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销售易发布公告称,公司已获得由腾讯投资的D+轮1亿元人民币融资,这也是销售易继2017年1月获得腾讯领投的D轮投资之后又一次融资。对此,销售易创始人&CEO史彦泽表示,未来,销售易将继续吸引集聚人才,加强在产品、技术、服务领域的能力提升,助力更多传统企业快速实现与互联网的融合。
这也是SaaS领域今年1月以来少有的亿元级别融资。自2014年全球SaaS领域总体投资量达到最高峰之后,近几年SaaS领域的投资一直处于下滑状态,2017年整个领域的投资只有2014年的一半左右。这与SaaS领域投入大、盈利周期较长等特点有密切关系,这些特点对于SaaS企业和资本市场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销售易创始人&CEO史彦泽
笔者认为,在SaaS领域融资持续遇冷的今天,销售易再次获得亿元融资,无疑将会给行业注入更大信心。不过,回顾SaaS市场十余年一路走来的起起伏伏,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春天的到来。
此次,销售易之所以能够再次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不仅与腾讯近年来投资风向逐渐转向云计算领域相关;更是与销售易一直以来所坚守的发展战略密切相关。接下来,不妨让我们一起回顾下SaaS领域的发展,以及销售易在这一过程中是如何做好自己的。
市场几经起落 SaaS究竟还能不能起来?
早在2006年,云计算概念刚刚被提出之时,SaaS作为云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已经成为风口之一。几乎所有的业内人士都认为,SaaS(软件即服务)必将成为软件业的大势所趋。很快,一波新兴的SaaS企业开始在中国市场涌现出来,但在当时,这一超前理念根本就没有市场,SaaS领域在火了一把之后也迅速归于沉寂。
虽然新兴的SaaS企业倒下了,但传统的管理软件企业,如用友、金蝶等也意识到了这确实是行业的发展大势。于是,在2010年前后,传统管理软件巨头也在向云计算转型,并尝试在线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很可惜,这些管理软件企业也没能扭转SaaS叫好不叫座的局面,许多新孵化的项目最终不得不一一放弃。
一直到2014年前后,“互联网+”概念的兴起,让一些苦熬SaaS领域十年之久的企业看到了新的曙光。在个人互联网的发展逐渐走向瓶颈,企业互联网的热潮终于到了。于是乎,在资本市场的催化下,一大波SaaS企业获得了一轮又一轮融资,传统管理软件企业也随之开始了新一轮的转型尝试。
但资本市场的助推并没有给企业互联网带来真正的繁荣,不少SaaS企业在花光融资的同时也得出了一个血的教训:个人互联网的玩法不适合企业互联网。除此之外,许多人也对整个中国的SaaS市场产生了怀疑:说好的企业互联网浪潮呢?中国企业在传统管理软件领域都没有真正做大做强,SaaS估计也没戏!
SaaS需要更多耐心 销售易史彦泽眼中的三大关键要素
尽管在资本寒冬中,不少SaaS企业再次陷入沉寂,但依然有像销售易那样坚守企业级市场策略的SaaS企业熬了过来,并再次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而那些过去看似保守的传统管理软件企业更是在云服务领域迎来了久违的高速增长。
2017年,用友网络实现营业收入63.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1%;其中云服务业务营收4.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9.9%。金蝶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7%;其中云服务业务营收近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6.7%。
在销售易创始人&CEO史彦泽看来,SaaS领域能否真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需要具备以下三个因素:1、外部宏观环境,2、有耐心的持续投入,3、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首先,在宏观环境层面。过去,云计算的市场环境并不具备,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忙着跑马圈地,人力成本压力也没有那么大,他们对于精细化管理的需求并不迫切。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管理软件企业还是云计算企业,都没有一个快速发展的土壤。
其次,在持续投入层面。众所周知,云计算是个高度智力密集型领域,技术难度很大,对资本和人才的要求也非常高,如果没有持续的技术投入和资本投入,真正想做起来很难。这一点从亚马逊AWS、阿里云等的发展早期就可以明显看出。
第三,在人才层面。云计算本身对于创新人才要求很高,因为不管是从技术上,还是在商业模式上,这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需要有创新精神的行业资深人士不断去摸索和试错。
笔者认为,中国SaaS领域这三大因素已经基本具备,距离真正的全面爆发已经不远。
第一,由于外部经济环境日趋复杂、人力成本不断攀升,企业迫切需要通过数字化转型来应对挑战,企业上云作为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必由之路,已经不再是未来趋势而是已经成为企业的现实选择。近年来,云计算IaaS领域增长迅速,企业在完成IaaS层的部署后,势必要转向SaaS领域。
第二,尽管近年来资本在企业互联网层面的投入趋于谨慎,但对于一些真正按照企业级市场规律做事的企业,资本依然保持着足够的耐心。而对于像腾讯这样的互联网企业来说,在完成人与人的连接后,打通人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连接已经成为必然选择,腾讯虽然没有做企业级市场的基因,但腾讯通过投资销售易这样的企业同样可以切入这一领域。
第三,在云计算人才层面,近几年高科技领域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外企人才和出国人才的回流,很多在外企或者海外工作多年的人逐渐意识到,中国的企业互联网市场已经到了爆发前夜,与其成为一个旁观者,不如亲自投身其中,抓住市场的红利。
第四,近年来,消费互联网企业凭借在商业模式、新兴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已经成长为世界级的互联网企业;未来,在企业互联网市场,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的全面释放和SaaS领域的全面爆发,中国也势必会出现Salesforce这样的企业。
频频获得资本市场青睐 销售易做对了哪些事情?
就像“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样,在SaaS领域,“不想成为Salesforce的企业也不是好企业”。但在中国SaaS市场发展的十多年间,不止一个中国企业喊出过这样一个口号,却没有一个企业真正做到。这固然与中国SaaS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与中国SaaS企业自身也有着密切关系。
在众多SaaS企业中,获得腾讯、红杉资本、经纬中国等一系列知名风投机构青睐的销售易,无疑具备成为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世界级SaaS公司的潜质。这与近年来销售易所坚持的一系列战略密不可分:
一、以人为中心。多年来,销售易一直秉持“以人为中心,帮助企业更紧密的连接客户”的理念,对此许多人并不理解,因为传统的管理软件基本都是以流程为中心。不过,以流程为中心的设计忽略了人的因素,而在CRM领域,相比较流程而言,以人为中心来构建客户关系才是核心所在。
二、打造一体化解决方案。过去,人们认为CRM就是销售管理软件,事实并非如此,CRM不仅要连接企业内部员工之间,还要把员工、用户、合作伙伴甚至产品都紧密连接起来,真正实现内外打通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销售易所做的就是通过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来帮助企业实现从获客前端到服务后端的全流程数字化链条的打通。
三、用PaaS平台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尽管SaaS本身具有低成本、部署灵活等特点,但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需求,SaaS依然无法很好地满足。因此,构建自己的PaaS平台就成了销售易的必然选择,基于PaaS平台,销售易不仅推出了面向重点行业的解决方案,也打造了针对不同企业业务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
四、积极把握新兴技术趋势。如今,再把一家SaaS企业看作是云计算企业已经不准确了,越来越多的SaaS企业开始关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以销售易为例,物联网的应用为CRM导入更多新的终端数据,而这些数据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也就变得顺理成章,这些新技术在CRM场景中的应用,更是帮助企业解决了一个又一个业务上的问题。
五、引入高端人才为创新提供持续动力。不管是打造一体化解决方案,还是构建PaaS平台、应用新兴技术等,都需要有强大的人才储备予以支撑。为此,销售易不惜重金在美国硅谷招募了一批来自SAP、Salesforce、Oracle、Marketo、NetSuite的资深人士,并在硅谷成立了研发中心,力求站在技术的最前沿,为企业打造最先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六、与伙伴通力合作为客户创造价值。在销售易努力做好自己的同时,也在寻求与更多的行业合作伙伴合作,以满足更多企业客户的需求。虽然销售易已经推出了面向几个重点行业的解决方案,但归根结底,销售易还是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不可能满足所有行业的需求。
在笔者看来,SaaS领域的角逐注定是一场持久战。正因为销售易做到了以上几点,才没有在上一轮SaaS热潮中迷失自己,并持续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因此,销售易在获得新的融资之后,毅然选择了继续引入高端人才,打磨自身产品、技术和服务。
史彦泽明白,只有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才能真正抓住技术和产品的发展趋势,才能真正抓住大中型企业客户的心,实现当初自己定下的目标:成为一家世界级的企业服务公司,拥有世界级水准的产品,服务于世界级的客户。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