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前台播放量,视频网站的刷量行为会消失么?

热门电视剧用流量标榜自己的时代可能就要过去了。

2017年,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部网播量过百亿的电视作品。杨颖搭档钟汉良主演的《孤芳不自赏》150亿、杨幂和赵又廷主演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300亿,赵丽颖搭档林更新和窦骁主演的《楚乔传》400亿,仅这三部剧网播量合计就达到了850亿,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看了65次。

如果以网播量衡量,2017年是热门电视剧的高产年。相比之下,去年的年度大剧《人民的名义》在六大网络平台的收官网播量为210亿,不及《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楚乔传》。而今年暑期引发全民观看热潮的《延禧攻略》,近160亿的网播量也只是刚好超过乐视视频的《孤芳不自赏》而已。

但如果以热议度和大众评价来衡量,《人民的名义》和《延禧攻略》似乎才是真正的剧王。《人民的名义》豆瓣评分8.2,最终成为2017年收视冠军。

《延禧攻略》的微博话题阅读量高达122.4亿和895万的相关讨论,豆瓣评分7.2。反观去年网播量过百亿的三部作品,豆瓣评分《孤芳不自赏》3.0、《楚乔传》5.0、《三生三世十里桃花》6.4。

与网播量不成正比的口碑和评价,并没有成为这些热门作品的“滑铁卢”。过去几年,只要作品被贴上了“流量剧王”的标签,似乎就已经实现了某种成功。不过从今往后,这种“成功”可能会消失了,至少在爱奇艺上消失了。

大刀阔斧拒绝刷量

爱奇艺昨天发了一个官方声明,表示平台将关闭显示全站前台播放量数据,以综合用户讨论度、互动量、多维度播放指标的内容热度,代替原有播放量显示。

这意味着,在爱奇艺平台上,未来前台播放量数据不再是判断影视剧、综艺节目热度与价值的考量标准。与此同时,“流量剧”的数据造假生意也会慢慢落幕。

数据造假也就是常见的刷量,随着VIP会员模式的流行,视频网站会根据播放量与制作方按比例分成,播放量越高制作方获得的收益越大。受利益驱使,一些制作方就会通过刷量的方式提高播放量以获得更多分成。

比如最近在上海宣判的国内首起因在视频网站“刷量”而引发的不正当竞争案件,案件中某刷量公司通过连续访问爱奇艺网站视频,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视频访问量,制造了不少于9.5亿次的虚假访问量,并按每1万次15元的“刷量”收费标准,非法获利上百万元。最终爱奇艺起诉该公司并胜诉,被告被判赔偿50万元。

爱奇艺虽然赢了官司获得了赔偿,但与刷量公司的非法谋利数额相比,显然如果以赔偿为制裁手段,这些刷量公司可能还会重蹈覆辙,诉讼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这种情况下,爱奇艺选择关闭前台显示播放量想必也是无奈之举。爱奇艺在它的声明里说,“刷量”行为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给产业链、平台方、制作方、用户都带来伤害。

这并非耸人听闻。刷量不单单对播出平台造成损害,也会令制作公司得不到内容制作的真实评判依据,如果流量注水,制作公司得到的评判依旧就是放大的不真实的,影响后续的内容制作。受伤的还有用户和广告主,用户在选择内容时也无法获得有效参考指标,广告主更不能对营销投放的效果做出合理评估。

爱奇艺与Netflix又站在了一个目光高度上

中美的两个流媒体巨头虽然殊途,但最后可能会同归。

是的,在爱奇艺之前,自2013年进入原创内容领域后,Netflix一直对视频播放数据持保密做法,始终未披露过相关数据。不止Netflix,Amazon Prime和Hulu也没有披露播放量。

有意思的是,Netflix从未正式发布新闻稿解释这一做法的意图。其首席内容官Ted Sarandos曾在出席一次电视评论家协会的活动中对媒体解释道,不公布播放数据的一部分原因是“为了避免内容创作的竞争和压力。”一旦公布一部剧的数据,所有的内容都将依照此剧进行衡量。Netflix制作的剧集有的目标受众为200万人,有的为3000万人,不能使用同样的衡量标准,否则就会大大影响各个剧集的质量。

恐怕这正是今天国内视频网站面临的怪状。“唯流量论”导致了一旦某种内容流量出现爆发式的增长,那么制作方可能都会去制作相似的内容,从而降低原创的比重甚至直接放弃原创。

Ted Sarandos就直言,披露播放量只是建立了一个毫无意义的评价标准,只不过为媒体提供了好玩的报道内容。同时对一些本来可以长期表现良好的节目增加了很多压力,促使创作团队试图做一些事情改变节目的内容,快速拉动收视率。

不显示前台播放量,视频网站用什么来代替它呢?对于剧集的受欢迎程度,Netflix最开始使用5星评分系统。现在则使用喜欢/不喜欢(Thumbs up, thumbs down)的评价方式。但是用户看不到喜欢/不喜欢的统计数据,该信息只作为内部参考。

爱奇艺在声明中称,未来以综合用户讨论度、互动量、多维度播放指标的内容热度,代替原有播放量显示。内容热度包含用户观看行为数据、互动行为数据、分享行为等综合数据维度。后续还将增加热度排行榜、内容既往热度曲线、峰值热度排行榜等给用户参考。

这有些类似于美国电影评分网站IMDb的打分机制,综合考量各方参数,最后得出一个合理评分。国内的豆瓣也是如此,并且豆瓣还有一个“非正常打分”规避机制。基于“所有能判断属于非正常评分的一概不算”原则,豆瓣的程序会“判断”出那些“非正常分数”,将其剔除在评分之外。

虽然IMDb和豆瓣的计算方法简单粗暴,但“刷分”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爱奇艺撤掉前台播放量,用内容热度替代,而其中的几项数据也基本没有“刷量”的可能,所以未来的影视剧评分体系应该会呈现一个健康的标准。

换句话说,撤掉前台播放量显示相当于关闭了KPI指标,一些流量剧的营销工作将会失去参考指标,对于平台方来说好处大于坏处。比如爱奇艺,杜绝“注水”的同时也会令制作方更加专注内容质量,以及提升用户在平台上的使用体验。

弄虚作假的点击量,如同一件“皇帝的新装”。退潮后,定能发现谁在裸泳。至于会不会消失,就要看行业其他玩家的态度了。不过,到目前为止,优酷和腾讯视频还未表明是否也会施行此法。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09-04
关闭前台播放量,视频网站的刷量行为会消失么?
热门电视剧用流量标榜自己的时代可能就要过去了。2017年,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部网播量过百亿的电视作品。杨颖...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