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京东集团发布了截止至6月30日的2018年第二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京东第二季度净收入为1223亿元(约185亿美元),同比增长31.2%,看起来略微低于市场预期的1229.1亿元。而财报发布后,京东股价下跌了1.21%,以31.97收盘。
京东Q2季度的净利润为4.97亿元人民币,要知道,去年,这个数字是9.765亿元人民币。不过,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核心业务的京东商城在Q2季度的运营利润率达1.1%,相比去年同期的0.8%有所提升。
根据走势来看,京东的营收依然处于稳定的增长期,特别是来自服务的收入将保持一个高速的增长。但在公布的各项数据中,和净收入的数据相比,净利润的数据似乎略显刺眼。
为什么在京东运营的基本盘面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单季的净利润会跳水如此之多呢?京东是否也像其他企业营收涨利润反跌一样归于同一原因?
而锌财经也在京东的Q2财报中发现了另一组有趣的数据,财报中显示,京东在该季度中用于技术研发的投入达到了27.81亿元,同比去年,增长了近80%。
从这里,初步可判断净利润率会略显失色的一些原因。
而资金的流向,亦可窥见一个公司战略的方向。显然,技术已经成了京东下一阶段的战略标的。
1
财报真相:明跌暗涨
锌财经记者亲历了过往两届的京东“6·18”生日。在电商领域,京东已经是位列豪强,但不可否认,从过去两年开始,国内的一线电商平台都已经出现了增速放缓的情况。
其中的原因并不难窥探:线上的红利逐渐消失,新零售、无界零售的新型零售业态的出现,重塑了已经“过时”的纯线上模式。
今年以来,网络零售市场总体规模35804.9亿元,而整个社会零售消费总额达180018亿元,电商的占比不足20%,线下占比仍然在80%以上。
此消彼长,由于电商业务增速放缓,在增长模式换挡期,各家巨头又重新把目光看向未来,寻找新的增长点。
阿里、腾讯着力资产收购、股权投资,而京东则选择加速转向零售服务商角色。
在今年的开年大会上,刘强东描绘了京东三曲线,把战略放到了无界零售基础设施的技术革新上。
就像十年前,在质疑声中自建了物流一样,这一次的京东,依然选择牺牲短期利益,把注压在了未来的十年。
并且,京东依然有底气。
数据显示,京东服务收入就有大幅上涨。2018年第二季度净服务收入为118亿元(约18亿美元),同比增长51%。
其中,今年上半年,京东自建的物流作为主力军,和其他服务的收入,同比去年上半年翻了1.5倍。
今年整个“6.18”期间,京东的累积下单总金额为1592亿元人民币。与去年的近1200亿元的销售额相比,仍然增长了31.2%。
从直观的数据上来看,京东的增速放缓毋庸置疑。实际上,增速放缓京东不是个例,从2016年开始,淘宝、天猫、苏宁等国内电商巨头都已经开始出现增速放缓的情况。
京东加速转向零售服务商角色,服务收入快速增长。这次的财报显示,京东季度主要业绩增长来自于零售业务。
刘强东的规划里,以物流为载体的供应链业务不仅包含零售业务,还包括金融、保险、汽车、房产、健康等。与技术研发相似,这类业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需要10年甚至20年的时间,需要1000亿甚至几千亿的投资才能做成。
“但是一旦做成,不仅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问题,而且能够为行业和社会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
此外,另一点也不能否认,京东的用户基数已经做到了足够大,而且已然过了高速增长的时期,到了保持稳定增长期。稳定增长才是成熟阶段的盈利模式。
实际上,京东的模式一直在被外界认可。
今年6月份,谷歌以5.5亿美金入股京东。数额不大,但却是对京东模式真金白银的认可。在获得谷歌的加持后,京东产品和技术又一次提升。
京东和谷歌的Shopping Action有更深的互补合作。对京东来讲,可以将优质产品在谷歌的平台上出售;对谷歌来讲,京东13万的优质商家是一个优质的流量入口。
的确,现在的京东并非处于历史的高位。从一个高速增长的状态,进入到一个稳定发展和探索发展的模式,在数据上,必然会受到质疑,但这不过是一个短期和暂时的现象。
2
物流:从“巨大包袱”到“利润中心”
长期以来,京东的物流体系被很多人看作是一个巨大的包袱,“做物流的京东将来会成为悲剧。”马云当年的嘲讽还能在《阿里巴巴正传》的序言中找到。
本季度的报表显示,京东上半年物流收入增长151%,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几乎等同于2017全年。实际上,去年年底,京东方面就正式宣布京东物流已经实现盈利。
曾经不被看好的物流,已然成为京东的一道他人无法跨越的护城河了。
有这样的结果,其实并不意外,刘强东早就对京东的未来做了规划。
早在2007年,刘强东做了一个令外界无法理解的决定——自建物流。这样的“重资产”模式,在外界看来,无疑是京东自己给自己增加了负荷量。
要知道,做物流,首先要组建的是一个数量极其庞大,并且遍布全国的一线团队;其次,一线蓝领团队所有的难题也必须面对。
近年来,京东一直不断在物流网络的建设上加码。因为需要时间的积累,更需要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京东的物流一直被视为吸金黑洞和亏损源头。
而今年,京东物流刚过10周年,现在来看,当初的那个决定越来越被证明无比正确。
在国内电商平台开放的背景下,物流服务已经成了各个平台比拼服务的重要标准之一。在10多年的经营下,京东物流是否为用户认可,已无需多言。
截至2018年6月30日,京东在全国运营521个大型仓库,总面积约1160万平方米。
相同的动作,京东的物流体系理念却不一样。
对传统的加盟模式来说,物品搬运的次数越多,利润空间就越大;但对京东的自建物流而言,搬运次数越少,则成本越低,效率越高。
无疑,京东物流的理念是和用户需求完全一致的。
就如刘强东所说:物流只是一个起步,当它变成资源平台,你能看到的东西会越来越多。这是刘强东面对外界质疑京东物流所做的回应,也是对京东物流的战略部署。
此外,2010年,京东物流的服务体系开始对外开放,承接第三方订单;2017年4月,京东物流正式宣布独立运营,哪怕是京东商城,也仅仅是京东物流体系里的一个重要客户之一而已。丁磊也选择了京东物流,作为网易旗下电商品牌“网易严选”的合作方。
实际上,现在的物流已不再是单纯的线下流水模式,而是进入到了“智慧物流”的时代。基于大数据、AI、云计算技术,京东用10余年时间构建起了自己的物流网络。
第二季度,京东还围绕本地生活即时配送场景,推出了“京瞬达”。用户在京东商城购买商品时,京东可以根据用户的收货地址进行自动识别,并匹配附近供货网点仓库发货,用户如选择带有“京瞬达”配送标识的商品,下单后可根据地址匹配情况,享受从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的送货上门服务。
作为一家已经做到足够量级的电商平台,京东已能够凭借自己的物流体系,把最优质的服务做到最末端的环节。这套庞大的物流系统无疑迈出了从“巨大包袱”到“利润中心”的第一步。
当初一手不可思议的牌,如今,成了京东手里的王牌。但,也仅仅是其中一张而已。
3
技术:加固护城河
不久前,京东第15个生日上,刘强东又对京东的三条曲线做了这样的描述:
“过去十年是第一条曲线,现在进入第二条曲线,主要是新品类的成长,比如来自于大客户、生鲜业务和对外赋能;大概两三年之后,我们会进入第三条增长曲线,主要是以技术拉动和供应链服务作为核心的增长推动点。”
技术,并非是京东短期之战略。
早在2017年的开年大会上,刘强东以“技术!技术!技术!”作了演讲的结尾,又在今年年初,提出了京东的第二个“十二年计划”,宣布要把第一个十二年里所有的商业模式都用技术来改造,把京东变成一家纯粹的技术公司。
在Q2季度,京东的这一战略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技术投入达到了27.81亿元,同比增长79.8%。
但实际上,京东在技术研究领域的投入在逐年增加:2016年的投入是45亿元;2017年的投入是67亿元;今年上半年,Q1和Q2季度的总投入已经接近52亿元,预计今年的总投入很可能超过100亿元。
持续的技术研发投入,使京东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核心技术研发,以及智能物流、智能供应链、售后服务等应用领域的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在京东对技术研发大力支持的前提下,京东的护城河也不断被加固。在智能物流的硬件设施上,京东X事业部自主研发的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等构成了京东无人科技矩阵。
虽然在目前阶段,无人物流尚未成为主流的配送方式,但无人配送方式的优势已经凸显。
首先,在城市之间的干线和支线运输中,规模化的无人运输方式能够降低物流成本;其次,在一些交通不便的欠发达山区,无人物流也能够克服地理的劣势,使城乡资源能够有效互通。
在人工智能领域,京东推出了开放人工智能平台NeuHub,提供包括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等一系列人工智能服务。这也意味着京东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开始从应用型向核心技术研发和输出方面发力。
在NeuHub平台上,京东自主研发了情感分析的API。基于京东多年沉淀的丰富评论数据和NLP深度学习技术积累,京东智能AI客服能够自动对用户在和客服交谈过程中表达的生气、焦虑、高兴等多种情绪,进行精准感知,并在回复表达中蕴含相应的情感。
NeuHub平台的上线,一方面,让用户在京东平台的体验最大程度的人性化;另一方面,让京东节省了最大的一线人力资源。
在云计算领域,京东云已完成了首款云计算一体机——JD System 360的自主研发,这款云服务基础设施,将会搭载京东云自研的JD Stack专有云系列产品,为用户提供上云方面的服务。
京东的技术战略布局也为未来搭建了一幅“无界零售”的新版图,无疑就像跟十年前的自建物流一搬,前期需要牺牲巨大的利益。但十年后,“无界零售”是一个可期的画面。
就像京东物流平台的搭建一样,最终平台赋能的并不仅仅是京东自己。京东第三条的技术曲线之下,所重构的零售基础设施,是能够重新定义无数的小B端的生存模式的。
即便如刘强东所说的,“京东技术曲线”要在两三年后才开始,但目前不断加大的投入,却是在为京东的第三曲线积累势能。
不同于前两条曲线,作为第三条曲线的底层技术,一方面是为京东已经打下的江山夯实城墙;另一方面,也将成为京东手里披荆斩棘的一把利剑。
正如刘强东所说,很多东西,不能只看第一步所付出的成本,而要看到它变成资源平台之后的价值。
文章 ∣ 零柒
责编 ∣ 九凤
©本文版权归“锌财经”所有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