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究竟如何崛起?在河南蒜田里,我们找到了答案

人们望得见海面上冰山闪亮的顶尖,却往往忽略海面下巨大的冰山基座。对于拼多多而言,海面之上,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低价、数据、规模、销量、估值;但海面之下,则是人们看不到的拼多多对全产业链条的持续优化。

拼多多究竟如何崛起?在河南蒜田里,我们找到了答案

一头大蒜的公益之旅,疏解了王金岭的困境,但拼多多多方共赢的可持续精准扶贫,才刚刚开始。

52岁的河南贫困农民王金岭,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槛外人。他也许从未想到,2018年,他和家庭的境遇,会被一家总部位于上海的移动电商改写。

4月25日,33万斤大蒜在拼多多平台上一天售罄,其中就包括王金岭家的4亩——4亩大蒜的收入,是这个贫困家庭大半年的口粮,是患有肌无力的老伴和患有脑瘫的大儿子的医药费,是小儿子上学的书杂费,也是下一季耕种必需的种子、农药、化肥。

拼多多对于王金岭等农民群体的扶持政策还将长期持续。就在同一天,拼多多公布了“一起拼农货”的扶贫助农计划,计划投入100亿元营销资源,深入到500个农业产地,扶持起1万名新农人。

拼多多下乡了,农产品上行了,中国的三农问题,能够迎刃而解吗?

一头大蒜的电商之旅

老伴、儿子生病,52岁的王金岭被困于家,没法外出打工。4亩大蒜、2亩小麦,是全家唯一的营生。勤劳,是王金岭唯一的技能,也是仅有的资本。

春晚夏初,大蒜收获的季节。王金岭一天的劳作,从凌晨四点开始,高达10个小时之上。他半跪在地上,手持小铲,挖蒜、剪蒜杆、去蒜根、装袋,要刨出地里全部的蒜头,这样一套工序最少要重复15万次。

根据农业部数据,今年4月,国内大蒜批发均价下跌了59.11%。而国内最大的批发市场北京新发地的数据显示,日前鲜蒜的价格,已经跌到8毛一斤。尽管“中牟大白蒜”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出口量最高达到全国大蒜出口总量的三成以上,远销全球五大洲,今年的种植面积更是达到50万亩。

但中牟大蒜出口级的优良品质,王金岭一年的吃苦劳作,大蒜的喜获丰收,都未能消解价格暴跌带来的打击。“去年的早熟蒜,一斤能卖两三块钱,今年估计也就卖一块钱。” 王金岭说,上门的贩子,都开不出价格,即便按1元的价格全部卖光,也才能赚1.5万元,“下个月新蒜大量上市,价格估计还得往下跌。”

王金岭和中牟大蒜的遭遇,进入到了拼多多联合创始人达达的视线。过去两年,达达几乎跑遍了国内的生鲜产地,他对包括中牟大蒜在内的全国优质农产品,熟稔于心。

现在,他的手里,就握着一把帮助王金岭纾困解郁的钥匙——用拼多多的C2B模式精准扶贫。

拼多多究竟如何崛起?在河南蒜田里,我们找到了答案

在拼多多的支持下,拼多多平台上的新农人商家“以果感恩”优先包销546家中牟贫困户的大蒜,将节省下的中间成本让利给农户,以每斤高出市价0.15元的价格收购,仅此溢价便为贫困户增收100余万元。

王金岭的遭遇,在中国三农产业中,极具代表性。

中国农村的贫困人口高达3000万,种地不赚钱甚至亏钱,是他们常年无法逃脱的困境,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第一,中国农业“碎片化”非集约化。

中国的地理条件决定,农业难以形成高度集约化,意味着其生产效率相对低下,没有形成规模效应,而且,因为种植端小而分散,农民在产业链条中话语权极低,面对下游的批发商、零售商等,几乎没有任何议价能力。比如,王金岭家的大蒜,过去全凭蒜贩子一口价。

第二,有品类,无品牌,没有定价权。

王金岭家的大蒜卖不上价,还因为他种植的大蒜,并未成为具有溢价效应的品牌,和其他产地的大蒜一样,完全随着供需潮汐随波起伏,毫无定价权。

第三,信息不透明,决策不科学,难以逃脱暴涨暴跌的周期性风险。

“产地头疼的问题,依旧是需求信息。简单来说,北京、上海、广州消费者最喜欢什么水果,这个信息产地是不掌握的。大量的生产者还是在随大流,什么价高种什么。”拼多多联合创始人达达说到。

农产品的种植端和消费端都处于高度离散状态,供需信息难以汇总聚拢,更难以对农民的种植决策形成指导。比如,中牟农民今年广种大蒜,可能是因为去年大蒜价格高涨,今年所有蒜农都跟风种植,最终导致供应过剩,价格暴跌。

第四,农业产业链条太长。

传统零售批发中,一斤大蒜要经历农民—商贩—批发市场—超市/菜市场—消费者,足足五六个环节,每层加价30%以上。那些本该回报王金岭勤劳的营收,就被漫长的中间环节无端消耗了。

而且,农产品本来损耗率就高,链条加过长,还导致其损耗率层层加码,这些风险,最终也会施加给王金岭。

可持续性的普惠公益

王金岭不是唯一的受惠者,拼多多成立两年多,扶贫助农也持续了一年多。

据其官方发布的《2017拼多多扶贫助农年报》显示,拼多多2017年投入34亿元,帮助全国农户销售183.4万吨农货,催生9亿多笔扶贫订单;在730个国家级贫困县,扶持起4.8万商家,帮助农货搭上电商脱贫“高铁”,带动其年销售额增速超过310%。

拼多多究竟如何崛起?在河南蒜田里,我们找到了答案

数字很惊艳,但这种精准扶贫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可复制性,惠及更多贫困农户呢?

第一,多方共赢。

买卖,似乎是一场供需双方此消彼涨的零和博弈。但拼多多却实现了供应端、需求端以及拼多多平台的三方共赢。

这批产地直发的订单,与出口东南亚、欧洲的大蒜,都来自同一块土地、同一条分拣线,但价格仅为1.92元/斤,相当于超市1/4。因此,那些等待送货上门的消费者,和王金岭一样,也是受益者,

负责包销大蒜的拼多多平台新农人商家“以果感恩”同样也受惠于此。基于拼多多巨大的用户量和销量,以果感恩创始人张银杰摸索出了“互联网+订单农业+中原物流”的可持续电商模式,2017年,他的店铺中,仅中牟大蒜的销量就高达400万斤。

张银杰说,过去,他卖出20块钱,除了流量和维护成本,剩不到10块钱,但拼多多平台费用很少,规模效应又降低了交付成本。

对于平台同样如此,达达说,拼多多的第一kpi是消费者满意,而不是赚钱,低价的大蒜能让消费者开心快乐,“这就是拼多多最大的护城河。”

显然,多方共赢的公益模式,比一方施予,一方受益的单向慈善,更为稳定、长久。

第二,极致压缩供应链,提升效率和效益。

拼多多模式,为何能让买卖双方同时受益?答案是缩短了产业链条。

这笔中牟订单量,约为140万笔,都是从产地直发消费者,中间没有佣金、广告、流量费用。张银杰算了一笔帐:种植成本0.69元、快递成本0.7元、包材成本0.16元,折算后利润约为0.37元/斤,终端售价不到2块。而在传统模式下,在地头1元/斤的大蒜,到超市变成了8元/斤。中间的7元,支付给了这条漫长交易链,消费者和王金岭利益双双受损。

综上,拼多多这种从地头直达餐桌的模式,对农户和消费者,都是一项最优解——帮助农民解决了销路问题。消费者也几乎能以成本价格,足不出户买到出口级优质大蒜。

第三,拼单的规模效应,消除了C2B定制的高额交付成本,便宜有好货,一举两得。

达达说,拼多多的核心不是货,是人,是以消费者为核心的——这句话不假,拼多多卖货的模式,是先由消费者下单,然后再反向去从供应端定制。定制,是最能贴心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方式,但定制过去总是与高价形影不离——老上海茂名南路著名的洋装定制一条街,是达观贵人公子哥才能享受的奢侈享受,但拼多多的C2B反向定制模式,却实现了“低价买好物”,依靠的就是规模效应。

当消费者分散的需求,变为规模化采购后,流通成本得以降低。同时,这种供应链还能实现边下单、边采摘、边发货,在最短的流程中保证货品的新鲜。

张银杰算了笔账,“2000亩的订单,相当于几十个大型超市同时采购。批量采购和运输,能让成本直线下降。”

过去,张银杰在其他电商平台卖货,比如卖香梨,一天能卖一两百单,从新疆发货,5斤香梨45块钱,快递费就占了一半。

现在,张银杰一车香梨三天卖完,聚集了600万斤的香梨订单,“物流成本省下来了,一斤香梨平均价格压到3块5。”

大规模走量降低的不止配送成本,还有冷链成本,租一个大冷库一天要2000块钱的电费,以前卖200单也是通天开,现在卖1万单也是通天开着,冷链成本就此大大摊薄;库存费用,也从平均每斤8毛钱降低到一毛五。

当然,拼多多做得还远远不够,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接受《财经》采访时也说,“供应链升级将是我们很长时间内的战略重点。拼多多的最终模式是使得上游能做批量定制化生产,但我们现在对上游的投入和整个产业链的赋能都太弱了。”

为了给产业链赋能,提升上游效率,拼多多培育大量青年农人返乡创业,孵化出“以果感恩”、“聚果生鲜”等一批农货“拼品牌”,让他们直接对接农民和农业,帮助后者科学决策,把优质农货卖出好价钱。

第四,大数据有望助力提升农业效率。

作为仅次于阿里系和京东系的第三大电商平台,拼多多聚集了3亿消费者,基于丰富的消费数据,拼多多正在探索建设农产品大数据平台,将消费信息反向输出给产地,让农户、商家第一手获知消费区域喜好、品类需求等信息,及时按需备货。

在拼多多上爆红的干果品牌康梦,就是例证之一。康梦负责人发现,拼多多用户对于性价比敏感。于是,他们便联合东北产地,以28.9元/斤的价格,做出一批饱粒小仁的东北松子。个头稍小一点,但果仁依旧饱满,口感也不受影响。截至目前,这款爆款的东北松子,已经在拼多多上售出242万件,卖出近7000万元的销量。

拼多多极致压缩的供应链模式,让供需双方实现了直连,未来,这些数据有望反哺供应链,指导产地农民改善种植结构,熨平周期波动风险。

第五,从品类到品牌,助力中国农业升级。

中国农产品的商业化程度极低,有品类无品牌,有产地无产业,好产品卖不上好价格。

跑遍了全国大部分生鲜产地的达达,对此痛心疾首,“大家都知道现在好吃的猕猴桃是新西兰的,但你们知道,猕猴桃的原产国是哪里吗?对,中国。”

在市场上,来自新西兰的猕猴桃,是四川猕猴桃价格的四五倍,甚至更多。

拼多多希望在中国500个产地,能够培养出一些知名品牌——这并非痴人说梦,拼多多上的商品,都是爆款,111万单的芒果、83万件的百香果,等等,一次售卖,就能链接几十万上百万消费者,这是最好的“体验式”广告。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04-29
拼多多究竟如何崛起?在河南蒜田里,我们找到了答案
人们望得见海面上冰山闪亮的顶尖,却往往忽略海面下巨大的冰山基座。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