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ofo或将卖身滴滴,共享单车行业该何去何从?
记得马云在N年前参加央视《赢在中国》时曾提到,创业型公司一定要在发展最好、最有钱的时期找投资,因为这个阶段才有和VC讨价还价的资本。如果戴威当年看了这档节目,ofo是否还会面临今天的局面?
最近业界有消息传出ofo与滴滴的谈判已接近尾声,被滴滴收购似乎已“板上钉钉”。不过在于最关键的价位问题上,双方仍在拉锯,“滴滴还在不断降价,每谈一次价格就要折损一次,还有说法是现在滴滴的出价已经按照人民币来计算了”,有知情人士称。
ofo到底值多少钱?
在关键的价格问题上,我们看看先例,美团收购摩拜的价格是27亿美元,按理说ofo也应该与相差无几,然而,此前36氪曾独家报道了滴滴创始人程维对ofo的预期收购价格只有美团收购摩拜的一半,也就是15亿美金左右。按照上面所说,双方谈判导致ofo被继续压价,那么最终成交价必然低于15亿美金,为何两者差距如此之大?
首先,在不同时期对比摩拜和ofo的估值是不恰当的,摩拜被美团收购处在一个相对良性的市场环境之下,同时摩拜的经营状况也相对较好;如今ofo的经营状况每况愈下,加上哈罗单车异军突起,行业格局变化迅速,ofo的日子必然不会好过。因此,即便两者存在可比性,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运作两个资本事件,情况截然不同。
其次,对不同的收购方来说,所能承担的收购成本也截然不同。摩拜被美团收购,背后站着的是腾讯,如果腾讯需要将摩拜这颗棋子纳入自身阵营,成本不会是问题。阿里在大举扶持哈罗单车之后,ofo变成可有可无的角色,有说法称阿里巴巴的出价比滴滴更低,这也能理解。再者,滴滴手中有复活的小蓝车和青桔单车,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趁着ofo不断爆出利空消息压低价格对生意人太平常不过,同时,滴滴也并不缺钱,在谈判中显然占据更大的主动权。
第三,从商业模式、产品竞争力上看,摩拜比ofo更适合打持久战,ofo的策略是靠低成本的产品疯狂布局到各个城市,在短时间内拉升市场份额。但摩拜走的是一个精细化、科技化的经营路线,包括对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探索,使摩拜更有科技含量,单说智能锁这块摩拜就比ofo强不少,缺点是成本高,市场份额提升慢。如今没有任何一家巨头会忽略技术创新,所以摩拜比ofo更值钱道理就在这儿,市场份额可以用钱解决,但技术积累就没那么容易了。
最后,至于ofo到底值多少钱,这是个复杂的问题,在我看来,15亿美元对ofo或许仍是巨大的泡沫。
除了被收购,ofo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那么对ofo来说,除了被收购还有更好的选择吗?答案是没有。共享单车发展至今,其商业模式出现了越来越复杂的问题,毫不夸张的说,若靠独立经营,共享单车是很难走出泥潭的。
以ofo为例,近年来ofo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展现了很强的求生欲望,例如卖车身和APP开屏广告、推动国际化、进军区块链、上线资讯模块等等,看似靠谱,实则不堪一击,就说资讯这块,网上的评论一针见血------“如果车都扫不开,还有心思刷新闻?”。换言之,若ofo主业务做不好,多元化将是个扯淡的命题。
而且,这一年来ofo一直传出各种负面消息,最近又传出ofo海外市场不断撤退,通信服务商可能会陆续停止服务,所有的消息都指向一点,ofo经营不善,资金短缺。在这种情况下,ofo除被收购外,恐怕没有更好的选择了。这一次,投资者不能让戴威再任性下去。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如此,美团为何还要收购摩拜?而且出价高达27亿美元?若单独分析收购案,确实很难理解,但如果结合美团IPO,以及腾讯与两者的关系,答案就比较清晰了。首先,腾讯对摩拜和美团都有投资,而且目的非常一致,都是为了拓展支付场景,这为腾讯撮合这笔交易提供了机会,而且对腾讯来说,美团收购摩拜不过是资金从左手腾挪到右手而已,不会有明显的损失,价格高低影响不大。
其次,这场收购可以壮大美团的体量,提升美团的估值,等于把摩拜打包到美团一并上市,这不仅会给摩拜投资者提供退出机会,对美团的投资者一样有好处,这一点我们下面还会谈到。
滴滴若收购ofo,出于什么考虑?
换个角度来讲,滴滴若收购ofo,出于什么考虑?或者说,ofo能给滴滴带来什么价值?
首先,滴滴布局的是出行市场,而共享单车也属于出行市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共享单车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滴滴的短途业务构成了一定的威胁。现如今,虽然共享单车惨遭洗礼,但阿里扶持的哈罗单车,被美团收购的摩拜单车依然有着不小的威胁,因此滴滴不能被动挨打,接盘小蓝车,推青桔单车凸显了滴滴的焦虑。如果滴滴能收购ofo,共享单车市场三分天下的局面将进一步被巩固。
其次,ofo虽然存在很多负面消息,但品牌影响力摆在那儿,说实话,现在谈到共享单车,很多人脑海里面还是会浮现出摩拜和ofo。因此,无论从市场布局,还是从未来IPO的估值角度分析,ofo品牌影响力所带来的价值不可忽视。在这方面美团是个可以借鉴的案例,收购摩拜之前,机构对美团的估值普遍在300亿美元左右,但收购摩拜之后,美团的估值最高达到600亿美元,虽然有消息称美团估值已经下调到350-400亿美元,但比之前仍有不小提升,这其中固然有摩拜的估值成分。
第三,滴滴如今也面临诸多困局,在出行业务这块饱受诟病。美团除了做打车之外,收购摩拜更是强化了在出行领域的布局。滴滴不能坐等别人抄后路,若收购ofo则能进一步补齐出行短板,配合现有的打车业务形成牢固的护城河。此外,虽然滴滴也曾考虑通过推外卖牵制美团,但现在看来,效果似乎不太理想。
因此,滴滴其实是想用尽量少的钱来壮大自己,收购ofo是个相对快捷的办法,但这并非无懈可击,若真正收购ofo,滴滴仍需花费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去推动业务整合,对产品更新换代,这恐怕也是滴滴不断压价的根本原因。
戴威的年少轻狂害了ofo吗?
最后再讨论一个问题,在媒体圈,不少人认为戴威太年少轻狂,这是导致ofo走到今天的根本原因。我觉得这只是“事后诸葛亮”的说法,如果ofo失败了,大家在潜意识里面会将责任归咎于戴威,但如果ofo成功了,对戴威是否又会是另外一番评价?
首先,ofo最开始走的路线和摩拜并不一致,你可以说是戴威缺乏运营经验所致,毕竟ofo不像摩拜,有王晓峰这种顶尖人才做掌舵人。但另一方面,这或许也是ofo的唯一选择,因为摩拜的产品虽然更有科技含量,但因成本较高,市场拓展必然较慢,如果ofo也执行和摩拜一样的策略,恐怕很难跑在摩拜前面,所以,戴威选择先市场后产品,也许是当时唯一的选择,而且ofo面临的对手可不只是摩拜,拼市场确实更快。
其次,戴威一心想把ofo做大做强,不想和摩拜合并,也不愿意被其他人控制,这种做法不一定完全错误。戴威不想和摩拜合并,根本原因在于其认为ofo有打垮摩拜的可能,客观上讲,ofo在某个时间段确实比摩拜更强,这或许助长了戴威的自信。至于其不愿意被其他人控制,这也很正常,当初李彦宏和刘强东在面对与资本的争执时都不屈服,也正是这种态度才成就了今天的百度和京东。商业发展很多时候是很难预测的,大部分的评论不过是“事后诸葛亮”而已。
当然,我们并不能否认的是,戴威也确实在某些问题上犯了错误,导致其与投资方的关系迅速恶化。总的来说,没有任何一个创业者保证自己的观点和立场100%正确,也没有任何一个创业者能保证永远不和投资者闹掰。
据部分媒体报道,ofo和滴滴的部分员工已经为收购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有接近滴滴的知情人士却称,收购的进展可能不会像大家预料的那么快,难道是滴滴还想压价不成?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