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助力资本郭荣: 中兴事件后 技术投资价值突显
文/王骐骥 GPLP独家首发
本文来源于GPLP 微信公众号gplpcn
前言:
2018年4月17日,一则震惊国人的消息从大洋彼岸传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美国政府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兴出售及使用包括芯片,操作系统等核心部件产品,期限为7年。
消息一出,市场哗然。
此后,中国在核心技术上不能受制于人成为共识,当然,这也同时意味着核心技术投资的价值突显,在这个领域蛰伏几年的投资机构开始厚积薄发。
助力投资就是其中之一,其主要投资方向为核心技术型早期项目。
不过,助力资本的名气并不大。
一是因为新,二是因为他们专注于技术投资,投资方向都是传感器等硬科技,这些都是投资圈不太理解的领域。
但与此同时,助力资本也是投资圈的老司机。
我们且听助力资本的故事……
技术投资价值突显
“通往精品VC的道路并不畅通,而且路途遥远,做核心技术型早期项目投资,强大的内心、专注力和定力是必备的基本功,因为基金回报期较长,期间不确定因素多。”
对于技术投资的挑战,创业之前,助力资本创始人邱玉芳和郭荣都曾仔细考虑过,但是真正做起来,他们没有想到早期技术投资并不容易,比如,技术类项目增值速度不如互联网及模式创新类项目,因此,这类项目很难成为投资圈的主流,投资人有时也困惑。
“我们开始做助力资本的时候,投资圈的主流一直是模式创新和互联网类型的项目为主,其实并非这种项目我们不能投,而是觉得技术投资领域更需要资本投入,所以助力资本专注投资国家创新产业的硬科技投资,我们觉得专业的技术投资更能帮助创业者,也是创业领域的痛点,所以后来我们全都专注在技术方向投资。”助力资本创始人郭荣表示说。
郭荣,助力资本合伙人,1998年清华大学毕业之后在电脑公司做技术,随后,一直在互联网领域创业,对于互联网这个圈子并不陌生——无论是航班管家创始人王江还是如今红杉中国管理合伙人沈南鹏,早前,郭荣都曾亲密接触,双方在项目上有过很多交集。
只是,在2015年的时候,看到互联网未来发展的瓶颈,比如伴随互联网流量红利的消失以及BAT强势进入,助力资本决定放弃互联网这个赛道,转向技术投资。
三年后的现实验证了助力资本的判断。
2018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风险投资圈的冠军居然是腾讯产业共赢基金,以53个项目的投资案例遥遥领先于顶级风投,甚至与顶级风投拉开了距离(IDG资本、真格基金各16次),产业资本将风险投资基金边缘化。
助力资本恰好躲过了此劫,看起来他们是未雨绸缪,然而当时没有人理解他们的孤单。
“面对如今风投圈的大势,我们反而越来越踏实,助力资本积累了几年,如今开始形成自己的优势,比如项目来源稳定,业绩开始爆发,助力资本正在受到投资人的关注。”郭荣表示说。
不过,面对风投圈的种种问题,想成为一家真正的精品基金,他们还需要煎熬——过去两年,大量投资机构崛起,人民币基金风起云涌,专业的,不专业的,这让整个创业及投资生态遭到破坏,甚至开始畸形发展。
募资端,2017年,一级市场投资上演了二级市场行情,20%的机构吸走了市场大量资本,头部GP超募,LP需争夺份额,其他基金则很难获得资本认可。
这挤压了其他基金的生存空间,但实际上,很多小而美的精品基金业绩不错,在垂直细分领域优势明显,而且因为小,所以也更精于业务,把投资工作做的仔细;但是受限于品牌没有综合基金大,项目也不为人所知,于是很多精品基金游离在机构及LP视线之外,普遍面临募资难的问题。
投资端,由于很多投资人不专业,这造成创业者要么飘飘然,估值要价漫天飞舞,或者是2VC投资成风,真正创业的人反倒被埋没,最终在各种因素之下,创业者不敢创业或者拒绝接受投资人投资,双方关系紧张。
“如今投资圈的现状是入口项目价格特别高,创业者预期也高,很多项目没有什么产品就估值2-3亿人民币,这让投资人特别头疼,投吧估值过高,不投吧,好项目实在太少,也要为LP负责;出口端则更是艰难,A股上市需要满足利润多少多少,上市特别难,于是,投资人的活儿就越来越难干。”邱玉芳坦诚。
创业助力资本之前,邱玉芳曾作为美国中经合集团合伙人工作多年,此前曾在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担任国际金融部总经理并在财政部从事多年的宏观经济研究,属于典型的古典主义投资人,投资了很多优秀的早期项目,亲眼见证了中国风投的发展。
因此,对于投资,她对自己要求严格,也对项目的投后等细节要求严格。
“很多中国的投资人都是看财务报表进行投资,深入了解项目的并不多,很多人在匆忙投资当中都不屑于想明白基金为什么要投资到这个项目当中。”多次遇到这个问题,邱玉芳有的时候也很困惑,这不是一家投资机构应该做的吗?
作为一家投资机构,助力资本身在其中也受到了冲击,比如助力投资专注于Pre-A、A轮投资,是很多项目的第一个机构投资者,但是,当他们跟很多创业者沟通投资条款的时候,创业者都表示接受不了,整个过程特别辛苦。
“我们在投资的时候,往往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是投资协议非常规范,条款特别多,各种束缚创业者;另外一种是几乎没有投资条款,几乎是两个极端。”从业超十年,对于这种情况,邱玉芳不无感慨,“我们做了启蒙创业者的工作。”
具体来说,那就是在助力资本刚开始做投资的时候,他们发现,对于很多基本的投资条款,比如业绩目标、清算条款等,创业者一听到就懵了,他们此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当然,这也让他们感觉不太舒服。
严重一点的,创始人干脆跳起来说,“我们不谈了”。
这让助力资本的投资团队分外为难。
“作为一家机构投资人,我们有必须坚持的原则,为LP负责,如果项目有稳定的过去,合理的估值我们可以具体商量,但是很多时候面对创业者过高预期的估值,投资人也必须保护自己的利益。”邱玉芳表示说。
于是,他们就不得不跟创业者逐一敲定合作条款,一点一点推动合作,甚至对于很多习以为常的问题,创业者都要逐个追究讨论。
这不仅花费的时间更长,同时,也增加了双方的磨合成本。
一句话,创业者与投资人之间的规则,中国的创业者普遍不太了解,而且当融资非常容易的时候,很多创业者更忘记了成长。
“阳光总在风雨后”。
经过了三年磨合期之后,创业者对助力资本更加尊重,“磨合到最后,助力资本以专业知识、专业工作的态度赢得了创业者的尊重。”郭荣表示说。
甚至,助力资本还赢得了多家主流LP的认可。
刚开始创立助力资本的时候,作为一家新成立的投资机构,邱玉芳及郭荣也曾担心募资难的问题,然而,当专业的母基金LP做完尽职调查之后,无论是行业研究、企业访谈甚至尽职调查等细致工作都让LP折服。
甚至新来的员工都曾纳闷,“我们干嘛要弄这么细的技术问题?”
“我们精品基金的特点就是足够专业,其中包括知识足够专业、干活足够专业等,最终通过创业者的认可以及不错的业绩逐步成长。”郭荣表示说。
助力资本的LP当中有多家国内一线母基金,对于这些投资人的信任,做为助力资本的创始人,邱玉芳和郭荣深感荣幸。
“LP知道目前国内早期技术创业项目的情况及痛点,因此我们说要做技术投资和精品基金的时候,他们也非常理解及支持我们,大家都是有情怀的人。”邱玉芳表示说。
坚持很难,然而,坚持过后,或许你会收获更多的惊喜。
助力资本的故事:喜欢创业的投资人
“我们一直坚持做技术驱动型的早期项目投资,相比其他投资方式及机会,我们的路途远且长,但我们乐此不彼。我们相信,相比模式创新,产品和技术创新能为社会带来更恒久的价值,而那些押注在产品和技术领域的VC也更有机会成为受人尊敬的顶级VC”。这是邱玉芳创业做助力资本的愿望。
助力资本,作为投资人的同时,又是一个典型的创业公司。
比如,在团队其他人眼中,邱玉芳是一个很有情怀的投资人。
“邱总做助力资本只是想做成一个实实在在,有专业厚度,能够和创业者一起成长的精品基金, 助力资本的目标也很简单,那就是‘聚焦科技创新,助力企业成长”。’郭荣了解,助力资本团队其他人也了解,大家都愿意为这个简单的目标而努力,在人生的有限之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所以他们走到了一起。
吕菲就是其中之一。这位典型的北京姑娘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城市生态学硕士毕业之后,就一头扎进了投资机构的创业氛围当中,在她看来,创业这个事情真的没有那么苦,相反,她为自己的进步而骄傲。
这跟她独特的家庭环境有关。
吕菲的父亲正好是一个创业者,她深深体会到创业者的不易。
“由于单位关系复杂,父亲在40多岁离开管理岗位开始创业,刚开始的那段日子的确不太容易。”吕菲回忆说,在她们那个国企大院当中,创业不是一个容易被大部分人理解和接受的选择。但是,她反而很开心,因为父亲告别了过去过多的应酬,能够经常在家吃饭。父亲事业路径的改变和给家庭带来的变化更锻炼了她独立思考的能力。
“十几年过去了,回头再看当时父亲的选择,其实从长远上来说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吕菲很庆幸,那些生活中的波澜最后都成为宝贵的经历与财富。
因此,当助力资本整个团队开始创业的时候,她义无反顾的跟着助力资本开始了战斗。
“只是那个时候能做的毕竟十分有限,只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好每一件事情。”吕菲参与了助力资本的筹建,“基金的所有环节我都接触到了,亲眼看着助力资本由小到大,一点一滴的做起来,还是蛮有成就感的。”吕菲最开心的事情,是她看到自己每一天都在进步。
在助力资本,还有一个最关键的环节不能落下,那就是风控。
助力资本的风控由袁燕统筹。
袁燕,曾在四大做审计,甲骨文等世界500强公司做财务。
由世界500强公司到助力资本以及帮助更多创业公司,在身份转变的同时,袁燕丝毫没有感觉到差异,相反,如今的她更喜欢这种丰富视野的工作。
“助力资本自身要求严格,创始人邱总此前也是外企出身,大家相处起来特别简单而又温馨,因此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巨大差异,而在世界500强工作的时候,虽然公司很大,但基本上工作的时候也就是部门几个人,而且,每个人只负责具体的一小部分,相反比现在的工作更有局限性,感觉如今的自己才是‘物尽其用’。”对比工作变化,袁燕更喜欢如今的工作,审阅所有被投企业的财务,然后为助力资本的拟投项目进行尽调。
比如,她喜欢与现在各式各样的创业公司进行交流,发现问题,然后帮助他们逐步成长。“对于小公司来讲,其实最主要的是创始人有没有对风控及财务体系进行规范的意愿,因为公司一旦做大了,配套跟不上的话会更麻烦。”袁燕分享说,她曾经因为某家企业舞弊的问题而否决了对其投资的决定,“对方始终解释不清楚费用特别大这个问题,最终我们放弃了投资。”
这种成长的快乐,也是投资总监吴玖桓及投资经理张佳佳、汤文的经历,他们都是技术出身,可谓改变巨大。
吴玖桓,清华大学热能系毕业,此前曾就职于汉能控股集团并购与投资中心、北京中关村云能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法国电力贸易公司等;
张佳佳,此前曾就职于汉能碳资产管理(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CEC)和TUV南德;
汤文,清华大学力学毕业,此前从事技术工作。
作为助力资本的早期员工,他们在助力资本创立或者创立后加入,他们感谢助力资本给自己提供了机会,同时也在过去两三年当中看到了自己的变化。
“我以前从事的行业范围太窄,对于个人能力及发展不是特别有利,束缚了自己的视野,于是,我就开始考虑职业上的转型。”张佳佳表示说,当然,这也是理工科背景的吴玖桓的烦恼。
“我比较有好奇心,喜欢接触新事物和给自己挑战,在之前的工作中接触到了投资,慢慢了解到投资是一项非常有意思、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不仅可以接触众多新行业新事物,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且还有机会参与到伟大企业的成长中来。”后来吴玖桓迷上了投资,就决定彻底转型。
汤文也同样如此。
“我以前也在其他投资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前的公司对比助力资本,感觉这边更务实一些,当然以前的公司也不小,据说是一个大家族,管理100多亿资金,但是投资方向比较多元,有影视、并购以及其他方向等。”作为投资圈的新手,汤文他更喜欢踏实做技术投资的助力资本。
幸运的是,转型的过程当中,他们都遇到了助力资本,而且,他们开始享受这种挑战式生活。
“做投资很多时候可以从别人的经历当中学习到很多东西,而且在与其他人的沟通当中可以了解行业,甚至是为创业者而感到自豪。”吴玖桓表示,在助力资本创始人郭荣的帮助之下,以及他自己通过外围思考及学习,如今的他对投资逻辑更加清晰。
在行业里做久了,早期项目鱼龙混杂,而且项目都存在各种问题,投资经理该如何筛选及判断呢?
对此,张佳佳非常坦然,“有问题才是生活的正常,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问题。”
她如今关心的是如何让自己作为更优秀的投资经理脱颖而出,比如如何通过扩大社交面扩大项目来源,如何让自己有更独特判断项目的能力及视角等。
助力资本还有一个行政总管,名为何翔,号称“翔哥”,这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偶然机会知道风投存在之后,翔哥开始寻找投资机构的工作机会,然后慢慢寻找投资机会。
于是,他遇到了助力资本合伙人,当然,在过去几年,作为LP,他也的确跟投了一些项目——大家一起共事多年,他对助力资本的实际情况非常清楚,也深得合伙人及同事们的信任与喜爱。
或许,每个人都是一个故事,投资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简单。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