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事故频发, 产能跳票,每分钟烧6500美元,现金流连续5个季度为负……从去年至今,以加速时间向可持续能源转变为使命的全球第一电动车品牌,特斯拉,内因外困,过得并不如意。
其近日公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财报,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虽然营收34.09亿美元,远高于去年同期的26.96亿美元,但净亏损也达到了7.85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创下了历史亏损的最高纪录。
据此,各个媒体、金融专家们脱口而出的致命的推断是:特斯拉正处于破产边缘,如果没有资金注入,今年之内,特斯拉真的就要破产了。
而将美国弗里蒙特汽车工厂(紧凑轿车Model 3的生产地)作为抵押,也像是应证着这一点。
这次抵押,被公认是特斯拉稳定资金流动性,实现盈利的关键。但往深了看,你会发现,要解决的真正问题,其实是Model 3的产能及其转化销量。
而在中国进行,这似乎成了最佳解决方案。一个简单的例证是:Model S在中国的定价比美国高48%,若是免去了关税,意味着会有更低的成本以及更高的市场普及力。
事实上,特斯拉在中国建厂的传言,从三年前开始就频繁传出,但一直没有得到正面回应。
而在这个月初的特斯拉Q1财报会议上,马斯克出乎意料地公开表示:“可能在下个季度,我们就将公布有关特斯拉中国超级工厂的信息,最迟也不会晚于今年第四季度。”
而早于特斯拉超级工厂落户中国的,是特斯拉(上海),业务范围只涉及技术开发、电动汽车进出口销售,并未涉及制造生产。
现实与理想的距离并没有让关注者失去兴趣。此时特斯拉进驻中国市场是想圈钱,从而回暖资金链;建立电池厂→建立整车厂→与共享汽车公司合作,拿着中国投资人的资金夺取市场份额,并重新取信华尔街……类似推测不在少数。
在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基地,特斯拉仅去年就已售出14883辆电动车,设立的超级充电站已超1000座,目的地充电站已有2000个。如今设立工厂,背后有哪些推动因素,到底意欲何为,锌财经为各位解读。
沈海寅
奇点汽车CEO
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看特斯拉为何在中国建厂:
第一,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未来一定是特斯拉的必争之地。
从这个角度出发,它进入到中国市场,是合情合理的,也是迟早的事情。
第二,特斯拉一直在寻求独资在中国建厂,现在中国政策放开了,有这样的一个公司出来,我觉得在意料之中。
具体到这件事的影响,我认为,特斯拉进入到中国市场,对于中国汽车厂商,特别是新能源玩家来说,还是一个相对正面的事情。特斯拉做的越好,对于用户的教育就会越好,也会有越多的用户转到这个电动车的阵营来。
但是,特斯拉是个独资企业,他的研发等,都不会在中国进行。也就是说,中国成了它制造+销售的一个市场了。
中国以前通过合资,都没有获得汽车的核心技术,现在即使独资企业进来,仅仅把中国作为一个市场,那么这点,我觉得看要看国家怎么去看这件事情了。
余杰
佐智汽车创始人
特斯拉现在进中国市场,时机不错。以前想进,都没有机会,今年开始允许独资了,特斯拉才借机进入。虽然显得慢了一些,但是不会影响大局。如果过早进入,在国内发生了过多的致死事故,反而不是好事。
至于现在进来的不利之处,就是新兴造车企业开始起来了。国内前几名的新兴造车企业,虽然和特斯拉在电池技术方面差距比较大,但在智能网联化方面,差距已不大。
但特斯拉进中国市场,对定位高端电动车的新兴电动车造车企业,还是会有比较大的冲击。
特斯拉的强大,在其品牌号召力。根本不用宣传自己,就已经路人皆知。同时,它的产品成熟度,也已经领先其他电动车企业两年以上。虽然也出现了多起致死事故,但那也是做自动驾驶的必经之路。
同时,它到中国来融资,也会比小鹏汽车、蔚来汽车等新兴造车企业更顺利。国内资金多,找不到好的投资标的,特斯拉无疑是不错的选择。甚至将来特斯拉有可能在国内上市。
但是,扩大到对整个中国电动车市场影响,说实话,冲击不大。
中国电动车市场庞大,各种中低端电动车,占据了各种细分市场。而且,中国有自己的“特色路况”,很多国外知名企业,到中国都有水土不服的情况。即使特斯拉在中国一年卖十万台,也不过是3000万台汽车市场的三百分之一。
朱旭
悟空租车、悟空自驾游联合创始人
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对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是利好,尤其是在推动国内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上。但特斯拉为何进入中国市场,对中国市场具体有哪些影响,可以从三个角度去分析:
第一,政策利好。
今年4月,中国宣布将大幅度降低中国汽车进口关税,以及放宽外资股比限制,在相关政策逐步落地后,对于特斯拉在国内的发展有强有力的支持。
第二,新能源市场趋势。
在未来全面新能源化的趋势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是新能源车企孕育和发展强有力的土壤,无疑对于特斯拉来说是非常利好的一面。另一方面,特斯拉作为新能源领域的标杆企业,进入中国也会加速推动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第三,加速行业水平提升。
以曾经是汽车厂商从业人员的视角来看,特斯拉在国内的入局对行业技术的提升、对于竞争是有益处的,能倒逼国内的车企去创新和突破,追随先进的技术,有利于整个行业水平的提升。
文章 | 诗琦
编辑 | 精卫
摄影 | 黄硕
手绘 | 精卫
©本文版权归“锌财经”所有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