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上市,接下来美团、拼多多等也要陆续IPO,很多人感叹这将是中国互联网的最后一波造富故事。那么,中国还有哪些领域值得创业者All In?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肯定会先看看还有哪些传统领域尚未被互联网所改造。签合同就是其中之一,打印、签字、邮寄……这些传统的签约方式仍在各类商务和民事活动中占据着主流。
这种上世纪的处理方案,其痛点清晰可见,费人、费时、费钱。这种情况被一家名为DocuSign的硅谷公司改变,这家企业成立于2003 年,它能帮助用户在网上迅速获取具有法律效力的电子签名,该公司通过在互联网上审核认证用户的数字签名,扮演着类似见证人的角色。
近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基于SaaS交付模式的“第三方电子签约”服务平台应运而生并快速发展,应用范围持续扩张,成为带动电子认证服务产业发展的新动力。今年4月份,DocuSign在纳斯达克IPO上市,股价一路飙升,6月市值最高时已经突破100亿美元,这也是市场对于该领域能够诞生巨头的一个信号反馈。对标之下,中国电子签约市场的春天到了吗?
01
Docusign背后是美国电子签约史
2012年7月,NBA球星DeronWilliams(德隆·威廉姆斯)与Brooklyn Nets(布鲁克林篮网队)签署了一份长达5年、价值9800万美元的合同。Williams使用的是SignNow数字签名应用。
这是美国电子签约行业史上最具标志性的事件之一。从此电子签约开始被美国大众所熟知,并广泛应用在企业领域。
明星效应只是产业推动力的一部分。事实上,美国电子签约经历了美国政府政策扶持和云计算技术爆炸性进步的两大重要节点,才逐渐开始普及起来的。
第一个重要节点,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美国,以互联网为运营平台的电子商务交易,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在政府大力支持下,电子商务立法提上议程。1999年,美国统一州法委员会(NCCUSL)发布了《统一电子交易法》(UETA);2000年,时任总统克林顿签署了国会两院通过《电子签名法》。一系列法律的颁布,使得电子签名的合法性得到认可,由此电子签名得到初步发展。
第二个重要节点,是2010年之后,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渗透,电子签名才进入飞速发展期,涌现出 eSignLive、HelloSign、 PandaDoc 等一大批新兴创业公司,苦熬了多年的DocuSign正是趁这一波机会成长为行业标杆公司。
技术对电子签名的巨大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技术渗透带来的产品体验显著提升,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用户认证流程大幅简化,移动终端的普及使得签名的便捷性和易用性得到提升。另一方面,是电子签名SaaS出现,为企业提供了可快速部署的平台化解决方案。
对于企业来说,15年是一个不短的时间,DocuSign能够击败竞争者,上市且成为新贵巨头,一定是做对了一些事情。比如,在研发方面进行了大力投资,以期打造更广泛的合约平台,包括电子签名及签名前后的各个事项。其中一个例子是电子支付,客户可以在签名后通过文件链接直接支付,接受信用卡、电子支票、Apple Pay、Android Pay以及最近添加的PayPal。
再比如为特定的行业开发解决方案,DocuSign在开发电子公证功能,让公证人参与电子签名的过程。美国越来越多的州已经认定该流程合法,最近一个宣布电子公证合法的是加利福尼亚州。此外,DocuSign也在加速其国际化的布局。
在谈到DocuSign的竞争力时,DocuSign CEO Springer列举了一组数据:在不计算劳力价值的情况下,通过DocuSign的服务,用户在一笔交易上的2美元投入可带来大约36美元的成本节约。对于苦于人工高昂的美国企业来说,DocuSign简直是节源利器。
02
中国电子签约跨过两道门槛
对于国内电子签约市场来说,其发展过程,简单来说就是要跨过两道门槛,第一道门槛是从技术和司法层面让电子数据具备法律效力,第二道门槛则是市场的认可。
事实上,早在1994年中国就出台了第一部《电子合同法》,对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表示了肯定,但那时候电子签约并没有多少应用场景。2005年,《电子签名法》实施,对可靠的电子签名进行明确的规定。但由于该法诸多细节和规则还不够完善,加之当时的电子签约技术不够成熟,如行业老兵e签宝彼时采用的是在合同上加盖电子签章的应用,无论是安全性还是实用性都不太满足市场需求,发展起来困难重重。
2014年至今,是中国电子签约市场的爆发期。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电子合同的需求增加以及技术和政策的加持为电子签约行业发展提供有利环境。特别是电子签约云平台上上签首创使用极简的SaaS电子签约方案,通过数字认证签名+时间戳技术,使得电子签约变得非常安全快捷。电子签约技术的进步,也引发资本的追逐,电子签约行业在此期间迎来一股创业潮,涌现出一大批电子签约SaaS平台,如法大大、领签、安心签等。
最近第三方研究机构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了《2017-2018中国电子签约行业专题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电子签约行业也逐渐步入风口,预计到2019年市场规模将突破30亿元,2018-2019年每年的增长率都突破了150%。
关于电子签约的顶层设计也在密集出炉,比如去年以来,国家旅游局颁布《旅游电子商务电子合同基本信息规范》,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宣布国家电子合同备案平台上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关于《互联网金融个体网络借贷电子合同安全规范》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的通知,以规范网络借贷行业电子合同的签署等等。
2018年6月28日,基于区块链的电子证据的法律效力还得到司法机构的认可。杭州互联网法院就在全国首例区块链存证案的审理中,采信了原告采用区块链存证方式的电子证据。
虽然市场规模不如美国电子签约市场,但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电子签约正在起飞。
03
商业活动的水电煤
商业活动中,有两个基础的环节,一个是第三方支付,还有一个是契约环节。上上签创始人兼CEO万敏有一个比喻,这两个环节就像单车的两个轮子,支付端的轮子已经被解决了,契约(电子合同)这端同样是刚需,会诞生类似支付巨头那样的企业。
可以看到,中国电子签约企业消费习惯正在逐步养成,普及率超出很多人想象。首先是金融业的爆发,特别是市场规模高达万亿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已经把电子合同作为了行业标配,并成为备案合规、规范行业发展的利器。
以前互联网金融行业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在他自己的服务器上生成一份协议或者合同,是所有用户最熟悉的方式,单击确认就可以了。但是这是没有法律效力的,这相当于平台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在他的服务器上,他是可以进行篡改的,五块钱可以改成十块而且电子数据的篡改是没有任何痕迹的。另外一种方式就是,通过第三方电子签约平台与用户签署合同,全程公证、加盖时间戳,并将合同数据存储到第三方平台上,任何人都不能进行篡改。
毫无疑问,第二种方式是更健康合规的,也受到国家认可。所以说,互金行业的爆发和电子签约行业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艾媒咨询的报告也显示,金融业以35.2%的占比成为电子签约渗透率最高的领域。
另外在人力成本不断攀升的情况下,零售制造、互联网服务、物流、B2B等行业都在开始普及使用电子合同,来降本增效。实际上,电子签约是构建一个完整的证据链,帮助企业和用户取得信赖,取得法规认可。
04
电子签约行业马太效应加剧
虽然使用习惯仍在束缚电子签约市场发展,比如说合作企业不接受电子签约、担心信息泄露等等,但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86.0%的中国电子签约企业用户表示愿意向合作企业推荐使用电子签约,其中近七成企业用户趋向于在业务合作中进行推荐。
这就使得电子签约行业与其他行业显得非常不同,马太效应会特别突出。要知道,企业是电子签约行业的主要客户,当大型企业用户使用电子签约平台,同时也会带动该企业的上下游合作伙伴、客户使用同一电子签约平台,最终使得用户聚合在实力强劲的平台。
上上签CEO万敏就说到一个故事,他们今年和中国超市巨头永辉超市达成了合作,结果使用一段时间后,永辉超市上下游的供应商、合作伙伴都跑过来使用他们的电子签约服务。这种大B带小B的例子,已经成为他们客户拓展中的常态。
马太效应的加强,使得中国电子签约的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艾媒数据显示,位于前列的几家电子签名公司中,上上签以33.6%的份额名列第一,仅其一家份额就超过了整个市场的三分之一。
艾媒还预测,电子签约市场现在进入窗口期,部分具备品牌优势的电子签约平台在技术和资金获取上占据优势,新平台的进入成本越来越高,行业壁垒业已形成。头部玩家优势还将进一步扩大,预计2022年将达到85%以上的市场份额。上上签最有可能成为最后的终极玩家。
当然,中美电子签约市场仍存在差距,目前中国电子签约市场的渗透率只有1%左右,整体市场规模还不及DocuSign一家的营收(DocuSign公开披露其2017财年营收为5.85亿美元,折合38.6亿元)。
但是美国同行的经验告诉大家,电子签约领域的投资需要非常大的耐心,才能等到最后的开花结果。早在10年前, 投资商FrazierTechnology Ventures和Ignition Venture Partners就对DocuSign进行了A轮投资,而DocuSign直到2014年才达到“独角兽”的级别,也就是达到10亿美元的估值。这些投资者的眼光十分长远,最终他们在DocuSign上市后得到了丰硕的回报。
对于中国电子签约市场而言,春天已经到来,现在需要的是耐心等待其成长为苍天大树。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