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仿制到原研:哪个才是我们的药神?

原标题:从仿制到原研:哪个才是我们的药神?

这几天看过点映的同学们应该都知道,徐峥的新片《我不是药神》很有可能将成为一部年度国产电影的品质担当。能让其经得起如此“吹捧”,不仅仅是故事的情节设置、叙述节奏以及其他剪辑、拍摄等电影制作技巧等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更在于它关注的一个非常敏感的领域:仿制药。

从努力加入世贸组织开始,我国就一直非常重视各行各业的专利保护问题,这其中自然涉及有庞大市场的制药业。所以,在加入了世贸组织之后,一些专利未到期的药物,我国只允许专利持有者作为唯一销售渠道。这种保护措施也就令仿制这些最新药物成为了不可能。

但问题是,即便是一些过了专利保护期的药品好像我们的仿制药也并没有卖得特别好;而反观隔壁的印度,质量好又便宜,世界药厂的名头真不是空穴来风……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不过隔着一道山脉,中印仿制药为何却差别那么大?

所谓仿制药,就是在剂量、安全性和效力、质量、作用和适应症上与它的原研药相同的一种仿制药品。它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专利到期之后的合法仿制药,这个时候大家都可以生产;另一种则是原研药专利未到期,在受到专利保护的国家,生产或销售这种仿制药就都是非法的,该药也就被统称为“假药”。电影中程勇从印度走私过来的用于白血病治疗的格列宁仿制药就被警方称为“假药”。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印度就可以生产仿制格列宁呢?难道原研药的专利期在全世界有地域歧视?

事实并非如此。印度仿制药闻名于世界是有历史的原因的,原因之一就是印度人民比较穷。因此,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印度取消了医药产品专利。于是,有了政策的庇护,印度的仿制药市场开始迅猛发展,在新药引进方面也缩短了与欧美国家的时间差距。即便后来加入了世贸组织,印度也利用十年知识产权过渡期来继续进行仿制药品研发;而在过渡期之后,其又会使用强制许可的方式来在本国生产专利药。

那么,由此就产生了在中国买得到的药,印度能买到;中国买不到的药,印度也能买到。

如果由于保护药品专利使得最新仿制药不得不在印度购买的话,一些过了专利期的中国自主生产的仿制药也在市场上遇冷就显得比较尴尬了。

比如有一个名词叫做“专利悬崖”,意思是原研药在专利期之内的销量非常好,利润也非常高;但是一旦过了专利期,仿制药的大量出现则会导致原研药的销售出现断崖式下跌。这种情况在欧美地区普遍存在,但在中国却不尽然。

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的仿制药质量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一线核苷类药物恩替卡韦,目前市场上主要以原研药博路定和以正大天晴生产的润众等一批国产仿制药展开竞争。虽然成分一样,但在抑制病毒复制的效果上,博路定所需要的时间明显要比润众短很多,在临床上一般也都用博路定来采取紧急治疗。据有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原研药博路定的市场份额仍然接近百分之六十,而国产恩替卡韦的领军代表润众直到今年年初才通过了药物一致性评价。在价格上,两者却相差了一半左右。

此外,在进行比较危急的病情治疗的时候,医生也往往建议使用或者强制使用进口药物。电影中程勇的父亲病危,他问医生能不能换国产药治疗,医生的回复则是:我要对病人负责。

造成中国国产仿制药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在于长期的药品评审标准比较低,直到2007年我国才正式对仿制药进行一致性评价。虽然近些年来通过一系列改革和政策的举措,我国对仿制药的研发和管理的重视提高了一个层次,但多年来的积弱现状仍然迫切需要得到改善。

AI是不是可以抓住的一根稻草?

那么,在新药研发越来越依靠技术来驱动的今天,通过AI研发药物或许可能是中国的仿制药弯道超车的一个途径。那么,这几年口号喊得很响的用AI来进行药物研发,到底有哪些可能的优势呢?

首先,快速搜集最新科研成果,为研发者提供研制思路。面对每年最新的数以万计的医药类科研论文,科研人员可能只能阅读其中的数百篇,能精细阅读的数量则更少。那么由于科研人员个人精力有限,有很多有价值的论文将可能被忽略。利用AI强大的数据搜集能力,其将可能在短时间内筛选出最有价值的科研论文,从而为新药的研发提供最好的思路。

其次,针对性进行病理分析和药物研发。日本有50家公司希望能联合起来利用AI来分析某一种疾病的病理,然后通过使用不同的药物成分对病因,比如癌细胞进行有效性测试。其作用即在于能够比人类更快地试出较为合适的药物成分。当然,这需要非常复杂的算法来进行操作,而一旦实验成功,无疑将大大加快有效新药的研制速度。

最后,利用人工智能研制新药有可能将大大缩短研制新药的周期和降低研制成本。如今,一种新药从研发到临床实验再到最终上市,很可能需要10到20年的时间,花费以十亿美元计的资金成本。通过AI处理更为庞大的医学数据,其有望将时间新药的研发周期缩短一半以上。时间和资金成本的降低,也就意味着市场价格的降低。

那么,中国是否搭上了AI制药的班车呢?

笔者查阅了2017年的一个数据,涉及AI制药的公司中,美国有12家,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英国有3家,而中国只有一家。除了公司之外,在学术研究领域,也多以欧美日的科学家探索AI制药为主。数据虽然可能不够全面,但至少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AI这件事上,中国应该要有危机意识了。如果这种投入持续下去,将很有可能造成中国的制药能力与世界前沿势力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而乐观之处在于,发展AI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从资金投入、人才吸引、高校人才培训等各个方面来看,中国的AI前景是值得期待的。那么,AI制药在这种背景下,最终也将不会成为纸上谈兵;已经上马的新药测试,也可能会由于AI的助力而实现早日上市。

不管怎样,AI对提升中国的制药乃至仿制药的能力是值得期待的。至少在这场肉眼可见利益的技术博弈上,希望我们能够迎风而上。

仿制始终是在影子下前行,原研才是救命的良方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的是,奔着仿制药一条道走到黑,后果将是危险的。

在这方面,印度的仿制药发展之路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又应让我们保持警惕。

上文我们提到,印度从七十年代开始就废除了药物的专利保护,促使其成为了仿制药生产的天堂。这产生的益处有很多,一方面药物成本的降低大大缓解了民众的药物支出负担,另一方面也为其争取到了广阔的世界市场,每年的仿制药利润达数十亿美元。然而,尝到甜头的印度一再延后世贸组织关于专利保护的协议生效时间,并且通过各种国内政策保护本土的仿制药生产企业,甚至又对一些药物采取进行专利强制许可。这就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国内原研药物的研发进程。

尽管在这个过程中,印度的制药公司也在不断投入资金进行原研药研发,并在药物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创新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并未追赶上仿制药市场缩小的脚步。目前,印度仿制药虽然在全球仍然占据很大的一块市场,但其势头已经呈现出疲软的态势,相比2015年印度国内制药行业19.6%的增长率,2016年仅为9.6%,下降了10个百分点。并且,其在美国市场上已经开始出现了份额下滑的情况。而随着近年来对药物质量的控制标准的提高和药物一致性检测的加强,中国的仿制药质量也在不断地提高,这也对印度的仿制药企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因此,借鉴印度的生物制药发展的经验把仿制药的质量提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则是从根本上出发,进行药物创新。推出更多的原研药,才是解决依赖仿制药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的重点。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仿制药的质量提高,只能把我国变成一个制药大国,最终仍然会形成与美国、印度的同质化竞争。只有加强对原研药,尤其是需要长期服用或紧急服用的原研药的资金、技术投入,才是变成一个制药强国的关键所在。

毕竟,为昂贵的专利药买单的,是那些苦苦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病人们。只有我们做出更多的可替代的原研药,才是降低药价的唯一办法。进口原研药20年的专利期,癌症病人等不起,白血病人等不起,心脏病人等不起……早一日的原研药,就早一日给了病人们生存的希望。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07-02
从仿制到原研:哪个才是我们的药神?
原标题:从仿制到原研:哪个才是我们的药神?这几天看过点映的同学们应该都知道,徐峥的新片《我不是药神》很有可能将成为一部年度国产电影的品质担当。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