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想学华为,但是,学不了。
去年,华为营收600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5%;5年复合增长为23%;三条产品线覆盖通信、企业市场、消费者领域。从数字看营收和增长速度,一般企业学不了,这个体量太大了。如果从产品和市场覆盖情况来看,更是学不了,现在没有一家企业的业务在ICT领域覆盖如此之广,如此之深。
毫无疑问,华为是中国ICT领域的领军企业,更恐怖的是,它还在不断的高速增长中。那么,它在产业发展机遇的时候,会有什么举措继续保持增长?最新发布的战略定位,会为产业带来何种思考?从一年一度的分析师大会中可看出端倪。
在本届大会中,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做了大会开场的主旨发言,重点解读了华为的愿景和使命;华为公司战略Marketing总裁徐文伟首次发布全球产业展望GIV 2025(Global Industry Vision 2025);华为常务董事、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汪涛谈技术、商业模式和生态。
其实,无论是小徐总提出战略,还是大徐总展望,归根到底是:这是一个技术创新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华为已经成为领军企业,有责任带领产业眺望远方,开启星辰大海的新征途。只有这样,华为才有可能为产业、人类做出更多贡献,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
本文结合产业背景,以及此次大会中的几个关键词,有如下分析。
两个关键词:智能世界和AI
1.此次华为分析师大会有两个关键词,智能世界和AI。以前华为的愿景是构建更美好的全联接世界,现在是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两者最大的不同是“智能世界”。如果追溯这个词的源头,就会发现早在1年前,任正非在不同场合谈论过。华为的态度是,我们现在站在智能社会的门前,还早着呢。而AI是智能世界的实现手段。
2.华为为什么要提智能世界?既是对未来趋势的判断,也是商业营销的名词,还是具体业务的呈现。智能世界的表现为,更多的ICT的产品和技术成为生活、工作和社会的一部分,促进人类更美好的生活,人和技术的关系会变得不同。在这基础上,华为的判断是,智能社会需要解决三个问题:可感知(互联)、可存储(云)和智能化。这是从技术角度抽象出来的需求。
3.如果从产品和技术角度说,可感知是“连接”,就是IOT、物联网、边缘计算、网络等;也是人和人的连接、人和物的连接、物和物的连接;需要更多的传感器、智能终端和边缘计算产品;而这些数据收集之后,需要存储、处理、分析等,这就是华为的ICT基础架构,包括底层的服务器、存储和网络,以及云架构和云;智能化则是让数据发挥作用,核心是AI。
图注: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
在智能世界的愿景之下,华为希望在个人、家庭、组织等三个服务对象中,不断推进智能化的进程。而从技术角度来说,可感知、可存储和可智能这三者连在一起,就是华为提出的“端管云”,华为要做全联接、全云化、全智能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这就是战略落地,技术驱动商业变现的逻辑。
三条业务线:重心各不一样
4.从业务和服务领域看,华为三大业务为运营商、企业业务和消费者业务。如今,运营商业务小幅增长,预计以后占比为50%。这取决于其他两个业务的增长速度。华为看中的企业业务,目前是100亿元美金,增长速度为30%多,还可以快一点;成为更多行业的“平台的平台”,那样业务将趋于稳定。而消费者业务在未来几年也将饱和,因为人口红利和智能终端的红利终有结束的一天,只要稳定就好。
5.未来,估计华为希望,保住运营商业务不要下滑,有利润;企业业务要高速发展,成为未来的增长引擎;消费者业务稳健增长,也要利润。放心,华为不会固守在一个产品线中。如果某个业务线停滞不前,则会迅速调整;甚至是创新新业务。云BU在某种程度是承载着新业务探索的使命。
6.智能世界对应这三大业务体系,也有落地。在运营商层面有更智能的网络,让SoftCOM AI 实现网络“自动驾驶”;在企业层面,是“智能的基础设施架构和解决方案”;消费者领域则是智能终端,更加智能的芯片和算法;云方面则是企业智能EI。
图注:华为公司战略Marketing总裁徐文伟
三大业务线不是割裂,而是有机结合。最重要的是,三大业务线的底层平台和架构相通,这就意味着,所有业务线的调整、衍生等都会迅速落地。加上华为强大的执行力,只会不断调整,积极拥抱变化。
内化AI:成为通用能力
7.这一次,华为把AI放到重要位置,媲美大航海时代、能源时代、数据时代。这意味着,华为按照自己的节奏进入一个增长期。面对的市场没有变化,但对市场的需求和玩法变了。让饱和市场重新变为增量市场,AI会让衍生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方式,不同层级的用户也会获得新的价值。更何况还有更为广阔的增量市场。
8.AI对内。华为将在企业财务、人力资源、服务、供应链、研发等各个方面应用AI技术,期望提升效率和管理水平。从这个角度来说,华为是自己AI的“小白鼠”,观察以及释放AI在各个层级的作用,观察价值体现。
9.AI对外。构建全堆栈的AI解决方案,将AI当作一个通用的技术植入到所有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中,释放经验和能力,提升竞争力,提升消费者体验。华为未来计划支持80%以上的企业利用AI支撑其业务,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具体的解决方案要等到下半年上海HC大会发布。
10.华为对AI的战略看法值得学习。在风口期,华为并不着急竖旗,也不着急变现。等业内趋势成熟之后,再进入。其实避免了风险期。回顾华为这一两年的战略调整,做IT产品线和云的思路均是如此,不盲目进入。但一旦进入,就重金投入。这可以说是“慎重”,也可以理解为,营收为6000亿元的企业掉头太难。
11.华为在AI方面有何不同?业内通常说的算法、算力和数据,华为占据前两项。尤其是在算法方面与数学、芯片和基础研究有关。华为这一两年在海外搞了不少研究机构,就是要从底层入手,而不是像国内大多数公司,只做垂直的应用。如果只是利用开源和各类算法的板卡,华为的胜算不大。
12.华为不靠AI变现,而是“内化AI”,背后的核心是研发能力。如果没有2012实验室以及每年15%的研发投入,华为的AI能力不可能如此之强。毕竟,华为的产品线太多了,要每一个产品线都具有“智能”能力,需要对技术的深刻理解。
注:华为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汪涛
总体看,华为将AI这个技术趋势看作是一个通用能力,甚至是一个必备元素,将彻底改变现在产品、解决方案的服务方式。要知道有啥不一样,还要等等下半年正式发布全栈、全场景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一个华为云:成为底座
13.这一次华为发布GIV报告,体现对智能世界的洞察,既是响应集团战略方向也是引领产业趋势。根据GIV预测,到2025年,全球联接总数达到1000亿,视频流量占比达89%,86%的企业将采用AI,并创造23万亿美金数字经济。华为增长从何而来?就是从这里来。华为号召小伙伴们进入这个新纪元,开发出新物种,进入新经济。
14.重点说一下华为云。去年在品牌知名度方面迅速崛起,内部调整到位。今年新的品牌主张是“有技术 有未来 值得信赖”。优势是,整合所有内部关于云的资源,以“华为云”的品牌销售给用户。至于是叫“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还是叫“行业云、政务云、城市云”,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用户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
15.不要对华为云有太多数字方面的猜测。去年收入是5亿元美金,还处于高速成长中。华为对新业务的态度一般是3年探索期,才决定胜负。所以,对于华为云来说,成为“全球五朵云之一”还早着呢,仍旧处于一个幼儿期。
16.华为云的优势是什么?全栈技术能力、地面服务能力、市场拓展能力、进入行业能力、经营生态能力。最重要的是,集团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华为云希望成为“黑土地”,成为互联网业务云基础设施2.0时代的创新者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合伙人。
华为对华为云的看法是,“华为云是华为公司全面向云转型的重要底座,对于华为云BU,不仅仅对外面向所有客户提供公有云服务,更支撑着华为整个公司向云转型。”可谓对华为云寄予厚望。从华为云的定位看,也在不断探索和修正自己的定位,从技术迭代和不同时期进入不同行业的节奏就能看出来。
后记:学习华学什么?
连续三年参加华为分析师大会,每次的感受都不一样。外界对华为有太多的猜测,包括战略、管理、文化、制度、架构、品牌、宣传等等方面。大多数企业要学习华为,希望成为某个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可是,学华为是学不会的,更是学不到的。
在每一个阶段,尽管大家面临的机遇一样;或者说所处的商业环境一样,可每一个企业基因、对未来的判断不一样,资源也不一样,这决定战略方向、资源投入情况;即便学习到华为的全盘思想、具体做法,也不一定能成为华为一样的企业。
每一届分析师大会中,要学习的是华为对未来的判断是什么。这种判断如何而来,华为又如何落地和执行的,又是如何成为近几年的驱动力,这就够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此次华为谈“智能世界、AI”之后,会怎么做呢,这就值得观察和学习了。
学习华为,学的是思想,而不仅仅是做法。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