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雷链发布,有什么秘密?

摘要:迅雷发布了迅雷链,这是一种底层主链,标志着迅雷正式加入了区块链的主链之争。此前曾有媒体说过,当前区块链竞争里,最激烈的是主链之争,谁能成为区块链基础层的主链,谁就有可能成为未来的苹果、微软等巨头。而主

迅雷发布了迅雷链,这是一种底层主链,标志着迅雷正式加入了区块链的主链之争。此前曾有媒体说过,当前区块链竞争里,最激烈的是主链之争,谁能成为区块链基础层的主链,谁就有可能成为未来的苹果、微软等巨头。

而主链之争的核心,其实就是性能之争。这点可以参照当年的手机操作系统大战,当时大部分厂商都围绕自己的操作系统推出手机终端,例如诺塞班、windows、黑莓、苹果等,但最终,除了苹果凭借硬件护城河活下来之外,其它的操作系统全都败在了谷歌的安卓旗下。究其原因,就是安卓在性能上更出色,开发性更强。

而迅雷链之所以被一致看好,就是因为它在核心性能上比当前其它主链更强,且具备其它产品所不具备的拓展性和开放性。

核心性能全面压制

一般认为主链的核心性能就是TPS,每秒交易处理笔数。第一代区块链如比特币,其TPS是非常低的,每秒只能支撑7次。这也决定了虽然比特币很值钱,但难以与实际应用场景结合,空间始终有限。

第二代区块链主链的TPS,以太坊相对于比特币有了很大提升,不过也才50次/秒左右,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EOS倒是宣称有过百万次的TPS,不过这是根据原理推算出来的,EOS的主网根本没上线,实际情况谁也不知道,当前有实际数据的是一次测试,也就才过万而已。

而迅雷链的TPS是多少呢?不折不扣的百万级别。这不是实验室数据,而是实际运行跑出来的,也就是说,迅雷链在TPS上是碾压级的优势,差距大到足以构成代差的地步了。

此外出块速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能,比特币的出块速度要10分钟,以太坊好很多,但也要15秒,而迅雷链可以1秒之内完成出块,且能保持强一致性,不但能轻松上链,还能永不分叉。

迅雷链还有两项其它主链不具备的特性。一是可扩展性,迅雷链采用多链结构,保证了系统的扩展性,当数据变多时,拓展一个新链就行,这对提升并发处理能力非常有利。

另一个是强兼容性,迅雷链兼容以太坊虚拟机EVM,一次开发即可支持多个区块链平台,这极大地降低了开发成本,避免了很多重复劳动。

可以说,迅雷链在性能上的提升,是全方位的,而且是绝对性的压制。

影响更在性能之外

不过性能上的全面压制,还不是迅雷链最大的意义所在。这款主链所能带来的最大价值,在于对区块链应用边际的极大扩展。

区块链技术一定要跟实际场景相结合,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这是目前公认的一点,即所谓的区块链3.0。但很多实际的商业场景里,对TPS的要求是很高的,远超当前各种主链的真实水平。此前区块链技术无法落地,无法做到与实际场景结合,关键原因就在于此,性能不足。

迅雷链在性能上有代差级的提升,这使其能够承载大规模的实际场景应用,能够顺利实现很多场景的应用落地,哪怕是很多此前无法利用区块链技术的领域和行业,也因此变得具备接入的可行性了。这才是迅雷链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即让区块链3.0时代真正到来。

因为随着应用边际的扩展,区块链技术的价值将得到充分体现,不再只是一种金融投机工具,而是能创造真正价值,赋能实体经济,这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其次,区块链技术本身,也将在不断的应用中得到发展和提升,因为只有在实际应用中,才能遇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进步。迅雷集团CEO、网心科技CEO陈磊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说,要把区块链技术放到应用中去,而不是实验室里,就是这个意思。

如果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这对于整个国家战略来说都是有价值的。在互联网技术上,美国因为占据了底层技术,所以在整个互联网时代都占尽先机,如今区块链时代到来了,谁能拥有底层核心技术,谁就占得了区块链时代的领先地位。

所以迅雷链的推出,对于中国占据区块链先机,是很有帮助的。陈磊还说过一句话,是希望通过迅雷的努力,让中国在区块链上领先世界二十年。而“区块链给了中国一个超越美国的机会。”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04-20
迅雷链发布,有什么秘密?
摘要:迅雷发布了迅雷链,这是一种底层主链,标志着迅雷正式加入了区块链的主链之争。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