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晚间,阿里巴巴发布了一份目前为止业绩最好的一份财报,长庚君研究完财报数据后,发现阿里强劲增长背后,在新零售、客户增长、投资等几个领域可谓是全面开花结果。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数据:
2018财年第四季度,阿里巴巴收入达619.32亿元,同比增长61%。整个2018财年,该集团收入2502.66亿元,同比增长58%,创下IPO以来最高增速。
其中,核心电商业务收入为512.87亿元,同比增长62%。零售平台年度活跃消费者达到5.52亿,较2017年12月底止的12个月增长3700万,季度内新增年度活跃消费者数创下IPO以来最高值。
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表示:随着新零售战略推进,阿里电子商务平台正发展成中国零售基础设施。同时,在过去一年里,阿里加码投资于技术开发、云计算、物流、数字娱乐和本地生活服务。
但是从现有的情况来看,新零售业务可以说是未来一段时间内,阿里巴巴集团最重要的拓展方向,很多新领域的拓展也基于此。
为什么是新零售?因为他是最有力的让阿里巴巴线上流量与线下场景共通的驱动器。
17年10月,马云提出新零售战略,此后阿里加速在零售领域布局:战略入股线下零售企业三江购物、联华超市、新华都;扩张盒马鲜生、零售通等新业务。从存量市场运营到增量市场拓展,阿里进行了多维度的操作。流量在,人们的消费需求也在,通过转变或者升级消费场景来实现“新零售”目标。新在哪里?新在最终,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零售市场将实现数据化,这就是线上、线下场景和流量打通过程中的那根管道。
明确了这一点后,阿里的多数业务布局也都将于此产生关联。
2018财年,阿里入股高鑫零售,后者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大卖场运营商,欧尚、大润发遍布全国29省,卖场超过400家。前者将会帮助高鑫实现数字化门店运营,不同于无人便利店小而美的效率突破,阿里从一开始就着眼于新零售大数据采集以及技术、场景升级。包括联华超市、居然之家都是对此类新零售模式的完善和补充。而万达、银泰则是阿里对消费场景的升级。
另一方面,入股盒马鲜生强调30分钟送达、北京上海24小时送货业务,包括天猫超市1小时、门店发货2小时……阿里在不断探索新零售模式下的增值服务,战略收购饿了么也有此类考虑。但是不得不说,两者存在根本区别:考验饿了么的是他的本地服务品质;而盒马鲜生、天猫超市等配送业务对阿里的菜鸟配送或者说对物流系统有着更高的要求。
阿里表示,将和菜鸟在未来五年内投入1000亿元加大物流技术领域开发与升级。至此,“人-货-场”的产业链布局已经基本完善,对于阿里来说,其一年时间的布局结果早已不是“萌芽阶段”,而是具有相当规模与量级了。
此外,阿里进军海外零售,促进新零售产业革新。
深化跨境电商和国际零售业务——控股一年多的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和AliEepress速卖通业务在过去一年里,阿里的国际商业零售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4%。去年八月,印尼电商公司Tokopedia宣布获得阿里11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
可以预测在今后一段时间里,阿里可能继续通过东南亚国家电商平台深化海外零售市场布局,毕竟从风土文化、出海的难易程度、当地经济发展、配送人力成本等各方面考虑来看,东南亚国家可以作为很好的“试验田”。
当然,除了以上业务,阿里在文娱、新科技、云技术等业务上均有深入发展。比如四季度优酷视频日均订阅用户同比增长160%;再比如用“钉钉”切入企业管理领域,增加管理效率;高德地图定位于导航服务供应商;阿里云实现133.9亿收入,同比增长101%。
有趣的是,虽然被大众熟知的淘宝、天猫在ToC领域难以被人企及;但是在其他领域的发展,阿里更倾向于将自己定位于产业服务者,无论是阿里云的产品、高德的品牌定位、口碑APP的店家管理咨询的普及、还是1000亿投入致力于科技前沿的“达摩院”……
也许,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可以把过于集中在阿里电商平台的目光转移到这家公司的产业助力上面,因为发展到现阶段,阿里的体量和影响力让他不得不承担起更多的使命,而这远比惊人的利润有趣得多。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