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来去,我的时间简史和微博的对话精神

九年来去,我的时间简史和微博的对话精神

01

霍金在《时间简史》一书中说,我们看到的从很远星系来的光是在几百万年之前发出的,在我们看到的最远的物体的情况下,光是在80亿年前发出的。这样当我们看宇宙时,我们是在看它的过去。

浩瀚如宇宙如此,其实每个人也是如此,我们每一次自我思量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回溯以前的自己或者刚刚过去的自己,他们构成了当下的意义和未来的一种坐标系。

如果不外加干涉,过去的事物可能就会显示出它的无序性,所以以前的我们会写日记,把车票、机票、电影票、演出票等等搜集收藏下来,这些就像是过去向现在发射的光。

后来,只有少部分人还保留了这些习惯,我们更倾向于在网络平台上留下一串串足迹,这些足迹形成了我们回看来时之路的时空隧道。

02

今天是微博九周年的日子,不知不觉,这个社交媒体平台已经伴随我度过了七年多的时光。

我刚进大学的那会,大家还在使用QQ,不时还会去朋友的QQ空间跑堂,而后人人网以其校园实名社交属性,逐渐取代了QQ在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网上冲浪的地位。但人总归是社会的动物,人人网兴于校园,也囿于校园,其用户流失和断层几乎在基因里就决定了。

我是在大一下学期(2011年3月),也就是微博出现一年多之后注册的微博。

九年来去,我的时间简史和微博的对话精神

就像2005年新浪对博客模式突袭,不仅一举超越Blogcn、Blogbus等博客先驱,而且也把其他门户网站带入了博客大战一样,新浪这一次又让微博模式成为网易、搜狐、腾讯和百度等互联网巨头争先抢夺的阵地。

2009年11月百度“i贴吧”上线,2010年1月,网易和搜狐的微博几乎同时宣布内测;2010年3月,腾讯进行新版微博产品内测,一时间,微博大战风起云涌。

后来的故事大多数人都知道了,新浪的媒体基因、明星名人资源以及前期用户基础,决定了战事走向。新浪微博成为了微博模式最后的赢家,时至今日,当我们在说社交媒体的时候,其实就是在说微博。

03

最初,微博于我而言,是一个接收媒体讯息和熟人社交的地方,我陆续在上面关注了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等机构账号,李海鹏、蒋方舟、胡赳赳等媒体人,以及大学同学和社团的朋友。

当我重新翻阅一遍自己的最初几页微博的时候,看到了青春懵懂,看到了曾经的校园生活状态,比如“十天的考试拉锯战,明天终于要结束了”,也看到了一个新闻学子对于新闻行业的热情,比如在学校记者团频繁跑大大小小的活动,从写一篇小的消息稿开始锻炼。

九年来去,我的时间简史和微博的对话精神

大二的时候,长微博开始流行起来,只不过字数限制,所以大家更多用长微博工具发图片来替代。我用长微博写过一些个人游记和所思所想,现在看来有点矫情又透露着莫名的早熟,比如我写过“这年头,人都有个病什么的,老年痴呆、卖萌装傻、偏执狂躁或者变态自虐,大致从人们走过纯真童年之后,生命就不再属于自己了,因为我们终不能再任性了,一步一步,必须把责任、关怀和理想挂在嘴边,扛在肩上。”

同样是在2012年,我们学习了报纸编辑,是的,那时候我们并没有意料后来纸媒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下坡路。一方面出于兴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完成学期末要组队完成一份报纸作业,我开始频繁翻看一些都市报和日报的版面,并且按照一定逻辑做集锦贴在微博上,@那些资深媒体人以及微博上有认证的版面编辑,他们转发后,效果就蛮好。这样的动作,也让我完成了熟人以外的微博粉丝积累。

04

新闻毕竟是一个重实践的学科,所以大二和大三暑假我都去到外地实习,先是广州,然后北京。

实习的第一站是一家都市报的深度中心,那个时候羊城还是新闻圣地,虽然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和广州日报三大报业集团实力悬殊明显,但激烈的竞争从未停止。

九年来去,我的时间简史和微博的对话精神

做选题的时候,带教老师会让我们去天涯猫扑、凯迪社区等传统的论坛上面找“料”,也建议我们多去微博找。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开始意识到了媒介舆论场的某种转变。

90年代,中国传媒开始出现了市场化趋势,并由此带来了新闻专业主义文化的发育,媒体需要找到一种形式,将社会的声音自下而上传达出来,《南方都市报》等都市类媒体率先开辟评论版面,提供了新的表达空间。

而微博的出现,又把表达空间拓展出了更多维度,我们找选题的时候对微博倍加关注,不仅因为微博为搜索、接触、利用与传播信息创造了便利,更重要的是微博为阐述个人观点提供了大众化的公共平台,承载着草根网友、媒体人、明星、企业家、官员等各个层面用户的表达。

很大程度上说,代表性的事件,进入到微博这个广场之后,才会上升成为公共表达。它天然具备圈层扩散的基因,先是议题信息,这是核心圈层,之后议题在不同群体扩散,这是扩散圈层,随后来自四面八方的用户信息和观点的汇集形成规模,达成了舆论塑造圈层。

九年来去,我的时间简史和微博的对话精神

对于一个专业是新闻传播的学生来说,微博这个产品实在有太多可以谈论的角度,它糅合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多重传播模式,在结构上,它是“所有人面向所有人”的多元非线性结构。一个热点事件可以迅速生成多个关键性节点,在节点的打通过程中,理性传播增强,群体极化式微。这种具备对话精神的产品,其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用户数和流量,也体现在公众话语权和媒介接近权。

而这种对话精神与其说消解了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不如说是在反哺媒体内容生产。我在媒体实习以及日后媒体从业的经验告诉我,传统机构媒体的报道,与微博上事件的发生、发酵到证实或证伪,这两个通路是并行的,缺一不可。

05

2014年,我大学毕业了,去了上海工作。上海虽是国际大都市,但却也是生活气息和文艺气息很浓厚的地方。

在上海,我基本上能够把工作和生活区隔开,这一点在我这四年的微博记录上也得到了验证。我再回过头去看这几年的经历的时候发现,陆陆续续去各种演唱会和音乐节是一条主线。

九年来去,我的时间简史和微博的对话精神

微博印记很清晰让我回忆起来,哪一年什么时候去了草莓音乐节、简单生活节,去了陈慧娴、罗大佑的演唱会,李志、赵雷的live等等。期间,我也通过微博@新闻实习生群 找到了一个综合素质非常全面的95后实习生,后来我们也成为很好的朋友。

九年来去,我的时间简史和微博的对话精神

这个阶段的微博平台,经历了它自身跌宕起伏的几年,比如上市、第一次年度盈利、上线全国辟谣平台、月活跃用户超过Twitter等等。于我而言,故事在平稳中有所递进,微博更像是一个老朋友,可以让我安放心事。

九年来去,我的时间简史和微博的对话精神

06

《北京折叠》的作者郝景芳在她另外一本书《生于1984》中有这样一段话:“人最终要走上一条由自我意志推动的路。那种自我意志你可能一时看不清,却能感受到它和周围磕磕绊绊的摩擦。摩擦越剧烈,人就越痛苦。而你越痛苦,就越说明周遭处境和你的意志之间不匹配。于是你不得不改变你的处境。很多时候,是痛苦而不是欲望,推动着你在一个个处境之间跳来跳去,直到最终安定下来。“

这段话也基本是我魔都四年职业生涯的一段概括。“一个一个自我在时间的轴线上将不断自我否定,再自我生成。”生活趣味上是满足的,但对于工作的自我定位,我始终在不停寻找。2017年,我选择成为一个全职自媒体人,也就是说踏上了内容创业的道路,只不过是单枪匹马。

好在,大平台已经搭建好了内容的基础设施,比如微博、微信公号,对我们这些科技自媒体来说还有虎嗅、36氪和钛媒体这样的科技内容平台。个体的发声,终究还是需要这些平台作为放大器,才能触达更多的人群,最主要的是,触达那些想要触达的人群。

微博和微信公号,把社交红利和社交资产赋能给自媒体,同时为自媒体提供流量和商业化工具,帮助内容创业者实现自身品牌价值。只有基础设施完善了,这个行业才能用内容说话,当这个行业拥有优质内容输出能力的人都没有怀才不遇的时候,内容行业才得以步入黄金时代。

应该说包括papi酱、咪蒙,以及众多和我一样的行业自媒体,都是因为微博和微信的出现,才能够在自媒体浪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也或多或少实现了把兴趣当成工作的理想。我研究互联网商业模式、产品模式,也对二次元一代和新追星一代感兴趣。

九年来去,我的时间简史和微博的对话精神

微博已经九岁,我在微博上冲浪七年多,这之间,微博傲视群雄过,也跌入过低谷而后二次崛起,用户愈发年轻化,也有了突破300亿美元市值的高光时刻。这就像每个人的生长故事一样,星辰大海,一路向前。最重要的是,一路上,我们时刻保持和世界对话,依旧保留着和自己对话的精神。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08-28
九年来去,我的时间简史和微博的对话精神
浩瀚如宇宙如此,其实每个人也是如此,我们每一次自我思量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回溯以前的自己或者刚刚过去的自己,他们构成了当下的意义和未来的一种坐标系。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