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小米之后,港交所又将迎来近十年来最大的互联网平台公司——美团点评。
预计其将会在今年九月赴港上市,市场预计届时估值或达600亿美金,大幅高于此前一轮300亿美金估值,成为继BAT之后的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
为何短短时间市场对它的估值翻了一番,数据最能说明原因,皓哥特意仔细翻阅了美团点评的招股书,并选取了其中有亮点的数据和看点,与大家一同分享对这一生活服务领域“新物种”的全新认知。
撰文 | 钱皓,余洋亦有贡献
排版 | 七寒谷
一、招股书透玄机
业务保持高速增长势能,整体亏损持续收窄。
从招股书来看, 随着餐饮外卖、到店餐饮、酒旅等业务的高速发展,美团点评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三年收入增长超过七倍。营业收入2015年至2017年分别实现40亿元、130亿元、3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3.2%、161.2%。
同时,美团点评经调整亏损净额持续收窄,三年内亏损减半。从2015年的-59亿元收窄至2016年的-54亿元,2017年进一步收窄至-28.5亿元。
核心外卖业务地位稳固,位居全球第一;到店餐饮、酒旅预订、旅游等新业务加速扩张。
从业务层面来看,据艾瑞报告,2017年美团已成全球最大的餐饮外卖服务提供商。其市场份额从 2015 年的 31.7%增至2018年Q1的59.1%,2017年度交易金额更高达1710亿元,也成为驱动美团点评的最核心业务板块。
除了餐饮外卖,美团在到店、酒店及旅游等业务上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17年,美团的到店、酒旅业务的年度交易金额达1580亿元;同时,艾瑞数据显示,美团点评平台预订的国内酒店间夜量共计约2.05亿,较2016年增长56%。
科技驱动定位显现,技术投入远超市场预期,研发费用逐年递增,技术人员比重增加。
招股书显示,美团不断对研发及技术进行重大投资,以巩固其市场领导地位。其研发费用连续三年占收入的比重超10%,2015年至2017年研发费用分别为12.04亿元、23.66亿元和36.46亿元。同时,其46662名全职员工中,仅工程师就有1万多人。
此次,美团点评也会将募资金额35%用于升级技术并提升研发能力,持续对技术基础设施进行扩充及完善,以支持业务的快速增长。
通过对招股书的海量信息提炼分析,美团点评以科技为驱动力的战略定位,让其不断投入资源提升研发能力、升级技术,开发新服务及产品,实现了对生态内商家和C端用户的赋能。进而成为了生活服务领域的领导者,享有显著的规模效应与网络效应。
二、被忽略的魔法:美团高增长背后的科技实力
美团点评坚持以科技为核心,实现人和服务的高效连接,通过从需求端到供给端的深度赋能,落地“帮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的公司使命。
中国过去20年互联网行业,充分享受了新兴市场的红利,我们有庞大的人口、最多的互联网用户、最多的智能手机用户,所以众多企业通过对商业模式的持续创新,对海量用户进行覆盖与连接,便能实现突围获得极快的发展。
但仅提供“连接”的互联网,并未有效解决产业生产效率低下的难题。例如,互联网虽然解决了打车难的问题,但没解决打车价格高的难题,司机还是那个司机,他也长不出三头六臂提供更多的服务,其产能未实现质的突破。
到了“下半场”,随着人口和流量红利消失,单纯的商业模式创新行不通了,技术创新迎来春天。通过“深科技”对某一垂直领域进行深度赋能与改造,从而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已成为时下互联网企业突围的核心。
环境已经变了!于是美团点评确立了“技术驱动”的战略定位,王兴曾谈到:不仅要在消费者端建立强连接,也要参与到商家B端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建设中,唯有将消费者端跟商户端全面数字化,进而提升前端体验与后端效率,才能真正实现科技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的使命。
以美团点评核心的餐饮业务为例,其逐步发展自身技术,进而不断“入地”,深度赋能餐饮产业链上下游,全面实现对外卖、团购、点餐、支付、供应链等环节的打通,提升用户体验,优化了B端商家运营效率。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人与服务的关系。美团掌握了3.1亿活跃用户的全生活服务场景的用户画像与消费数据,通过在丰富的服务品类中广泛运用大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推荐,实现“所见即所需”。
以前消费者体验餐饮服务的方式是:先有明确的需求,再主动去找服务(菜品、环境、位置)。而如今各种餐饮美食眼花缭乱,人们发现优质服务的效率降低。美团点评通过平台积累的海量数据,分析出用户在口味、地理位置、就餐环境等方面的个性化偏好,从而实现以用户需求为中心,让服务主动找到“人”,反向提供更人性化,更符合用户预期的服务,实现更优质的就餐服务体验。
对于商家而言,美团点评提供了包括精准在线营销工具、高效的即时配送基础设施、基于云的ERP系统、聚合支付系统等在内的一系列餐饮生态整套解决方案,实现对传统餐饮服务行业的改造,助其完成深层次的生产效率提升。
例如,餐饮业由于上游供应链在物流和调度系统等方面具有极高的分散性并缺失统一行业标准,导致行业面临基础设施缺乏,作业方式落后的困境。针对此问题,美团点评为商家提供大数据选址工具,从商业环境、用户画像和周边商户画像等方面为商家筛选分析出最佳选址地点。此外,其还为商家提供智能POS,让机器与商户财务端无缝对接,并整合电子发票、ERP等系统,不仅能降低此前因系统独立带来的人工成本提升等问题,还能统一支付入口,提高支付效率。
而美团点评外卖业务的高速成长,也得益于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创新技术,打造了外卖配送服务的“智慧大脑”系统,进而持续优化路径规划,提升配送效率。
美团点评研发的智能调度系统可以通过骑手的实时定位以及消费者和商家的位置,持续优化路径规划,在每日高峰时段,每小时路径计算可达29亿次,平均每单配送时间仅为30分钟左右。这套高效快速的运算机制,保证了平台在日常性千万量级订单需求下,依然能有条不紊地展开调度和配送任务。
此外,美团点评还开发了基于AI自动驾驶技术的无人驾驶配送车,目前已申请超过 25 项与自动驾驶汽车技术有关的专利。通过持续地研发投入,美团点评期望加速在特定情况下实施无人驾驶配送,最终实现大规模采用,进一步提升配送效率的目标。
显然,坚持以技术驱动的美团点评,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已实现了对自己的优势领域——餐饮产业的深度改造,完成商业全链路的闭环。它的双赢效果着实明显,不仅大幅提升了用户体验,还为餐饮商家带来运营效率提升。相信通过对这套科技赋能方法论的迁移与复用,美团点评将对更多服务产业带来革新,进一步夯实其生活服务领域的竞争力与产业话语权。
三、以科技为核,美团点评的未来之路
作为不设边界的“新物种”,美团点评在生活服务领域实现多元化拓展,除了其对地面运营人员极强的管理能力外,核心是其拥有一套科学的标准化核心基础设施支撑,保证其在新业务品类拓展和地域复制上效率极高,进而实现快速的“攻城略地”。
美团点评业务的不断开疆扩土,曾让不少业内人士唱衰。从团购、外卖、酒旅、电影、出行....,美团点评在用行动告诉外界,自己真的“不设边界” 。而正如王兴所言“太多人关注边界,而不关注核心”,在这狂奔突击的背后,美团点评的核心便是一套科学的底层系统,使其在拓展过程中效率极高,所以才让王兴如此有底气。如果用马车时代的思维去看待汽车产业的崛起,你必然无法理解新物种的意义。
例如,美团点评已经使用现有技术和内部开发的专有技术构建的标准化核心基础设施,包括以服务为中心的基础设施(“SOA”)、服务治理框架、各种中间件(如 Key-Value)、各种研发工具(如部署系统)及数据基础设施等。这一整套标准化核心基础设施,大幅优化了美团点评在数据共享、研发活动协同、跨业务组沟通等环节的效率,让其在进军新业务和新区域时游刃有余。
放眼未来,从AI的视角看,美团点评作为生活服务行业的绝对领导者,抢占了多元的生活服务场景,并积累了海量高价值大数据。对这两大稀缺资源的独家垄断,将助其在数据至关重要的人工智能时代产生复利效应,提供更高价值的服务与产品,进一步加固自身竞争壁垒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对各行各业的渗透,基于用户数据分析,反向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将成为产业大趋势。尤其是在像旅游、餐饮、美业等更灵活、更非标的生活服务领域,定制化实施的可能性也相对更高。
美团点评凭借对众多服务场景和数据的独占,将能更高效精准地挖掘与预测用户需求,帮助商家实现从B2C到C2B的演进,从而为用户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内容。届时,无论是C端用户还是B端商家,对平台的依赖度都将积土成山、日益黏着,美团点评本身也会形成良好的生活服务生态的自循环。
四、结语
技术先行,创新随后。美好生活的实现,离不开新技术的发展。未来,随着美团点评等平台坚持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的创新应用,众多产业将有望被深度改造,形成更为智能化的产业环境,进而帮助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的愿景落地。
附:一张图看懂美团点评招股书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