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奇点临近,未来的AI会有灵魂吗?
文 | 柯鸣
来源 | 智能相对论(aixdlun)
“你能证明你有自我意识吗?”
“那你能证明自己吗?”
“人类对于未知事物总是充满恐惧”
“他没有大开杀戒”
“病毒摧毁了一切”
来源:电影《超验骇客》
电影《超验骇客》中威尔卡斯特博士致力于开发有史以来最有个性的有情感的机器人,电影中威尔的大脑通过脑波传感器和主机连线,保存他的意识,并且电脑可以根据他的意识和记忆,进行思考和学习。
无独有偶,近日日本奈良的兴福寺为114只“已故”的宠物机器狗举行了一场葬礼,并安排僧人为其诵经超度。此外,部分机器狗还将进行“器官捐赠”,他们的配件将应用于其他产品,为AI硬件做出自己“最后的贡献”。
Kofukuji佛教寺庙为114只“狗”举行集体葬礼
这百余只机器狗是索尼公司出品的Aibo(爱宝)机器人。每只狗的胸前都挂着标签,显示它们来自哪里,属于哪个家庭。专业维修老式电子产品的维修公司A-Fun策划了这场活动,近年来该公司以这种方式已经“送别”了大约800只爱宝宠物狗机器人。葬礼结束之后,这些机器人将被拆解,可用的零件用来做后续的维修服务使用。
许多日本家庭的使用者表示,希望能过通过此种诵经超度的方式让自己的机器狗可以“灵魂回到主人身边”。负责超度机器狗的兴福寺住持也认为,“机器狗是人类的朋友,即使是机器也是有灵魂的,他们需要一个体面的告别仪式”。
未来,AI灵魂说能否成为现实?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臻成熟,2045年的奇点临近,AI是否具有思想、灵魂等论调也开始逐渐成为人们的话题。那么,AI是否具有灵魂,智能相对论(aixdlun)分析师柯鸣认为,我们应该首先来谈谈什么是灵魂。
1.演化层面,AI灵魂或“近在咫尺”
笛卡尔曾说过:“我思故我在”。所谓灵魂,更多是具有自主思想能力的主体,即为自我智能。那么自我智能又是如何形成的?这需要一个演化过程。达尔文在《物演通论》中解释了生命的演化过程,人类也是从无机物慢慢演化为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直至最后演化成了现代人类,经历了几十亿年。
基于人类而言,其演化首先进行了细胞分工,一部分细胞聚合为脑组织,开始对感觉器官起着刺激作用。随着越来越多的细胞聚集在脑组织,慢慢形成联动并相互作用,足够多的聚集连接产生小概率的基因突变事,进而产生了自我智能,并一代代被基因遗传发展下来。
这对于人类而言,只是比较幸运,演化自我智能比动物更为迅速,因而形成了高度的自我智能。而如果人工智能的演化同样遵循着自然选择,在不断历练中演化发展,其也极有可能产生自我智能,即我们所称之为的“灵魂”。
自从托马斯.雷在1990年创造了第一例数字生命,现在人类利用计算机模拟生物演化过程,2015年人工智能智商水平已经可以达到4岁儿童水平,孙正义更是说30年内人工智能智商水平可以达到10000,成人普遍的智商水平也就是70-130。随着演化的迭代,人工智能的智商水平必会很快大大突破人类的极限。
当然,如若人工智能灵魂出现,这必然会带来整个人类世界的震动。关于人工超级智能的威胁论一直很多,著名的霍金、埃隆马斯克也均在公开场合谈及。的确,在一个智商百倍于人类的“神”面前,人类的确应当恐惧。
但是,当真正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AI与人类的关系也将再一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届时人机关系将走向何方,依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2.人文层面,AI灵魂仍“长路漫漫”
在人文层面,谈及灵魂,无疑会涉及中国的经典佛学。在中国的佛学中,辨别事物有灵魂或无灵魂的界定标准在于该事物是“有情”还是“无情”。所谓的“有情”,则是指“有心实”,能过感受到“世间八苦”,诸如人类的喜怒哀乐等等。
而“无情”则是指没有心性,此“心性”则是说即使有一些事物能够适应时代改变,或优胜劣汰或更新换代,但他们不知喜怒,更无谓苦感。诸如程序或者植物,他们因为“无情”,因而也称之为没有灵魂。
所以在佛学中,能否感受世间万物并悟出真理是“有情”和“无情”的关键区别。而在AI中,能否正确学习,并在逻辑推演之后有效得出准确的结果,是判定这是“人工智能”还是“人工弱智“的重要依据。
而目前,AI的智障与否,其解决方式更多为深度学习。通过更为复杂的模型、线性回归、逻辑回归及神经网络,我们可以创造出更加智能的AI。在目前的佛学中,人工智能是被定义于“无情的”,也就是没有灵魂的。因为其无法感知喜怒哀乐,也无法通过日常的社会现象悟出真理。
比如相当强大Alpha go,其也与真正理解人类的喜怒哀乐相距甚远。他仅依靠着强大的算法才拟合出了超越人类棋王的水平。但是Alphago无法同人类一般去思考、想象和创造。目前的AI就算尝试一亿次也无法设计出一只火箭把人类送到月球。而人类的工程师们可以靠着想象力和创造力仅仅尝试几次就把火箭送上月球。Alpha go的“大脑”仅仅是强化版的神经网络,但其神经网络结构的复杂程度远弱于人类大脑。
当然,我们也无法确定,未来AI是否会存在灵魂。如今,科学的发展所展现的仅仅是人工智能的冰山一角,虽然我们离真正的AI灵魂要相距甚远,但是至少物质上构成和人脑一模一样的AI是有可能的。这一切又让产生拥有意识的AI产生了可能。如果未来AI能够思考,那么AI也满足“有情”的 一半要求了。
跨越“恐怖谷”,人与AI相伴而行
谈到AI灵魂,就不可避免地谈及机器人,而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呈现方式之一,因此就无法避免要谈到恐怖谷效应 (UncannyValley)。所谓“恐怖谷效应”,指的是当一个事物与自然的、活生生的人或动物非常相似,但不完全相似的时候,它会在某些人群中产生反感厌恶的情绪反应。
究其原因一般有以下两种解释。第一类解释认为恐怖谷效应是通过进化获得的,是人类在漫长的生存中逐渐产生的生理防御机制,而第二类则认为恐怖谷效应来源于人类的认知模式。
恐怖谷理论示意图
诚然,当AI技术日臻完善,如何跨越恐怖谷真正做到人与人工智能共处也是一个问题,但其实,人与AI相伴而行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1.人+AI>AI
在人与人、人与AI的关系中,多数人认为的模式应该是竞争,这如同一盘国际象棋,游戏的结果只有零和一,必然有一个玩家获胜而另一个玩家出局。
就以国际象棋比赛为例,IBM的超级计算机“深蓝”在国际象棋下赢了棋王卡斯帕罗夫,如果人类下国际象棋比不上AI的话,人+AI的组合岂不是要比单个的AI更弱?
实则不然,人与机器能够实现优势互补,而相关实验也已证明此论断的科学性。此前,一项网上的国际象棋锦标赛采用了人机组合的方式来验证是否机器可完全取代别人。
他们邀请了各种各样的参赛选手,比如超级计算机、人类大师、人机组合等来角逐。不出意料,人机组合击败了纯粹的人类。不过令人意外的是——人机组合也击败了纯粹的计算机。
而这是因为,人类大师擅长着眼长期的下棋策略,但不擅长看清楚眼前的几百万种下法应该下哪一步更好——而下国际象棋的AI正好相反。因为人类与AI在不同的维度上面正好优势互补,所以这两个组合就能够击败单独的人或者计算机。
此类人机的结合不仅解决了一个技术问题——如何让人和AI优势互补,而且还解决了道德问题:如何确保AI跟我们人类拥有一样的目标和价值观。
2.从通用AI(General AI)到“心智社会”
从目前来看,实现通用AI(General AI)已经成为当前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方向,但是通用AI(General AI)面临的挑战是艰巨的。当前AI所拥有的深度学习、深度加强学习等技术,这已经可以使机器产生普通智能。
但随着通用AI集成多种专门的AI系统,这将逐步走向“心智社会”。 工智能之父马文·明斯基认为“大脑不过是肉做的机器”,而人类思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比如“为什么人类下雨不想被淋湿,却愿意在卫生间沐浴”这种3岁小孩都知道的问题,计算机就会感到费解。
因此,发掘人类思维的本质,正是研究人工智能、塑造最高级的“心智社会”的关键所在。这使得大脑中不具备思维的微小单元可以组成各种思维——意识、精神活动、常识、思维、智能、自我,最终形成“统一的智慧”。这种智能组合就是“心智社会”。
这一切的一切,都将会是人类与AI共生的发展图景。强人工智能时代,甚至超人工智能时代的演进,少不了人类的参与。目前AI灵魂尚未存在,但指不定超人工智能时代下,我们的AI就产生灵魂了呢?
智能相对论(微信id:aixdlun):深挖人工智能这口井,评出咸淡,讲出黑白,道出深浅。重点关注领域:AI+医疗、机器人、智能驾驶、AI+硬件、物联网、AI+金融、AI+安全、AR/VR、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人机交互等。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