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盈利是硬伤!共享汽车是一场烧钱游戏吗?
文|刘勇
近几年,“共享经济”概念一直是热门话题,并带火了一批以“共享”为噱头的产品,衍生出了一些共享新业态,而备受关注的共享汽车就是其中的一员。因为在交通环境非常苛刻的一线城市,由于限牌限行政策的不断延伸,网约车限制也越来越多,这造就了共享汽车生存和发展的沃土。
而当下,随着资本的介入,交通环境相对宽松的二三线城市也开始出现共享汽车的身影。看似前景明朗的共享汽车行业,其实盈利是致命伤,如果共享汽车企业不能实现快速盈利,最终或将沦为一场烧钱游戏……
共享汽车是大势所趋?
从发展方向来看,共享汽车肯定是大势所趋。但共享汽车的普及速度,则应该由未来城市的交通状况,以及智能交通、无人驾驶等发展的进程来决定。
首先,共享汽车降低了出行用车成本。因为共享汽车采用以分钟或小时收费的分时租赁模式,用户不需要考虑限牌、限号等因素,随用随取,租赁费用也不高,这深得无车年轻一族的青睐。而眼下,私家车用车成本确实很高,比如在深圳拥有一辆私家车,买牌照就得花10万元,再加上购车成本、养车成本,总体支出很高。有了共享汽车,出行用车成本将大大降低。
其次,共享汽车的出现,用互联网思维解决了闲置交通资源的浪费问题。目前,我国很多城市普遍存在拥堵、停车难等问题,而交通资源配置不合理已成为城市通病,共享汽车的出现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世界上最顶级的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预测,未来全球道路上只需要目前1%数量的汽车,因为道路上每多1辆共享汽车,就可以减少11辆私家轿车对资源的占用。而伴随着汽车共享出行的普及,人们出行困难的问题可以得到极大的改善。著名咨询公司罗兰贝格预计,仅2018年,汽车共享出行就可以解决1280万人次的春运运力缺口。
最后,共享汽车是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罗兰贝格发布的一份分析报告显示,未来十年,我国共享汽车数量将保持45%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25年,国内共享汽车总车辆将达到约60万辆。
报告还指出,2018年,汽车共享出行的直接需求将达到3700万次/天,潜在需求有望达到1.6亿次/天,对应潜在市场容量有望达到1.8 万亿元,巨大的市场潜力将促使国内外企业纷纷布局中国共享汽车市场。就连跨国汽车企业戴姆勒、宝马等都纷纷推出了共享汽车品牌,而国内大多数汽车企业也推出了各自的共享汽车品牌,并在短时间内形成了一定规模。
频繁退场只是看热闹?
正是由于共享出行的市场需求前景十分广阔,使得传统车企不断入局,而共享汽车创业新秀也频传融资成功。可以看到,2018年以来,每月都有3例左右的共享汽车企业融资消息,当然关门的共享汽车创业也时刻存在。
比如,今年5月,“立刻出行”宣布获得B轮融资,同样是5月,麻瓜出行则宣布停止服务。而早在几个月之前,友友租车、EZZY、途宽易等共享汽车平台也已关停。一面是频获融资,一面是屡屡出局,共享汽车企业进入了淘汰赛阶段。比起之前普遍被看好,如今业界也出现了对共享汽车不看好的声音,认为共享汽车只是看着热闹。
其实,共享汽车平台关闭,除了企业自身问题外,资本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比如,友友用车、EZZY都是由于资金链断裂出局;而麻瓜出行倒闭原因虽然尚未公布,但在倒闭之前,就传出这家企业在寻求资本的消息传出。而大批共享汽车企业因为资本问题出局,只能说明共享汽车已经过了烧钱阶段,也从侧面反映了共享汽车行业的前景仍十分可期。
而据相关机构的调查显示,入场共享汽车行业的投资机构中不乏行业巨头,包括大众资本、通用汽车、多氟多集团、蚂蚁金服等都涉足了该领域。而从融资频率来看,2014年除已倒闭企业外仅发生了1起融资事件;2015年发生3起;2016年发生6起;2017年发生16起;而2018年5月前就发生了9起,巨头们试水意图明显,共享汽车市场潜力仍在。
此外,利好政策也为共享汽车企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2014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指导意见》,提到要加快充电设施建设、推动公共服务领域率先推广应用;
2015年下半年,国家鼓励新能源汽车推广,新能源牌照容易获取且不限号(共享汽车多数是新能源汽车);
2017年8月,交通部和住建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小微型客车租赁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鼓励分时租赁发展;
2017年10月,深圳、广州、成都等城市相继出台了有关汽车分时租赁的相关政策,鼓励共享汽车行业发展。
应理性看待行业波动
行业初期,大批企业入局追逐的是资本红利。而烧钱过后,共享汽车进入市场淘汰阶段,大量共享汽车企业出局,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笔者认为,无论是业界人士、企业运营方还是资本方,都应理性看待这种波动。共享汽车属于典型的“重投入”产业,起始阶段需投入大量资金,但目前共享汽车的营业收入主要来自汽车租金,而这并不足以支持后续运营。
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参考共享汽车企业年报数据,若投放600辆共享汽车,每年运营成本总计约8000万元(含车辆购置成本),以一年使用22万次频次统计,年收入约1200万元,收回成本至少需要7年。笔者认为,就目前来看,缺乏盈利能力是共享汽车企业的最大硬伤。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共享汽车行业定会有成功的盈利模式出现,现阶段考验的是企业打持久战的能力。对于共享汽车企业来说,无论规模大小,找到自己的核心优势,先活下来才是当务之急。目前,挖掘客户深层次需求,探寻良好盈利模式是共享汽车企业破局的关键。
在巨大的刚需面前,共享汽车行业仍是一片蓝海,但具体会以何种运营模式存在有待探讨。但可以肯定的是,有巨头支持的共享汽车企业明显更容易存活,当然也不排除创造良好盈利模式的黑马企业出现。去芜存菁,未来共享汽车市场格局如何,还是让时间去检验吧!
【科技说说】百家号签约自媒体、搜狐科技金牌自媒体。他不仅具备创造10W+阅读文章的能力,同时还是累计阅读量超过10亿的自媒体之一。商务合作及内容转载,请添加微信:liuyong-hexun。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