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垫底上市券商 太平洋核心业务全线溃败
文/仙逸 GPLP
光阴惨淡的熊市,券商的日子都不好过,但是要论最惨的,在A股31家券商中太平洋证券当之无愧。
怎么个惨法呢?单月亏损1.62亿!比去年全年净利还多。
5月财务报表显示,单月亏损1.62亿元,营业收入-6104.81万元,而2017年的净利润才1.259亿元。成为上市券商当月的“亏损王”。该公司今年已经有3个月出现亏损。
从2017年行业排名来看,太平洋证券营收和净利双双倒数第一。去年公司净资产收益率(ROE)仅为1.32%,在上市券商中倒数第一。
对比10年前,闪电上市的太平洋证券首份上市年报,其中对未来的业务规划是:将公司综合业务推进行业前列,成为某些细分市场具有强大品牌和影响力的证券公司。
然而现如今,太平洋不仅没有形成特色竞争力,甚至可以说是全线溃败,行业垫底。
靠天吃饭,行业最惨
的确,券商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行业,市场环境直接影响经营情况,太平洋证券也一样。但该公司明显跑输行业平均水平。
首先是利润断崖式暴跌。
15年的牛市,所以说是收益最好实现净利11.33亿元;16年,其净利为6.68亿元,17年,其净利仅有1.16亿元。3年内,该公司年度净利下降了89.76%。
公司上市10年以来,其业绩一直苟延残喘。有6年里净利不到5亿元,2012年最少,全年仅实现净利0.7亿元;2008年业绩最差,全年亏损6.45亿元。
再来,各项排名万年吊车尾。
2017年,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在31家上市券商中,该公司去年营业收入12.97亿元, 行业排名倒数第一;营业收入增长率-28.11%,倒数第二;净利润1.55亿元,倒数第二;净利润增长率-67.97%,倒数第一;净资产收益率1.32%,倒数第一;净资本收益率1.23%,倒数第一;客户资金余额49.96亿元,倒数第二;托管证券市值923.18亿元,倒数第一;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收入(含席位租赁)2.89亿元,倒数第二;营业部平均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收入577万元,倒数第一;证券经纪业务收入2.9亿元,倒数第二;代理销售金融产品收入127万元,倒数第一;投资银行业务收入1.27亿元,倒数第四;承销与保荐业务收入3189万元,倒数第三;债券主承销金额31.37亿元,倒数第一;债券主承销佣金收入3179万元,倒数第五;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收入75万元,倒数第一;投资咨询业务收入15万元,倒数第一;融资融券业务利息收入1.74亿元,倒数第一;融资融券融出资金余额24.6亿元,倒数第一;证券投资收入3.2亿元,倒数第四;股权投资收入183万元,倒数第二。
主力仍为经纪业务,但排名倒数
上市10年来,券商业务格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经纪业务下滑,投资银行业务、大资管业务迅速崛起;券商的业务在科技创新的带动下迅速互联网化。
那么,太平洋证券是否真如其所述,“积极拓展其他新业务,以提升公司的业绩水平”呢?
答案是没有,2017年太平洋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经纪收入占比高达76.63%,但是惊人的是占比如此高的经纪收入却在上市券商行业内排名倒数第二。
相比较而言,2017年上半年行业经纪业务收入排名前三的3家券商这一业务占比分别是28%、25%和39%。可见,在行业整体去经纪业务,放弃通道业务,走证券资管,财富管理道路,该公司仍保持传统道路,转型不足。
投行业务成扶不起的阿斗
作为主力业务的经纪业务已经垫底,那么更不用提投行业务了。去年发行400多只新股,没有一只是太平洋证券承销保荐的。
2017年报显示,太平洋证券共有250名投行人员,却没有完成一单IPO业务,也没有定增业务;仅发行十几单地方政府债,一单企业债和三单公司债等。庞大的投行业务团队,风控全年IPO、定增、配股竟然颗粒无收。
在此之前太平洋证券的投行多次踩雷,质量良莠不齐,一直在盈亏线上挣扎。
比如,2012年,太平洋证券保荐的两只新股——南大光电和龙泉股份,都出现业绩迅速“打脸”的状况。2016年,龙宝参茸因存在虚假陈述、隐瞒重大担保事项、不实披露等问题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其保荐机构太平洋证券也被牵入其中。
这些投行业务背后让人严重质疑其团队的风控和专业能力。
业务不赚钱,团队却不断招人。2015年~2017年,太平洋证券投行业务年度盈利均不足5000万元,但业务及管理费、税金及附加、资产减值损失等各类成本开支却高达3.66亿元。
和其他券商都在精简团队,谋求转型不同,太平洋又一次反其道而行,这种亏本买卖,难道就是传说中的“人傻钱多”。
从IPO审核申报企业排队情况来看,太平洋证券的项目储备也并不乐观。截至6月14日,太平洋证券所承揽的12家IPO申报企业中,在排队的只有1家,处于已预披露更新状态。而终止审查的有3家,辅导备案登记受理的有8家。按照目前监管层受理和审核IPO的速度来看,太平洋证券投行业务想要在IPO上有重大突破,短期内很难实现。
自营亏损贻笑大方
远远跑赢大盘的收益是检验券商的唯一标准。对券商而言,经纪业务及大投行业务更多的是体现其资本中介属性,自营业务则是检验券商作为专业机构的投资能力的指标。一直以来,太平洋证券的自营业务都随着市场的波动剧烈波动,并未能体现出机构投资者的专业能力。
其股票投资还出现了大幅亏损。年报数据显示,太平洋证券2017年自营投资亏损9688.76万元,自营股票年末持仓规模仅为14.93亿元。因此,该公司投资能力饱受市场质疑,交易所问询函的11个问题中有5个是关于自营业务的。
资管业务或成唯一亮点
2017年资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75亿元,同比增长19.24%;实现营业利润2.34亿元,同比增长37.79%。总体情况比较平稳,不温不火,在全市场资管业务规模持续萎缩下,尚算过得去。
一位接近太平洋证券的内部人士表示,该公司还有一个亮点是,2013年6月,成立了首家在境外设立的合资证券公司——老-中证券有限公司。
然而仅靠一个资管业务能够拯救目前身处水深火热境地的太平洋证券吗?还是让时间带给我们答案吧。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