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让互联网巨头都“上芯”,拔得头筹的可能是百度?

摘要:中兴被美国制裁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中国芯”焦虑还在继续蔓延。更多科技企业以更多形式被卷入中美贸易战。中国另一大通信和设备巨头华为也已遭致美国司法部、财政部和商务部三大政府机构的联合调查。日前彭博则报道

中兴被美国制裁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中国芯”焦虑还在继续蔓延。

更多科技企业以更多形式被卷入中美贸易战。中国另一大通信和设备巨头华为也已遭致美国司法部、财政部和商务部三大政府机构的联合调查。日前彭博则报道称台湾当局要求联发科停止向中兴通讯出售芯片,虽然此后联发科对此进行了辟谣,不过从回应来看,这样的可能性同样存在。路透社则报道称美国考虑收紧对中美企业间非正式合作的审查,其所举例子是英伟达在中国AI领域的诸多合作,后者与包括百度在内的科技巨头在自动驾驶等领域进行战略合作。就是说,中兴不是唯一一家受到中美贸易战影响的科技企业,关于中国芯的焦虑正在愈演愈烈。

中国芯的燃眉之急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芯片进口金额高达2300亿美元,几乎是排在第二名的原油进口额的两倍,其中大部分芯片就来自美国,芯片是信息产业核心技术中的核心技术,如果美国进一步扩大芯片制裁范围,波及的对象将从企业变为产业,最终整个信息产业都会吃大亏。

一方面,目前正在蓬勃发展的信息产业会被美国强制减速,中国互联网产业目前已经与美国平分秋色,在许多领域如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电子商务等领域都有自己的优势。另一方面,中国正在崛起且有望弯道超车的信息产业,如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智能金融,增长的苗头也会被美国摁住。

就算美国今天减小制裁范围,甚至与中兴在谈判后和解,也不意味着未来就不再有类似风险,如果中国没有自己的核心芯片技术,信息产业就被卡住脖子,可能会被美国以各种理由拿来开刀,这一次是中兴,下一次可能是华为,而且长期来看,核心芯片技术的缺失也会对国家安全、产业安全和信息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做成可大规模商用甚至替换外国芯片的“中国芯”已是当务之急。而对于企业来说,它的生存离不开全球化环境,同样也得益于所处国家的产业和市场,它们在“中国芯”上要承担社会责任。同时,拥有自主芯片技术对于企业本身也十分有利,比如苹果自主研发A系列处理器后,就不用像很多手机公司依赖三星或者高通。目前中兴已表态将加强在芯片上的研发投入,华为此前在通信芯片和手机芯片上也有不少进展,比如麒麟系列芯片如今用在了所有华为和荣耀主流手机上,而作为科技行业中流砥柱的互联网巨头,也前所未有地强化对芯片的技术布局,如BAT。

‍BAT正陆续上芯

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它们早已不甘于只做线上互联网服务,一方面在“下沉”,向实体产业渗透,如金融、旅游、出行和零售等等都在发生的互联网+;另一方面在“变硬”,在做好互联网软件服务的同时,向硬件深入,比如百度做无人车和智能家居,阿里有IoT战略,对于它们来说,目前各种业务的计算都要用到大量的芯片,未来很多算法、系统和软件也需要与芯片结合才能给用户更好的体验,不论是出于防御还是进攻的目的,都不可能让技术版图缺少芯片这一环。

在中芯被制裁后不久,阿里就宣布自主研发Ali-NPU(AI芯片),其性能将是同类产品40倍,同时宣布了对国产CPU公司中天微的收购。马云先后进行了表态:“今天很多的互联网公司都在争夺市场、争夺流量、争夺投资金额,未来应该争夺在技术领域的创新。”阿里做芯片,不是为了竞争,而是“普惠性”的,要让任何人任何地点任何时候都可以获取。事实上,在决定做自主芯片前,阿里巴巴已经投资了大量的半导体公司,如寒武纪、Barefoot、深鉴、耐能和翱捷。

腾讯目前并无具体动作,不过马化腾对此也进行了表态。在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他在演讲中强调了要做硬骨头:“中国摆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只有科技这块‘骨头’足够硬,我们才有机会站起来,与国际巨头平等对话。”可以预见腾讯在芯片上布局只是时间问题。

技术驱动的百度,在“中国芯”的讨论热潮中并没有出来表态,仅仅是在最近发布百度Q1财报时,李彦宏有所提及:“在国人为‘缺芯’的民族IT产业而焦虑时,我们的PaddlePaddle深度学习框架,将力争成为AI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PaddlePaddle是AI算法框架,看样子百度抓核心技术的重点应该在软件上,很多人因此以为百度不打算做芯片硬件,实则不然,百度在芯片上布局很早,且已经做得很深入,只不过百度更多在云端布局,大众化不熟知。

不蹭热点的百度

事实上,百度很早就对中国缺乏核心芯片技术有所警觉,并不是近期因为中兴的事件才有这样的觉悟,比如关于芯片危机,李彦宏在今年3月就公开表达过,他在两会上呼吁国家应该出台更好的机制促进企业开展基础研究,他认为,企业参与基础研究有自己的优势:“企业对市场的需求把握得更好,研究成果更有针对性,可以尽早地进入市场运作。”而所举的例子,正是芯片:

“中国对芯片研究的投入程度还不够,而芯片在人工智能和网络安全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这需要很多基础性的研究、长期的投入,无论是科研院所、大型国企还是民企都需要一个更好的支持机制来实现突破。”

百度也不是“只说不做”,多年来一直在亲自实践。

第一,百度在去年就率先发布了自己的芯片,是第一家发布自有芯片的互联网巨头,2017年9月,在百度云智峰会上,百度发布了XPU(云计算加速芯片),其基于FPGA的云计算加速芯片,采用百度设计的新一代AI处理架构,拥有专用计算单元和数百个处理器,具备GPU的通用性和FPGA的高效率,同时针对PaddlePaddle深度学习平台进行了优化,因为是用在AI、数据分析、云计算和无人驾驶专业领域的高性能计算芯片,因此并未被大众熟知,不过此举在云计算行业有不小的影响。

第二,百度在技术层面一直在做技术储备。相对于一般信息产业的软硬件技术而言,芯片有三大特别的特征:周期长、投入高、普及难,李彦宏对此也有认知:需要长期投入和大量基础研究。芯片技术不只是硅技术或者说半导体技术,而是材料、半导体、电子工业、软件算法诸多技术的合集,可以说是信息技术这顶王冠上的那颗明珠,百度此前一直在积极储备芯片相关技术,它是中国最早部署GPU/FPGA集群的互联网公司,早在2011年,就将GPU和FPGA应用于搜索、语音、图像等核心业务,虽然不是自己做芯片,不过却积累了许多芯片技术,而在国际高性能微处理器研讨会hotchips,中国历史上总共发了8篇,百度占了3篇。

第三,百度积极与大小芯片公司合作,它投资了Lightelligence,专注于光学芯片,与华为、ARM、英伟达等合作,比如今年1月CES上,英伟达就宣布,百度“阿波罗”(Apollo)自动驾驶平台将应用英伟达的Drive Xavier自动驾驶计算平台。

可以看到,百度不只是中国最早发布自有芯片的互联网巨头,同时在技术储备和生态布局上都有不少动作,只不过在“中国芯”被讨论的当口,百度并没有去蹭热点而已,在我看来,百度未来大概率会将芯片作为其战略级技术。

百度是互联网科技巨头,同时也是最具技术属性的科技巨头,被国家寄予厚望,比如去年发改委就明确了由百度牵头组建深度学习国家级实验室,百度Apollo自动驾驶平台也是科技部首批国家开放创新平台。如果国家从顶层设计上来抓“中国芯”,互联网巨头应该会是重要参与者,有芯片技术储备和生态布局的百度自然不会缺席。

谁将拔得头筹?

如今,中国科技巨头正摩拳擦掌,希望在芯片上可以打一场翻身仗。从梁宁等半导体产业资深人士的复盘来看,我们国家一直都有强化自主芯片的想法,也有不少企业为此付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事倍功半正是因为有研发机制、生态壁垒、起步时间诸多牵绊。此前的经验值得汲取,不过时过境迁,过去做不好的事情,并不意味着今天做不好。

现在看来,中国芯片布局上,最有看点的科技巨头有三家:华为、百度和阿里。

国外芯片巨头数年来都在进行巨额投入和日积月累,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如果说中国继续采取“跟随战略”,在CPU、GPU这些传统芯片领域去布局,想要赶超海外巨头可以说是天方夜谭。当然从华为麒麟系列CPU的成功来看,要做好自有芯片不是没有可能。

目前看来,在通信和通用计算机芯片领域最有机会赶超美国的玩家应该是华为,事实上,海思麒麟970从跑分来看已经不输高通晓龙835,两者在制程、架构和参数上差不多,而在通信芯片领域华为实现部分国产化,2017年,集成电路的国产芯片占有率,除了通信装备,其他的基本都是个位数或者0,通信装备的通信处理器、应用处理器和NPU,国产率分别为22%、18%和15%,华为功不可没。华为能够做好是因为它布局芯片相对较早,海思半导体成立于2004年10月,前身是创建于1991年的华为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同时,华为有大量的通信和手机设备可以应用海思芯片,进而反过来促进芯片技术不断升级换代。

不过,中国真正有机会赶超的芯片,应该是专业领域的芯片,特别是AI芯片。CPU/GPU等传统芯片领域,中国奋起直追顶多可以找到替代品,每一类芯片出现都会经历一波摩尔定律,如今PC、手机等领域的芯片已经趋于成熟,而AI芯片却还处于初级阶段,在AI芯片上也会出现摩尔定律,即每18个月性能翻一番,目前已有布局的各家都处于差不多的起跑线上。通过“做另一个、而不是下一个”的思维,中国AI芯片就有机会弯道超车。高通抓住移动设备爆发的机会,专注于更加低功耗的ARM架构,进而从Intel手中抢走了蛋糕,AI芯片领域同样有可能出现高通。

而在AI芯片上,目前寒武纪这样的创业型公司是一类,互联网巨头是一类。在国外则有谷歌TPU、微软则为其AR设备Hololens开发专有AI芯片;国内,阿里刚宣布将自主研发AI通用芯片Ali-NPU,百度也在进行AI芯片的研发,大家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阿里的优势是云计算积累的大量的计算场景,特别是产业AI计算场景,比如ET城市大脑等等,未来都可以率先应用到AI芯片,阿里云此前已经成功实现去IOE(IBM\Oracle\EMC),拥有了自主研发的大规模通用集群计算系统飞天,自主数据库系统OceanBase、X-DB和Polar-DB,现在强化芯片布局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前几天百度副总裁、AI技术平台体系(AIG)负责人王海峰在谈到中兴事件时也指出:“芯片领域的下一步发展,会越来越多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转化应用。现在,我们正处在人工智能芯片开始发展的时期,这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做出领先的深度学习技术和人工智能芯片。”由此可见百度如果做芯片重点肯定会在AI芯片上,百度的优势有两个。

一个是一体化整合的技术条件。芯片不只是半导体硅技术,而是多个技术的整合。百度可让AI芯片与百度大脑算法、PaddlePaddle AI基础框架(中国唯一)和DuerOS(系统)深度整合,实现全栈技术布局,进而在AI上保持技术的一体化整合优势。就如苹果自主研发的A11芯片与其算法和系统深度结合,进而实现类似于Face-ID这样的杀手级功能,同时系统整体更加流畅,体现出一体化整合的优势。

另一个是十分丰富的AI应用场景。芯片的性能一定要有软件系统算法来吃掉,摩尔定律要生效就要有市场需求来驱动,有些芯片性能不再遵循摩尔定律不是技术天花板到了,而是对于市场而言,已性能过剩。

芯片性能被吃掉,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生态,Intel可以是因为WinTel阵营的形成,当时Intel CEO安迪·格鲁夫不断让芯片性能升级,被微软CEO比尔·盖茨不断庞大的Windows等系统软件给吃掉,这被称为安迪比尔定律,两家的阵营就是WinTel,这个联盟让Intel芯片不断进步的同时,限制了其他芯片的发展;高通与Android同样形成了类似的联盟。

另一种是自产自销,如苹果之于A处理器,华为之于海思。百度AI芯片可以走第一种路线,百度有自己的AI生态,有大量的伙伴的应用来吃掉性能,特别是在DuerOS、Apollo和百度云三个平台上,生态已经成型,其中DuerOS合作伙伴数量超过130位,包括TCL、创维、海尔、美的等巨头;Apollo阵营也有100多个合作伙伴以及10000名率先尝试智能驾驶的开发者,且这两个生态都还在壮大中。

当然,整体来说,我认为中国芯片要崛起,绝对不是任何一家企业,凭借一己之力就可以办到的,因为芯片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产业问题,只有上下游厂商一起发力、各司其职才能让“中国芯”从今天科技产业的夙愿成为现实,而华为、百度、阿里三大巨头的竞争可以加速这个过程,我们期待早日看到好的结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04-30
“中国芯”让互联网巨头都“上芯”,拔得头筹的可能是百度?
摘要:中兴被美国制裁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中国芯”焦虑还在继续蔓延。更多科技企业以更多形式被卷入中美贸易战。中国另一大通信和设备巨头华为也已遭致美国司法部、财政部和商务部三大政府机构的联合调查。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