径,但都是在试探中调整,以自身优势激发产业垂直关系建构。

而在未来,这场已经发生的竞争会鹿死谁手呢,关键在三个胜负手之中。

一、产业联盟搭建与生态聚合能力。

由上所述,车路协同是一个场景复杂、产业链冗长、产业关系新鲜构成的产业网络。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自己把所有车路协同的软件、硬件、平台、施工全搞定。那么想要能快更好地切入车路协同,就需要更强的产业组织能力与产业生态。比如目前来看,百度依托Apollo吸引了车路协同合作者,而阿里不仅各部门齐上阵,还联合交通部公路院、国家电网、中国联通等成立了“2038超级联盟。产业关系的合纵连横,很可能会变成接下来车路协同市场中的常态。

二、案例落地与模块化复制能力。

科技企业造车靠量产,那么同样的道理,修路的关键是能不能快速把路修出来,让大家看到车路协同的真实价值。毕竟造车可以放PPT上,车路协同也放PPT上就不太美观了。目前来看,阿里前有城市大脑的顺利落地与推广,而且车路协同端已经与杭州达成签署合作,并将把杭绍甬高速公路作为试点样板。似乎在落地推广层面更具优势。

三、产业深度与垂直场景解决能力。

车路协同的复杂性,在于它涉及几个相对独立,但又必须相互作用的领域。城市智能、造车、传感硬件、网络传输,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产业问题与行业经验。科技企业突然进场,很可能在对产业深度估计不足的问题上吃亏。目前来看,华为显然在车路协同通讯基础上更有优势;而阿里依靠城市大脑积累的城市解决方案经验,以及AliOS的直接造车经验,可以从两端下手增强垂直场景解决能力。另一方面,从阿里的“全家总动员”战略中,已经可以想见阿里生态在聚力垂直场景中的能动性。横贯解决方案研发、云计算平台、车联网体系、地图与支付的阿里生态,可以解决相当部分单一产业体无法解决的车路协同困惑。而更多阿里生态融入到这个“高速出行”这个想象力场景中,或许可以带来更加富有创造力的场景解决能力——比如旅行、物流、IoT技术的迭代等等。

当然,不管企业生态之间如何竞争合作,在大的范围看,未来中国20年势必大力投入驾驶升级,急切追加城市治理能力。那么在宏观需求上看,车路协同是一个难以绕过去的命题。进场玩家只会越来越多,不会越来越少,而对于核心玩家来说,机会也远远大于风险。

一段时间之内,还很难看到巨头生态在车路协同领域进行直接绞杀,更大的可能性是各自为政,拓展生态,积累案例。

而快速发展的行业解决能力和场景落地,能够以发展速度倒逼行业标准成型,制定行业普遍规则,显然是更重要的一战。毕竟车路协同体系必须以统一标准、全局连接,才能求得产业价值最优解。

车路协同的中场战事,归根结底是科技变量与未来确定性之间的较量——今天技术对现实世界的改造,其实大多如此。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09-22
驾驶之外,城市以内,巨头争杀:车路协同的中场战事
原标题:驾驶之外,城市以内,巨头争杀:车路协同的中场战事今天哪家科技企业在做城市智能?答案是:每一家。 今天哪家科技企业在押注无人驾驶?答案是:有钱的每一家。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