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享,知乎怎么就给后人走出了一条路?

天使投资人麦特·瓦德(Matt Ward)认为,创业公司从一无所有到成为强大的平台,可以遵循这几个步骤:

1 先确定最终目标;

2 再确定实现规模所需的一切;

3 最后,制定一份从A点到B点的合理计划。

今天我们能想到的成功的创业公司,几乎都有麦特·瓦德理论的影子,亚马逊、百度、小米,还有知乎。

知乎的创始人周源,在知乎2010年上线时曾写过一封全员信,信中提到关于知乎初心的一段他是这样说的:

“我们相信一点,在垃圾泛滥的互联网信息海洋中,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是绝对的稀缺品,知识——被系统化、组织化的高质量信息——都还存于个体大脑中,远未得到有效的挖掘和利用。知乎提供了一个产生、分享和传播知识的工具,我们鼓励每个人都来分享知识,将每个人的知识都聚集起来,并为人人所用。”

两年后,周源再次解读这段话并阐述了知乎的初心:

1 每个人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知乎能帮助每个人去展现自己亮闪闪的一面;

2 知乎将成为一个由人们的知识、经验和见解组成的P2P网络;

3 知乎帮助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4 知乎将持续产生高质量、可沉淀的信息,并让有价值的信息和人都关联起来。

2013年,走了三年小众邀请制的知乎开始推行开放政策,并呼吁用户“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

回过头来看知乎的前三年,你会发现它与麦特·瓦德的理论极度契合。先确定最终目标(分享知识),再确定实现规模所需要的一切(问答社区、开放注册),包括去年知乎的新口号“发现更大的世界”,其实也是基于分享知识的初心。

从A点到B点的合理计划

从搜索引擎到信息流,信息大爆炸导致的垃圾泛滥,今天仍如八年前一样并没有什么改变,甚至更加恶劣。但好消息是,周源创业时坚持的知识分享今天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大环境上,知识分享和零售业的消费升级一样,在这八年里成为了大众迫切希望得到的东西。消费升级从本质上说,是消费者渴望获得一种更快、更好的购物体验,所以像网易严选这样的创业项目,才能只用两年就把GMV做到百亿规模。

知识分享也是如此。大众对信息获取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从搜索引擎、大数据推荐到信息流,信息传播越来越个性化,越来越高效、精准,但眼下好像有些跑偏了。以信息流著称的今日头条,从去年被整改至今,它的动荡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奶头乐文化的没落,另一个是有价值、可沉淀内容的重要性。

如何在垃圾泛滥里寻找有价值、可沉淀的高质量内容,这是一个难题但也是机遇。

我们今天讲知识分享,是已经将“知识”定义为“被系统化、组织化的高质量信息”,是在信息海洋里被提炼的可靠内容。八年前周源的判断放到今天来看,不得不说他很有远见。

在产生和发掘“系统化、组织化的高质量信息”这件事上,知乎是有一份合理计划的。

知乎的最终目标是知识分享,围绕这个目标需要构建一系列的护城河。就像搜索引擎,它的目标是每个人都来搜索信息,所以围绕这个目标搜索引擎加入了音乐、知道、贴吧等等一系列被索引信息。

知乎在围绕知识分享这件事上做了问答社区,这也是知乎最早也是目前最重要的一个业务组成。问答社区是构建平台的基础,也是知乎合理计划的A点,即开始。

围绕问答社区,知乎的合理计划一步一步展开。先是做知乎Live,后又上线想法、私家课、读书会。这一系列产品实际上都是从问答社区演变而来,提供尽可能多的产品服务用户,就能将其留在自己的平台之上。

这一套逻辑在互联网圈并不少见,但知乎可能有些不一样。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完全没有受外界影响,这里的外界指的是信息流。

信息流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甚至影响了信息价值的输出。但在知乎平台上,并没有一个以信息流为主的业务板块,你可能会看到信息流的技术,但不是信息流的玩法。

知乎今天的日活已经超过3400万,但它的推荐机制并不是以机器算法为主,而是靠内容质量的优秀与否决定。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任何一个用户只要生产了质量过关的专业内容,就有可能被平台推荐。

所以,久而久之知乎也就在用户和大众心中形成了专业严谨的平台氛围,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公平的平台。而这点放到信息大爆炸的垃圾泛滥环境当中,更显得弥足珍贵。

展开必要的执行和迭代

在麦特·瓦德的理论中,其实还有第四部分,就是展开必要的执行与迭代。

认为自己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小米,信奉快速迭代的互联网律条。无论是硬件产品还是软件系统,在知晓用户痛点的过程中不断更新产品,力争永远将产品设计放到用户需求的前面。

这与知乎的逻辑类似。知乎所做的执行与迭代,其核心是第三步的实践。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是为了从A点到B点的达成。你必须能够触达和留住用户,才能建立高效、有壁垒的平台。

互联网行业时常讲护城河,在我看来护城河只是一个留有出入口的围城,用户并不是进来了就无法离开,真正决定去留的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说想法、知乎Live、私家课是知乎构建的护城河,但并不是绝对的围城,真正对知乎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平台氛围和推荐机制,这就是知乎的核心竞争力。

小米做互联网手机,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小米成功的内因很大一部分是源于建立了一个文化样本,并且成功输出。雷军对于国产手机品牌大崛起的最大贡献,就是带动了性价比的风靡。试想在小米之前国产品牌的套路是什么?是联发科、是山寨,小米之后呢?从性价比到用户体验再到民族品牌,这个过程小米是有领头作用的。

知乎输出了什么文化?我想应该是专业严谨的平台氛围,和相对公平的推荐机制,以及对高质量、可沉淀内容的持续挖掘。可以看到,现在的内容平台几乎都在向这方面努力。

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写过一本书,在互联网圈很火,叫做《参与感》。这本书详细阐述了小米是如何圈粉的,以及在米粉的帮助下如何成长。

周源没有写书,不过知乎在通过其他的方式输出文化。知乎有一点奇怪,奇怪在它不像其他互联网公司一样常办发布会,知乎更多的活动是知识分享沙龙、线下快闪店和用户年度大会。像不久前我参加的一个医学沙龙,知乎请来了医学领域的专家、优秀回答者来普及防过敏知识;去年夏天知乎与饿了么在三里屯合作开了一家知食堂,以及即将在19日开始的盐Club大会。

我想说的是,知乎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其实达到了同写书一样的目的,输出知乎的文化,面向大众也面向行业。

说起盐Club,今年知乎的做法印证了我的说法,输出文化。2013年知乎决定开放注册时,用了一个“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来定位受众,今年知乎换了一个更短、更有表达和凝聚力的说辞,新知青年。

从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到新知青年,这是一种从个体到群体的进阶,就像周源6年前提出的愿景一样,知乎已经成为一个由人们的知识、经验和见解组成的P2P网络。

再来看执行和迭代,知乎借助活动实际上输出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同时又触达、取悦和留住了用户,也就建立了高效、有壁垒的平台,一步一步实施从A点到B点的合理计划。

最后,再来读一下周源创建知乎的初心,你会发现知乎始终都在做一个事情,让知识分享成为普惠大众的事情。这个问题我想随着新知青年的出现,可以说已经初步实现了,至于从A点到B点的合理计划,看来还会更久的执行下去。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05-17
知识分享,知乎怎么就给后人走出了一条路?
天使投资人麦特·瓦德(Matt Ward)认为,创业公司从一无所有到成为强大的平台,可以遵循这几个步骤:1 先确定...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