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云、物联网、人工智能,当这些词语变得耳熟能详时,我们已经成了这个新技术时代的见证者。智能音箱、无人驾驶、智能调度、无人机快递……在我们悄然不觉间,十年前只能出现在电影里的场景已经一一实现。
在新技术领域里,巨头纷纷入局,利用新技术研发、迭代,进一步获得竞争优势。小公司也不甘落后,争先恐后加入这场硝烟四起的争夺战,试图利用自身优势实现绝地反击。
新技术对企业转型的冲击已经迫在眉睫,先行者一骑绝尘、抢先攻克市场,后来者不甘落后、虎视眈眈。当前,IoT、大数据、人工智能已成为产业升级三件套,每一个企业在使用“三件套”标准工具时,都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
在锌财经2018“新产业经济”峰会的新技术沙龙上,主持人银杏谷资本创始人陈向明,向利尔达董事长陈贤兴、Rokid副总裁周军、涂鸦智能副总裁那竞丹和点我达联合创始人堵成杰四位嘉宾发起提问,以“企业转型第一步,万物必须互联网”为主题,分享新技术对万物互联时代的融合、推动和颠覆作用。
▌主持人银杏谷资本创始人 陈向明:
我认为,现在产业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关键词从互联网慢慢移到物联网。物联网在我看来是一个更深更广的机会,一是因为物与物的连接比人与人的连接点更多,这是一个数量级的增长;二是物联网的连接点从简单的商业开始介入到产业的生产和供应链的全过程。今天,我们来谈谈物联网跟产业升级的关系。
涂鸦做智能网络平台,点我达做即时物流,利尔达做物联网解决方案,Rokid进军AI芯片,涉及领域包括IoT、大数据、人工智能,大家分别有什么样的独特思路,使得各位在各自领域给出了目前的答案?
此外,企业的发展过程都会经历技术驱动跟商业模式的驱动,在各位嘉宾所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技术驱动在各自商业模式革命性的变革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
▌Rokid副总裁 周军:
Rokid持续关注人工智能时代交互技术的发展。我们的语音方案,完整运行在自研芯片KAMINO 18。除了语音交互,现在还在开发视觉方面的技术。
至于技术驱动,我们关心芯片技术的发展,芯片的制程从几年前的28nm到现在的10nm。芯片技术的迭代更新能让我们将产品的功耗做得更低,性能做得更强。
在算法方面我们也继续加大投入,不仅语音处理,也关注语音与视觉、虚拟与现实融合的算法研究,希望做出更好的产品。
▌利尔达董事长 陈贤兴:
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用户端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因此物与物的节点比人与人的节点数量高了N倍,所面向的市场也非常庞大。在这个庞大的市场里,每家公司都必须有自己的资源。利尔达的独特资源是累计数年、遍布全国的电子行业客户,只不过原来卖芯片,现在做方案。
物联网这个行业机会很多,哪怕做好一个应用,就能有十亿以上的业绩,一条线就有百亿的市场。但我们不做深入,只专注于方案。
2009年,利尔达还在卖芯片,当时面临着转型,有两个选择:一是卖掉公司,二是咬牙做研发。虽然做贸易更简单、更赚钱,但是为了企业的未来和国家的发展,必须不断投入研发。
信息产业硬件方面更新换代太快,每一天都有新的技术诞生,没有研发就没有创新。对于我们来说,是不断的技术投入和自己的知识产权,造就了今天的利尔达。我一直认为,没有技术创新,公司就没有价值。
▌涂鸦智能副总裁 那竞丹:
如果要说独特的思路,应该是我们团队用互联网思维去做标准化和规模化。
我们的创始团队基本都来自阿里云的初始团队,当时云计算是用互联网思维来做的产品,而现在做AI和IoT我们都沿用了这种思维。互联网思维对我们来说,第一个是要实现标准化,有了标准化以后迅速有规模。
涂鸦智能能够做到今天这个规模也得益于我们最初的想法:把所有产品和服务在底层服务阶段做到标准化,从而发展到可以支持各行各业的各个领域,并能快速支持到每一个角色的应用层面。OEM、ODM厂商、智能产品品牌商、贸易商、渠道商,以及外部的电商平台、分销渠道等各种角色都能在涂鸦平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产生关系。
谈到技术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变化,我觉得涂鸦智能的优势在于,能够把外人看起来特别烦琐的大规模产品技术能力,通过重新的架构和创新去解决规模化的难题。
另外,用底层数据打通和应用层适配的方式,对不同品牌的智能产品进行数据、协议和标准的对接和联动,实现全屋智能。
▌点我达联合创始人堵成杰:
在技术物流领域最早实现智能调度,将AI大数据应用到物流各个场景中,这完成了点我达的技术壁垒。
在技术创新层面,AI大数据在点我达的应用场景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智能派单。我们每天会使用海量的数据来对派单模型不断优化,在保证整个商家用户体验的基础之上,不断提升订单合理性和物流效率,使得运力成本达到最优。
●二是无分区系统。传统物流公司受限于区域划分和运力成本,无分区系统可以让派送员不被区域限制,上一个订单的终点即是下一个订单的起点,可以最大化地使用运力,降低运力在区域范围和回程之间的消耗。
●三是压力平衡体系。在每天的运营过程中,我们会实时计算配送员和商家的订单压力情况,并应用到调度派单决策、动态调价以及运力引导的系统中。这样就相当于让运力的供需两端达到相对平衡,这也是对整个运营效率提升非常重要的一点。
文章 ∣ 何辛
责编 ∣ 海燕
©本文版权归“锌财经”所有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