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联想三驾马车发力走出低谷,打开业绩增长想象空间
过去这段时间,对联想来说,颇不平静,各种舆论的推波助澜,让联想处在风口浪尖。前段时间,联想股票被移出恒生指数,对此,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看得比较淡,他说,联想“还是踏踏实实把业务做好,把业绩做好,最重要的是有清晰的方向,战略到位,坚定地执行……”
这不,联想刚用业绩回击了业界的质疑,股价也在资本市场强势上涨。此时此刻,外界对联想的认识才更清晰、更全面——厚积薄发的联想,展现了强大的韧性和弹性。越是在大环境低迷的情况下,越能激发潜能。
与业绩回暖相比,联想的战略转型与组织架构调整,更值得期待。为迎接智能物联时代的到来,联想加大了战略投入,一批新业务得以快速成长,它们有望成为联想新的生力军,为公司注入新的血液,打开业绩增长的想象空间,让联想在下一波智能浪潮中勇立潮头。
走出低迷,重回增长通道
过去几年,无论是戴尔,还是惠普,都经历过低谷,被市场唱衰过。数据显示,PC行业已连续6年下滑,尤其是消费级PC,较为低迷。联想也一样,经历了行业的阵痛,一度业绩下滑。
不过,时隔两年后,凭借战略转型和技术创新,联想走出困境,重拾增长活力。2017/2018财年,联想集团营收达454亿美元,较上一财年增长5.4%,与历史最高的463亿美元,已十分逼近。而本财年第四季度,联想集团营收达到106亿美元,同比大增长11%,这是其10个季度以来首次获得两位数增长。
从刚公布的年报可看出,联想的PC业务跑赢了大市,并在全球企业级市场拿下销量与营业额双料冠军。同时,智能化趋势下的战略转型,新业务的成长,也打开了联想业绩增长的想象空间。
除了PC与平板电脑表现抢眼,数据中心业务和移动业务也增势强劲。第四季度,联想数据中心的营业额达12亿美元,同比上升44%。从全年来看,联想数据中心实现44亿美元营收,增速为8%。
而人们较为关心的联想移动业务,全年营业额则达72亿美元,盈利状况和成本控制效果显著。在海外市场,联想移动均有出色的表现,其中,在拉美的销量增长40%,在北美的销量增长高达57%。另外,在印度市场,联想移动也处于第一集团。
此前,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联想的手机业务在海外发展顺利,而在中国市场终会触底反转。联想移动已经确认,将重建中国市场,接下来将会有一系列的新品发布。
事实上,2017/2018财年的下半年,联想的移动业务有了较大的起色,盈利能力持续提升。成绩的取得,与联想费用结构的优化有很大关系。
从整个财年来看,联想的业绩持续好转,第三季度与第四季度业绩均好于市场预期。其中第三季度联想营收接近130亿美元,税前利润同比增长48%。迄今,联想已连续实现两个财季的营收和税前利润大幅增长,战略转型成效显著。
“联想在本财年第四季度的业绩,充分体现了落实三波战略的有力进展,再次证明联想已跨越拐点,重回上升通道,重建增长势头。”在业绩发布会上,杨元庆表示,“集团将继续这一势头,实现更加强劲的盈利性增长,并为智能物联网时代打造起新的竞争优势。”
现实与未来,联想的辩证法
最近几年,受智能手机等智能设备的冲击,PC市场出货量持续下探。Gartner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Q4,PC市场已连续13个季度下滑。如何在低迷的大环境里,重拾增长,成了摆在联想面前的现实问题。
作为中国民族企业的一面旗帜,联想的PC业务在全球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公司的业绩贡献也至关重要。一度,联想在PC市场被惠普超越,也面临外界的质疑。不过,从最新的财报来看,联想并未受到影响,而是按既定战略稳步推进——主业飘红,个人电脑和平板电脑业务持续增长,跑赢大市。
财报显示,联想的个人电脑和和平板电脑营业额在第四财季实现大幅增长,同比上升16%,这也是4年来的最快增速。而在税前利润率方面,时隔一年之后,联想重回5%的行内领先水平。而整个财年,联想个人电脑和智能设备集团(PCSD)营业额高达324亿美元,同比增长8%,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中,在商用PC市场,联想成功将惠普拉下马,重新坐回第一把交椅实现营业额和销量的双料冠军。同时,联想的工作站和游戏电脑业务,营收双双突破10亿美元。
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的数据显示,2017年,联想的PC业务出货量有微弱下滑,但营收却大增8%,这也表明,联想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以及调整产品结构,改善了营收和盈利能力。相比盲目追求出货量,这被认为是更健康的运营方式。
PC市场的空间就那么大,过于依赖份额,往往会酿成苦果。在全球PC市场被唱衰时,联想并未为了简单追求市场份额,忽略对长远战略的考虑。就这一点来看,联想的战略选择是明智的,即便整体环境不乐观,依然强调自我造血,增强了抗风险能力。
事实上,与市场份额相比,产品的创新无疑更具说服力。这方面,联想已经走在了行业的最前面。比如联想的ThinkPad与Yoga品牌笔记本电脑,全面进入英特尔酷睿8代时代,领先竞争对手。并且,联想将人工智能技术(如语音识别、机器学习等)注入产品中,赋予PC更大的价值。此外,联想还为PC插上了云的翅膀,解放了这一传统设备的生产力——“不再仅仅是本地计算工具,而是用户实时连接云端并获得丰富服务的窗口。”
2017年,杨元庆提出联想智能化变革的“三波战略”,第一波,联想就强调PC业务盈利能力领先,不纠结于短期的市场份额,更关注可持续发展以及业务的转型升级,认为耐力比冲击力更重要,目前来看已收到成效,也打消了业界的质疑。
而经过这么多年的下探后,PC已经触底。IDC的数据显示,2017年Q4,PC市场正在好转,全年表现趋稳,至少遏制住了下跌势头,出现了一些让行业鼓舞的苗头。Gartner的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联想的市占率提高了0.3个百分点,营收增长更是高达16%。目前来看,PC厂商正在恢复信心,这对行业龙头联想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聚焦智能化,打开想象空间
未来社会,必将是智能社会。
对此,联想已经将智能化变革上升到公司的战略重心。围绕智能化战略,联想做了大量投入和投资。目前,联想的战略转型正在加速推进,第三波业务进展较为顺利。
在聚焦智能化业务时,联想不断打破边界,收效明显。首先,联想在AR/VR、智能显示新型设备方面表现抢眼,Mirage AR头戴设备已是这个领域的全球销售冠军,再加上Mirage Solo VR头显、Mirage相机以及ThinkSmart Hub智能会议系统(据报道第四财季销售额同比均增长50%以上)多点开花,丰富了联想的产品结构。
最近几年,科技行业加速变革,新技术、新产品风起云涌,对企业来说,这是一把双刃剑,稍有打盹,便会被落下;而若能卓立潮头,便会拨云见日,豁然开朗。这也意味着,企业若固守某一个业务,暗藏较大的风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在PC行业陷入动荡时,联想果断加大对智能化领域的布局和投资,不仅可以让联想走在科技界的最前沿,同时也是对未来的探索,以确保未来的竞争力。
为此,5月8日,联想宣布成立智能设备业务集团(简称“IDG”),调整内部架构,将个人电脑和智能设备业务集团(PCSD)、移动业务集团(MBG)整合进来,与原数据中心业务集团(DCG)协同发力“智能设备+云”和“基础设施+云”,满足向智能物联网和智能化时代转型的需求。
杨元庆在内部信中称:“我们所处的行业正在经历重大变革,从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过渡到智能物联网(智能IoT)的新阶段。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正在诞生,越来越多的数据正在产生,这些将让我们的工作、生活,所处的社会和整个世界越发智能。我们是PC市场的领导者,并且在移动互联领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智能设备(智能IoT)+云’的业务推向新的高度。”
将PC、智能手机及其他智能设备打通,构建一个更为完善的智能物联平台,从而顺利朝多元业务转型,使各业务围绕同一个平台实现无缝衔接,提升效率与竞争力。这次组织架构的调整,无疑具有战略意义,业界也给出了积极的评价。如果战略执行到位,将进一步提升联想的凝聚力,从而更好地贯彻智能化战略的推进。
而2017/2018业绩发布会上,杨元庆表示,联想的愿景旨在成为智能化变革的领导者。目前,联想正在围绕智能物联网设备、计算力基础设施以及行业智能化解决方案加大投入,以构建起全新的竞争优势。
而在不久前举行的联想全球誓师大会北京站上,杨元庆也表示,联想将打出一套“组合拳”,即“一个联想,两大转型,三波战略,四场战役,五个小目标”,要让“智能化”成为联想的新标签。
组织机构升级后,联想将着重推动“四大战役”的实现:个人电脑,继续保持业界领先的盈利能力; 移动业务,积极求进,满血图新; 数据中心,实现可持续的盈利性增长;人工智能,打造新的竞争优势。
从其最近的变革中,我们看到了联想明显的“饥饿感”,它正在变成一头处于饥饿状态中的野兽。多了咆哮山谷的动力,也就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文/徐上峰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